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学语文教学法

发布时间:2020-03-03 05:31: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小学语文教学法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

1、工具性、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

1) 工具性:语文是交际跟交流思想的工具,语文是学习知识和提升才干的工具

2) 人文性:指语文教材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语文教学过程中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情怀

二、正确理解“语文”的含义:“语文”一词,是“语”与“文”的合称。“语”是指口头语言,“文”是指书面文字。“语文”一词始用于一九四九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

三、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和教材:

资源:学生、教师、设备、教室环境、家长、图书、报刊和网络

教材:是课程标准目标要求的具体体现,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其主要特点:

1、内容上,突出时代性和现代意识;

2、编排上,体现“简化程序,加强整合”的思想;

3、功能上,由“教本”转为“学本”;

4、体系上,注重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是指: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11年修订法出版。

五、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内容:(1)、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2)、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字;(3)、丰富的语言积累;(4)、良好的语感;(5)、思维和适应实际需要的语言能力(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提高:(1)、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2)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字,丰富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语言能力;(3)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1)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熏陶感染:以情动人,以美育人);(2)语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小学语文教学系统三个最基本的要素:语文教师、学生、语文教材。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从动态角度分析由三大环节构成,即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反思与调整

教学实施一般包括预习准备、情境导入、展开活动、课堂小结。

六、第一学段(1-2年级),在识字教学中,把儿童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充分联系儿童的生活经验,逐渐了解汉字的形、音、义,初步建立三者的联系。(识用结合),使学生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第三学段(5-6年级),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字3000个,其中2500 1

个左右会写。

七、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八、

1、汉语拼音教学的重点是:教学字母和拼音方法。难点是:教学生母、鼻韵母的发音及拼音方法。重难点都是:拼音方法的教学。汉语拼音教学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设计教学要: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要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把巩固拼音与学说普通话、识字相结合,充分发挥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作用。

2、汉语拼音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过程:复习检查;教学新课:发音,声调,拼音,书写;复习巩固;小结

方法:示范、观察与模仿法;演示法;比较法;图示法;夸张法;歌诀法

九、

1、识字教学的两个方法: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

2、课文教学的过程:初读课文,整体感悟;精读课文,思考感悟;熟读课文,总结巩固

十、识字教学的一般规律:

1、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中心环节

1) 加强汉字的笔画和字形结构的分析

2) 重视形近字的比较辨析

3) 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分析字形

4) 编字谜和歌诀记忆字形

2、读准字音:

1) 加强同义字的归类比较

2) 多音字要据词按义定音

3) 形声字利用声旁帮助记忆字音

4) 利用同义字,查字典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阅读教学的总目标:“具有独立里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审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核心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丰富积累,培养语感。

小学阶段阅读教学过程:第一学段阅读教学以理解词、句为重点。第二学段教学的重点要逐步由词句向篇章过渡,要使学生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学习的重点放在整篇课文上。

十一、理解字义巩固识字:

1.用直观教具帮助理解字义: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动作表情直观;

2.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义

3.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4.充分利用汉字的构字特点进行字义教学

5.查字典、应用法、比较法

十二、语文教学的规律:遵循“语言——思想内容——语言文字”

十三、语文教学的程序变式:

1.直接切入式

2.举一反三式

3.跳跃阅读式

4.由果溯因式

5.一篇带多篇式

十四、读思结合的规律

宋代学者朱熹提出“读思结合”的主张,“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1.把读书和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

2.鼓励个性化阅读

十五、读写结合的规律

夸美纽斯指出:阅读与写作的练习永远应当结合在一道。

1.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表现事物及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学习

怎样选择和安排材料好,怎样确定中心,怎样遣词造句。

2.指导学生把阅读的收获运用、迁移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十六、阅读能力的构成:

阅读理解力;阅读欣赏力;阅读评价力;阅读探究力;阅读创造力

十七、指导阅读的方法

1.朗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指语音和语调的规范化。流利:

阅读时做到语音连贯,不漏字,不落字,不改字,不颠倒,不重复等。有感情:阅读时做到感情充沛,节奏明确,恰当地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技巧的训练突出:停顿、重音、语调、节奏四方面。

2.默读

3、诵读

4、精读

5、略读和浏览

十八、词句教学:理解词句的方法

1.联系上下文

2、联系生活法

3、抓关键字词法

4、比较分析法

5、直观形象法

十九、段落篇章教学的一般方法

1、讲读法

2、诵读法

3、研读法

4、自读法

5、讨论法

十、两种概况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1、用归并段落大意的方法,即先通读全文,给课文分段,概况出段落大意,再在深入理解

每段内容的基础上把各段段意连接起来成为连贯的话,这段话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可以用提问题的方法抓住主要内容,即先按照课文的思路顺次提出几个问题并根据课文

