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有效设置问题情境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发布时间:2020-03-02 08:18: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有效设置问题情境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商丘市民主路二校

曹继玲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它既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组成部分,也是语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成败。因此,我认为首先必须重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以点带面,提问要“准”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过:“附词会义,务总纲领。”意思是调理文辞,处理内容,重要的是抓住纲领,举“纲”以张“目”。题目有“题眼”,作品有“文眼”,文章有“线索”,教学如果能以“眼”或“线”为中心问题,既能避免浅、碎、平的教学弊端,又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直接接触课文,参与教学过程,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最佳结合。具体来说,提炼以点带面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以“题眼”为中心问题

题目是全文的“旗帜”,抓住题目,尤其是题目中的关键词(即题眼),常常能得其要旨,理出主线,串起全文。因此,根据题目设问,能达到以问促读的目的。如《草船借箭》的“借”,明明是“骗”来的箭,为什么偏偏用“借”?不但点出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而且“既借则还”,暗示了这些箭在将来作战时要“还”给曹操——曹军造箭射自己!可见,题眼是课文中的关键字,有表情达意的突出作用。

2.以“文眼”为中心问题

“文眼”是指文章中体现其思想感情的词句段,是文章的“窗户”与灵魂。对于有“文眼”的文章,只要慧眼识“窗”,破“窗”而人,设计中心问题,找到激发学生学习思维的火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钓鱼的启示》一课有这样一句话: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可抓住“鱼”和“诱惑”这两个重点词设问:那是一条怎样的鲈鱼?有什么诱惑力?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怎样做的?在引导学生讨论理解的过程中,学生弄清了“鱼”与“诱惑”的关系,加强了思维训练,又透彻理解了文章内容,深刻领会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以“线索”为中心问题

线索是贯穿情节发展过程的脉络,作者借助它把零碎的内容连珠缀玉地交织起来,使文章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教学中,我们可以以课文的“线”为中心问题,顺藤摸瓜,使头绪纷繁的课文条理化、简约化。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课文一般都是按事件的发生发展、人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来写的。如《田忌赛马》一课,根据“赛马”这一事件的发展顺序可设计以下提问:课文讲了几次赛马?每次赛马的情况是怎样的?同样的马为什么比赛的结果会不一样?田忌赛马这件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解答,学生既读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明白了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自己也受到了启发。

二、激发思考提问要“活”

课堂提问如果启发性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思维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寻求学生兴趣与课堂深度的契合点,抓住学生最感兴趣而又同文章重点、难点有着紧密联系的问题进行提问,才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根据我的经验,以下六种提问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

1.层递式提问

这种提问方式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让学生从易到难“爬楼梯”,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能有力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如《晏子使楚》可设计这几个环环相扣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晏子到楚国去见谁?遭到了楚王的什么?楚王几次侮辱晏子,是怎样侮辱的?晏子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国家的尊严,是怎样反驳的?结果怎样?只要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学生就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懂了全文。

2.曲折式提问

它是指问在此而意在彼,让学生开动脑筋,通过一番思索才能回答的提问。这种提问富于启发性,吸引学生研究与发现,激起学生的思维浪花,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效果。

3.矛盾式提问

矛盾式提问就是有意从相反的方面提出假设,以制造矛盾,引发学生展开思维交锋,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4.比较式提问

是指将相互联系或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对比而设定的提问,旨在使学生认识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鸟的天堂》一文中,“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后一个不加引号?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含义?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到,这句话中出现的两次“鸟的天堂”意思并不一样。前一个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作者引用别人的话,指天马河上的那棵大榕树,表示一种特定的称谓,是对大榕树的一种夸张的形容;而后一个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因为作者亲眼见到被人们誉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后,感到鸟儿们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中一样,所以在作者心里,大榕树是确确实实的鸟的天堂。这种提问,能使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获得对事物清晰完整的认识,从而得到新颖而有价值的思维成果。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扩展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

5.想象式提问

不局限于课文内容,而是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想象这样的提问,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更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情,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6.拓展式提问

在文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加深与拓宽,对课文中的人物、情景、场景等进行补充扩展。学生的学习来源于课本知识,也来源于社会这个大环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学习语文时,许多问题的认识都要结合实际来理解。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一个好问题具有较好的拓展性,能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能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有所建树。因此,课堂提问要表现出更多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问题情境的设置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提高语文素养

巧用手抄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浅析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设置的研究

有效设置问题情境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有效设置问题情境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