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梅兰芳

发布时间:2020-03-02 02:48: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五年语文上《梅兰芳》教学设计

教者:丁学鹏 语文是人的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在语文课堂上,引领学生主动地获取这种感受,积极地去体验这种情感,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会认课文中的二会字,会写四会字以及理解部分重要的四字词。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4课《梅兰芳》。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发现本课生涩难懂的词语比较多。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以免为我们下面的学习带来麻烦。

课件:想想看

1.言论或行动中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别有用心) 2.比喻非常容易得到。(唾手可得) 3.涂饰表面,掩盖污点或缺点。(粉饰)

4.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便得到长久的安闲。(一劳永逸) 5.一心想着不可能实现的事。(痴心妄想) 6.老于世故,阴险奸诈。(老奸巨猾) 7.中国最早对戏曲演员的称呼。(优伶)

师:说得非常好。经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说说梅兰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么?(生:爱国。师板书)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地浏览课文,回忆一下,这篇课文围绕着“爱国”写了梅兰芳的哪几件事?(拒绝播音、拒绝登台、赴港拒演、蓄须明志、自伤身体)

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去感受梅兰芳的爱国情怀。在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点明了梅兰芳是一个忠贞爱国的人,你找到了么? 生:“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 师:谁能再读一遍。说说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理解青史) 生:在中国的历史上,能为了爱国而打破饭碗的人没有几个。 师:打破饭碗是什么意思?打破了饭碗就意味着什么? 生:就是连工作也不要了,没有了饭碗就要挨饿了。

师:这句话就是说,梅兰芳为了爱国,宁可没有了饭碗;为了爱国,宁可饿肚子。

师:这句话虽然是反问的语气,但却是对梅兰芳的一种赞叹。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丰子恺的这句评价居于文章什么位置?起什么作用? 生:第4自然段在课文中,既是对前面两件事的总结,又是后面三件事的总起,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

师: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同年的8月13日,日军向上海发动进攻,11月12日上海沦陷。日军在上海为所欲为。在梅兰芳先后两次拒绝日伪的邀请后仍无法摆脱日本人的骚扰,于是他做出了怎样的决定?

生:举家赶赴香港。

师:梅兰芳在1938年来到香港,此后多次演出《梁红玉》等剧,激励人们的抗战斗志,鼓舞人们抗战的士气。可是随着侵华战火的蔓延,战争很快打到了香港。谁来读读第六自然段,看看在第六自然段中我们又了解到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在梅兰芳留在香港的时间里,日本人还是阴魂不散地缠着梅兰芳,想让梅兰芳帮助他们粉饰太平,但都被梅兰芳拒绝了。

师:课件投影(按课文内容填空,再想想填进括号里的词什么意思。) 只要梅兰芳答应登台演戏,一切奢华的生活都唾手可得。然而,他对这些不屑一顾。他不愿也不可能为侵略者粉饰太平。

生:奢华的意思是奢侈豪华。奢华的生活是非常奢侈的生活,非常富有,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要什么就要什么,反正是非常有诱惑力的生活。一切奢华的生活就是所有的好生活。

师:这说明梅兰芳想过上好日子怎么样? 生:梅兰芳想过上好日子非常容易。

师:我们来看看但当时的梅兰芳过得是什么样的生活。

投影:当时梅兰芳有一笔演出的收入存入香港银行,但日寇将这笔高额存款全部冻结,无法取出。梅兰芳拒绝日本人登台演出之后,一直靠银行利息过日子,而现在连银行存款也被日本人冻结了,家庭生活顿时变得举步维艰。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他曾经卖过画,出卖自己多年收集的藏品,卖掉自己的房子,甚至举债度日。

师:这说明在香港的期间,梅兰芳一家的日子过得很艰难。但是只要梅兰芳怎么做就能得到这种奢华的生活?(答应登台演戏)可对日本人提出的条件,梅兰芳的反应却是(不屑一顾)。难道梅兰芳不想过好日子么?(想)那为什么梅兰芳会对这些奢华的生活不屑一顾呢?

