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黄河船夫曲音乐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6:52: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授课年级:六年级

授课课型:唱歌综合课

设计思路:

本课以挖掘陕西民歌的特点与陕西地区风土人情的联系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通过感受、品味、探究、体验来了解和掌握陕西民歌的特点,通过模仿和动情的方言演唱有韵味地表现作品。

《黄河船夫曲》是一首陕西民歌,旋律跳跃性较强。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整个课堂我设计了从引导学生了解陕西地区的环境入手。通过图片、音视频影像勾起想像,从陕西人的说话交流和所处环境来感受音乐;从音乐要素、重复手法的运用和陕北风情的联系来 学唱歌曲;从倚音与下滑音运用的深入探究来品味旋律的韵味;从衬词和方言及师生的体验 活动来提高合作意识、表现陕西民歌。力求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民歌、了解民歌、喜爱 民歌,为今后的民歌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体验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的音乐风格,逐步产生对民歌的喜爱之情。

2、积极参与演唱、体验活动,激发学生对民歌演唱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欣赏模仿中初步感受陕西地区民歌的音乐特点与风格。

2、准确演唱歌曲,用自然豪放的歌声有韵味的表达音乐的情感。

三、知识与技能

1、准确演唱《黄河船夫曲》并尝试表现陕西地区民歌特点与风格。

2、了解装饰音和“重复”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感受陕西音乐风格及特点,准确演唱歌曲。

2、了解装饰音及音乐创作手法“重复”的运用。

教学难点:

力求准确并有韵味地演唱歌曲,理解陕西音乐与陕西风土人情的联系。

教学准备:

1、搜集陕西人文景观视频片段,王向荣和石占明演唱的《黄河船夫曲》视频,使学生直观感受陕西民歌的特点。

2、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谈话导入:

师: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和民族众多的国家,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歌浩如烟海,各具特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中国民歌的魅力。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民歌?(出示大屏幕)民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式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按体裁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1、劳动号子:

是人们在体力劳动过程中编唱并直接为之服务的民歌,它的音乐坚实有力,粗犷豪迈,富于号召性的歌腔指挥众人的劳动,常采用一领众合的形式。

2、山歌:

是产生于山野劳动生活中,具有自由抒发感情特点的民歌,山歌的声调高亢嘹亮,节奏较自由,擅长表现热烈、爽快、坦率、真诚的情绪与性格。

3、小调:

是产生在群众日常生活的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中的民间歌曲,它的流传最为广泛、普遍,形式较规整,表现手法较多样具有曲折,细致的特点,结构严谨、完整、节奏规整,常用乐器伴奏,表现手法也较丰富。

师: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段视频,分别来感受一下三类民歌的异同。

(设计思路:初步了解民歌的定义和体裁,和各类民歌的演唱风格,为导入主题做铺垫) 师:民歌除了体裁不同外,不同地区的民歌也具有各自不同的地域风格特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到黄河边,一起学唱一首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来感受一下陕西民歌的风情。

二、学科融合,引入主题

师:大家去过陕西吗?了解那里的人文景观吗?

1、播放有关陕西地区的人文景观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了解陕西地区地形特点及相关知识。

师解说:陕西省地处黄土高原的中心地带,那里的地形地貌以高原、山地、丘陵为主,用一个词概括那就是地广人稀,由于黄土土质稀松,水土流失严重,应加强植被,保护环境。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他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象征!他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9个省区,注入渤海,唐代大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鹊楼》中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大家想一想,地广人稀的地理环境,汹涌澎湃的黄河,塑造了黄河两岸人民什么样的性格?

2、刚才你听到了他们的歌声了吗?这首歌就是我国地地道道的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

[设计思路:通过视频观赏,感受陕西的人文景观,拉近与陕西的距离,为有韵味地演唱歌曲做好铺垫,并将新授歌曲的旋律做了有效渗透。]

三、新歌教学,学唱歌曲

(一)感受陕北民歌风情

1、播放王向荣《黄河船夫曲》演唱视频,感受陕北风情。

2、通过黄河船夫在气势壮观的黄河上喊着号子自信地唱歌情景;船夫豪放乐观的性格; 陕北地区的特定环境来联系音乐,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速度、情绪、声音特点。

师:我们先来模仿一下船夫们的吆喝声吧! 4/4 | 2 — — — ↘ | 哎! 开船啦! 为了能够喊得更轻松,声音传得更远,我们在姿势、呼吸、口型等方面该怎么做呢? (1).规范歌唱姿势:上身坐直、头部端正,肩、颈自然、放松,坐在椅子的前二分之一处,后背不靠椅背,双脚平放在地上。

(2).呼吸:闻花式呼吸一束很香的鲜花放在面前,想把它的香味全部吸进去.(3)口型:咬苹果的状态

一个大大的红苹果,用我们的上牙去咬它.

