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影像学操作考试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2 22:00: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头皮水肿:帽状腱膜下血肿 皮下水肿

颅骨骨折:线性骨折,撕脱性骨折,凹陷性骨折,粉碎性骨折 骨缝分离 面颅骨折

硬膜外血肿:

CT:血肿呈颅骨内板下(与硬脑膜之间)梭型或双凸透镜高密度区,内缘缘锐利、清楚,范围较局限,不超过颅缝

MRI:血肿呈梭型或双凸透镜,边界锐利清楚,信号强度变化与期龄磁场强度有关,血肿内缘可见低信号硬膜

硬膜下血肿

CT: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范围广,可超过颅缝;新月形占位病变;急性期血肿密度均匀、低搞混合;亚急性血肿新月形或过渡型;慢性过渡型

MRI信号随血肿期龄而异,形态与CT相仿

蛛网膜下腔出血

CT:脑沟、脑裂、脑池、脑室密度增高;

MR:FLAIR序列脑沟、脑裂内出现高信号

脑出血 超急性期 (4-6h):<4h略高密度,4-6h高密度。

急性期(7h-3d):边界清楚、密度均匀高密度区,占位效应;可以破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

圆形类圆形线型或不规则的高密度灶,CT值50~80Hu之间。灶周可见低密度水肿带。可能有血肿等密度、液平的不典型表现。 亚急性期(4d-2w):血肿密度逐渐降低,等密度。血肿高密度向心性缩小(融冰征象),边缘模糊,水肿明显、占位征象、脑积水、增强扫描病灶呈现环形或梭型强化,可呈靶征

慢性期(>3w):圆形类圆形或裂隙状,等密度、低密度、囊变

MRI 超急性期:OHB红细胞内含氧血红蛋白,蛋白溶液,T1等信号,T2等、高信号; 急性期:

DHB红细胞内去氧血红蛋白,顺磁性,显著缩短T2,T1变化不大;T1WI上等信号,T2WI低信号;

亚急性早期:MHB红细胞内高铁血红蛋白,细胞内, T1短、T2短; T1WI高信号, T2WI低信号,白边;

亚急性晚期:MHB,细胞外, T1短、T2长; T1WI高信号, T2WI高信号,白边; 慢性期:含铁血黄素,软化灶,T1长T2长,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黑边。

脑梗死

(超)急性期脑梗死:

CT正常;脑动脉密度增高;局部脑组织肿胀;脑实质密度降低; (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大脑中动脉内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所致,脑沟消失、基底池不对称、脑室受累、中线结构移位,岛叶密度减低模糊(岛叶外侧灰白质界线不清—岛带消失征),豆状核边缘模糊,灰白质分解不清) MRI表现:

T2WI、FLAIR、PD高信号;T1WI低信号;灰白质分解不清,脑组织肿胀,脑沟模糊;血管流空消失;增强扫描:血管增强、脑膜增强、脑实质增强;DWI:高信号;MR灌注:灌注缺损区

亚急性期

CT:脑实质低密度;占位效应 (3-5d最明显);模糊效应:水肿逐渐消退,蛋白质和红细胞外渗,新生毛细血管和肉芽组织形成,巨噬细胞进入吞噬坏死组织;出血性脑梗塞

MRI: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占位效应(2-3d达高峰);迷雾效应(模糊效应);出血;增强扫描:(“3” 字规律,脑实质增强3d后出现率达高峰,持续3w,3m后消退);MR灌注扫描:灌注低下,周边过度灌注;DW高信号 慢性期

CT:边界清楚低密度区;继发脑萎缩,负占位效应;营养不良性钙化;Wallerian变性:大脑脚、桥脑萎缩;增强扫描:脑实质增强可持续2-3M MRI: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FLAIR:早期高信号,晚期低信号;局部脑萎缩, 负占位效应;Wallerian变性:T2高信号,萎缩;增强扫描:可以有脑回样强化

出血性脑梗塞:

CT:原低密度区出现高密度区,出血位臵位于脑皮质区表现为低密度区内,沿脑会分布的、散在点状或大片状高密度影 MRI:脑梗死的异常信号,出现出血信号

腔隙性脑梗死:与脑梗死类似,没有占位效应。

脑膜瘤 脑膜尾征

CT: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广基底,略高/等密度,小点状或片状钙化,瘤周水肿程度不一,占位效应不一;颅骨增厚、破坏、变薄;白质塌陷征;增强扫描:均匀强化,脑膜尾征,

胶母细胞瘤

CT:低、等混杂密度灶,出血不少见,钙化少见;跨中线呈蝴蝶状生长,有一定特征性;瘤周水肿,有占位征象;典型强化为环状或花圈状

MRI:T1低等混杂信号,囊变信号更低;T2WI信号不均匀,中心高信号(相当于凝固坏死),围以等信号边缘(活的肿瘤组织),周边指状高信号(有肿瘤细胞浸润的水肿脑组织);出血(低信号,高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肿瘤组织可以不强化;DWI:稍高信号(ADC值降低);MRS:NAA降低,Cho/Cr水升高

