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春望》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23:53: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春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2、

3、感受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品味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体会诗歌沉郁悲壮的意境。

二、导入

题目导入。看到这个题目,你首先想到了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概括为四个问题:

1、作者“春望”的背景

2、作者“春望”看到的景象

3、作者“春望”时的心情

4、作者“春望”的形象

三、学习《春望》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诗歌,根据课下注释初步感悟诗歌,并用诗句作答。

1、要求回答作者“春望”的背景: 回答1:国破山河在(国破)

补充作者写作背景(安史之乱)引出第二个问题:

2、作者“春望”看到的景象:城春草木深。

引导学生想象战乱之时长安城内人迹寥寥,荒草丛生的破败景象,对比曾经的盛世景象,理解作者的此时内心情感,并感受诗人触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朗诵时感情基调为沉重)

3、回到第一个问题,还有哪句诗体现出“春望”的背景: 回答2:烽火连三月。

引导学生想象战况的激烈,感受百姓生活的流离失所。

除这句诗还有哪句诗表现了百姓的生活现状?家书抵万金。(“抵万金”进一步说明了国家的衰败,时局的动荡,以及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朗诵时感情基调为焦灼)

4、追问第三个问题:最能直接表现作者“春望”时的心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体现了什么心情?(对时局的感伤,对离别的痛恨) 从哪里体现出来?(花溅泪,鸟惊心)

花泣鸟惊是什么修辞?为什么会花泣鸟惊?(作者移情于物,认为物有了人的情感。感受作者的触景生情、融情于景) (朗诵时感情基调为悲痛)

5、提问第四个问题:作者“春望”的形象: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四十五岁的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形象?(体现出作者的对自己廉颇老矣的慨叹和对国家兴亡亲人安危的忧思)

(朗诵时感情基调为凄凉)

四、炼字炼句 再次朗读诗歌并提问:

1、你认为本诗中哪些字用的比较好?

望:统领全文。一是望见国破山河在的凄惨景象;二是对社稷重建亲人团聚的期盼。

破: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的表现了国和家此时的状态。 深:生动体现国家的破败衰亡景象。

2、你认为哪句诗写得最好?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互文和移情的修辞、融情于景又触景生情的表现手法都体现出作者内心的悲痛)

五、总结升华

1、用一个词来总结全文的感情基调:沉郁悲壮

2、整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3、这首诗最突出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是什么?(对偶、互文)(触景抒情、寓情于景)

全体再次朗读诗歌。

六、活动与作业

通过读_________,我眼前出现了________的景象: 通过读_________,我体会到了_________的情感: 通过读_________,我看到了________的诗人形象。 请根据以上格式写一写杜甫的其他诗歌。

七、板书

春望

杜甫

首联

忧国

颔联

伤时

颈联

念家

尾联

悲己

沉郁悲壮

(沉重) (悲痛) (焦灼) (凄凉)

《春望》教学设计

春望 教学设计

《春望》教学设计

《春望》 教学设计

春望教学设计

春望教学设计

春望教学设计

《春望》教学设计

春望.教学设计

春望教学设计

《春望》教学设计
《《春望》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