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Word 文档

发布时间:2020-03-01 21:49: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角的初步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最近,我们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在第二实验小学进行了“复习课怎样上更有效”的研讨活动,我讲了一节《角的初步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与反思如下:

《角的初步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23——27页《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复习认识角,进一步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能借助三角尺认识并区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比较角的大小,能用正确的方法画角。

2、在复习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锐角、直角和钝角。 教学准备:三角板、活动角、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整理和复习角的有关知识,好吗?(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小组互动,回忆再现,整理复习师:请同学们先看复习提示。(课件展示)

1、这一单元你学会了角的哪些知识?

2、你认为哪些知识比较难? 师将两个问题读一遍。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打开课本23-27页,先自己看一

看,学了哪些知识。(3分钟)看完的同学,把你学会的知识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咱们看哪个小组表现的最好!

(学生回忆看书,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

三、课堂交流,归纳整理,建构知识网络。

师:大家看第一个问题,这一单元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交流情况。 学生汇报。

(1)学生回答: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板书:角的组成:一个顶点、两条边

(2)学生回答:我知道有锐角、直角和钝角 教师板书:角的分类

师:你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吗?锐角、直角、钝角(教师用“〈”表示。) 也就是说锐角要比直角小,钝角要比直角(大)

(3)看来角有大有小,(板书:角的大小)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有关系?(可操作或同桌交流)

演示:活动角大小,剪掉一块儿,角大小不变。 汇报板书: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4)你还学会了哪些知识?引导学生说还学会了画角 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板书:

角的组成: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分类:锐角 直角 钝角 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有关

与边的长短无关 画角:示范角的画法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真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咱们学习的角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如果将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看作一棵大树的话,你们看,咱们可以把这些知识填充到这棵大树中(点课件),咱们一起来梳理一下这棵大树,好不好?(和学生一起整理本单元的知识)

四、专项练习,突破重点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角的这么多的知识,其实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同学们看屏幕(课件展示)

师:红领巾上有几个角?(点课件)三角板上有几个角?(课件) (指钟表)这是什么角?(锐角) (指扇子)这是什么角?(钝角)

师:你是怎样知道这个角是锐角,这个角是直角的?

生:我看着这个角比直角小,是锐角,这个角比直角大,是钝角。

师:也就是说,你是用眼睛看出来的,是吗?那下面的这三个角你也能看出来是什么角吗?(师出示3个不能一眼看出的角)

学生的说法不一,有说锐角,有说钝角的。 师:怎样来验证一下谁说得正确? 生:用三角尺量一量。

引导学生说出判断锐角和钝角的方法。

(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的方法,演示,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比一比的方法

a) 角的顶点与直角的顶点对齐。

b) 一条边与直角边对齐,看角的另一条边,在另一直角边的里面是锐角。 c) 在直角边的外面是钝角。

师小结:也就是说: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

师:咱们来看小电脑是怎样来验证的,好吗?(电脑演示用三角板验证三个角的过程) 师:现在,我们都知道怎样判断角的种类了,那下面的这几个角你能看出是什么角吗?(师点屏出示四个角) 学生说四个角的名称。

师:同学们真棒,能正确的说出每个角的名称,那这些角各部分的名称你也知道吗? 点课件,学生说出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复习了角的这么多知识,你能画一个角吗? 学生在作业纸上画一个角,教师巡视。找一名学生投影展示,说说自己画角方法。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画的角对不对。

学生展示画的角。

五、解决疑难,提炼升华

师:刚才咱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把角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复习。 现在你认为本单元哪些知识比较难?

师: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根据学生提问,随机解决。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的非常积极。同学们,角的王国里有许多关于角的问题等着你们来解决,想不想试一试?

六、综合练习

1、填空

(1)一个角有(

)个顶点,(

)条边。

(2)一个三角板上有(

)个角,其中有(

)个直角。 (3)课桌面上有(

)个角,这些角都是(

)角。 (4)锐角比直角(

),钝角比直角(

)。

(5)我们的红领巾上有(

)个角,其中有(

)个锐角,有(

)个钝角。

2、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角?