生:因为这种奢华的生活是有代价的,它是日本侵略者给的,而也正是日本侵略者害得我们中国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师:是啊如果梅兰芳答应登台演出,会过上这种奢华的生活,但失去的是什么?(一个正直的中国人的骨气)还能得到什么?(卖国求荣、走狗汉奸等的骂名)

师:所以梅兰芳宁愿怎样也不登台演戏? 投影:他宁愿 ,宁愿 ,也不愿 。 师:所以,作者说:(投影: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师:“毫不犹豫”这个词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坚决与果断)

投影:梅兰芳爱__ __,更爱________,他视_________________利益高于...一切。他的行为表现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一名真正艺术家的良知和高风亮节。 谁能读出这种坚决与果断之情?(点名读第六自然段)

师:香港沦陷后,日本占领军三番五次地邀请梅兰芳登台演出。生活上的困顿,梅兰芳能够忍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危险,他也能坦然面对;但难以排遣的苦闷是:为抗拒日本人一次又一次的骚扰,他需要太多拒绝的借口。 投影:怎样才能让日本人断绝请他登台演出的念头呢? 师:这是个什么句?(设问句)

师:后来梅兰芳终于想到了一个比较巧妙地办法。是什么办法?(蓄须明志) 师:读课文的第

八、

九、十,三个自然段,想想什么是蓄须、蓄须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梅兰芳自己宣告不再登台了) 投影出示梅兰芳的扮相图片简介旦角特点。

师:蓄须是为了拒绝日本人一次又一次的骚扰。梅兰芳是演旦角的,一旦蓄须,便是宣告不再登台演出了。孩子们眼中的梅兰芳是恬淡的轻松的,但是梅兰芳的心里真的也和表面上是一样的么? (生:不是)

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投影:多少次,他冲上太平山顶,想狂歌,想飞舞,积聚在内心的对唱的渴望与对舞的向往,就像是被挡在堤坝后的滚滚洪流,澎湃激荡,却又无法冲破阻隔,奔腾万里。) 师:用“蓄须”来对付日本人,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对他这样一个视艺术为生命的名角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这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呀!梅兰芳为了爱国而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然而,蓄须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当梅兰芳在已经成为日本占领区的香港生活得不愉快,返回他在上海的家后,日本人、汉奸又轮番上门,他又该怎么对付他们呢?

师:自读第13自然段,并思考:在这个自然段中你又读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找到重点词语“一方面……一方面”、“斩钉截铁”、“良苦用心”进行理解。

(1)从“一方面……一方面”你感受到什么?(梅兰芳想尽了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服务)

(2)“斩钉截铁”说明了什么? (他态度很坚决)

(3)梅兰芳的“良苦用心”在文中指的是什么事?(不惜冒险注射伤寒针)

2.让我们怀着对梅兰芳的敬佩之情,读出他斩钉截铁的态度,体会他的良苦用心。(齐读)

过渡:是呀,梅兰芳坚持大节,勇于献身的精神真是令人钦佩啊!

师引读最后一段:

就这样年复一年,虽然不能登台演出,生活日渐窘迫,但梅兰芳坚持着,等待着抗战的胜利。

a、出示课件理解:“年复一年”指的是哪些年?梅兰芳“始终坚持”的又是什么?这是一个怎样的八年?

b、师总结:整整八年,……人的一生有几个青春的八年,然而,梅兰芳却这么坚决,这么毫不犹豫,这么义无反顾地在这八年里与侵略者进行精神与肉体的殊死搏斗。这是何等伟大的爱国之情!

