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如何顺利走出面试误区?

发布时间:2020-03-03 09:14: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HR工具-文本范例

如何顺利走出面试误区?

一、面试常见误区分析:

1.内容准备不够:

有些招聘者临时被拉来负责招聘工作,事先对要招的岗位要求缺少了解,不知道招聘对方应具备何种能力、专长、学历才能符合岗位要求,匆匆披挂上阵,他们不清楚需要选择哪些方面的问题来发问,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发问,因而面试效果不佳。

2.时间仓促:

有些大公司在招聘时,由于岗位待遇颇诱惑人,因而应者云集,而招聘人时间不多,因而分配给每个应聘者的时间非常有限,以至于不能对应聘者做出判断。

有些招聘者一边在与应聘者谈话,一边对部下批示或对秘书布置工作,或者应接电话,面试过程经常被打断,使应聘者感到不受重视而愤懑,恼火。

3.忽视姿态语言:

面试过程中,双方信息交流的方式不仅限于语言,也包括姿态和行为。如果对方一连串的表情、姿势与它语言表达的内容一致、协调,那么就可以充分想念对方的陈述,否则很可能受对方的迷惑和欺骗。

4.缺少语言艺术:

面试离不开语言的交流,而说话是一种艺术,语言规范、发音清楚、语速者应予注意。

5.说得太多:

面试的过程是招聘者对应聘者进行了解、判断的过程。为了做出正确的判断,首先要对应聘者有个清楚的了解,应该让应聘者多说,多表露自己的观点。而有些招聘者忽视了这一点,说得多了,必然听的少,以至不能从应聘者那里获取需要了解的东西。

6.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是指,根据不完全的信息即第一印象做出的对被知觉对象的整体印象与评价。人与人见面约5分钟后就会产生第一印象。最好的办法是用驳回代替确认,即利用预先判断作为假设,围绕其假设进行提问,并试图将其驳回。总之,第一个五分钟对应聘至关重要,招聘者切不可妄下结论。

7.轻视应征者:

有些大公司于知名度高,福利待遇好,招聘时门庭若市,招聘者便有抓一把随便挑挑的想法,以至不尊重应聘者的人格,在面试时有意无意地贬低应聘人的才能及过去的成就,故意弄些问题为难应聘人,如此不但不能了解应聘者,反而使应聘人产生对立、戒备情绪,甚至于破坏公司的形象,招不到真正想要的人才。

8.倾听错误:

所谓倾听是一种听对方讲话的技巧,可惜的是,招聘人员在倾听上不下功夫,造成了许多的倾听错误。

9.联想效应:

所谓“联想效应”,是指当报考人表露出在某一方面有特长时,主试人便由此而联想到他在其他方面也无所不能。

10.过于自信:

有些主试过分自信,自己认为怎么样思想上已经有个定式,不管被试者反应如何,他都根据自己事先已经考虑好的东西去判断,这样就造成失误。

11.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就是指有时对某个人产生一种固定的印象。例如,一听到老年人,马上就认为这是一种保守的人,认为穿牛仔裤的人一定是思想开放的人。这种刻板印象往往会影响主试

仅供参考

HR工具-文本范例

客观、准确地评价被试者。

12.与我相似:

与我相拟这种心理因素就是指当听到被试者某种背景和自己相似,就会对他产生好感,产生同情这样一种心理活动。

13.“光环(halo)”效应:

光环效应是指面试官喜欢,或受应试者的吸引,从而对他们持肯定态度。结果是面试官“爱屋及乌”,对候选人回答的问题采取很宽容的态度,而不是客观评价答案本身的内容。

14.“触角(horn)”效应:

触角效应与光环效应相反,面试官会从应试者所说的话中挑刺。如果有多个面试官参加面试(如面试小组形式),则这种个人好恶偏见的影响可以消除。

二、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减少选拔面试的不良效果,从而提高其总体水平呢?