七、小结

《角的初步认识》复习课教学反思

一、引导学生自主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复习。

在课的开始,我开门见山,直接出示了本节课的复习导读,让学生根据复习导读自主梳理本单元学习的知识,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通过看书,唤起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小组交流这个环节,让学生对角的知识有了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而在全班交流汇报这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所有有关角的知识都进行了整理,形成了一棵知识树,至此,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下,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脉络把握得清清楚楚。

二、知识树的运用在本节课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知识树从宏观上把握教材,能让一部分不能把握住知识重点的学生很快的将知识体系构建起来。结合我们学校开展的知识树构建的活动,在这节课中,我根据学生的回答,将本节课的知识用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在头脑中就对本单元的知识脉络有了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知识树在本节课知识网络的建构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逐步形成了复习课的教学模式。

当张校长告诉我,让我讲一节复习课,而且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的

时候,我的心理压力很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信得过,但复习课的上法,我从来没有没有研究过,不知从何下手。因此,我也请教了张校长,一起研究复习课的上法,课后,我又进行了整理和反思,初步形成了复习课的教学模式:小组互动,回忆再现旧知识——课堂交流,整理建构知识网络——专项练习,突破教学重难点——解决疑难,提炼升华,虽然教学模式只是雏形,有点幼稚,但这毕竟是自己努力的结晶。

总之,通过这次名师工作室的活动,我收获不小,第一次讲了一节复习课的公开课,第一次结合知识树进行讲课,知道了复习课的上法。课后,我们教研组的槐老师又根据各位老师提出的意见将这节课进行了修改,进行了二次讲课,使我们对这节课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周二都有一节你们最喜欢上的体活课对吗?下节体活课我们安排哪些体育活动呢?

生1:我喜欢踢足球。

生2:我喜欢跳绳。

生3:我喜欢跑步、滑旱冰、玩单杠。

师:这可让老师为难了,到底安排些什么呢?你们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吗?让全班的同学都比较满意。

生:那问一下,看看大多数同学都喜欢什么,老师再安排呗。

师:那好吧,我们今天就来当一次小小调查员好吗?调查一下你们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教师板书课题。)

(评析教师以学生最感兴趣的体活课为背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实践活动 1.指导调查

师:你打算怎样去调查?

生1:我打算用学号的顺序来调查。

生2:我按小组来调查。

生3:我按性别来调查。

师:你们可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我们在调查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呢?

生1:不遗漏。

生2:不重复。

生3:还要做好记录。

师:你打算采用什么方法作记录?

生1:我用画正字的方法。

生2:我用符号的方法作记录。

师:下面调查开始,然后把调查的结果填入统计表中。

2.调查与反馈

(1)学生调查,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反馈信息,汇报调查结果,教师将学生的统计表用幻灯展示出来。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想出调查的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获取知识的理念。同时学生亲自体验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的过程,符合《标准》的要求。) 〖编者点评〗

研究表明,在计划如何收集数据上花时间是值得的。在讨论如何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学生将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使获得的数据真正有效;将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来获取数据,加深对每种方法适用性的认识,发展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讨论各自方案的过程中互相交流,这有利于学生客观地评价他人获取数据的方法。

在这一方面,本案例做了一定的尝试。如何继续深入,值得大家共同探讨。

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有关统计方面的知识,课前老师请每个小组自由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调查,谁愿意告诉大家你们组选择了什么问题?同学们的想法真丰富啊!老师在我们班级里也调查了两个最感兴趣的问题,并且制成了统计图,你们想看一看吗?(出示统计图)这两幅统计图有哪些部分组成,又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内容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读统

计图表”。(板书)

二、探索新知

1、条形统计图(出示统计图)

