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项羽之死教师讲稿

发布时间:2020-03-01 19:36: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项羽之死》

长春二实验中学

姜华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秦末,群雄并起,逐鹿中原,一番厮杀,几竞风流,天下握于两人之手,一个是刘邦,一个是项羽,楚汉战争开始了。富有戏剧性的是,起初项羽拥兵40万众,大有吞并天下之势,刘邦仅仅区区10万余人。可是时隔五年,政治风云突变,如今项羽兵少食尽,被刘邦军及诸侯兵围于垓下。如此困境中,项羽会有怎样纠结的表现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描写项羽人生最后经历的文章《项羽之死》。

二、问题反馈

1、是何楚人之多也!

2、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3、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过程中梳理情节: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

三、分析形象 过渡语:《项羽之死》选自于《史记·项羽本纪》,司马迁通过不同场景展示项羽性格的不同侧面,就让我们把项羽重新置身于历史画面中,感知他性格的多面性。项羽人生的最后一幕是从垓下拉开的,我们首先看“垓下之围”中的项羽。

做法: 学生出声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然后询问其是否有感触。预设:学生不会有太多的感触。然后教师展示幻灯片: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侯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史记 项羽本纪》之巨鹿之战

学生再次默读,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出示第一个问题:面对四面楚歌,项羽作何反应? 第二个问题:托尔斯泰说“战争让女人走开”,可是司马迁却把一个美人置身于血雨腥风的情境中,有何用意?

(设计意图:抓住项羽“惊”“起”“饮”“歌”“泣”分析形象,体会其多愁善感的性格) 过渡语:左右的人对项羽施以同情,而叱咤风云的项羽需要别人同情吗?于是项羽在东城尽展英雄本色。

出示问题三: 东城快战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项羽?

溃围---勇猛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与“何如?”---自负

设疑争辩:是自负还是自信?(项羽自24岁起兵,到破釜沉舟转向人生的辉煌,直到入主咸阳,斩杀秦王子婴自立为“西楚霸王”这都是他实力的见证) 通过“田父绐项羽”引导学生理解此问题。 (问:一个手无寸铁的农夫为什么冒着生命危险欺骗一个穷途末路的骠骑将军?结论不得民心。举例:攻下襄阳,屠杀百姓;攻打秦军主力,坑杀章邯所帅秦军降卒20万;火烧阿房宫三月不熄)

(设计意图:体会项羽勇猛、自负的性格)

过渡语:痛快是暂时的,敌我力量对比悬殊,于是悲剧定格在乌江。 由“欲”入手,结合乌江亭长檥船待,说明项羽是想也是有条件渡江的。 出示问题四:项羽为什么拒渡乌江?

追问:沈从文“一个士兵要么战死沙场,要么回到故乡”如何理解项羽选择自刎? 教师小结:“乌江自刎’标志着项羽时代的结束,历史将版面交给刘邦,楚河汉界从此永远定格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上。“喑嗚叱咤,千人皆废”的英雄死了,留给我们的是掩卷闭目遐思,一声长叹。

(设计意图:感知项羽的知耻重义) 性格用“悲”和“壮”概括。

(设计意图:明确“课眼”提升教学境界)

过渡语:古人读书很讲究,曾有这样的说法:“花前赏《红楼》,月下品《聊斋》,风中诵楚辞,雨中吟唐诗;《汉书》伴茶,《史记》下酒。”可见,《史记》是必须用酒来读的。宋代名士苏舜钦,读至《史记•留侯世家》中张良在博浪沙用大铁锤暗杀秦始皇,误中副车,猛击案道“惜乎,不中!”于是便浮一大白,就是执杯痛饮一口;读至《史记•项羽本纪》巨鹿之战,于是又浮一大白,大呼“ 壮哉,英雄!”。让我们跨越时空,项羽此时就走在你的面前,与你执杯痛饮,你想对他说一句什么?(注:必找女生谈) (设计意图:体会悲壮,感知形象,由感性认知达到理性提升,)

四、拓展延伸

过渡语:悲壮是一种人生况味,但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悲壮成就了英雄。在《史记》中像项羽一样的悲剧英雄不止一个,有人称《史记》为悲剧英雄的画廊。你所知道的《史记》中的悲剧英雄还有那些?

荆轲、李广、白起、伍子胥、豫让、孙膑等等

教师小结:鲁迅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裂了给人看”,这些人都经历了挫折、苦难乃至于流血牺牲,然而他们却又有共同的精神内核:面对苦难不怨天尤人,而是直面挫折,重义守信,顽强抗争。所以我们从《史记》中读到的不是无所作为的哀叹,而是为壮丽事业而勇敢奋斗的豪歌;不是一蹶不振的颓丧,而是百折不挠、无所畏惧的进取;不是失败的感伤,而是一种胜利成功的快慰,是一种道德上获得满足的欢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史记》中悲剧英雄群像,体会“悲壮”的精神实质) 问题:《史记》为什么会写成悲剧英雄人物的画廊?

明确:第一,从春秋后期以来,到刘邦建立汉朝的五百年间,社会发生着急剧的变化,这是一个多灾多难,战乱不休的时代,同时这也是一个英雄辈出,风云变幻的豪迈的时代。

第二,司马迁个人的惨痛遭遇对于他的思想发展和《史记》文章基调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清刘鹗曾说:“《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史记》背后的司马迁)

五、教师小结:

司马迁写人物,不仅把人写成历史的人,也把人当成有人性的人,“不虚美,不隐恶”,展示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使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这节课我们感知了项羽的悲壮,体会了《史记》中悲剧英雄的思想,更要关注《史记》背后的司马迁。我们常慨叹于自己阅历的浅薄,那就让我们用阅读和思索来拓宽我们生命的宽度吧,课堂虽然接近尾声,但我们对历史对生活的探究将永无止境,感谢同学们的精彩参与,下课!

项羽之死

项羽之死

项羽之死

项羽之死

项羽之死

项羽之死

项羽之死

项羽之死

项羽之死

项羽之死

项羽之死教师讲稿
《项羽之死教师讲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