3、随流动的旋律线轻声跟唱歌曲,联系陕西高低起伏的地形感受理解音乐的旋律特点。

4、通过对旋律线的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歌曲中的“重复”手法。

5、联系船夫们年复一年重复的在 “几十几道弯”上劳作的情景,进一步演唱歌曲、感受民歌的魅力。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旋律特点与陕北人文环境的联系来进行分析, 让学生了解民歌的旋律音调与地理环境、生活、生产方式之间的联系,体会理解陕北民 歌的形成及音乐风格,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民歌演唱的兴趣]

(二)品味陕北民歌韵味。

1、通过旋律对比学习装饰音“前倚音”“下滑音”唱法。

2、演唱有无装饰音的歌词,对比体会旋律的表现力,品味歌曲的地方风格。

3、探究重复部分的韵味与陕北方言的语音语调的联系,进一步掌握陕西歌曲的特点。 (陕北话说到关键时刻很慢很慢,字正腔硬,一字一句,尾音也拖得很长且降调,生怕你不 注意听。)

4、演唱歌曲旋律重复的部分,进一步品味陕西民歌字正腔硬、一字一句,尾音悠长的韵味。

5、学唱带衬词的最后一句,深入地了解陕北民歌是口头代代相传不断加工形成的民间说唱音乐。

6、整体演唱歌曲。

[设计思路:本课教学的难点是力求准确并有韵味的演唱。故通过陕北的语音语调 与装饰音的联系来进行探讨,深入体会陕北民歌旋律音调的形成及韵味。采用听唱法 进行学唱,让学生从模仿到体验再到有韵味的演唱歌曲,体会陕西民歌的韵味之所在。]

(三)情感升华。

1、欣赏陕北歌王石占明的《黄河船夫曲》,掌握方言字的唱法,进一步学习如何使歌曲演唱更具陕西风情。

2、引导学生找出歌曲中带方言的字词,了解方言的基本特点并掌握方言的唱法。

3、整体用方言演唱歌曲。(提示陕西音乐特点及气息的运用)

4、通过歌曲最后一句中最具陕北特点的“扳”字的理解,模仿艄公的动作并进行互动活动。

[设计思路:通过欣赏、学习方言的演唱,使学生进一步的了解、掌握陕西歌曲的风格特点。动情的陕北方言演唱加上卖力的互动活动参与,增强了学生的集体合作意 识,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总结:通过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的学习,了解了陕西民歌的特点,知道了民歌是口头 代代相传的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歌的形成是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各地区的民歌具有各自的风格。

四、拓展延伸,表现歌曲:

1、播放不同地区民歌,学生听辨哪些是陕西民歌。

2、划船动作设计,填上衬词:“嘿嘿”伴唱。 (师生随伴奏表演唱,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五、总结提高,升华情感:

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黄河的歌曲、诗歌呢?

(保卫黄河,黄河颂,《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等)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

2、听一听,辩一辩,分辨陕西民歌。 让学生聆听歌曲后,分辨哪首是陕西民歌?

如今的黄土高原在西部大开发的带动下,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你们看!贫瘠的土地上开垦出肥沃的梯田;黄河大桥巍然耸立;高速公路穿过高原;南水北调工程已然竣工……黄土高原正一步步走向繁荣。

民歌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多多积累和学唱中国民歌,让民歌的灿烂之花盛开不败!

六、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 黄河船夫曲教案

黄河船夫曲教案

黄河船夫曲教案

黄河船夫曲

《黄河船夫曲》教案03

《黄河船夫曲》教案02

《黄河船夫曲》板书设计

黄河船夫曲资料

说课稿黄河船夫曲

黄河船夫曲说课稿

黄河船夫曲音乐教案
《黄河船夫曲音乐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