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如何构建基层和谐干群关系

发布时间:2020-03-02 18:07: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如何构建基层和谐干群关系

谭明交

摘 要: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干群关系问题。纵观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构建鱼水情深、骨肉相连的和谐干群关系,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推进党的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的重要法宝。自觉坚持群众路线,一直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大力提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这些都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构建基层和谐干群关系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武陵山区 龙凤示范区 乡村 和谐 干群关系

前言

古语有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马克思说过“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进行社会变革的主体和决定性力量,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最伟大力量。”构建和谐基层干群关系是实现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目标的需要。干群关系问题,是民心向背问题,实践证明,什么时间干群关系好,什么时候干部在人民群众中就有凝聚力和号召力。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字里行间充盈着党中央对农民群众的深情厚谊和热切关怀。《决定》明确提出:“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密切干群关系,是做好农村改革发展工作的重要保证。”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成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成亲人。”可谓一语中地,为我们在新时期妥善处理干群关系指明了方向。 武陵山区包括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交界地区的71个县(市、区),国土总面积为17.18万平方公里。2010年末,总人口364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53万人,乡村人口2792万人。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穷地区。这里山同脉,水同源,树同根,人同俗,经济文化长期落后,不为外人所知,但是这里的民族却有着悠久的历史。

同处武陵山脉腹地的湖南省龙山县和湖北省来凤县,两座县城隔酉水河相望,均属于土家族、苗族聚居区。两县国土面积4470平方公里,两县90余万人口中少数民族占60%以上;都是国家重点扶持县,同被纳入国家西部大开发范畴,长沙市和武汉市分别对口扶持。2011年11月,国务院已批复《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明确在武陵山片区内设立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标志着龙山来凤一体化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成为现实。

要实现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甚至优先发展,而带动武陵山区经济整体发展,必须构建和谐的基层干群关系,使广大干群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达到和谐繁荣的局面。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谐的干群关系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和谐的干群关系尤其是乡村的干群关系该如何构建?换句话说,和谐的干群关系从何而来呢?笔者从当前基层干群关系存在的问题,以及怎样构建和谐的基层干群关系入手,借着国家惠顾武陵山区的机遇,来助推武陵山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行了一次社会调研。

二、基层干群关系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已进入快车道,农民收入不断增长,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农民群众对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干部队伍的整体状况是满意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乡村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仅关系到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和谐生活更是息息相关,农业产业发展起来了,农民收入增多了,乡村干部工作就好开展,自然干群矛盾就少了。在对基层乡村走访调研中,关于村民在选举村干部时通常会考虑哪些因素这一问题,问卷调查显示80%的村民首要考虑的就是能够带领群众致富、能以群众利益为先的人。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对不是很富裕的又没有工业的乡村来说,农民收入主要通过两条途径:种植业和外出打工。没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规模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单一,仅以纯粹的种植业为主。乡村80%的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需要在家务农的农闲时也要去打工,而外出打工人员所反映的情况并不理想,外出务工面临着工作难找,条件差,工资低,可能被坑骗等问题。这些情况导致农民增收十分困难,打击了当地村民的积极性,同时加重了村民的负担,这也使得乡镇干部开展各方面工作的难度加大,影响了农村的和谐发展。

二是干群之间存在信任危机。群众对乡镇干部的不信任感增强。老百姓普遍不相信乡村干部特别在财务和人事方面,这种不信任感更强,究其原因,有一部分是受“无商不奸,无官不贪”的传统思想影响,然而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村干部和村民都趋于理性化。在新的背景下,干群关系的理论基础已经变成了在“公而有私”的基础上利用合法的手段实现个人和集体的经济理性的考虑。

在此次问卷调查中对于村民当选村干部的目的这一问题,有65%的村民认为个人是否当村干部取决于这一举动能否给个人带来额外的利益,而村干部权力的合法性取决于村民个人以及公共利益得到满足的程度。于是在人民公社时期建立的,乡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基于劳动中人人平等和乡土人情的亲密无间的关系被拉远了,群众不愿搭理乡村干部,甚至有困难时,除非不得已也不去找干部;而干部不愿深入农户家中与农民谈心,了解他们的疾苦,为他们的生产、生活乃至家庭出谋划策。群众只有在上缴新农合、新农保、突击计划生育时才能见到他们。 三是乡、村两级干部整体素质偏低。有些乡村干部工作责任心不强,为群众服务意识淡薄。在此次调研中,有70%的乡村干部感到报酬少,工作繁杂,报酬与工作不相符。因而,工作积极性降低,马马虎虎,不负责任,把群众的事不放在心上,更谈不上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这些“无为”村官,在群众中缺乏威信,影响干群关系。根据调查采集的基本信息,村干部的文化程度一般为初中,由于文化程度不高,自身不学习,政策水平和民主法制意识差,在工作上表现为方法简单粗暴,碰到棘手问题,或面对群众的不理解和不同意见,不愿也不会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而是动不动上硬的、来横的,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结合武陵山区乡村现状,就如何构建和谐的基层干群关系提出如下建议

产生干群关系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发展的原因,也有规章制度的原因;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既有干部工作方式的原因,也有群众的原因。但是,主要是经济发展、村级制度和干部自身素质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干群关系的不和谐。

