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巧用史料优化历史教学

发布时间:2020-03-01 19:46: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巧用史料优化历史教学

【内容摘要】近年来,将史料引入教学与考试,一直是历史教育改革中颇受重视的一环。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要学会从史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基本能力。故在教学中应教材史料的基础上适当补充一些史料,增加历史信息的真实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从而优化历史教学。

【关键词】历史教学史料兴趣能力

史料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综合素质,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阅读历史材料,从史料中提取有关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新课程的基本要求。所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要重视史料运用,巧用史料,优化历史教学。

一、立足课本,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史料巧设问题

教材作为最主要的教学资料,它所引用的史料一般是为了说明书本阐述的某个观点,围绕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精心选取的,具有情境性、典型性、深刻性和启示性,其中包括文字史料、文物图片、历史地图、数据图表、漫画等。这些资料与历史知识互为表里、互相补充,是对历史知识的诠释和展拓,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史料,尽量挖掘其内涵,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剖析,精心、巧妙地设计问题,细致地启发、诱导学生去阅读、理解、分析、综合,把平铺直叙的结论教学变成跌宕起伏、疑难重重的探求过程,必然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学生形成“证据”与“史实”之间的逻辑意识,更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优化历史教学。

如《法国大革命》一课中,关于《人权宣言》的意义和其在法国革命中的作用,教材正文部分对此只字不提,学生很不解。在教学中,就要利用教材上节选的《人权宣言》内容资料,精心设计思考题:(1)“自由”针对的是什么?“平等”针对的是什么?(2)“保护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又意味着什么?(3)法国资产阶级的理想追求是什么?(4)《人权宣言》发表有什么意义?(5)在法国大革命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经过分析讨论,学生自然得出:体现了摧毁封建君主 专制和等级制度的进步思想,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旗帜。

二、精心准备,巧妙补充教材外的史料激趣探疑

由于篇幅等原因,教材提供的史料毕竟有限,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精心搜集补充史料来充实教材,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1、史料要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甲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由于历史知识本身的不可重复性、既往性等特点,再加上传统教学手段等因素,都使历史学习显得枯燥乏味,这势必遏制学生探究学习历史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该遵循直观性的原则,适时适量适当引入历史资料如历史文物图片、历史人物图片、手迹、名言、代表作品、故事、录音、视频等来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历史情境,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是课堂一开始就象一块无形的“磁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思维就不断地处于活跃状态,就会主动地探究学习。

如:《物质文化生活的变迁》一课,在导入时可用矛盾《子夜》中的一段材料:“吴老太爷从乡下乘轮船来到上海,怀中紧抱着《太上感应篇》,

坐进30年代的汽车里,像一具刚才棺材里爬出来的僵尸„„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大楼。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是一位身穿高开叉旗袍、连肌肤都能看得分明的时髦少妇。那少妇高坐在一辆黄包车上,翘起了一双白腿,简直好像没有穿裤子。这情形,不禁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终于,吴老太爷大叫一声,昏死过去„„”引导学生思考在材料中,有哪些东西是吴老太爷以前生活中所没有的?他醒过来之后,还有哪些东西会让他再次昏死过去的?通过这则材料和问题学生探究兴趣浓厚,课堂氛围轻松而活泼。

2、史料要有思考性,能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难点是教学中的重头戏。选取有思考性的材料,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给学生以思想的震撼、心灵的启迪,能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

比如在讲《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中的百家争鸣时,就可以适当地补充一些史料,让学生归纳出每一位思想家的观点。

材料一: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孔子)材料二:“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

材料三:“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尚贤者,政之本也。„„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

举之。”(墨子)

学生在阅读这些史料的基础上就概括出孔子的政治思想观点“仁”, 老子的观点“无为”,墨子的观点“兼爱”、“非攻”、“尚贤”。学生们不仅对这些思想家及其思想观点掌握得很好,而且培养了史料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解决重难点问题也有事半功倍之效。

3、史料要有典型性,能深化学生认识历史知识

要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在史料的选择与运用上要注意史料的典型性,即选择的材料能说明问题,只有典型的材料才能给学生强烈的刺激并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去思考。

比如讲《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时,为了说明中国四大发明对于欧洲产生的深远影响,我给学生提供了马克思的原文史料:教材中的一段马克思的话:“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经过史料的阅读,学生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于西方近代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这里马克思指出了三大发明在近代欧洲发挥的重大作用,而三大发明在近代中国的情况如何?在此,不妨补充鲁迅的一段话:“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通过这段极具讽刺含义的话语,学生中西对比,能够全面了解三大发明在东西方不同的遭遇,对近代西方崛起强大而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

三、紧扣教材,合理布置史料作业研习提升

教材上、课堂上、练习本上提供的史料往往都是专家、学者、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学生只是被动拿来运用;而且每位学生面前呈现的史料都没有区

别,体现不出个体差异,满足不了个性需求。只有让学生自己去查找、收集、整理、阅读、理解、综合、运用史料,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在历史学习上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布置灵活机动的史料研习作业,显得很有必要,如:

(1)表演历史话剧《杯酒释兵权》。

(2)秦始皇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洋务运动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或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请引用史料作答。

(3)编撰历史小报——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

(4)阅读有关《中国著名帝王传(图文版):武则天传》,结合小说及相关电视剧,分析讨论小说、野史中的武则天与正史记载的人物有什么区别,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诸如此类的作业,教材中是没有现成答案的,要求学生要像史学家一样“探究”历史,进行自主学习,自己选读史书,对史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处理,主动去获取信息、发掘信息、归纳信息。长此以往,必然养成自觉、主动研习史料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总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巧用史料作为探究历史问题的证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只要我们注意方法、掌握原则,不断实践,勇于探索,一定能优化历史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参考资料

1.薛慧.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一点实践 《历史教学问题》200

1、5

2.洪流.如何提高“史论结合”能力《中学生导报》200

2、

12、10

3.王增科.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历史教学》200

3、4

4.陈冠华.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 《清华历史教学》200

5、08

巧用史料教学

巧用史料

巧用史料教学活化历史课堂培养学科能力

历史史料教学的体会

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

巧用多媒体 优化识字教学

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择

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

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

历史教学不可运用“人造史料”

巧用史料优化历史教学
《巧用史料优化历史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