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苏州园林学案任霞

发布时间:2020-03-03 17:45: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历山中学语文学科导学案七年级下册 编号;编号:第 号第 15课《苏州园林》学案 主备人:任霞 审核人:周玉红 【预习检测】

1、读准字音,给加线的字注音。

轩榭( )池沼( )邱( )壑( )模( )样

重峦( )叠嶂( )相间( )嶙峋( )镂( )空 蔷薇( ) 着( )眼 斟酌( ) 2.解词: ①别具匠心: ②因地制宜: ③自出心裁: ④败笔: ⑤重峦叠嶂:

3、作者介绍: 叶圣陶,原名 ,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 。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4、预习性问题: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什么?在原文划出。并划出3--9各段中心句。

【达标练习】

1、划线的字注音全对的是(

A 池沼(zhāo)嶙峋(xún)砌砖(qì) 着眼(zhuó) B 琢磨(zhuó)邱壑(hè)镂空(lóu) 蔷薇(giáng) C 轩榭(xuān) 庸俗(yōng)模样(mú)松柏(bǎi)

D 斟酌(zhēn) 一幅画(fù)对称(chèn) 阑干(lán)

2、没有错别字的是(

A 败笔 蔓延 玲珑 盘屈嶙峋 B 堆叠 闲适 映衬 自出心材 C 明艳 阅历 彩绘 因地治宜 D 鉴赏 斟酌 雷同 俯仰生姿

3、划线字字义解释有误的是( ) A 别具匠心(另外) B 镂空(雕刻) C 败笔(破旧) D 因地制宜(根据)

4、根据句意,依次填空最恰当的词语。

A.谁如果要( )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B 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 )。

C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 )不同。 D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 )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语段阅读: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5、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A 设计者和匠师们修建成功的园林各各不同。

B 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C 设计者和匠师们的一致追求。 D 苏州园林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6.说明对象的特征是( )

A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

B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C 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 D 苏州园林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7.这段文字可分为三层,请在原文中用“‖”标出层次,并写出层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段文字的结构形式是( )

A 总──分 B 总──分──总 C 分──总 9.这段文字使用了_____ ___的说明方法。

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它们排列的顺序是( ) A 从概括到具体 B 从整体到部分C 从主要到次要 D 从原因到结果

第二课时: 【课堂练习】 1.分析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列图表等。分别找出

3、

4、5段的说明方法 2.品析语言:

①“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作者用“鉴赏”这个词,为什么不用观赏、欣赏呢?

②“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大多”一次能否去掉,为什么?

【达标练习】

(一)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①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②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③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④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⑤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⑥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⑦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⑧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_____,其中又以_____为主。

2.首句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换成“池沼和假山”?为什么? 3.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__ ___ 4.文中概括假山特点的句子是 5.池沼的相同点是_ ,不同点 。 6.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 。 7.“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与“_ ”相呼应。

(二)①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②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③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④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⑤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⑥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 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对这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

A ①ㄧ②③ㄧ④⑤⑥ B ①ㄧ②③④‖⑤⑥ C ①ㄧ②③‖④ㄧ⑤⑥ D ①ㄧ②③‖④⑤⑥ 3、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

A 从整体到部分 B 从主要到次要 C 从概括到具体 D 从原因到结果 4、本段中以苏州园林与__________作比较,突出说明了____ ___。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________的表达方式,它的作用是________。 6、文中画框的句子属于________的表达方式,它的作用是________。

宜万铁路——“桥隧博物馆” 永遇乐

① 2010年12月22日上午10时18分,和谐号4 806次列车缓缓驶离恩施火车站,开往宜昌,这喻示着5万铁路工人奋战7年的宜万铁路正式通车。宜万铁路是我国铁路路网“四纵四横”主骨架之一,是沪汉蓉快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宜万铁路东起鸦宜铁路宜昌东站,西至达万铁路万州站。途经湖北宜昌、长阳、巴东、建始、恩施、利川和重庆万州七个县市(区),线路全长377公里,其中宜昌东至凉雾段为一次复线288.46公里,凉雾至万州段为单线88.54公里。全线共有隧道159座338.771公里,其中双线隧道54座47.32公里,10公里以上隧道5座61.161公里;桥梁253座68.487公里,其中双线特大桥21座17.471公里,单线特大桥11座8.215公里;铁路沿线24个车站中,有8个建在桥上或隧道里,堪称世界之最。宜万铁路因此被喻为“桥隧博物馆”。

③宜万铁路途经的绝大部分地域是喀斯特地貌山区,地下暗河、湖泊密布,隧道多次打通地下溶洞。利川市境内的齐岳山隧道,全长10.5公里,坐火车经过只需几分钟,而贯通却花了6年。这条隧道通过15条断层、3条暗河,施工揭示溶腔138个,实测水压最高达2.3MPɑ,以这样大的压力,足以将水从地面送到100层的高楼。现在,隧道上方220米处就有暗河,水量最大达40多万方。上世纪60年代,国家打算续建川汉铁路,就是因为无法打通这条隧道才

搁置。

④宜万铁路两跨长江,一跨清江,多次跨越深涧和峡谷。在总长68.487公里的253座大中桥梁中,特殊结构桥梁29座,桥墩高超过100米的桥梁5座,复杂桥梁结构之多在铁路建设史上少见。恩施市境内的渡口河特大桥全长634米,位于屯堡乡双龙村,处在V字形深沟中,大部分墩台建在陡峻的山坡上。大桥共14个墩台,60多米的高墩有2个,92米1个;最高墩128米,比原中央电视台大楼还高出18米,建成时在亚洲铁路桥梁中排第一,在世界铁路桥梁中排第三。大桥桥面宽10.7米,为双向设计,设计时速160公里/小时。大桥共使用混凝土16 714.2立方米,体积相当于137节火车车厢的总和;使用钢筋总重53.776 3吨,相当于36辆广本轿车的重量。

⑤宜万铁路隧道、桥梁占线路总长的74%,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桥隧比例最高的铁路。宜万铁路沿途穿越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喀斯特地貌山区,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最难修的铁路。宜万铁路动用了5万名建设者,修了7年,年均进度仅50多公里,是中国单公里修建时间最长也是最慢的铁路。宜万铁路总投资近226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公里造价约6 000万元,两倍于青藏铁路,是中国单公里造价最高的铁路。

⑥宜万铁路的建成通车,宣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已成为了历史。它不仅穿越了377公里的陡峭险峻,而且也穿越了中华民族百年期待、百年梦圆的感慨。这部波澜壮阔的建设史诗,将铭刻在中国乃至世界铁路史上。

18.宜万铁路为什么被喻为“桥隧博物馆”?(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第③④段分别说明了什么内容?第②段与这两段是什么关系?(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读第④段,说说文章是怎样说明渡口河大桥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第⑤段连用了五个“最”字,能否将它们去掉?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

A层:写一篇文章,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200字左右。B层:完成《同》。 教学反思:

苏州园林教学案

《苏州园林》教学案

《苏州园林》导学案

《苏州园林》导学案

任静霞

13、《苏州园林》教学案

苏州园林教学案(定稿)

17 苏州园林学案(两课时)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学案任霞
《苏州园林学案任霞.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