请大家看屏幕,从图上你能知道我调查的是两个什么问题吗?你从哪知道的啊?看着这两幅统计图,你能发现有什么不同吗?大家观察的很仔细。老师告诉大家,这两个统计图都是条形的,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条形统计图。第一个统计图是竖条的,我们把它叫做纵向条形统计图,第二个是横条的,我们把它叫做横向条形统计图。

独立观察纵向条形统计图并思考

师:同学们,这个统计图会说话,认真观察的同学就能知道这个统计图告诉我们些什么。(留点时间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

③小组交流

师:有谁知道了些什么吗?读懂的同学请举一下手。(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看来,已经有不少同学读懂这个统计图了,而且想把他所知道的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这样吧,请你们先在小组里,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这张统计图告诉你些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师巡视,并参与了一个小组的交流,约两分钟后师组织全班交流。)

④哪些小组愿意派代表来说一说,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指名分小组汇报)

师:看着这幅统计图上的彩条你能很快说出喜欢看某种电视节目的人数吗?

师:同学们,请大家考虑一下,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卡通片的同学们还会这么多吗?你是怎么想的?(自由说)

2、横向条形统计图

师:刚才我们共同读了纵向条形统计图,现在我们读一读横向条形统计图的,大家打开横向条形统计图,谁愿意告诉大家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1、统计内容

2、哪些项目以及具体人数 3从哪看出这些人数 4预测)

提问:如果我们班级要组织单项体育赛,你认为组织哪项比赛会最受欢迎?为什么?(跳绳,因为跳绳的人最多)

3、(电脑出示纵向统计图和横向统计图)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读了条形统计图。现在你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提哪一幅图的都可以,谁愿意来试一试。

4、课件出示二年级学生近视统计表。

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说说从统计表看出些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你还想问些什么?看谁提出的问题更有趣,能引发大家的思考,好吗?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师巡视,并参与了一个小组的交流,约两分钟后师组织全班交流。

师:小朋友们,(师指着表上的一排数据)看到这组数据我们发现什么问题吗?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预防近视吗?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那就从现在做起,好好保护好我们的眼睛吧!

三、小调查

1、师:同学们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要想身体好,必须有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还要有充足的睡眠。不知道,咱们班的同学每天的睡眠时间大约有多长呢?是不是有充足的睡眠呢?谁来说说看,你每天大约睡几个小时呢?(指名汇报)

2、大家想不想了解全班同学的睡眠情况,并亲手制作统计图呢?

请看书本第88页的“小调查”:课前,我们已经调查、统计了全班同学的睡眠时间情况,,并完成了统计表。

3、现在请每个同学拿出水彩笔,独立完成书本上的统计图。比一比,哪些同学完成得最快最好!(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评比

师:我们先在小组内评一评,选一张你们组认为最满意的作品写上组次,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好吗?

5、进行汇报、交流。

6、你们知道吗?一般10岁左右的儿童,每天应保证10个小时的睡眠。你觉得咱们班的同学是不是都有着充足的睡眠,如果没有,你想说些什么(合理化建议。)

四、延伸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统计图表,你们见到过哪些的统计图表呢?

师:同学们见识可真广,老师也从网上找到了一些统计图表。来看看,看我们还能读到些什么?

课件展示各种统计图表:有折线形的、条形的、圆形的、地图形的。

统计图的花样可多了,今后我们会继续学习统计知识,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后可以收集一些统计图表自己研究研究看能发现些什么,好吗?

一、动画引入,引出统计

师:同学们,我知道你们都非常喜欢看动画片,今天,范老师就给你们带来几部,想看看吗?

师:我马上就可以满足你们的愿望,不过你要边看,边留心地数一数,老师带来几部动画片,它们都叫什么名字?(多媒体课件播放几部动画片的片段。)

师:这么精彩的动画片,你最喜欢看哪一部?

师:今天,老师只想给你们放映其中的一部动画片,你最希望放映哪部动画片?

