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长相思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6:50: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纳兰性德《长相思》 教案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身为炎黄子孙,我们惊叹于五千年历史所孕育的灿烂文化,而那一首首流芳至今的诗词正是中华文化中的精粹,上课前我愿意和同学们一起回顾几首,同学们,可以吗?

第一首: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第二首:张籍的秋思

(学生与老师集体背诵)

师:这两首诗的两位诗人跨越唐宋两个朝代,中间相隔近350余年,可却表达了一种情绪,你读出来了吗?

师:是思乡,是乡愁。李白的眼中,乡愁是洒落窗前的皎洁月光,王安石的心里,乡愁是吹绿江南两岸的徐徐春风,张籍的笔下,乡愁是那封拆了又写,写了又拆的家书。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一同走进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世界里,看看在他的胸怀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他的一首词《长相思》——板书

二、初读《长相思》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长相思》,认真读上两遍,把这首词中的字音读准确,听清要求了吗?

1、学生自由朗读《长相思》两遍

2、全班齐读

过渡:一起看看大屏幕,请同学们关注一下这首词中每句的最后一个字,老师已经将他们变成了红色,认真看,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都是后鼻音的字,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非常善于发现,词和诗一样,都是有格律的,有韵律的,这些后鼻音字就是这首词的韵脚,读准了,词的韵味就出来了。 师:自己先试着读准这些后鼻音。男女生分别读这首词。全班齐读。 过渡:好一个夜深千帐灯,好一个故园无此声,经同学们这么一读,这份蕴含了百年的韵味就已经呼之欲出了。

师:词这种古代文体我们以前接触过,回顾一下有哪些词。题目大部分都是词牌名。今天又一次见到了它,与之相比,诗是我们接触最多的古代文体,比较一下,二者有什么不同。

师:同学们说得对,词中的句子,有的短,有的长,所以词又被叫做“长短句”。

师:在结构的组成上,诗和词也截然不同,短诗以行来划分,长诗以节来划分。而词则用阙,这上一句被称为上阕,而与之相对仗的下一句被称为下阕。

过渡:词这种文体是很有意思的,它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成于唐代,到宋代达到顶峰,故俗称宋词。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节拍配合的需要,创造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本身是可以吟唱的,但那些曲谱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淹没在了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留下的词文,绝对称得上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既然可以吟唱,那它一定是有节奏的。

1、教师配乐范读《长相思》

师:这首词算上标点只有47个字,如果泛泛而读,很快就读完了,但一定会神韵全失,索然无味,所以要读出节奏,既要会停顿,在有些地方还要拖长一些,徐老师愿意读给大家听,请你手中拿笔,在我停顿的地方你打一个斜杠,在我拖长的地方你画个小波浪。

3、全班齐读《长相思》(出示节奏和重音)

过渡:这就是纳兰性德带给我们的《长相思》,我们读了这么多遍依然陶醉其中,细细读来,那份古词的浓重味道竟然久久挥之不去。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自幼聪敏,在童子时已句出惊人,纳兰性德很早就显露头角。他十四岁便精通六艺,十五岁入太学就读,十七岁中举。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士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他随皇帝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帝唱和诗词。然而他却对自己的扈从生涯十分厌倦,不时在词中流露出怨恼之情。同时,因为纳兰的天分极高,总是被独特的塞外风光激起极强的创作欲望,他将壮丽的塞外风光与凄婉的思乡之情糅合在一起,营造出一幅幅兼具壮美与凄美的画面。

三、品读诗词,感悟诗情

师:自己默读这首《长相思》,借助词后的注释,相信你一定能读懂这首词,让我们带着这样两个问题,一起走进纳兰性德世界。 (1)学生默读理解 (2)同桌相互交流

过渡:我看到大部分同学似乎已经读完了,各个若有所思,那让我们放下手中的书,一起看大屏幕。课件(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师:此时此刻,我们不禁要问,纳兰性德,你到底在哪儿,你究竟身在何处呢?1.山海关2.山海关那边3.前往山海关的路上4.山上5.船上 6.营帐里

师:这几位同学,就是纳兰性德曾经走过的地方,无一不留下了他的足迹,这漫长的旅程,如果让同学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用。

过渡:“艰难”、“困苦”。这些字眼无一不煎熬着出征将士的内心。这真是一段艰辛的旅程。

师:这究竟是一段怎样的旅程啊,山一程,水一程,程,指的是道路、路程,这究竟是怎样的山一程,水一程啊,你能想到哪些词语。 预设:跋山涉水:一个“跋”一个“涉”,我们能感到这段路程的艰辛,你读一读!翻山越岭 。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师:路程如此艰辛,词语也一样有着浓浓的味道。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跋山涉水 翻山越岭 山长水远

师:而在纳兰性德的笔下,我们并没有看见这些词语,有的只是——男生——(山一程,水一程)

师:如此漫长而艰辛的路程,我们为什么不读的悠长一些呢,这样,词的味道会更浓的。让我们一起完整的读出词的上阕。

过渡:我们知道了,他的身就在这漫长而艰辛的征途之中。(板书) 师:而此时,让纳兰性德备受煎熬的不仅仅是攀不完的崇山峻岭,跨不尽的激流险滩,听—(播放怆)(出示下阕)——师读: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一更”二字反复出现,突出了塞外席地狂风、铺天暴雪,杂错交替扑打着帐篷的情况。这怎不使词人发出凄婉的怨言:“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聒”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汉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在古代篆书的写法中,是一个耳加上一个“昏”,看看这个构造,想想他的意思?(声音嘈杂,让人思绪混乱,使人厌烦)又经过了漫长的演变,在隶书中,“聒”变成了一个耳和一个舌字,并且一直沿用至今。请同学们翻开书,看一下词后的注释,“聒”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想象一下,一直在耳边说,让人不清净。这里指风雪声。故园无此声,【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自己的家乡没有这样的令人烦恼的声音。

