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长相思》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3 01:54: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韵律。

2、能在诵读的基础上品味词的语言艺术。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一起赏析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二、解词题,揭示课题:

1、板书词题,长相思,齐读题目。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正字音,诵读古词。

1、教师出示课件《长相思》

师:同学们都进行了认真地预习,谁来读一读《长相思》。

2、指名学生读词,评价学生读词是否字正腔圆,是否有板有眼。 重点检查“更、聒、畔”的字音。

3、再读《长相思》,提出更高层次的读书要求,教师指导读词的节奏和字词的轻重,学生练读,读出味道。

四、抓词眼,领悟古词。

(一)教师抓住“身”引导学生理解古词。 教师提问引导:“身”作者的“身”在什么地方?身在何方? 生:他可能在去山海关的路上。 师:这可能是一条什么样的路?

生:这条路可能是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布满荆棘。

生:去山海关的路上,可能要经过大河,他有可能在船上。 生:他可能在营帐旁。

师:是啊,纳兰性德他经过了崇山峻岭;经过了大河小川;经过了布满荆棘的羊肠小道;他身在征途。(板书:身在征途) 指名学生读《长相思》,感受词中作者的艰辛。

(二) 教师抓住“心”引导学生理解古词。

教师提问引导:作者的“心”在什么地方?请用文中的词句来说。 生:故园。(板书:心系故园) 指名学生读《长相思》,感受词中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师:作者身在征途,却又心系故园,这是一种怎样的矛盾心理啊。 学生带着这种感受读《长相思》。

(三) 引导想象,感悟词中所表达的情意。 让学生闭上眼睛听音乐想画面。

1、播放冬天刮风的声音和合适的音乐,学生感受。

师:睁开眼睛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学生说想象中的画面。

老师总结:对,你们看见了,看见了作者爬山涉水来到了山海关;看见了作者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看见了作者在营帐旁边思念家乡,抬头望天。

2、学生读《长相思》。

师:在故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可能会有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 学生听一段柔和的音乐感受故园的温馨和美好,并出示一张田园风光的画面,让学生用文字写下来。

学生写下一些文字后,指名几位学生读一读自己写得情景。

师:我们问一问纳兰性德:纳兰性德,你为什么这么思念故乡还要远离故乡呢?

3、学生读《长相思》边读边悟,悟中读情。

4、师总结:纳兰性德是皇帝身边的一等侍卫,他是去保卫国家,身不由己。

五、拓展。

引入纳兰性德在征途中写下的《菩萨蛮》中“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引导学生体悟词中的意境,采用引读的方式进行。

师:假如你就是他的朋友,你有什么要对纳兰说吗? 假如你就是他的妻子,你有什么要对纳兰说吗? 假如你就是他的孩子,你有什么要对纳兰说吗? 引导学生在说中感悟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 师:同学们,纳兰性德他是远离故园,离开亲人,离开朋友,是轻别离呢?还是重别离呢? 引导学生找出“聒碎乡心梦不成”,是啊,纳兰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心都碎了,他是重别离。

学生读《长相思》。

六、回归课文,点出课文题目。

1、回顾课文,再读词,深入走进纳兰性德的心灵深处。 师引: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读:长相思。

师引: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读:长相思。

师引: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 生读:长相思。

2、总结课文。

七、板书设计

长相思 身在征途 心系故园

轻别离?

重别离!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_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