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决策科学化

发布时间:2020-03-03 12:52: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议领导决策的科学化

领导决策就是根据过去的情况、当前的条件和对未来发展情况所作出的预测,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各种选择方案中选出最佳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过程。

领导的决策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关系着全局,领导决策的成功与否对部门、地区、国家乃至整个社会会产生难以估量影响的。可以说,在所有的失误当中,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在笔者看来,科学决策是掌握了现代决策理论的决策主体遵循科学决策的原则,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进行决策的一种决策模式,是相对于经验决策而言的。决策的科学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认识。

一、关于决策主体。

决策主体,是指具有决策能力和决断权力的决策者。领导者是领导决策的主体,是决策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领导者的决策观念和决策能力对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领导者的决策观念。

决策的科学化,不仅是一种决策方式的改变,更是一种观念上的深刻变革。传统的决策方式,是凭借决策者个人的知识、经验、地位、权力、感情、好恶而做出的决策,这种决策方式在世界上延续了几千年。它的局限性是非常明显的。首先,它完全取决于决策者个人的素质,盲目性很大,许多偶然因素往往制约和影响着领导决策的成败。其次,随意性也很大。同一问题,在不同的决策者面前,往往会有不同的结果,当更迭决策者时很容易发生突变而影响全局。再次,它没有超出经验范围,处理信息的能力十分有限,往往只局限于定性分析,而难以做出精确的定量分析。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和我党的成长壮大,荡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国家立法和重大事务的决策转向民主,但是,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重大决策中,个人作用依然广泛存在。科技进步给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带来一系列根本性变化,知识和信息量有了极大的增加,决策所涉及的内容复杂性、时间迫切性和问题连续性都空前提高,即使是卓越领导人也难以掌握和应付。这样,就要求领导者的决策观念要来一个变革。这种观念上的变革表现在决策的主体是集体而不是个体,改变个人说了算,凭直观经验和权力决策的旧观念,树立科学决策的新观念。 用集体决策代替个人决策,力排决策者个人好恶的干扰。这其实是一个决策民主化的问题,所以在论述决策科学化时谈及民主化,是因为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是相辅相成的。民主化是基础,科学化是主导。事实表明,如果决策没有民主化,不能广开思路、广开言路,就谈不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人民的创造智慧、尊重实践经验,就没有科学化。由于几千年封建社会和小农经济的影响,由于科学教育的落后,由于法制不健全,以及干部素质、民主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领导人凭经验拍脑袋决策的做法仍然司空见惯。针对这种情况,应明确规定凡属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决策,都必须经过集体讨论作出决策,反对个人说了算。

(二)决策主体的决策能力。

领导决策能力乃是领导者各种能力的综合表现。就决策而言,洞察力是至关重要的,领导者在具有深厚感知能力的基础上,还应该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判断能力、协调能力,才有可能获得更高层次的洞察能力。所谓分析能力,表现在对各种决策方案,能借助分析的方法,运用逻辑思维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出各种决策方案的优劣利弊,作出有效的比较、选择,择优去劣,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保证决策的正确有效。所谓综合能力,表现在决策过程中,领导者往往面对多种意见,有些意见是相互补充的;有些意见从表面上看虽然各不相同,但却是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提出同一个问题,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领导者应能够从个性出发研究共性,从特殊出发去研究一般,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和概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决策事项更加完善。所谓判断能力,表现在决策中,常会遇到各种不同意见、方案,或者在同一方案中也有不同意见,有的意见甚至是 1 不相容的、针锋相对的。领导者能采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现象之间的联系,抓住隐藏在大量现象背后的本质。善于判别各种不同意见的前因后果、利弊得失,然后果断地作出结论。这种判断能力,对于领导决策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谓协调能力,是指决策过程中的协调指挥才能。决策的领导者应该懂得一套科学的组织设计原则,应该熟悉并善于运用各种组织形式,还应该善于用权,能够指挥自如,控制有方,协调人力、物力、财力,以获得最佳效果。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协调能力的决策者会使决策工作顺利进行。

二、科学决策必备的物质基础。

如果把决策看成是一个内部职能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网络系统,这个系统应该包括信息系统、咨询系统、决断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和反馈系统。这就是领导决策必备的物质基础。