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体会统计的意义。

二、体验统计过程

师:看来同学们的意见不统一,这下可难坏了老师,究竟听谁的好呢?谁能帮我出出主意?

经孩子们的建议,决定看喜欢哪部动画片的人最多,就放映哪部动画片。

师:那我怎样才能知道咱们同学的意见,该怎样去调查呢?

学生说出了不同的调查方法。

师:咱班同学的点子可真多,想出了这么多的调查方法,老师希望这些有创意的好办法一会到小组调查中应用,在进行小组调查之前,让我们一起来说说,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调查顺利、有序地进行呢?比如小组内如何分工?

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讨论小组调查注意事项。

师:在小组内调查还需要注意些什么?

师:最后,我们把这个调查结果怎样整理,记录下来呢?

师:今天我们还是请统计图来帮忙记录,至于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你们可以自己选择,老师相信你们将来都会是出色的统计人员,请小组长把红信封中的统计图拿出来,同学们,一会小组统计可别忘了我们共同总结的统计要求,如果准备好了,小组调查可以开始。 生进行小组调查。

师:哪个小组愿意派代表,说说你们小组是怎样调查的,怎样记录的,结果如何?其他同学就要注意听,他汇报的结果与小组人数是不是一样,认真看,涂格子的同学涂对格子没有?

师:同学们,你们不仅调查得认真,记录得也很仔细,那小组调查结果已经出来了,你能推测一下全班的调查情况吗?

师:怎样才能准确的知道全班的调查情况?

大家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条形统计图。快来说说,你有什么新发现?它和我们以前接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横着看是什么?竖着看是什么?这些数字是怎样排列的?

观察对比后,下面就请各小组组长拿着记录单到前面来,让我们共同汇总一下。(学生上前操作微机) 师:下面每一名同学都是心明眼亮的小监督员,看他们汇报的结果与点击的格子数是不是一致?

师:经过大家的齐心努力,我们一齐完成了最喜欢的动画片统计图,瞧,小小统计图多了不起,一目了然,就让我们知道喜欢哪部动画片的人最多?

师:让我们把这个令人振奋的结果记录下来。

师:那喜欢其它动画片的人数呢?

师:参加统计的?人,今天来这里上课的有人?

师:这说明我们统计时没有多余的,也没有遗漏的,看来同学们统计得非常认真。

从统计图中你都读懂了什么?

师:咱班同学很会发现问题,那范老师也遵守诺言,为你们播放《?》。

(生兴奋不已,专心观看动画片)

三、随机练习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统计这个小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大问题,其实我告诉你,统计这个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不信你就仔细动脑筋,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统计,如果你的建议可行的话,我们就把它作为下一步统计的内容。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请你们大声地用一个词来表达对这节课感受.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愿意看电视吗? 生齐答:愿意。

师:那你们喜欢什么样的电视节目呢? 生1:我愿意看中央台的大风车节目。 生2:我愿意看体育节目。 生3:我愿意看动画城。 生4:我愿意看歌舞节目。

师:你们现在还有谁记得刚才发言的同学中喜欢看动画片的有多少人?又有多少人喜欢看电视剧呢?

(生均不能做出准确回答) 师:你们刚刚回答完这个问题,怎么大家谁都不记得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生1:刚才回答问题的人数太多了。生2:没有同学帮助做记录。 生3:同学们的回答没有什么规律。 师:那大家能想出一个好办法吗?

生1:可以采取举手的方式。生2:可以让同学们分类站排。

师继续启发:想想可以用我们以前学习过的知识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可以用统计的方法。

师: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统计方面的知识,让我们学会统计图表。(师同时板书:读统计图表)

二、独立观察尝试,合作探究新知。

师:老师昨天调查了二年一班的部分同学喜欢收看的电视节目的情况,并根据调查的结果制成了一张统计图,在老师出示这张统计图之前,我想问问你们:你想从这张统计图上知道些什么呢?