过渡:此时此刻,风雪的声音久久回荡在我们的耳边,风雪的声音也回荡在营帐之中,回荡在纳兰性德的耳边,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还是这塞上“风一更,雪一更”的苦寒天气。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想睡睡不着,像做梦更做不成,风雪交加夜,心碎梦不成,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这怎不使词人发出凄婉的怨言:“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所以纳兰性德写下了——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引读)他在想家,他的心在故园。(板书)在纳兰性德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深处,家乡的一切历历在目,在他的梦里,也许原本有——

是啊,这一切的一切,相信在他的梦里都会出现,你能试着写一写吗。

(二)想象故园,拓展写作

师:拿出大家的习作本,展开你的想象写一写。(《琵琶曲》) 师:一幅幅画面美轮美奂,一幅幅画面其乐融融,这就是深藏在作者心中的回忆,这就是作者心中的故园。。。

师:引读(沉默片刻)此时此刻,美好的画面消失了,有的只是—下阕 此时此刻,故园的记忆破碎了,有的只是——

四、补充情感,互证内心

过渡:此时,他的身体在征途上前行,而他的内心却早已飞回了故乡,真所谓身在征途,心系故园。

师:同学们,《长相思》读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那一颗破碎的心,假如现在你们就是纳兰性德,老师脑海里有些问题想问问你们:“纳兰性德,既然你这么思念家乡,为什么还要离开家乡、离开故园呢?”“纳兰性德,你为什么不回家呢?”“你为什么不和家人团圆呢?”

师:是啊,在征途中,纳兰性德还写下了一首词——菩萨蛮,在这首词中,他也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这个问题: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离别之际,长亭外,杨柳依依,他的父亲一遍又一遍的问他 分手之际,古道边,芳草萋萋,他的妻儿一遍又一遍的问他

过渡:是啊,我们也不禁要问,纳兰性德,你为何甘受这相思之苦,却不愿举家团圆呢?让我们再来一同了解一下纳兰性德吧,请看大屏幕。 康熙二十年(1861年)十月,康熙帝平定了三藩之乱,国内平静。于是,在二十一年三月经山海关到满族的发祥地一带去巡视,并祭祀长白山。这首《长相思》是纳兰性德随康熙皇帝到东北祭祖时路上写的。纳兰性德作为皇帝一等侍卫,也随从扈驾。千军万马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出发,声势浩大。能够当上侍卫,在一般人看来,是接近皇帝的最佳途径,既实惠又很荣耀,而且可以作为跳板,乔迁晋升、飞黄腾达。但是纳兰性德对侍卫生涯却了无兴趣。在他看来,侍卫要处处体察皇帝的意图行事,与奴仆家丁无异。而就纳兰性德追求的人生理想来说,他是个具有政治热情和社会责任感,有着远大抱负和卓越见识的满族青年。他渴望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民族团结大展宏图,但皇帝没有这样做,康熙全然不顾纳兰的个性特点和理想愿望,让纳兰充当了殿前侍卫,轻意地改变了纳兰的人生道路。这使纳兰觉得十分痛苦,他觉得自己是被套上了枷锁,身不由己,理想成空,难以忍受又无法摆脱。当上了侍卫后,纳兰还几乎年年都启驾巡游,有时甚至是一年数次,过着漂泊颠沛的鞍马生活,对于满腹雄心壮志的他来说,无疑也是难以忍受的。而每天出入宫闱,亲历目睹官场的险恶,朝中朋党倾轧,小人迎合得志,才人失意落泊,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仕途上的崎岖险恶,使年轻正直的纳兰性德深切地感受到官场的可憎可怕。平庸的侍卫生活与理想相去甚远,而所处环境又充满了讥谗和危机,加之羁旅天涯,亲人分离的凄苦,种种重压和折磨,长期在他的心头笼罩,冷却了纳兰性德的仕宦之心。虽然他的职位连连提升,皇帝也十分赏识他的才干,可他就是闷闷不乐,御座近在咫尺,但理想却远在天涯,他不甘于让生命消磨在尊荣而又庸碌的位置上。他厌恶自己的差事,却又不得不忠于职守,悠悠十载的仕宦生涯,作为一个文武兼备的有志青年,殿试告捷后,既没有被派到军中去建功立业,也没有让他担任与其才能相称的文职官员,而是被安插到皇帝身边充当一名侍卫,其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悲哀可想而知。对朝廷忠心耿耿,却得不到重用,时光的流逝使他焦急,年龄增长而建功立业的愿望难以实现,思想冲突和心绪烦乱却又无可奈何。

师:谁来说说你了解后的感受,是否从中得到了答案。

五、结语

师:由此可见,纳兰性德作为被皇帝所看重的文武全才,那是一种无可奈何,那是一种不可抗拒,纳兰性德没有选择,他将自己的所有情感都凝聚在了这首词当中(全班齐读《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

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_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