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1 19:57: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诗人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体会诗人淡薄、宁远的人生境界

2、赏析诗歌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3、感受诗中平静、朴素、自然的田园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学会赏析诗歌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2、赏析诗人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课堂教学

一、导入

有这样一位诗人,有人给予他和他的作品这样的评价

◆“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 梁启超 ◆“超然尘外,独辟一家。” 江盈科(《雪涛诗评》) ◆“君看陶集中,饮酒与归田,此翁岂作诗,真写胸中天。天然对雕饰,真腐殊相思。” 元好问(金) 他自己说: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回忆少年时代,满怀豪情壮志,想要超越四海,就像鸟儿一般,能够挥动翅膀,凌空高飞。)《杂诗·忆我少壮时》

◆或击壤以自欢,或大济于苍生。 《感士不遇赋》

◆“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班生,班固。这两句说,姑且听其自然而生活吧,我最终要回到仁者的住所隐居。)《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晋书·陶潜传》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挽歌诗》 这个人是谁? 【明确】陶渊明

(幻灯片展示作者、背景)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他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在其成长过程中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在这两种矛盾思想的影响下,他四仕四辞,加之其所处年代时局动荡,仕途险恶,官

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诗人最终厌倦官场,于41岁(到任彭泽县令八十一天)毅然辞官,从此隐居,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耕于前,妻锄于后”。于六十三岁辞世。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神童诗》写人生有四喜: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金榜题名是古人读书的直接目的,他们期望通过十年寒窗(这个”十年”是虚数,意为很多年),一朝成名,然后出仕,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济苍生的宏伟抱负。陶渊明也不例外。他在二十九 “高龄”的时候终于第一次出仕,但四十二岁时就挂冠归田,这段时间共十三年。这十三年他一直处于“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斗争中,他为什么矛盾?为何而归隐?他归隐后的生活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我们将会在他的《归园田居》里找到答案。

接下来,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请同学们翻开书 页,看屏幕,我们将要了解什么—— (幻灯)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二、听与读

1、聆听诗配乐诵读

要求:为生字、词注音;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

2、跟读

要求:模仿,体会诗人朴素、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三、小组讨论屏幕上的四个问题,逐一明确

1、从何而归? 【明确】官场(任彭泽县令八十一天后,不愿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

2、为何而归?

【明确】读1~8句,(再链接入写作背景幻灯片) (1)本性爱丘山(田园)

明确1~2句大意: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热爱山川

田园(生活)。

(2)时局动荡,仕途险恶,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官场黑暗),无法实现抱负。 思考:“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是什么意思? 【明确】羁鸟:笼中之鸟。池鱼:池塘之鱼。“羁鸟”和“池鱼”都是失去自由的生物,鸟应飞翔于天空,鱼应游弋与江湖,失去了最适合他们的生活环境只能让他们痛苦。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于宦海沉浮中,诗人只想要跳脱羁绊,回归田园,回归本心(天性)。

思考:一个“误落”,一个“尘网”,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尘网:指尘世。这里指仕途、官场。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三十年:吴仁杰认为当作“十三年”。陶渊明自太元十八年初仕为江州祭酒,到义熙元年辞彭泽令归田,恰好是十三个年头。人生有几个十三年?误落十三年,是一种弥足深陷后幡然醒悟的遗憾与悔恨。“误落”与“尘网”表达了对污浊官场的鄙夷和厌恶。

3、归向何处? 【明确】田园

要求:找出描写田园生活的诗句并用自己的话描述 【明确】(9~16句)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参考注释: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

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用语言描述带动学生联想,情景再现:

住宅周围有十余亩,八九间草屋坐落其间。屋后有榆树、柳树,它们的阴影遮住了屋檐,屋子前面罗列着桃树、李树。远处的村庄隐约可见,袅袅炊烟依稀可辨。偶尔还能听到狗在深巷中叫,鸡在桑树上鸣。

前四句写近景,写自己的住宅,环境清幽美丽;后四句写远景,“暖暖”,远景模糊;“依依”,轻烟袅袅。在这冲淡静谧之中,加几声鸡鸣狗吠,越发点染出乡居生活的宁静幽闲。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鸡犬,平凡的事物加以看似平淡的语言描述,却使一副恬淡自然、清静安谧的田园生活图景跃然眼前。流露了诗人对宁静淡泊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东坡评价这四句:“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

4、归去如何? 【明确】“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由写景而写心,“虚室”与“户庭”对应,既指空闲寂静的居室,又指诗人悠然闲逸的心境。“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回归自然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四、总结

从陶渊明的归隐以及他归隐后的生活可以看出,陶渊明追求的是宁静淡泊的生活,“夫耕于前,妻锄于后”(自耕自食),没有“车马喧”也不用“为五斗米折腰”。辞彭泽县前的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感士不遇赋》)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示“寓形宇内”不如“委心任去留”,就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表明了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他辞官后所写《归园田居》共五首,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本事是《归园田居·其一》,从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清新美好,新生活的闲适愉快,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