生1:我想知道喜欢看动画片的有多少人?生2:我想知道喜欢哪类电视节目的人数最多? 生3:我想知道老师一共调查了多少名同学?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张统计图,看看你们刚才提出的问题是否能从统计图中找出答案。

(实物投影仪出示统计图1——二年一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 生1:我找到问题的答案了,喜欢看动画片的是12人。

生2:我补充,喜欢看新闻和电视剧的人是同样多的,都是8人。 生3:我刚才提出的问题是老师一共调查了多少名同学?我计算了一下,一共是39名同学。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都找到了自己提出的问题的答案了,现在老师也想提出一个问题,看看你们能不能回答出来,好吗?在这张统计图上你们能看出我调查了几种电视节目吗?

生:能!

师:你们是怎样看出来的呢?

生:我看到在这张统计图的下面写着新闻、动画片、体育、电视剧、歌舞一共5种节目。 师:你观察得可真仔细,也就是说在这张统计图上,这条横线表示的是统计的电视节目的种类对吗?生:对!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发现了二年一班同学中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分别是多少。老师想问问你们,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生:我是用数格子的方法,一格一格数出来的。

师:我感觉这种数格子的方法不错,那其他的同学,你们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我一下子就能看出来,这条竖线上有数字,到数字几就是有几个人。 师:现在我们来对比一下这两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好些?为什么? 生:我觉得第二种方法好些,它能一下子就看出来,比数格子的方法快。

师:同学们已经读懂了这张统计图,你们可真棒!在这张统计图上老师发现二年一班的同学中喜欢看动画片的人数特别多,接下来老师又调查了二年一班同学喜欢看哪部动画片,并制成了一张统计图,你能看懂这张统计图吗?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跟大家说一说。

(出示统计图2——二年一班同学最喜欢的动画片统计图)

生1:我发现喜欢看《天上掉下个猪八戒》这部动画片的人数是最多的,有12人。 生2:我发现喜欢看《西游记》和《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人数同样多,都是10个人。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电视台的叔叔、阿姨们准备给同学们播出一部精彩的动画片,来庆祝你们的节日,现在老师请你帮助叔叔、阿姨们出个好主意,播出哪部动画片会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呢?为什么?

生:我想播出《天上掉下个猪八戒》会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因为愿意看这部动画片的人数最多。 师:现在老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张统计图,看看谁的眼力最好,能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请同学们现在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再独立汇报。

(同时出示统计图1和统计图2)

生1:我发现这两张统计图一个是竖着画的,一个是横着画的,这是它们的不同之处。 生2:我发现这两张统计图调查的内容都跟电视节目有关。 生3:我发现这两张统计图都是条形统计图。

师引导:请大家再来仔细看一看,在这两张统计图中,一个小格表示几个人呢? 生齐答:一个人。

师:这也是它们的相同之处。

师:同学们不但看懂了这两张统计图,而且还非常细心地找出了这两幅图的许多相同和不同之处,老师真替你们感到高兴。昨天,老师在校医室那里看到了这张统计表,谁愿意来说一说,这张统计表统计了哪方面的内容,你从这张统计表上能看懂什么?

(出示二年二班视力情况统计表) 生:这张统计表统计的是我们班同学的视力情况,在这张表中我发现视力在5.0以上的有41人,是最多的。视力在4.2以下的有2人,是最少的。视力在4.9—4.7的有19人,在4.6—4.3的有5人。

师:在这张统计表上我发现班级中严重近视的同学有2人,你能根据这张统计表上的内容推测一下,全年组严重近视的同学,可能会有多少人?生1:我估计能有8人。

师追问:为什么?

