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4:17: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 日照二中 阮胜

一、目前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大多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对学生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的几个环节设计也往往能做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由语言到手法等。其环节设计大体可以用一个永恒不变的程序进行教学:激趣导入,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合作探究,美点赏析,拓展延伸,创新训练。

这样

六、七个程序的设计对于一篇现代文的阅读来说是诚然不错的。然而很多的课听下来以后,给人最强烈的感觉是虎头虎尾马蜂腰。“激趣导入”和“作者简介”等很精彩,“拓展延伸”的内容很丰富,然而对于文本的语言却知之甚少,多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尤其是不少教师在“合作探究”的名目下让学生讨论的问题,设计的往往过于繁多、零碎,抓不住文章的重点,突不破文章的难点,品不透文章的妙点,没有围绕文章的重难点精妙点进行好必要的精当的主问题设计。因而尽管课堂气氛显得十分活跃和热烈,大多数学生都纷纷发表了意见,但对文本这样一个精美无比的大花园却是走马观花,所得甚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让学生实现以上种种目标,就必须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语言的内部,汲取文本语言的养分。如此,方能改变目前对文本语言浅尝止、浮光掠影式的阅读弊端。我以为对每一篇课文或每一节课作一个精当的主问题设计是可以起到以一驭

十、提挈全篇的作用的。

二、主问题与有效教学

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大多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对学生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的几个环节设计也往往能做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由语言到手法等。然而一节课下来,很多精华片断、核心问题却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尤其是在“合作探究”的名目下让学生讨论问题,其设计往往过于繁多、零碎,抓不住文章的重点,突不破文章的难点,品不透文章的妙点,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怎样有效地教”和“怎样有效地学”成为实验中的焦点问题,而关于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就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突破口。

事实上,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的延伸是靠提问来进行支撑的。但也正是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大量的问。过细、过浅、过滥的提问使教学过程平淡无味,使一篇篇精美的课文变得支离破碎,影响了课堂效率。如果一节课中,教师能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来带动整篇文章阅读,就不再需要其他的琐碎提问,将会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主问题,是相对于成串的“连问”、简单应答的“碎问”以及对学生随意的“追问”而言,它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研读的重要问题、中心问题或关键问题,在教学中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特点:

(1)从设问内容上看,主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是一种可以引动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是”或“不是”之类的简单应答在它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2)从设问时机上看,主问题是有意安排的,具有一定思维科学顺序的,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问题。

(3)从设问效果上看,主问题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有内在牵引力,并能形成教学活动板块,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而非转瞬即逝。

主问题存现在课堂教学中,有以下好处:一是能大量减少无效提问、无谓提问和无用提间,制约了课堂上无序的、零碎的、频繁的问答,克服了肢解课文、一讲到底、零敲碎打等弊端,节省出一定量的课堂教学时间;二是能“一线串珠”地整体地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品读;三是由于要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形成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有序学习活动的主体。由于一般性提问的“量”的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精、少、实、活的提问或问题,会有效改变课堂教学“碎问碎答”的流弊,并将课堂引向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整体性阅读教学,极大地激发学生研讨的热情,课堂气氛因此而显得生动活泼,从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的原则

什么是教学的主问题?

就是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探究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问题。

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要具备“三力”,既要具有吸引学生参与的牵引力;具有在教学过程方面形成一个教学板块的支撑力;又要具有在课堂活动方面让学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凝聚力。

主问题的设计要新,要深,要能迅速提挈全篇的学习,要能奋力搅动学生的思维。

在对主问题的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要紧扣教学的重点设计主问题

教师在确定每一篇课文及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就要明确其中的教学重点,要把解决教学重点作为教学的主体任务。 如:莫怀戚的《散步》一文,体现了一家三代四口人浓浓的亲情。这是本文的主题,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据此重点,教师在指导学生充满情感地朗读课文后,为本文拟换一个新标题与原标题比较,然后就可以设计一个主问题:你从文中哪些语句体会到了浓浓的亲情?