(一)、信息系统。

及时、准确的有效信息在现代领导决策中有着重要的着用。首先,信息构成领导决策的基础。在现代社会生产活动中,客观情况错综复杂、瞬息万变。没有及时和准确的信息,领导者无法作出正确决策。其次,领导决策的贯彻和实施,也离不开信息。领导决策的意图需要通过计划和命令等信息形式传达给下属执行者;领导决策方案需要不断地借助反馈信息进行修正和改进,甚至放弃它,以适应客观情况的不断变化。为了随时取得信息,需要建立起加工和处理信息的专门机构。信息系统主要是为其他系统,特别是为决断系统和咨询系统收集、加工、处理、输送领导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和情报。从我国目前情况看,在已有的信息系统中,处理信息的手段比较落后,这问题需要加以改变。

(二)、咨询系统。

咨询系统,主要是从事决策研究,帮助领导进行决断的系统,实际上是负责谋划的工作。它的作用是在调研的基础上,或向领导者提出战略性的建议;或应领导的要求,提供如何决策的意见;或对领导交议的战略报告,提出会审意见;或在领导决策之后,根据需要提出可供选择的具体实施方案等。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应重视发展研究论证中心,在研究论证中心里,从事理论研究的学者同做实际工作的专家和领导干部更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各部门的同志聚到一起,打破部门局限性,从国民经济全局、总体这个更高的层次上来考虑问题;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在这里“议论纷纷”而不是“众口一词”,集百家之长,避免一些决策中的失误。

(三)、决断系统。

决断系统是现代领导决策系统的核心,负责实行最后决断。它的主要职能是发现问题,确立目标,制定重大的战略规划并进行决断,它根据信息系统提供的有关信息,对咨询系统提交的多种决策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弄清各种方案的优点缺点所在,以及各种方案所要求的各种条件(人力条件、其他部门配合的条件等),作出正确的抉择,最后责令下级部门执行决策方案。国内外的大量实践证明,从来没有一个决策中心失误而这个决策系统能获得满意效能的。还有一点需要强调,决断不能多头,头多必然政出多门。

(四)、执行系统。

执行系统又称为指挥系统。它的任务是执行决策中心的各项指令。执行必须是坚决的,不走样的,否则再好的指令也不能产生相应有效的实际效果。因此,执行系统必须是精干严密的,人员必须是忠实和干练的。

(五)、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是根据决策中心的指令对执行系统进行督促、检查,以保证决策指令能得到切实的贯彻与执行。同时,将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各种情况、意见及时地反馈到决策中心,以便决策中心根据新的情况或动向对决策指令做出适当的控制和调整,从而使决策保持动态适应。由于决策者与执行决策者之间某种不一致的利害关系,曲解决策、应付差事、于已有利则行等情况难免发生。因此,实施决策,必须加强监督。监督人员必须具有求实精神,公道正派。

以上六个系统构成了现代领导决策的在机整体,只有它们既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又各尽其能,相互配 2 合,决策的效率和效益才可能不断提高。

三、科学的决策程序。

按科学程序决策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可以把领导决策活动看成五个先后相继、彼此衔接的步骤或环节构成的动态发展过程。

(一)发现和分析问题并确立决策目标。

没有问题便无需决策。发现问题是进行决策的起点,能否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反映了一个领导者的思维品质的创新性,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问题本身往往是复杂的,因此,导致问题发生的原因也往往是很复杂的。只有充分估计因果关系的复杂性,运用科学的方法,从纷乱的因果迷团中理出头绪和线索来,清楚了解决策问题的性质、特点和范围,才能制定出具体的决策目标。

确定目标。所谓目标,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人们所希求达到的结果。没有目标就没有决策。决策目标通常根据领导者所要解决的问题加以确定。决策目标的制定必须满足下列要求:第一,目标必须明确具体,不能含糊不清和抽象空洞。第二,目标必须区分主次。因为领导决策问题比较复杂,常常出现多个目标,所以要权衡轻重,列出先后次序。第三,目标必须附加一定约束条件。所谓约束条件就是外部环境的限制性规定以及必须达到起码界限。一般说来,在有关资源方面,要订立一个最高限度,在必需获得的成果方面,要有一个最低限度的标准。

