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马说》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2:17: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马说》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和“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2.掌握文中的字词解释,通假字的用法;读通文意并背诵课文。

3.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情况。

【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语言特点。

两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干脆称他为伯乐。

一次,在为楚王寻找伯乐时来到太行山下,在路上,他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见马瘦骨嶙峋,便脱下自己的外衣为这匹马披上。这时,这匹马,突然昂起头,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叫声穿破云霄,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就是自己苦苦寻找的千里马。

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

二:解决生字词

1.全班朗读。读准字音,读出正确的句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 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chēng)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dàn)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2.再自由读两次,读顺,读畅。

三:了解文体及作者:

1.文体:

之前,我们也学过一篇“说”,还记得吗?——《爱莲说》。《爱莲说》即“说说喜爱莲花”,是一篇托物言志的议论文。本文是作者《杂说四首》中的第四首,“马说”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谈马”或“论马” 。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 可见,《马说》是议论性的杂文。 2.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他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岁中进士后,参加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三次参加吏选,又都失败;三次给宰相上书,没有得到一次回复;三次登权者之门,均被拒之门外。后,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在任不过两个月,为了体恤民情,忠于职守,上书《论天旱人饥状》,遭权臣谗害,贬官阳山令.晚年,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

四:读顺文章

1,自由读《千里马》一次,注意我们之前提到的生字词,注意字音。 2,教师范读,注意老师的节奏、韵律。

3,学生齐读,注意节奏和重音,读得要响亮、流畅、沉稳。

五:感知文章: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骈死:并列而死。骈:两马并驾。 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 枥:马棚、马厩。

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马被称道。以,按照,介词。称,称颂,称道。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

马之千里者:马(当中)能行千里的。之,助词。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

一食(shí):吃一次食物。或:有时。

尽粟一石:吃尽一石粟。尽,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石,十斗为一石,一石约为120斤。

食马者,不知其11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

食(sì):通“饲”,喂养。

其:指千里马,代词。能千里:能走千里。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是:这,指示代词。 能:才能。

才美不外见: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见,同“现”,表露。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犹,尚且。欲:想要,要。等:相当。不可得:不可能。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

策之不以其道:策:鞭打。之,指千里马,代词。以其道:用(对待)它的办法。 尽其材:发挥它的全部才能。材,同“才”,此指行千里的才能。 鸣之:(马)嘶鸣。通其意:跟它的心意相通。

执策:拿着马鞭。策,赶马的鞭子,名词。临之:临视着马。临,从高处往下看。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其:难道,表示推测。

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其:其实。 知:懂得。

(六)融情朗读,读懂韩愈

自由读,找出最能读出作者情感的语句,反复读,反复揣摩。(明确后朗读指导,读出味道,读出语气,读出情感)

(1)不以千里称也。(巩固理解,注意朗读,揣摩情感:遗憾)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巩固理解,注意朗读,揣摩情感:激愤,愤懑)

(3)其真无马也?其真不知马也。(巩固理解,注意朗读,揣摩情感:讽刺,痛心)

明确: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以及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怎样才会不愤懑? 遇到伯乐。

那伯乐指 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以及希望统治者能赏识任用人才的愿望。

【板书设计】

马说

韩愈 字退之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作业设计】

完成作业,回味千里马

1、背诵课文

2、熟记以下句子:

(1)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 cáo)枥(lì)之间。 (2)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

(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6)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第二课时

一:课文分析:

讨论1:文中的千里马、伯乐、说天下无马的人各比喻什么? “千里马”: 寓指人才。 “伯乐”: 寓指赏识才的人。

“说天下无马的人”: 寓指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讨论2:仔细阅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A.千里马的处境怎样?

B.千里马都受到哪些不公正的待遇? C.食马者的愚蠢无知都表现在什么地方? D.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确:A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B.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D.伯乐不常有。其真不知马也! 讨论3: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

起句就揭示全文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对论点作概括论述,第二段进一步从反面展开论述,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第三段对“策马者”进行辛辣的嘲讽,结尾再次强调造成不合理现象的原因,是“不知马”,与开头的论点相照应

二:点难拨疑,推究文理

1、教师提出讨论题,学生分组讨论。

⑴ 第一段文字说明了什么?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⑵ 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课文中作者写“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是为了强调了什么?

强调了伯乐的重要──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⑶ 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⑷ 文中那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⑸ 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

⑹ 本段中通过那些语言来体现饲马者的浅薄愚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⑺ 本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这个结句,点明了中心。 2、学生交流讨论结果,教师从旁指导。

3、在此基础上,再读课文,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得当。

同桌间互相听读;指名学生朗读;全班学生齐读。

三、反思学习,品味意境

1、三段文字都用一个“也”字收住,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无限痛惜;愤怒谴责;深刻嘲讽。

2、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千里马比喻人才。 3、揭示“托物寓意”的写法。

本文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这种写法赋所托之物以某种象征意义,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就以千里马喻贤才,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类似的文章我们还学过《在山的那边》、《行道树》等。这种写法的显著特点是寓深刻的道理于具体的形象之中,曲折、深沉、储蓄,能激发人们的想像。 4、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铿锵悦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四、迁移创新

造成韩愈一代人怀才不遇的原因是因为统治者的愚昧无知,那么在春光明媚的新世纪,你觉得社会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怎样做才能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板书设计】

伯乐不常有 不以千里称也(无限痛惜) 食马者无知 安求其能千里也 (愤怒谴责) 天下无马 其真不知马也 (深刻嘲讽)

马说教案

《马说》教案

《马说》教案

马说教案

马说教案

《马说》教案

《马说》教案

《马说》教案

《马说》教案

马说教案

《马说》教案
《《马说》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