生1:因为我们年组有四个班,如果一个班有2 个人的话,年组可能有8个人。

生2:我估计可能有9人,或者是10个人,因为我发现二年一班的同学带眼镜的多一些。 生3:我估计应该是8个人左右,有可能6个人、7个人,也有可能是9个人、10个人。 师:同学们的推测都非常有道理,你们真是喜欢动脑思考的好孩子。

三、联系生活、汇报搜集成果

师:其实统计图和统计表在生活中的用处非常广泛,它能够帮助人们快速、准确地整理出手中的数据。现在老师就请同学们把搜集、整理到的各种各样的统计图、统计表到前面来展示一下吧。

(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搜集、整理成果)

四、总结体会,寄托心语

师:通过同学们的展示,我看出来了统计方面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还真是很广泛呢!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够运用本节课学习到的统计方面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人人都能做知识的小主人。

《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

4、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五角星;学生每人准备一副三角板、剪刀、彩纸、活动角。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生活中的角。

1、出示五角星。

师:这是什么?它的名字为什么叫五角星?你能找出五角星中的角吗? 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角,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认识角)。

2、欣赏:课件显示南浦大桥的图片。

师:这是跨越黄浦江的一座斜拉桥,塔栓和缆索构成许多优美的角,排成美观的竖琴形。桥上车轮滚滚,桥下可通过5万吨的巨轮。

3、我们生活中处处有角,老师昨天到街上走了一趟,发现了不少有关角的数学知识,我把我发现数学知识的图带来了,你们看看能从中发现哪些角。

4、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角? 活动二:体验角的特征。

1、折一折,比一比。

(1)、拿出一张不规则的彩纸,折出一个角,再摸一摸。 (2)、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

(3)、教师画出一个角,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

想一想:一个角有( )个顶点,( )条边。

(4)、师:这个角可以用“⌒”标出,记作:∠1,读作:角1。

(5)、学生手中的角与画的角比一比,并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画一画,用“⌒”标出角。 (6)、完成课本第67页指一指的内容:请你用铅笔画出图形中的角。 (7)、下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用两根硬纸条做成一个活动角,体验角的大小。 小组活动:

(1)任意拉一个角,同桌比一比两个角的大小,并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2)在四人小组内比一比谁的角大。 (3)如果想使你的角变大一些,应怎么办?

(4)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理解:角的两边叉口越大,角越大。 比一比:

(1)、比较下面两个角的大小,大的画“√”。(课本68页第1小题) (2)、比较两个三角尺的三个角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充分发表意见,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尽管大小不同,但是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尺的三个对应角分别相等。从而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活动三:智慧宫。

1、蓝猫和淘气来到智慧宫的山洞口,看见了这样的三个字母“NMT”,原来这是一个密码,只要数出这三个字母里有几个角,洞口就会打开,你知道?(有7个角)

2、智力宝库:把一张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纸,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活动四:我所知道的角

请你再仔细的观察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有角,听说过哪里有角,然后把它们写下来,题目就叫做:我所知道的角。

《认识角》教学反思

1、本节课能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将数学教学变成活动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亲自感知、亲身体验,在感知和体验中进行思考和探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大家操作、讨论、发言,都跃跃欲试。特别是在闯智慧宫时,当他们看到自己喜欢的蓝猫和淘气时,气氛空前高涨,大家都全身心地参与活动中去,想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5个角、3个角、2个角、1个角;有的答案相同,但剪的方法不一样。甚至有的孩子到下课时还拉着我的手,向我介绍她的方法,看到学生这股积极劲,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2、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直观的认识角,体验角的特征,学生在用不规则的纸折角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角,如:

因教学时间关系,这里我没有多用些时间。反思起来,如果当时我能抓住时机,及时展示学生不同的作品,但并不作出评价,到学生体验角的特征后,再让学生思考并判断自己折的是否是角。这样,在凸现学生个性思维、个体差异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

《认识角》教学设计

千山镇小学中心校

李静波

《认识角》教学反思

千山镇小学中心校

李静波

《认识角》教学设计

设计 《认识角》教学

《认识角》教学设计

《认识角》教学设计

《认识角》教学设计

认识角教学设计

认识角教学设计

认识角教学设计

认识角教学设计

认识角教学设计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Word 文档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Word 文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