(二)、分析各种条件和拟制决策方案。

有目的地收集情况与研究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关背景资料、统计数据、文献综述、专题报告等,这是拟制方案的基础。因此,决策目标制定以后,领导者就应该围绕决策目标,亲自组织人员收集情况。情况分析和研究,要吸收各方面专家参加,积极进行有关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矛盾;分析实现目标需要哪些条件;哪些是应有但现在还没有的条件;对没有而又必需的条件如何创造;对已有的条件如何利用;对实现目标有哪些不利条件;不利条件中哪些是可以控制的,哪些是不能控制的。

目标提出来了,自然就要考虑实现目标的手段或途径问题。在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中,拟定方案的工作主要是由专家系统在情况调研的基础上,采用科学方法,对各种可能影响决策的因素进行综合研究,权衡利弊,制定多种可供领导者选择的决策方案。领导者在组织拟定方案过程中,应营造一种民主气氛,使少数人的意见不至于在未经充分讨论和客观分成析之前就被否决,因为一些独创性的见解往往是新出现的,提出这种见解的人在初期可能居于少数。只有拟定各种备择方案,领导者才能加以对比,辨别优劣,进行选择。没有多方案的准备和选择,也就没有方案的优劣比较和应变,也就谈不上决策的科学化。

(三)、对方案的综合评估和抉择。抉择方案是决策程序中的关键步骤。对方案的综合评估是对方案进行抉择的前提。备择方案制定完毕,领导者需要及时召开有关专家人士论证会议,对提出的各种备择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论证,对比选优,在决策方案的论证抉择过程中,领导者要认真听取各方不同意见,包括一些尖锐的反对意见。因为不少好的方案是根据对立的观点提出的。

最后的抉择总是要领导者做出的,抉择时要摆正同专家的关系。不依靠专家的领导者绝不是一个有远见的决策者;而一个为专家所左右的领导者也不是一个精明且有水平的决策者。领导者自己应该有主见,把各种方案的目标分解为若干层次的价值指标,评价各自达到目标的程度,看能否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效益;综合平衡,统筹考虑,及时决断。高明的领导者往往不是在众多方案中选取一个方案、舍弃其余方案,而是善于汲取各种方案的优点和长处,综合出一个最佳方案。

(四)、对风险的预测分析与防范。某种意义上讲,所有非确定型的领导决策都是风险决策。受认识能力的局限,一些问题是隐藏在事物背后或深层的矛盾萌芽,而且它又不在决策的直接目标范围之内,因此极容易被人们忽视。对这样的问题有必要进行预测分析。预测是人们对自己的活动所可能产生的后果以及客观事物的发展趋势,事先依据一定的方法作出的科学分析。预测和决策天生就是一对孪生子。 3 预测帮助领导者了解到决策方案贯彻以后将会产生的问题,使领导者能够及时地调整和修正原先的决策,以适应外界的情况的变化,争取较好的实施效果。

领导者根据风险的大小,决定是否采取预防措施和应当采取哪些预防措施。对可能出现严重不良后果的一些问题,除了采取预防措施以外,还应准备一定的应急措施,以便万一问题真发生时,可立即采用应急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五)、决策方案的实施、监督与反馈。决策是行动的先导,目的是为了实施。只有通过实施,才能检验决策的正确性,才能实现其价值。对事关全局的战略性决策,有必要把选定的方案先在比较典型的一个或几个单位进行试点,以验证其可靠程度。

监督反馈就是监察、督促决策方案的实施,并随时发现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搜集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给决策中心,以便对已有决策进行适时调进行调控。领导者监督和控制的目的,不仅在于及时发现脱离决策方案的偏差,而且在于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已出现的偏差。