(一)利用闭路电视系统对参与面试的经理、主管或“人事”专职人员实施培训。通过这种方式受训者能从实践中得到指导和训练。

(二)确保面试向面试官或面试小组成员提供所需的资料(即岗位规范、岗位描述、应聘者填好的申请表或简历),使他们在面试前有充足的时间掌握有关情况。

(三)应选择合适的地点作面试场所,家具应适当摆放。具体见“面试中的环境布置”。

(四)做好面试的接待工作:

报考人前来参加面试,大都有一种忐忑不安心理。一是对考场和考官有一种莫明其妙的怯意,有点高深莫测;另一方面担心一旦面试不过关,则前功尽弃。这就要求主考官能理解报考人的这种心理,进行面试时应设法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报考人情绪获得调整、缓和其紧张心情,以便使他们的水平正常发挥出来。

(五)平等地对待应聘者:

招聘者应该了解应聘者,并且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应聘者,为此招聘者必须了解应聘者的心理状态。比如:面试时间应合理安排,并使每位应试者的受试时间基本相同。

(六)面谈的结束:

一般在面试官的正式提问后,应给应聘者一些时间、一个机会让他们问些问题,并自由发表一些评论。

面谈的结束应采取轻松的方式。其目的是:一是使应试者感觉受到重视和尊敬,而不是面谈完了彼此分手,这可以引起应试者对公司的好感,提高公司的形象;二是正式面谈结束后的轻松谈话可真实反映出应试者的性格和某些观点。

(七)把心理测试和证明人(最好是书面的)信息与面试结果结合在一起进行考虑。(后面对心理测试和证明人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八)小组面试与一对一面试相比,可以减小因面试官的个人偏见产生的后果(如“光环”或“触角”效果),而且也能比一对一更全面、从容地掌握信息。所以,在招聘中可以采用二个招聘者对一个应聘者,也可以采用多个招聘者对一个应聘者。采访时,一个招聘者进行谈话,其他的注意倾听,提一些主要提问者忽略的问题。在谈话中几个主试可以交换角色,但不要几个人同时提问。记录员记录谈话内容,以便事后分析。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消除招聘者的主观偏见,力求公正。然而,面试小组人数不宜过多,以免给应试者造成紧张感。三至五人的规模比较正常。

(九)以被试为中心:

主试应避免说很长的或评价性的话语。一般主试者的讲话所占时间比例约为10%,被试者应占90%,以被试为主体。

(十)对应试者要充分重视。

仅供参考

HR工具-文本范例

面谈应是一种友好地具有目的的会话。主试者应对应试者的谈话表示相当的兴趣,就如同听一个朋友在讲一个有趣的经验一样,主试者切忌一种道貌岸然、不苟言笑的酸架子,这只能导致应试者的不真实反应。提问应是双方共有的行为,主试者应鼓励应试者提问题,并坦白地据实回答应试者的问题。

(十一)注意倾听:

所谓倾听是一种听对方讲话的技巧,即把握住说话者的信息含义,了解说话者的情感,并正确理解说话者的谈话内容。应该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对说话者语言的精确理解上,准确地反映出信息发出者的传递的情绪强度,了解他的真实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尽可能准确地把你的理解反映给说话者。

在面试中听觉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面试中听觉的运用主要是考察被试者的言语表达行为以及准确地把握面试的节秦、气氛等。在面试中主试应倾听被试者的谈话;对被试者的回答进行适度的反映;当对方的谈话与所提问题无关时,可进行巧妙的引导;在倾听被试者的谈话时,应边听边思索,及时归纳整理,抓住关键实质之处,不失时机地做出反映;还可根据被试者讲话的腔调、音量、速度、粗细程度以至遣词造句等言语表达行为来判断被试者的态度、性格等心理素质。

(十二)提问技巧:

