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长相思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22:21: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长相思教学设计

罗敏琦

教材分析:

《长相思》是人教版语文教本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本单元的课文,不论诗词还是散文,都是游子们思亲怀乡的绝唱。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也是这样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词,表达了作者羁旅怀乡的情怀。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大词人,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曾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这样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词学习方法。本学期,他们在四年级学习《忆江南》、《渔歌子》时已经接触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对“词”已有了基本的认识。因此引导学生感受纳兰性德身在军旅、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思乡之苦就成了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会写“榆、畔、帐”三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有感情地诵读《长相思》。

2.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 3.通过对比阅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不同的表达方法。

4、通过主题阅读,积累语言、丰富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作者身在军旅、心系故园的情感,感悟作者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读上4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要把词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要注意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明白吗? 自由朗读《长相思》 学生自由读课文《长相思》。

师:(课件出示《长相思》这首词。)好,谁来读一读《长相思》?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当中的一个生字,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读准了。 生齐读课文。

师:读得字正腔圆,真好!风一更这个“更”是多音字,聒碎乡心的“聒”是个生字,她都念准了。来,我们读一读,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预备起。

(齐读)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很好!谁再来读一读《长相思》?请你,其他同学注意听,特别注意,他在读词句的中间时是怎么停顿的,是不是读得有板有眼。 学生加上停顿,朗读。

师:真好,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位同学,在读“身向榆关那畔行”的时候,哪个地方停顿了一下?

生:他在“身向榆关”的后面停顿了。

师:你有没有注意到,他在读“夜深千帐灯”的时候,哪个地方又停顿了一下? 生:他在“夜深”后面停顿了一下。 师:你们听出来了吗? 生:(齐答)听出来了。

师:对,这样读就叫有板有眼。我们读这两句词,“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预备起。

生:(齐读)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师:再来一遍,“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读。 生:(齐读)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师:真好,同学们,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比如《长相思》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有许多种读法,有的读《长相思》(快速而平淡地)有长的味道吗?有相思的感觉吗? 要求学生进行对比,感受两种读法。 生:(齐答)没有。

师:比如你这样读,《长相思》(缓慢而深情地),有感觉吗?有味道吗? 生:(齐答)有。

师:读词就要读出这样的味道来。你们试着读一读,争取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来。 学生模仿教师、读课文。

师:谁来读一读《长相思》?读出你的味道、你的感觉来。注意听,注意听,你听出了什么味道?什么感觉? 指名读。

师:好一个“聒碎乡心梦不成”,来,我们一起读,读出你自己的味道和感觉来。 生齐读。

师:真好!同学们,词读到这儿为止,你的脑海里面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

体会作者感情、并在小组交流,请几位同学回答问题。 生1:我感到纳兰性德非常思念家乡。 师:这是你的感觉。谁还有别的印象和感觉?

生2:我感觉到纳兰性德思念家乡,梦都睡不好了。(梦不成)

师:不是梦都睡不好,是觉都睡不好,根本就没有梦。同学们,梦都作不成,觉都睡不好,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长相思》,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体会作者感情,朗读全文,

师:长相思,长相思,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地长相思呢?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请大家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插图,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注解,然后,试着去想想这首词大概在讲什么意思,明白吗? 生:明白。

师:好,默读《长相思》。

生默读《长相思》,按要求思考词的大意。 师:现在罗老师提两个问题,看看你对这首词大概的意思,掌握了没有。(板书“身”)第一个问题,听清楚了,作者的身,身体的身,身躯的身,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

山海关外、前往山海关的路上、山海关、山上、船上、营帐里面。

师:孩子们,这里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位同学。作者的身在哪儿?七位同学就是作者的身经过的点,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上。(板书:在“身”后面写“在征途”。)

师:请坐。已经读懂了一半,下面我提第二个问题。(板书“心”)纳兰性德的心,心情的心,心愿的心,心在那儿? 生:他的心在故乡

师:用课文里的一个词,一起说,纳兰性德的心在哪儿? 生:故园。

师:好。(板书:在“心”的后面写“系故园”。)孩子们,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把它们连起来,(板书:在这两句上画了一个圆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引出思乡的感情。)