没有华丽的字词,没有繁复的写作技巧,却使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显示出了一种意味深长的美。

五、讨论

陶渊明有诗言:“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看起来他的生活是比较自得其乐的。但真实的情况是:若逢丰收,诗人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若遇灾年,就只有“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了。他辞官回乡的二十二年一直过的是贫困的田园生活,晚年甚至贫病交加。期间曾有人劝他出仕,他谢绝了。在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他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如此平淡自然。

陶渊明宁愿清贫度日也不愿再次出仕,有人认为他是固贫守节、淡泊明志,有人认为他消极避世,你怎么想? 【明确】言之有理即可

拓展: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失意或厌倦官场时,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

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等莫不如此。不为五斗米折腰也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杆高标,而平淡自然、淡泊宁远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界。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诗人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体会诗人淡薄、宁远的人生境界

2、赏析诗歌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3、感受诗中平静、朴素、自然的田园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学会赏析诗歌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2、赏析诗人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诵读式、讨论式、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初中时我们学过《桃花源记》,谁能说说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景美,景色怡人;人美,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生活美,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人人劳动,丰衣足食,幸福安宁。)

思考:陶渊明为什么要创造这个理想王国?

明确:陶渊明想以这个幸福的世外桃源来寄托自己祈求安定的理想。陶渊明生活的东晋,社会黑暗,政局动荡,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渴望有安定的生活环境,桃花源正是这样的理想居所。 (这样既能温故而知新,又能引起学生兴趣,简单易回答) 有这样一位诗人,有人给予他和他的作品这样的评价:

◆“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 梁启超 ◆“超然尘外,独辟一家。” 江盈科(《雪涛诗评》) ◆“君看陶集中,饮酒与归田,此翁岂作诗,真写胸中天。天然对雕饰,真腐殊相思。” 元好问(金) 他自己说: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回忆少年时代,满怀豪情壮志,想要超越四海,就像鸟儿一般,能够挥动翅膀,凌空高飞。)《杂诗·忆我少壮时》

◆或击壤以自欢,或大济于苍生。 《感士不遇赋》 ◆“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班生,班固。这两句说,姑且听其自然而生活吧,我最终要回到仁者的住所隐居。)《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晋书·陶潜传》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挽歌诗》 这个人是谁? 【明确】陶渊明

(幻灯片展示作者、背景) 作者介绍: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 。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

陶渊明的称号:“田园诗人”、“隐逸诗人”、“五柳先生”、“靖节先生”

简介“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义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指俸禄)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当天他就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丧;就这样,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就辞官归田了。后终老田园,不再出仕。

(作者简介要有条理,让学生一目了然,小故事也跟本文紧密相连,让学生了解到作者归隐的原因)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他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在其成长过程中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在这两种矛盾思想的影响下,他四仕四辞,加之其所处年代时局动荡,仕途险恶,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诗人最终厌倦官场,于41岁(到任彭泽县令八十一天)毅然辞官,从此隐居,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耕于前,妻锄于后”。于六十三岁辞世。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多

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神童诗》写人生有四喜: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金榜题名是古人读书的直接目的,他们期望通过十年寒窗(这个”十年”是虚数,意为很多年),一朝成名,然后出仕,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济苍生的宏伟抱负。陶渊明也不例外。他在二十九 “高龄”的时候终于第一次出仕,但四十二岁时就挂冠归田,这段时间共十三年。这十三年他一直处于“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斗争中,他为什么矛盾?为何而归隐?他归隐后的生活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我们将会在他的《归园田居》里找到答案。

接下来,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请同学们翻开书 页,看屏幕,我们将要了解什么—— (幻灯)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二、听与读

1、聆听诗配乐诵读

要求:为生字、词注音;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

拙(zhuō)荫(yìn)羁( jī) 暧(ài)墟(xū)樊(fán)

2、跟读

要求:模仿,体会诗人朴素、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3、个别读,齐读(小组读)

(小组之间进行评比,激发学生热情)

三、小组讨论屏幕上的四个问题,逐一明确

1、从何而归? 【明确】官场(任彭泽县令八十一天后,不愿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

2、为何而归?