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就是在干部与群众之间建立起血肉相连、鱼水相依的关系。在构建基层和谐干群关系中,乡村干部起主导作用,要在实践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做群众的知心人。深入了解农民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对于乡村干部来说,要掌握农民的情况,就必须深入到农民中去,要经常到农民中去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谈一谈,拉近干群距离,了解群众情况。更为重要的是,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对农民情况了如指掌。一是建立乡村干部家访制度,村干部分工包干,有组织有计划地走访村里每一户农户(如同湖北省2011年全省上下推行的“三万”活动以及湖南桃江县推行的干部进村入户大调研大走访活动);二是建立村干部、党员和村民组长组成的群众工作骨干队伍,形成群众工作网络;三是办好乡村“亲民接待室”,让农民反映问题有地方去,而且有人接待;四是在每个村民小组设立群众意见建议箱,定时收集意见;五是建立定期召开农民群众情况分析会制度,认真分析查找群众中带倾向性的问题,属于思想认识问题的及时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属于实际问题的认真研究解决。对村里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向上级汇报,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努力把矛盾和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是做群众致富的带头人。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经济发展,只有不断加快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新农村建设才富有成效,才能带来乡村的稳定发展与真正的和谐。一个好的乡村干部就应该而且也应该有能力在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上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老百姓最想要的是看的见的实惠,干部只有想群众所想,一心一意带领大家致富,才能拉近同群众的关系,经济发展了,就会为改善干群关系提供物质基础,老百姓手中有了钱,干部在开展工作时就会好做。因此,要想方设法,因地制宜,壮大集体经济。根据当地交通方便、耕地多、且离县城较近优势条件,结合本乡村的气候、土壤自然条件可以发展规模化的蔬菜供应基地,或者开发其他有利于农民致富的项目,从根本上增强村民对干部能够带领他们发家致富的信心,从而加强村民对干部的信任感。

一是带领群众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突破口,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发展计划。二是要深化改革,着力支持帮助农民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引导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和特色经营。三是要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切实搞好集体基本的运作。总之,要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三是做群众的贴心人。时刻把农民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是党对乡村基层干部的基本要求。一是要切实提高认识,减轻农民负担。要抓好各项政策、制度和措施的落实,实现农民负担规范化管理,通过各种办法,减轻农民负担,改善乡村干群关系。二是要大力发展公共事业,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群众修路建桥、引水送电,着力解决与群众息息相关的生产、生活问题,真心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三是要以健康文化促和谐,让健康文明、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占领乡村阵地,在寓教于乐中提升农民素质,实现乡村社会和谐发展,恢复村文化站、图书馆、娱乐室,让农民有书看、有报读、有开展娱乐活动的场所;在农闲时组织群众开展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鼓舞群众团结向上。

四是做群众的引导人。乡村干部自身思想教育和提高是很重要的,要他们明白作为干部的基本职责和根本的任务所在。同时,乡村干部要注重解决群众的具体困难,帮助扶持村里的贫困户,解决贫困户的基本生活和生产发展,解决农户生活与居住问题。干部走访到户了解群众们的基本情况和生活困难,给他们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乡村可以举办“议事日”的方式让村民参与到村民自治中来,村民的事情让村民议定。通过“议事日”,可以让村民及时的向乡村干部反映各方面的需求,及时解决村民的困难,让干群矛盾在潜伏期中被扼杀掉。

一是要完善村民选举程序,健全村级民主选举制度。认真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凡是政策和法律赋予农民的民主权力都不许截留,凡是政策和法律法规规定的民主程序都不许疏漏。二是要提高对制度重要性、权威性的认识,切实规范党支部权力的运作,处理好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提升按制度办事、科学决策的水平。三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村民议事或村民代表议事会制度,凡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重要事项,与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问题,诸如村里的发展规划、承包经营项目、村级财务收支、宅基地规划与安排、计生指标等,都要经过村民议事会或村民代表议事会讨论决定。四是要通过组织村民讨论制定或修订村民自治守则、文明公约、卫生管理规定、邻里关系处理条规等村规民约,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来加强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五是做群众的示范人。古人讲“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话是很有道理的。乡村干部处处给群众做好样子,树立良好形象,对群众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是最生动的思想教育。

一是要身先士卒。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二是要实事求是,不要弄虚作假。要说实话,反对说假话;要办实事,真正解决与农民生产和生活紧密相关、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问题,反对搞花架子。三是要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遇事同群众商量,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四是要依法办事,不能以权代法,甚至以权压法。五是要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公生明,廉生威,干部要以良好的形象和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来赢得群众的拥护和信赖。六是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村干部的工作实行任期考核和离任审计。开展对村干部的民主评议,每年开展一次,评议结果与干部的奖惩挂钩。对为村经济建设作出贡献的干部给予奖励;对不履行岗位职责、不做组织分配工作、班子内闹不团结、生活作风不检点、失职造成决策失误致使集体利益受到重大损失或安全事故等情况的村干部要追究责任。

六是做群众的点拨人。一是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农民,使农民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尤其要强化农民的国家意识,培育农民的爱国精神,增强农民对基层政权的尊重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自觉履行各项义务关系树立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观念。二是要抓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着力解决农村存在的宗教势力、封建迷信、黄赌毒等问题,净化农村社会环境,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三是要引导农民树立法制观念,使广大农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并运用法律武器勇于同各种违法行为作斗争。四是支持配合公安机关坚决打击农村黑社会势力、恶势力和村痞、村霸等,搞好社会治安。通过教育和综合治理给农民提供安居乐业的环境,从而赢得农民的信任,构建和谐干群关系。 得民心者,一呼百应;失民心者,百呼不应。只有领导干部切实做到做好以上几点,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才能建立一个良好的干群关系。作为领导干部,我们必须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目前正处在“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的关键时期,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至关重要。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只有这样,才能依靠人民群众把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如何进一步构建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打造和谐干群关系

构建和谐基层国税

密切干群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关于构建和谐党群干群关系的实践与思考

密切干群关系与构建和谐社会

新时期干群关系如何更和谐

构建新型和谐的农村党群干群关系(10月26日改稿)

干群关系

干群关系

如何构建基层和谐干群关系
《如何构建基层和谐干群关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