通过这一主问题的设计,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赏析了其中蕴涵的三代人浓浓的亲情,很轻松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 2.要为突破教学难点设计主问题

《土地的誓言》一文是“东北作家群”之一的端木蕻良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之际写的散文。此文抒发了难以遏止的思乡之情,对故乡的土地发出了自己的誓言。从文章题目看是对故乡土地发出的誓言,主体内容在第二大段的后半部分,但作者却用了大部分的篇幅写自己对广大关东原野的热烈而深沉的热爱,以及故乡美好的生活留给的记忆。

很多学生不易理解,我就依此难点设计了一个主问题:作者对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篇幅写自己对广大关东原野的炽痛的热爱以及故乡美好生活留下的印记?

围绕这一主问题,师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到文中一浪高过一浪的感情波澜在作者发出誓言时已达到了高潮。很显然,文章大量的篇幅是从感情上为誓言的决心而蓄势,从内容上为发出誓言作铺垫。 3.要依据学生的学情设计主问题

山东省青年名师朱则光老师这样说:“学生的学情永远是教师教的原始出发点,一切为了学生,应当成为教师的课堂生命姿态:教学的准备是‘学生’——以学生的眼光审视文本;教学的序幕是‘学生’——着眼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教学的起点是‘学生’——从学生的心头扬帆起航;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要贴着学生教;教学的归宿是‘学生’——让学生激动一阵子,更要管用一辈子。”

我们要换位思考,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把自己的阅读思路转化为学生的阅读过程,把自己的阅读感悟转化为学生的内化体会。因此教师必须将阅读策略转化为阅读教学策略,让学生“虚心涵咏,切己体察”(朱熹语),感受言语生命的活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如:鲁迅先生的《社戏》一文,以“我”看社戏的经过为中心情节。一般的教学设计多是按照小说的三个要素梳理情节结构,然后分析人物形象,赏析景物描写。这样的设计,难以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在将本文的情节从“事情”的角度概括为“随母归省——钓虾放牛——戏前波折——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归航偷豆——六一送豆”八段情节以后,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情感特点、兴趣特点设计了两个主问题:

1、你读哪一段情节觉得最有趣味,说说理由。

2、你认为文中那个段落或句子写得最精彩,说说理由。

因为文中有很多充满童真童趣的情节可以调动学生童年生活的体验,触动了学生的兴趣点,情感点,因而学生们说得兴味盎然。

主问题设计的切入点、难易度要紧扣住学生的认知点、兴趣点、情感点,教学才可能是高效的。

4.要紧贴住对语言的品味设计主问题。

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的推敲。”

上海市著名特级教师陈钟梁老师说:“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首先要上出语文味儿,要上得朴素自然,要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

朱则光说:“语文教学应该是‘贴着文本的地面,漫步在言语的丛林,穿行在字里行间。’”

重庆市青年名师王君说:“教师要以语言解篇章,以语言绘形象,以语言激情感,以语言开智慧。”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于漪说:“千万别脱离了文本,千万别冷落了语言。” 可见,教师在对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进行教学主问题设计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应当是对语言的品味,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

四、如何设计好阅读教学的主问题 1.从课文的标题入手设计主问题

如:李大钊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用长江大河生动形象地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以扬子江、黄河比喻我们的民族的精神,譬喻生动,哲理性强。

文章题目就点明了文章主题中两个要素及其互为条件的关系,教师可以就此设计一个主问题: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各是什么意思,两者之间有何关系?

学生结合课文可以说“艰难的国运”指“艰难险阻的境界”,“很逼狭的境界”,“绝壁断崖”,“极其险峻”,“崎岖险阻”;“雄健的国民”是指有雄健精神的国民。是艰难的国运造就了一大批有雄健精神的国民,只有雄健的国民才能改变艰难的国运。在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牺牲。解决了这一主问题,全文通过生动譬喻所阐释的深刻哲理也就易于理解了。

再如:对《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的教学,在指导学生充分预习后,我从解题入手设计了一个提挈全文的主问题:你从题目中读到了什么?消逝前的罗布泊是怎样的,消逝后又是怎样的,是什么原因使它消逝了?围绕这一主问题,师生深入到课文内部,通过对罗布泊消逝前后的对比,深究出了它消逝的原因。 2.从文章的主旨入手设计主问题