星形细胞瘤:弥漫性、间变性、胶质母细胞瘤、毛细胞型、大脑胶质瘤病

弥漫性:平扫为均匀的等密度、低密度,或低、等混杂密度,坏死、囊变、出血少见;瘤周水肿少;钙化10-20%;增强扫描不强化、不规则强化、环形强化

间变性:等、低密度占位病变,含或不含钙化;边界不清占位,不增强或程度不同强化 脑转移瘤

CT:平扫为等/低密度,少数高密度,取决于囊变、坏死、出血、细胞成分、血供;增强扫描不同程度强化;瘤周水肿(无/轻/重) MRI: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有强化(结节状、团块状、环状);瘤周水肿明显或无

副鼻窦炎:

1、副鼻窦内密度增高。

2、窦壁骨质增厚、密度增高。

慢性中耳炎:

1、鼓室、乳突窦内软组织影。

2、包绕听小骨,听小骨未见骨质破坏。

3、乳突小房内密度增高。

胆脂瘤:

(一)松弛部胆脂瘤

1、Pruak间隙内软组织影。

2、包绕听小骨,听小骨內移、骨质破坏。

3、鼓室盾板变钝。

(二)紧张部胆脂瘤

1、鼓室、乳突窦内软组织影。

2、包绕听小骨,听小骨外移、骨质破坏。

3、鼓室天盖骨质破坏。

眼部异物:

CT:已成为检测眶部异物及异物定位的主要方法之一。三维定位可清晰准确地显示眶内异物的位臵及数量,异物与眼球、眼外肌、视神经的关系。CT对不透X线和半透X线的异物较平片敏感,可发现小至0.6mm的铁、铜等金属,对一些合金、玻璃碎屑亦可发现,但对木屑、泥沙等X线可透性异物不易检出。

大叶性肺炎 1.斑片、大片实变影 2.边缘模糊 3.密度较均匀 4.可见支气管充气征

小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的影像特点♠ 1.沿肺纹理分布小斑片影 2.边缘模糊 3.主要分布在中下肺野的内中带 4.部分斑片影可以融合

5.肺气囊(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支气管肺炎可见)

肺脓肿 1.厚壁空洞 2.洞内壁光整 3.洞内气液平面 4.洞周边缘模糊

(一)原发性肺结核 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分型:

1.原发综合征:三个典型征象构成“哑铃征” 1)肺内斑片状或大片实变,多位于中上肺野 2)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

3)不规则索条影,位于斑片影与肺门之间 2.胸内淋巴结结核: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

(二)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X线表现 1双肺弥漫性粟粒状阴影 2粟粒大小为1-2mm 3边缘清晰

4特点:三均匀(分布、大小、密度) CT表现

HRCT更易清晰显示急性粟粒性阴影 对早期病变的显示优于平片 特点:三均匀(分布、大小、密度) 与支气管走行无关

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影像表现 特点:三不均匀(分布、大小、密度) 多位于双肺上、中肺野

病灶结节大小不等,病灶可融合 干酪坏死、增殖、钙化、纤维化、空洞 CT表现与X线相同

(三)继发性肺结核 浸润型肺结核影像学表现 1肺内多发病变 2多种表现形式:

斑片:密度不均匀,边缘清晰/模糊 结节:边缘光滑,密度均匀/不均匀

空洞:薄壁/厚壁/虫噬,形状各异,内壁光滑,干性空洞 钙化或索条:

CT可见:树芽征,小空洞,小钙化

活动的TB 1.斑片状实变:边缘模糊

2.肺段/肺叶实变:边缘模糊,密度不均,支气管充气征 或空洞。——干酪性肺炎

3.空洞:可见引流支气管与空洞相连(索条轨道影) 4.支气管播散:沿支气管分布的斑片实变,可愈合。 稳定的TB 1.间质结节:“花瓣样”

2.结核球:边界清晰的结节,密度较高,内常有钙化、裂隙样或新月样空洞,周围有卫星灶。

如以上征象出现形态、大小、密度的改变应考虑病灶活动。 3.愈合征象:钙化及纤维索条

慢性TB 影像表现

1.纤维空洞:中上肺野,洞内壁较光整,周围大量索条、斑片状实变、小结节、钙化。 2.支气管播散灶常见。

3.病变肺叶萎缩,肺门上移,垂柳征。 4.患侧胸膜增厚粘连。 5.邻近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 6.健侧肺代偿性肺气肿。

中心型肺癌影像特点 肿块: 1.沿管壁生长 2.向管腔内生长 3.向管腔外生长 气道阻塞性改变 1.阻塞性肺气肿 2.阻塞性肺炎 3.阻塞性肺不张 4.阻塞性支气管扩张