主试正确地把握提问技巧是十分重要的。他不仅可以直接地起到有针对性地了解被试者某一方面的情况或素质的作用,而且对于驾驭面试进程,净化面试的主题,形成良好的面试心理气氛,都有着重要影响。

1.提问的方式:

通常,面试主考官的提问方式有以下几种:

1) 封闭性提问:要求面试人员做出简单的回答。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如“你是不是了解这个职位?”、“你是不是喜欢做×××(某个职位)?”。这种问话方式明快简洁,但是少用为妙,因为这样的提问方式没有鼓励应聘者开口说话。

2) 开放性提问:鼓励面试人员自由发挥。开放式提问迫使应聘者非回答不可,“你对OJT(on the job training=工作场所教育)有什么看法?”、“你对目前的市场形势看法如何?”。开放式提问是最正确、应用最多的问话方式。

3) 假设性提问:用于考察面试人员的应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思维能力等。采用“如果”的问题方式,如“如果你与客户谈判,你会怎样安排呢?”。若是用的得当,很可能让你了解应聘者的想法和能力。

4) 连串性提问:主要考察面试人员的反应能力,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等。又称多项式提问。指同时连续提出好几个问题。如“你以前的职位都做些什么?有什么特点?你在职位上有什么优势?劣势?”然而这种问法往往很难得到完善的答案。

5) 压迫性提问:主要用于考察面试人员在压力情景下的反应。

6) 引导性提问:主要用于征询面试人员的某些意向、需要或一些较为肯定的回答。问话的目的在于引导应聘者回答你所希望的答案。如“你对目前的市场形势看法如何?„„不是很好吧?” 这种问法一般来说最好避免,除非你心中有数。

提问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 采用开放式问题:

在 如果条件允许,除了简单的“是/否”选择外,应要求应试者回答一些开放式的与岗位有关的问题。答案应加以小结后返回给应试者,以便检查一下面试官是否完全理解了他们的本意。

仅供参考

HR工具-文本范例

2)“非导引”式的谈话方法:

面试中,主试与被试谈话的方法,可大体分为“导引式”和“非导引式”两类,在“导引式”谈话中,一方面问的是“特定”的问题,另一方只好作“特定”的回答。“非导引式”谈话正相反。主试人所提问题内涵丰富,涉及面较广泛。主试人提问后,应试者可以充分发挥,尽量说出心中的感受、意见、看法或评伦。

同“导引式”谈话相比,在“非导引式”谈话中,报考人可尽量说,以为该说什么就说什么,因此可以取得丰富的资料:报考人的阅历、经验、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便得到了充分展现,有利于主试做出客观的评价。

3) 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提问:

面试的问题,一般都是根据重点内容的需求拟定的。

在面试进行时,可将那些应试者熟悉、容易回答的问题排列在前面。这样有利于应试者逐渐适应,展开思路,进入“角色”。在面谈开始时,还要注意题目与目的的相关性。有经验的主试者的提问一般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例如,当其随手翻阅申请表时问:“我看到你以前在某公司工作,你觉得那里的工作怎么样?”比之诸如“你喜欢那个工作吗?”或“你为什么离开那里的工作?”等更具有综合性,可以了解更多的信息。

对一入考场显得紧张、拘谨的应试者,应先提一些适合他回答的问题,帮助他树立信心,诱导他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对已经适应的应试者,可逐步加大提问难度。

4)注意面试节秦,把握好面试时间:

面试要富有节奏感,避免“流水账”。面试应规定一个时间界限,所谈的问题要集中,对每一个应试者前后要一致,不能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这样的面试结果即不理想也有失公平。如果频率低,缺乏节秦和变化,往往会使双方都感到沉闷乏味;如果频率过高,缺乏思考和回味余地,则容易导致应试者浮光掠影地回答,评委无暇细致地评判,从而降低面试质量。这就要求主考官提问应该简洁、明了、不要对问题反复解释,生怕别人不明白;另外,主试人根据时间的要求,要把握好进度,特别是对有些问题不要同报考人纠缠,以免延误时间。一般来说,一次30分钟左右的面试,提10个左右问题为宜。