《邓稼先》一文是由邓稼先的同学兼好友杨振宇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的一篇表现邓稼先作为“两弹元勋”为祖国核武器事业所做贡献的传记性文章,此文用六个小标题提起全文,脉络清晰,条理分明。每一个标题均能起到概括本部分内容的作用。

对于本文的教学,在解题和充满深情的朗读及点评后,我设计了一个主问题:文中哪个地方最让你感动,你为什么感动?可以是一个事例,也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词。这一主问题的设计,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到深入理解,到对人物精神品质的感受、学习,到对本文在写法上的收获,对语言的品味等,都一包袱拎起来了! 3.从文章的构思特点或结构脉络入手设计主问题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文记叙了十九世纪的几位大作家星期天在福楼拜家里聚会交流的情况。刻画了四位作家的群像,个个神态活现,惟妙惟肖,跃然纸上,却又气质不同,性格迥异。表现了作家们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对文学创作事业的狂热追求。 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本文对人物气质、性格刻画的精妙传神,我一反很多老师将人物填表对比分析的方法(那样太烦琐且生硬乏味),为本文的教学主体设计了一个饶有趣味的主问题: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位作家,说一说理由。

这一主问题的设计,是在“解题”和“绘声绘色读课文”以及“从插图中找出四位作家”三个教学环节完成以后水到渠成而设置的主问题,这一主问题的设计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几位作家特异的气质和感人的性格品质。

4.从关键词或关键句入手设计主问题

张晓风的散文《行道树》的结尾说:“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这一句是全文点明题旨的话,也是对全文内容的收束。我就从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忧愁而又快乐”入手,设计了一个主问题:行道树为何忧愁,又为何快乐?从文中找出语句来理解。

通过这一组相互矛盾着的关键词,学生深入研读文本,理解行道树忧愁和快乐的真正内涵,从而深入理解了行道树在奉献中快乐着的奉献者形象。 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一文的第一段末句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句领起了下文中的第

二、三段,在文中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可以扣住此句设计一个提挈全文的主问题:下文中那些句子写了奇山,哪些句子写了异水,作者是怎样表现他们的“独绝”的? 5.从事件的发展变化和人、事、理之间的关系入手设计主问题

这种设计适合于故事情节复杂曲折、人物众多,人物关系纷繁的叙事类作品。

如:《鲁提辖拳打镇江西》这篇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描写细腻的小说,我就从小说的三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设计了一个主问题:文中人物鲁提辖、镇关西、金氏父女,他们是怎样互相对待的?各分三个步骤说。

围绕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理顺小说的情节变化,鲁提辖对金氏父女是一问(为何哭),二赠(赠银两),三救(救出虎口);镇关西对金氏父女是一占(霸占金翠莲),二弃(赶走金翠莲),三诈(诈骗银两);鲁提辖对镇关西是一耍(消遣他),二揭(揭其罪),三打(三拳打死);镇关西对鲁提辖是一从(顺从伺候),二拼(拼命),三求(求饶)。 通过这样的梳理,人物关系一目了然,情节发展条理分明,鲁提辖的形象也呼之欲出了。

再如:鲁迅的小说《故乡》一文,可设计一个主问题:小说中“我”的故乡在二十年前后分别有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由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从文中归结出故乡在景物面貌方面、故乡人物方面、“我”和故乡人物的关系方面均发展了巨大的变化。师生沿着这一主问题研究课文,既理清了小说的情节,也明白了人物性格;进而就自然地归结了这篇小说的深刻主题。

总的来说,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就是用精、少、实、活的问题激活课堂,精炼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直指教学目标,达到高效目的。

通过合理有序的主问题设计,能有效地简化教学头绪,表现出一种高层建瓴的设计风格,有着鲜明的主体把握教学内容的特色,使教学内容于单纯之中表现出丰富,于明析之中透露出细腻。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

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

交流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艺术

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主问题的设计

浅谈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有效性设计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