周围型肺癌的影像特点 肺内结节或肿块:

分叶征,毛刺征,小泡征,月晕征,支气管充气征,癌性空洞,支气管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病灶胸壁侧小片状浸润

肺转移性肿瘤的影像特点:

双肺多发的棉球样或粟粒样结节,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大小不一,空洞少见。

(液)气胸的影像表现♠

1.直接征象:气胸线,无肺纹理区,肺被压缩,气液平面 2.间接征象:肺野透过度增高,患侧胸廓扩大,肋间隙增宽

肺气肿

肺野透过度增高 肋骨平直,肋间隙增宽 肺纹理纤细、稀疏 两膈低平心影狭长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心脏远达片+左侧位片

双肺纹理大致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影; 主动脉结不宽,肺动脉段平直,心尖居左。 心脏大小、形态未见异常,各房室不大。

诊断:心脏远达片+左侧位片未见异常。

心脏远达片示:肺淤血,二尖瓣型心,主动脉结小,肺动脉段及左房耳凸,可见双房影,左心房及右心室增大 左侧位片示:

左心房及左、右心室增大 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肺动脉高压:

心脏远达片:肺血多,二尖瓣型心,肺动脉段凸,主动脉结小,右心房室增大,右房尤为明显。

房间隔缺损 肺血增多

二尖瓣型心

肺动脉段凸出

主动脉结可缩小

右心房室增大

法洛四联症

心脏远达片: 右位主动脉弓; 肺血减少; 肺动脉段凹; 心脏轻大; 心尖圆隆

远达片:肺血少,肺门动脉细小;上纵隔主动脉阴影宽大;靴形心,肺动脉段凹,心尖上翘

肺源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的基本X线征象: 肺动脉段膨隆 右下肺动脉增粗及截断征象 心影二尖瓣型

右心室增大,右心房可受累

绞窄性小肠梗阻 假肿瘤征 咖啡豆征 小跨度蜷曲肠袢 小肠内长液面征 空回肠换位征 (小肠扭转)

单纯性小肠梗阻 阶梯状液面征

大跨度肠袢(低位梗阻) 鱼肋征(空肠梗阻)

结肠癌 钡灌肠表现 增生型

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缺损边界清楚,轮廓不规则,伴粘膜破坏,缺损多偏于管壁一侧或环绕整个肠壁,形成管腔狭窄; 浸润型

多表现为管腔环形狭窄,轮廓欠光滑,管壁僵硬,边界清楚,易造成肠梗阻; 溃疡型

表现为较大且不规整的龛影,沿结肠长轴发展,边缘有尖角及不规则的充盈缺损,肠壁僵硬,结肠袋消失,其典型表现为“苹果核征”。

溃疡型胃癌:

指压征:指因粘膜及粘膜下层癌结节浸润使龛影口部有向龛影隆起的不规则的弧形压迹,如手指样

裂隙征:指在两指压迹之间向口部的尖角,为溃疡周围的破裂痕迹或两个癌结节间的凹陷

环堤征:指在正位上环绕龛影的宽窄不一的不规则透明带,切线位呈半弧形,为肿瘤破溃后留下的隆起边缘

半月综合征:为龛影位于胃轮廓内、龛影周围环堤及龛影大而浅的综合征象,呈半月形

粘膜皱襞破坏、中断、消失或粘膜皱襞结节状或杵状增粗,癌肿区胃蠕动消失。 胃肠道穿孔 X线 腹腔积气 腹液 腹脂线异常 麻痹性肠胀气

良性胃溃疡 良性龛影; 粘膜水肿带: 粘膜线; 项圈征; 狭颈征; 粘膜纠集,无中断

早期食道癌 食管粘膜皱襞的改变 小溃疡 小充盈缺损 局部功能异常

十二指肠溃疡 良性龛影:直接征象; 球部变形:重要征象; 间接征象: 激惹征; 球部有固定压痛;

胃分泌增多,蠕动增加或减弱; 并发症。

肝癌(原发)

增强后典型征象:肿瘤强化呈“快进、快出”,假包膜,坏死和囊变区始终为低密度;侵犯门静脉系统征象及出现动静脉漏征象。

(继发) MRI表现平扫

肝内多发性大小不等圆形结节影 “靶”征,牛眼征 “晕圈征” 增强扫描

海绵状血管瘤 CT表现平扫:较低密度,比较较清晰 增强:呈“早出晚归”强化特征 MRI表现 灯泡征

瘤内纤维化、囊变

肝囊肿

平扫: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锐利水样低密度影,密度均匀,CT值为0-20Hu。

增强:无强化,边界清楚。

胰腺炎

CT表现:

胰腺局部或弥漫性肿大、密度减低 腺周围炎性渗出、肾前筋膜增厚

出血坏死时胰腺密度不均,可见低密度或高密度区;增强扫描 坏死区无强化

急性胰腺炎常并发假性囊肿和脓肿,脓肿-可危及生命 MRI表现:

长T1长T2信号,不均匀强化,边缘模糊不清 出血信号随时间不同有所变化; 假性囊肿呈长T1长T2信号 胰腺癌 CT表现

肿瘤大小对形态学的影响:胰腺局部增大

胰腺局部出现低密度灶,增强动脉期低或无强化----乏血供 “双管征”---胰头癌典型表现

进展期胰周脂肪层消失,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肝转移 MR表现

胰腺内长T1长T2信号肿块影,其它表现同CT类似

输尿管结石

CT平扫表现 高密度的结石

周围可见软组织密度环,代表受累肿胀的输尿管壁

肾癌 CT表现

肾实质内类圆形肿块 增强扫描

肾静脉、下腔静脉受累 肾窦受压、变形、中断、移位 周围侵犯 淋巴结转移与远处转移

肾囊肿

肾脏囊性病灶,壁薄,囊内为水样密度,无强化

膀胱结石

骨x片要求

确定显示的部位是否符合申请单要求,摄片条件是否合适

先观察软组织,分清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肌间脂肪的x线所见。 观察骨质密度,皮质厚度,骨纹结构及髓腔有无改变。 观察关节面,关节间隙有无改变。

对儿童摄片,应观察骨骺数目,形状,骺线等。

青枝骨折(greenstick fracture)

发生于幼儿和青少年长骨骨干的不完全性骨折

X线表现:骨皮质横行断裂,或一侧骨皮质皱褶隆起,长骨轻微弯曲、变形,形似折而不断的柳枝

Colles骨折

正位片上桡骨骨折远端向桡侧移位,可见骨折线,常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和尺骨茎突骨折。侧位片上显示桡骨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断端向掌侧成角,原桡骨腕关节面向掌侧倾斜度和向尺侧倾斜度减少或消失(smith断端向背侧成角)

关节结核

以四肢大关节较典型

X线表现:

早期:骨质疏松、关节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增宽 中期:关节边缘骨质破坏,全关节破坏 晚期: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脱位、关节纤维强直

脊椎结核

好发部位顺次为:腰、胸、颈、骶尾 X线表现

椎体楔形变(松质骨破坏和脊柱承重)

椎间隙变窄或消失(早期病变累及椎体上下缘)

冷脓肿形成

脊椎后突,侧弯畸形

中心型、边缘型、韧带下型、附件结核

良恶性骨肿瘤鉴别

良性

恶性 生长

缓慢

无转移

迅速

有转移 病灶 膨胀,轮廓清

轮廓模糊,边界不清 骨皮质

完整、变薄

中断,破坏 骨膜增生

针状,放射状 软组织

正常 或移位

肿块、钙化或瘤骨

骨软骨瘤

年龄 儿童和少年多见

部位 长骨干骺端,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 干骺端,背离关节生长 细蒂或宽基底与骨相连 顶部软骨帽钙化

骨巨细胞瘤 年龄 20-40岁

部位

X线表现

特点 偏心性、膨胀性生长 已闭合的四肢长骨骨骺

X线表现 分为 典型性和非典型性

典型性 皂泡样,膨胀性生长

非典型性 溶骨性破坏(骨皮质吸收,破坏)

肿瘤内无钙化 骨肉瘤 年龄

部位 成骨型 11-25 岁 四肢长骨干骺端

肿瘤性骨样组织和骨组织成份为主

溶骨型

破骨成份为主

混合型

上述成份混合

肿瘤骨:特征性表现,呈毛玻璃样、团块状密度增高影

骨皮质破坏:骨皮质内筛孔样、虫蚀状、地图样骨质破坏

骨膜新生骨--葱皮样、放射状、

Codman三角(袖口征)

软组织肿块

肿瘤骨—诊断骨肉瘤要点

云絮状、针状、斑块状

骨转移瘤 溶骨型转移

多见于肾、甲状腺、肺、宫颈、肠癌

多发性蚕食或鼠咬状骨质破坏

病灶可融合成大片溶骨区

常并发病理骨折

很少出现骨膜反应

成骨型转移 多见于前列腺、乳腺、鼻咽、膀胱、肺癌

带瘤生存

斑点状或块状骨质硬化影,边缘不整

骨小梁增厚,间隙变窄

骨外形大多不变

影像学考试重点总结

影像学新进展考试总结

影像学名词解释总结(考试)

影像学总结

重庆医科大学影像学考试(个人总结)

影像学重点总结泌尿系统

影像学重点总结(推荐)

北医口腔影像学考题总结

影像总结

影像学教学大纲修订稿

影像学操作考试总结
《影像学操作考试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