四、升华情感,直抒胸臆

1、师总结,出示课件:也难怪著名画家丰子恺曾慨叹:“茫茫青史,为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这是对梅兰芳先生(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念念这句话。

2、是啊,茫茫青史写春秋,抗战八年,梅兰芳始终拒绝为敌人演出,表现了一代京剧大师不屈不挠的刚强骨气。这一动人事迹成为神州大地感人的佳话,在中华儿女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奋勇抗战的决心。他的高尚情操照耀千秋万代。我相信,这种精神将在我们身上传承下去,最后请同学们饱含对梅兰芳先生的崇敬和热爱齐读这样一句话: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板书设计: 24

梅兰芳 拒绝播音

拒绝登台 摔碎饭碗

赴港拒演 爱国 宁愿…宁愿…也不愿 蓄须明志 等待胜利 自伤身体 《梅兰芳》教学反思

《梅兰芳》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现代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生平的一段动人事迹,充分显示了梅兰芳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教学本课我有以下一些体会:

长处:

1.教学目标明确,做到了心中有目标,课中显目标,教学目标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力图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

2.鼓励学生读课题质疑,肯定并树立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为学生理清了学习本课的思路,同时也进行了学习方法的渗透。学生归纳出的问题比较有价值,并对理解和分析课文都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注意在读文中理解课本,并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3.教学过程中,体现顺学而导的思想。当学生在交流课文的内容时,有些答案或见解并不是我所预设的结果,此时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文本所叙述的内容,从而理清了课文思路,使学生正确体会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意图。

不足:

1.在理解较难的词语是,我主张“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有些较难的词语必须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理解。而在教学中对于词语的意思深挖得不够,学生对某一个词的意思,理解的程度只停留在表面,或者只能有口语进行表达。真正用书面语来说一个词的意思,这种能力还没能得到锻炼。

2.自身对京剧,对民族艺术,对梅兰芳本人的相关知识还是不叫欠缺的,因此在这一方面没能在课堂中发挥很好的作用,有些问题学生问出来以后,老师也有些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怎么解答。

3.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严谨,老师没有给予及时的引导和定位,所以就概括能来来说,学生这方面的锻炼也不到位。

4.对文章内容的挖掘还是有所欠缺,主题虽然在文中反复强调,但对于文章的材料安排和设计意图的指导不是很全面,即使老师讲过了,学生似是而非的感觉还是比较多的。

以上的反思说明今后的语文教学还要在备课上下功夫,做好课前的多种预设,不仅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尤其是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还要多涉及一些相关的资料,力求使课本上的知识延伸到课外,丰富课本内容,让更多的内容服务于课堂。

丁学鹏 2012-11-3 课件顺序:

一、想想看:

1.优伶 2.不可告人 3.唾手可得 4.一劳永逸 5.老奸巨猾 6.痴心妄想 7.粉饰

二、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碎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并说说所填词语的意思。

只要梅兰芳答应灯登台演戏,一切(奢华)的生活都(唾手可得)。然而他对这些(不屑一顾),他(不愿也不可能)为侵略者粉饰太平。

四、你知道吗?

当时梅兰芳有一笔演出的收入存入香港银行,但日寇将这笔高额存款全部冻结,无法取出。梅兰芳拒绝日本人登台演出之后,一直靠银行利息过日子,而现在连银行存款也被日本人冻结了,家庭生活顿时变得举步维艰。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他曾经卖过画,出卖自己多年收集的藏品,卖掉自己的房子,甚至举债度日。

五、他宁愿(

),宁愿(

),也不愿( )。

六、怎样才能让日本人断绝请他演出的念头呢?(设问句)(蓄须)

七、

7、

8、9三个幻灯片,梅兰芳扮演过的旦角人物。

十、

十二、出示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梅兰芳

梅兰芳

《梅兰芳》教案

话剧《梅兰芳》

《梅兰芳》观后感

梅兰芳 说课稿

梅兰芳学艺

梅兰芳学艺

梅兰芳学艺

《梅兰芳》教案

梅兰芳
《梅兰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梅兰芳简介 梅兰芳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