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0-03-03 21:49: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丹阳市埤城中学陈锋伟

【摘要】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背景下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思考及探索的课题。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结合教学实践,从学生、教师及教学过程的评价来阐述,望同行专家给与指导。

【关键字】信息技术教学 创新能力

【正文】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然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不是天生就具备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获得的。在新课改中高中信息技术已经被列为高考科目,并从2010年开始全部学生都要参加考试——笔试加上机操作。所以,中学信息技术课在这一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相提并论的优势。为了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创造型人才,为了适应新课改,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本文就作者教学实践中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兴趣引路,激发学生创新活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积极探索某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它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对于学生而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有效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奠定基础。

如在教授“上网下载信息”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2010上海世博会 ”为题,提问学生关于北京奥运的相关问题,学生对此往往只是一知半解,这时教师可以适时引入因特网知识,引导学生在网络上查找,将会有哪些收获?学生们顿时跃跃欲试。运用关键词搜索,下载图片和文字,保存网页等多种操作都学得兴趣盎然。

在学生学习、掌握了上网浏览及下载信息的方法后,教师便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题目:本学期学校将组织全校师生去北京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你能从网上帮助了解一下北京有哪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行车路线吗?我校下学

期将要新建一个第二机房,你能通过上网查询为学校提供一些当今计算机的主流产品配置及相关产品的说明吗?这些实践性题目都是与学生生活很近的,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他们能根据需要进行上网查找、获取信息,并对它们进行分析、处理、运用,与同学共同分析、探索。此时,学生不是在学计算机,而是在用计算机;不是在复习计算机知识,而是在帮助别人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并不断地获得了生活的成就感,大大激发了求知欲,逐步形成了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培养出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二、精讲多练,给学生更多的“创造自由”。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单靠理论讲解无异于纸上谈兵,过多的讲解不仅使老师身心疲惫,学生也是满头雾水,兴趣全无,何谈创新。

对此,我们不如只点拨,多让学生自己实践,学生们在互相交流、尝试操作中解决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它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学习电脑软件的某一操作从起始点到目标点其方法有很多,我们只教给学生

一、两种方法,其他方法教师给出时间鼓励学生自己找,然后将学生找出的不同方法介绍给所有学生,最后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找出其中规律性的东西。这样即使将来遇到了相关没学过的软件,学生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增强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开阔视野,练就自主学习的本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打下了基础。如在教学Word文字移动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小组讨论,探讨不同的解决方法,并让上主机进行演示,这样学生产生了“创新”的勇气,有了“创新”的热情,于是潜伏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潜能被充分挖掘,创新意识被激活。这样学生沉浸在“成就”的喜悦中,使课堂时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此时学生的创新精神更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样教学摆脱了“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模式,打破了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简单问答式教学框框。使学生放开手脚,自己去想象、琢磨,切实保证了自己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演绎

和归纳等思想活动,为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有利条件。类似的例子在教学中比比皆是,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安排上始终以一种创新的思路去引导学生,教育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进行创新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在适当的时间提出一些新问题,让学生去探索;还要培养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寻根问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那些勇于探索的学生应当众表扬,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增强自信,乐于猜想、判断、创新。

三、优化教学过程,适时进行知识拓展。

创新的本质就是利用原有信息去获取新的信息,这是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也是掌握新知识的基础。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过程既要教会学生如何掌握给定信息,还要帮助学生用探索和创新的思维方式,尽可能多地利用给定信息去获得更多的信息。为此,我们允许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发挥,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查阅更广泛的知识信息,在实践中尽可能标新立异。如我们利用flash做帧并帧动画时,让学生在第一帧画一座小房子,当第一帧画好后,如何在第二帧画出同样大小的小房子呢?在学生犯愁时再教如何复制,这样问题便迎刃而解。这样一来学生便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会复制、剪切、粘贴等一些重要的操作,通过学习,学生对窗口和菜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常用的文件操作(新建、保存、打开、另存为、页面设置、打印预览等)、编辑操作(复制、剪切、粘贴、撤消、重复等)、文字录入、查看、帮助等都能熟练应用,同时也丰富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

四、小组合作学习,营造创新环境。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了理想的教学环境。

例如在讲解Word编辑、文章修饰这一章节时,我将全班学生按异质分组,每组5至6人。并事件准备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电子小报,为学生提供参考资

料,要求学生编制出内容健康向上、有主题思想的小报,题目不限。在第一课时,我只用10分钟时间对Word中如何编辑、润色稍加点拨,然后便要求各小组学生自己分工合作编制。各小组成员有的输入文字,有的策划版面,有的润色文字,有的制作插图,每个人都积极地参与,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学习了别人的长处。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一起探讨、解决问题。通过三课时的教学,每个小组都交上了各具特色的小报。

五、优化评价方式,在评价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同时认为应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然而,当前农村地区对学生信息技术的评价往往更多侧重的是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的评价,而忽视了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这样的评价方式是片面的,在一定程度上也遏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对此,在教学中我们倡导对学生进行评价多元化,即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要注重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通过学生互评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倾听意识,也促进了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学会评价,发现同学的问题,启发同学,看到别人的长处,完善自己。而自我评价,则突显了学生主体地位,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本人对自己创作过程和最终作品效果的自我感受往往比他人更贴切,更符合实际,更具有客观性。学生通过谈自己的创作思路,谈创作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谈作品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理清了思绪,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从而有效提高了自身的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自身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为培养能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所需要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析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程序设计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