【明确】读1~8句,(再链接入写作背景幻灯片) (1)本性爱丘山(田园)

明确1~2句大意: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生活)。

(2)时局动荡,仕途险恶,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官场黑暗),无法实现抱负。

思考:“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是什么意思? 【明确】羁鸟:笼中之鸟。池鱼:池塘之鱼。“羁鸟”和“池鱼”都是失去自由的生物,鸟应飞翔于天空,鱼应游弋与江湖,失去了最适合他们的生活环境只能让他们痛苦。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于宦海沉浮中,诗人只想要跳脱羁绊,回归田园,回归本心(天性)。

思考:一个“误落”,一个“尘网”,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尘网:指尘世。这里指仕途、官场。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三十年:吴仁杰认为当作“十三年”。陶渊明自太元十八年初仕为江州祭酒,到义熙元年辞彭泽令归田,恰好是十三个年头。人生有几个十三年?误落十三年,是一种弥足深陷后幡然醒悟的遗憾与悔恨。“误落”与“尘网”表达了对污浊官场的鄙夷和厌恶。

3、归向何处? 【明确】田园

要求:找出描写田园生活的诗句并用自己的话描述 【明确】(9~16句)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参考注释: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

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用语言描述带动学生联想,情景再现:

住宅周围有十余亩,八九间草屋坐落其间。屋后有榆树、柳树,它们的阴影遮住了屋檐,屋子前面罗列着桃树、李树。远处的村庄隐约可见,袅袅炊烟依稀可辨。偶尔还能听到狗在深巷中叫,鸡在桑树上鸣。

前四句写近景,写自己的住宅,环境清幽美丽;后四句写远景,“暖暖”,远景模糊;“依依”,轻烟袅袅。在这冲淡静谧之中,加几声鸡鸣狗吠,越发点染出乡居生活的宁静幽闲。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鸡犬,平凡的事物加以看似平淡的语言描述,却使一副恬淡自然、清静安谧的田园生活图景跃然眼前。流露了诗人对宁静淡泊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东坡评价这四句:“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

总结:情景交融:

近处:宅院、林木 厌恶官场 远处:村落、炊烟 向往田园

色彩:桃红、柳绿 追求自由

声音:狗吠、鸡鸣 保持高洁(有利于学生做笔记)

4、归去如何? 【明确】“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由写景而写心,“虚室”与“户庭”对应,既指空闲寂静的居室,又指诗人悠然闲逸的心境。“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回归自然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四、总结

从陶渊明的归隐以及他归隐后的生活可以看出,陶渊明追求的是宁静淡泊的生活,“夫耕于前,妻锄于后”(自耕自食),没有“车马喧”也不用“为五斗米折腰”。辞彭泽县前的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感士不遇赋》)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示“寓形宇内”不如“委心任去留”,就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表明了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他辞官后所写《归园田居》共五首,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本诗是《归园田居·其一》,从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清新美好,新生活的闲适愉快,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

没有华丽的字词,没有繁复的写作技巧,却使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显示出了一种意味深长的美。

五、讨论

1、陶渊明有诗言:“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看起来他的生活是比较自得其乐的。但真实的情况是:若逢丰收,诗人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若遇灾年,就只有“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了。他辞官回乡的二十二年一直过的是贫困的田园生活,晚年甚至贫病交加。期间曾有人劝他出仕,他谢绝了。在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他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如此平淡自然。

陶渊明宁愿清贫度日也不愿再次出仕,有人认为他是固贫守节、淡泊明志,有人认为他消极避世,你怎么想? 【明确】言之有理即可

拓展: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失意或厌倦官场时,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等莫不如此。不为五斗米折腰也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杆高标,而平淡自然、淡泊宁远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界。

2、研究陶渊明诗歌的语言风格:让学生找出代表性景物。总结归纳。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A借景抒情,以情写景,情景交融

B将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事物,娓娓道来,透露出无法掩饰的喜爱之情,呈现出恬静、和平的气氛和欣欣向荣的生机。

由此引出课堂练习:正确作答三首诗歌名称及作者并比较三首诗歌的风格: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山居秋暝》 清幽隽永

B、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 明净和谐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纯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诗歌。

2、尝试运用陶渊明的语言风格,描绘出自己理想中的幸福生活,写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

七、板书设计

文眼: “归”

提出问题——从何而归:官场

——为何而归:爱丘山

——归向何处:田园

——归去如何:幸福 根本:安贫乐道,崇尚自然。 教学反思:

鉴于初中曾学习过陶渊明的文章,同学们对作者已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导入就从《桃花源记》,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也能引起

学生的兴趣。教法上,主要采用点拨、诵读、讨论法,这是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着重去了解陶渊明的思想及其人生感悟,通过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代面。反复朗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重点可以适当提示,寓讨论、探究式教学法于一体。以学生个体情感介入来体验陶渊明的思想,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深刻体会诗人鄙弃官场,对田园生活无限热爱欣赏之情。

课堂练习部分,学生积极讨论。拓展学生对王维、孟浩然诗歌的理解,由此及彼,能举一反三,学会比较阅读,课堂练习题能深刻地加深学生对诗歌风格及思想内涵的理解,从而突出本诗歌语言的特点。

由课文到练习,能加深巩固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锻炼学生的思考和总结能力。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 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