的内容对问题作出回答,再把回答的要点归纳在一起。如阅读记叙文,可依次提出: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何。回答了这些问题,也就抓住了课文主要内容。

一、概况中心思想和体会思想感情的区别:

1.“中心思想”是就文章的主旨而言,一般被认为是唯一的;

2.“思想感情”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是诠释,后者的外延别前者要大得多;

3.概况需要理性的判断,注重的是结果,强调的是规范和统一;

4.体会则是感情的把握,重在自主感悟,自由表达,其表现形式比较自由,可书面表达或

口头表达,可通过各种动作表情来展示,更注重的是过程。注重情感体验,不仅要读懂,而且要动情动心。

二、体会思想感情的基本方法: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2.抓住重点词句段(尤其是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段),体会思想感情

3.通过想象、联想体会思想感情

4.读文章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思想感情

5.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

6.与他人阅读交流阅读感受,体会思想感情

三、小学生习作过程的双重转化:

1.首先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向认识主体即作者头脑的转化,即根据反映论的精神,能动、

本质、真实地将现实生活、客观事物转化为作者的认识——观念、思想和感情。这是由客观到主观、由事物到认识的第一重转化。

2.然后是作者的观念、思想、感情向文字符号的转化,即根据表现论的原理,有理、有物、

有序地将头脑所获的意识思想和感情转化为思想的外衣——语言文字。这是由认识到表现,由“积累”到“倾吐”的第二重转化。

或:(1)个体在反映现实的过程中积累生活印象;

(2)对这些印象进行创造性加工和把这项工作的成果用语言的表现形式投射出来,即创

作的过程是双重的变换过程;

或:(1)把外部刺激的能量变换成知觉的显示或现实的形象;

(2)把形象变换作形象客观化、物质化的体现的文字描写。

四、习作过程的“双重”转化性对小学习作教学的两点重要启示(重点):

1.指导小学生习作训练,必须从内容入手:指导小学生接触社会生活,留心观察、分析周

围的事物和现象,提高认识能力,养成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把获取写作材料作为训练作文的首要步骤

2.指导小学生习作训练,必须以语言文字训练为重点:把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训练语

言文字的的表达能力放在头等的重要位置,使其从各项的习作能力当中凸显出来。

五、小学习作教学的基本环节(重点):命题、作前指导、批改、作后讲评。

六、积累与表达结合的规律: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好习惯,另一面要注重培养学生把“积蓄”化为文字的能力

1.指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材料

2.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

3.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叶圣陶先生说:写作教学的目的,在养成学生两种习惯:

(1)有所积蓄,须尽量用文字表达;(2)每逢用文字发表,须尽量在技术上用功夫。

七、作前指导的目的

1、激发习作的兴趣

2、打开选材的思路

3、明确训练的要求

八、作前指导的环节:

1、指导审题

2、指导学生确立中心

3、指导选材和组材

4、指导编写提纲

九、作后讲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抓重点

2、重在鼓励

3、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3、把习作讲评和作前指导、习作批改紧密地联系起来

创新:榜上有名;佳作亮相;片段欣赏;咬文嚼字;

病文修改;昨夜星辰;教师试笔;名人忠告。

十、习作能力的构成:

1、收集材料的能力

2、审题和立意的规律

3、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的能力

4、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5、修改文章的能力

一、收集材料能力的培养:

1、丰富生活

2、仔细观察:

(1)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全面仔细观察;

(2)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观察;

(3)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会捕捉事物的特点;

(4)指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丰富观察的感受。

二、审题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明白几个问题;

1、题目的范围

2、题目的要求

3、题目的重点

4、题目中的关键词语

三、选择材料能力的培养:(围绕中心思想选择材料)

1、排序,将手头掌握的与中心思想有关的材料罗列出来,按一定顺序排队

2、筛选,拿每件材料和中心思想比较,选取有代表性的材料

3、比较,拿留下来的材料相互比较,找出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以便作详略处理

四、组织材料能力的培养:

1、传授组织材料的知识:安排段落层次,(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

(3)以材料性质的分类安排顺序;(4)以作者的认识和情感发展为顺序;

2、编习作提纲

3、发挥范文的示范作用

五、小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要求是:恰当地选用词语;能写出通顺、连贯的句子;能够连句成段,连段成篇。

1、指导学生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

2、指导学生照着事情的样子顺序写

3、指导学生处理好记叙、描写和抒情之间的衔接

4、评析遣词造句

5、指导学生收集词语,积累词汇

六、修改习作能力的培养:

1、激发修改习作的欲望

2、明确修改的内容和要求:(1)明确中心;(2)补删材料;(3)调整段落;(4)修改用词

不当和句子不通的毛病;(5)修改错别字和标点符号及书写格式方面的毛病。

3、教给修改的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案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法》复习提纲()

《小学语文教学法》参考书目

小学语文教学法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五步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