师:同学们,就是这种感受,这种感情,这种心灵的长相思。我们带着这样的感觉,再来读一读《长相思》。先自己读一读,试着把作者身和心分离的那种感受、那种心情读出来。 (自由读《长相思》。)

师:好,咱们一起读一读《长相思》 生:(齐读)

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课件播放一段音乐后,在音乐声中有感情朗读。 学生模仿老师,跟读。

师:孩子们,请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怎么样的情景? 师:孩子们,睁开眼睛,现在你的眼前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仿佛处在一个怎么样的世界里? 师:你们都看到了,你们看到跋山涉水的画面,你们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你们看到了抬头仰望的画面,你们看到了孤独沉思的画面。但是,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么样的画面?怎么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生:(伴随着乐曲《琵琶语》,想象写话。)

师:(在学生的写话过程中插话。)那可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那也可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遍畅谈着„„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茶,拉家常„„那还可能是„„

生:(继续在音乐声中想象写话。)

师:谁再来读读《长相思》?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这里只有—— (齐读课文。)

师:长相思啊,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进入诗人那个身和心分离的世界,我们再一起读《长相思》。

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师:同学们,《长相思》读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破碎之心。我想,读到现在为止,读到这个时候,你是不是该问一问纳兰性德了,你的脑子里冒出了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 生1:纳兰性德,既然你这么思念家乡,为什么还要去从军呢? 生2:纳兰性德,你快点回家吧,纳兰性德,你为什么不回家呢?

师:问得好,孩子们,请你再想一想,除了纳兰性德在问自己外,还会有谁要问一问纳兰性德: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还有谁? 生1:还有深深思念他的妻子。

师:对,你就是纳兰性德的妻子,你问一问纳兰性德? 生1:(朗读)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妻子问丈夫,那个“君”字改一下,改成—— 生1:问“夫”。 师:对!你再来问一问。等一下,我们一起到一个地方去问,好吗?长亭外,杨柳依依,妻子站在送别的路上,问纳兰性德—— 生:(朗读)问夫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好一个深情的妻子啊!谁还会问纳兰性德?

师:代替儿子问一问,你现在是纳兰性德的儿子,你来问一问,你把“君”字改成—— 生:父

师:父,好。长亭外,芳草萋萋,儿子拉着父亲的手问—— 生:(朗读)问父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你就是他的父亲了。长亭外,秋风瑟瑟,白发苍苍的老人问纳兰性德—— 生:(朗读)问儿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老父来日不多了,不知还能见儿几面啊!还有谁也会问纳兰性德? 师:虽然纳兰性德没有哥哥,但是你们可以暂且做他的哥哥。长亭外,雨雪霏霏,兄长递上一杯酒,问道——

生4:(朗读)问弟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是啊,孩子们,许许多多的人,他的老父,他的爱妻,他的娇儿,他的兄长,还有他的朋友,都在问纳兰性德。我们再一起问一问纳兰性德吧: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生:(齐读)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轻离别?你们居然说我轻离别?(板书“轻”)我,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真的对离别无所谓吗?再读《长相思》,默读,你在哪儿体会到,我纳兰性德没有轻离别啊,我不是轻离别啊。 生:(默读《长相思》。)

师:我是纳兰性德,我想先问一问我的老父。老父,你说我是轻离别吗? 从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引导,并分别问妻子、儿子、哥哥这个问题。

师:是的,我何曾是轻离别啊,我是何等地重离别啊。可是,我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我重任在肩,我责任如山,我不得不离,不得不别啊!我舍不得离开年迈的老父,舍不得离开温柔的妻子,舍不得离开生我养我的故园啊!这一切的一切都已化在了《长相思》中。我们一起读! 有感情朗读。 小结:

师:这就是为什么我身在征途却心系故园的原因所在,这就是我的那个梦会被破碎、我的那颗心会被破碎的原因所在。建功立业的壮志和理想,思念家乡的孤独和寂寞,就这样交织在一起,化作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课件出示题目并播放音乐。)

师: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齐读)长相思

师: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齐读)长相思

师: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 生:(齐读)长相思(掌声。)

板书设计:

长相思⑴

山一程,水一程⑵,身向榆关那畔行⑶,夜深千帐灯⑷。 风一更,雪一更⑸,聒⑹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⑺。

身在征途

心系故乡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_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