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笔记第八章

发布时间:2020-03-03 05:38: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笔记

学号:Y311120-37

姓名:李光华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 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

主要内容。(3)中国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历史意义。教学难点:

(1)关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长期以来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特别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七年间,中国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形态之中,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这样分析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为了终结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一个过渡的阶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一种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它是连接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未来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阶段,它既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也还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在新民主主义社会里,既有资本主义因素,也有社会主义因素,而其中的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都居有领导地位,是起决定性因素,将不断增长,并取得最后胜利;其中的资本主义因素在一定时期内还将存在,但其趋势是不断减弱,并逐步走向消亡。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凝固不变的、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决定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在1948年9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中国共产党人就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作了前瞻性的分析,毛泽东指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外部就是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刘少奇则强调,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胜利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是新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两条道路的斗争,“要清醒地看到这种矛盾”。

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新中国成立的最初三年中,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开始实行了。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 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第二, 开始将私人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

第三, 引导个休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上述情况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就已经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始了。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工业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是近代以来中国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理想。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1. 路线提出的必要性

把中国有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使中国摆脱自鸦片战争以来长期落后挨打的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各族人民的迫切愿望,也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

2.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2年9月24日在中央书记处的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10年或者以后才开始过渡。这个从那时起即“逐步过渡”的思想,是根据于毛泽东同中央的一些同志当时这样的设想,即:10年之后,私营工业在整个工业中将只占不到10%的比重,可以不费力地收归国有;在农业方面,10至15年可以将多数农民组织在农业生产合作社和集体农场内,基本实现集体化。

4.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

第一,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第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并解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的必然要求。

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发展农业生产,使广大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第三节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确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即以重工业为重点进行工业化建设的思路,这一思路正如毛泽东所说的:“我们现在不但正进行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而且正在进行技术方面的由手工业生产到大规模现代化机器生产的革命,而这两种革命是结合在一起的。”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是从1953年开始的,我国工业化道路也是从1953年开始的。1952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从1953年开始编制国民经济五年发展计划。一五计划的编制,历时四年,五易其稿,到1954年9月基本确定下来。1955年7月召开的一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一五”计划规定: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的水平。计划规定,5年内国家用于建设的总投资额为766.4亿元,折合黄金7亿两以上。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没有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经济落后的中国在当时进行这样巨额的投资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笔记第九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八章)

大学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完整版笔记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第八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笔记第八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笔记第八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