5)避免暗示性问题。

面试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了解应试者的真实情况和不受他人影响的反应,因此要注意避免暗示性或诱导性问题。例如诸如“我刚才说的工作不是很有意思吗?”或“如果你的领导是一位女同志,你不会反对吧?”以及“这个工作比较艰苦,你喜欢艰苦的工作吗?”等等,这些提问都带有应试者的主观色彩,很难得到应试者的真实回答。

2.主持人的“自问”准备

面试之前,主试人最好进行以下“自问”准备,让自己“心里有数”,从而提高成功录用机会:

1)该申请人需要具备怎样的人际沟通技巧和技术性技能,才能胜任有关职位?

2)我需要该申请人在有关职位上工作多久?

3)该申请人以前在有关职位上工作了多久?

4)我们将会给予什么样的晋升机会?会安排训练吗?

5)假如有关人选的工作表現不如意或对工作的要求过高,我将会面对什么困难?

6)该申请人将会与途径样的同事合作?我需要他们一起参与大幅度的过程吗?

7)我将与该申请人以什么形式合作?

8)该申请人在工作范畴上有机会代表公司对外发言或传播消息吗?

3.如何编制面试问话提纲

1)面试提纲是整个面试过程中的问话提纲。主试人根据面试提纲,向应聘者提出问题,了解应聘者素质和能力,控制面试进程。

仅供参考

HR工具-文本范例

2)面试提纲必须围绕面试的重点内容来编制。

3)提问的题目应具体、明确。

4)面试提纲由若干面试项目组成,如“公关能力”、“专业知识”、“敬业精神”等。每一面试项目均应编制相应的提问提纲以便面试时有针对性地提问、考察。

5)同时,应聘者有着不同的情况和经历,不必要每个人选都用同一套提纲依序一问到底。因此,每一面试项目可从不同角度出一组题目,以便于面试时选择。

6)面试提纲可以分为通用提纲和重点提纲两部分。通用提纲涉及问题较多,适合于提问各类应聘者。重点提纲则是针对应聘者的特点提出的,以便对职位要求中有代表性的东西有所了解。

(十三)注意非语言行为:

人们的语言行为往往是通过大脑的深思熟虑才讲出来的,尤其在面试的时候,被试者往往事先做过充分准备,他讲话的时候往往把最好的一面反映出来,但是要真正了解被试者的心理素质,有时应该仍仔细地观察被试者的非语言行为,这里边包括他的表情、动作、语调等等。

(十四)避免重复谈话。

(十五)不要大规模地运用面试,也就是说面试的人数不要太多,否则会使主试感到疲倦,而使面试的测评结果前后不一致。

(十六) 在面试前不要让主试了解太多有关被试者的资料,因为这样会使主试造成种种偏见,不利于面试的进行。

(十七)要运用一个有程序的结构形式,而不要运用一个没有程序的散漫形式,这样才能够自始至终比较一致地对每一个被试者进行面试。

(十八) 运用标准的评分表。在面试以前,首先应该制定好客观的标准答案,在面试时就要运用标准的评分表来给每个被试者进行评分。

(十九) 运用一块面试控制板,把有关主要的要点、目标、要求、程序、需要提的问题写在一块板上或者写在一张纸上,这样就能够保证面试规范化。

(二十) 培训主试。主试一般应该是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或者是有关的专家,但是也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对主试进行培训,主要是提高主试接受信息的能力,评价信息的能力、观察行为的能力、综合分析的能力、运用标准答案的能力等等。

仅供参考

事业单位面试技巧:走出面试误区

走出误区

摆脱困境,走出误区

走出早恋误区

走出读后感的误区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走出备课的误区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走出网络资源的误区

如何走出心理健康误区

如何顺利走出面试误区?
《如何顺利走出面试误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