在决策的实施阶段,如果外部情况急剧变化,暴露了决策本身的严重错误以及组织计划方面的问题,领导者就需要对原决策作出修改或采取新的决策。改变决策,领导者一方面要有一定的勇气,善于“逆流”前进。另一方面,领导者要设法保持下属执行者的积极主动性。一般说来,一项决策投入实施,总要引起一定的反响和震动,尤其是一些社会性很强、与人们的利益直接相关的决策,产生的反应和结果就更复杂,很可能有一些消极因素伴随出现,这是一种必然现象。决策者不必为此感到恐慌,匆忙改变决策。而应认真分析各方面的情况,查找问题出现的真正原因,不断完善原有决策。如果一有意外情况发生,就匆忙改变原有决策,其结果很可能会葬送掉原来正确的决策并导致人们对新决策的不信任。因此,只有当客观情况确实发生重大变化,或原有决策本身被实践证明确实错误时,决策者才应及时、果断地改变原有决策。

按照上述程序进行决策,是现代科学决策的重要方面,实践证明,违反和颠倒科学决策的程序,难免要犯错误、走弯路。如某些人搞先决策后论证,或对论证人先施加思想影响,造成论证者迎合决策者的局面。

三、领导决策的原则

(一)、实事求是原则。领导决策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它是对领导行为的一种选择活动。领导者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决策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最根本的就是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首先,要从决策对象的实际出发。任何决策都是针对特定问题进行的决策。决策对象的规律是制约决策的最根本的实际,只有认识和把握了决策对象的规律,才谈得上决策的科学化问题。因此,决策者实事求是地对待决策对象,是提高决策正确性程度的根本要求。

其次,要从决策环境的客观实际出发。分析决策所处的客观环境,不仅要注意那些自然、社会、物质条件或因素,而且还要密切注意并善于体察民情民意,分析群众的心态、心理与反应。只有真正反映和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并为群众理解的决策,才会为人民群众所拥护和接受,才能顺利地得到贯彻和实施,反之,就很难得到顺利的贯彻和实施,甚至会适得其反。

再次,要从决策主体的实际出发。从决策主体的实际出发,就是决策者要对自己心中有数,做到量力而行。在考察决策主体状况的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考察决策主体与决策客体、决策信息之间的关系。

(二)、系统思维原则。从系统观点来看,任何决策都是系统的决策,都要受到系统的制约和影响,都必须遵循系统运行的规律。决策不是一种简单的思维现象,而是必须用系统观点去把握的一种复杂活动。

第一,决策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根据现代决策理论的研究,决策按其程序大体上可分以分为:发现问题,确定目标──分析矛盾,制定方案──综合评价,方案选优──对潜在问题分析与防范──方案实施,监督与反馈。这几个环节在决策活动中都有其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不能相互代替,也不能随意省略。因此,要进行科学决策,就必须按照决策程序的系统性要求,有顺序、有步骤、循序渐进地把握和完成决策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第二,决策不仅从其主体上考察是一个系统,从其作用的具体对象上看也是一个系统。领导者在做决 4 策之前,必须对决策对象系统的各方面的情况,它的要素、结构、层次、环境、局部与整体、历史与现状、当前与长远等,加以详尽分析,做到心中有数。

第三,决策环境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的复杂系统。在现代决策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环境系统对决策的极端重要性。因为,在决策实践中,由于忽视环境的制约作用而导致决策失误或给决策实践带来严重后果的事件越来越多,不考虑环境因素,破坏了环境,就必然受到报复和惩罚。

(三)、辩证思维的原则。辩证地看问题,而不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者认识问题的基本准则。

1、处理好确定性和灵活性的关系。灵活性是事物的基本表征,我们不管思考什么问题,从事什么工作,都应该以动态的观点、变化的眼光,随机应变、随时应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和处理。这要求领导者对自己所从事的决策工作有紧迫感和时间观念,抉择及时而果断。对决策方案持科学态度,力求严密论证、充分有力是对的,但不能拖延耽误,否则就会使决策失去意义甚至导致决策失败,尤其对那些比较紧急、时间要求较强的决策来说更是如此。它还要求决策者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决策实施要有预防措施,应变方案。领导者必须随时随地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作出反应和决策。 讲求灵活多变的决策艺术,并不意味着允许领导决策有半点的任意性或随意性。只有建立在现实条件基础上的灵活多变才是为领导决策所需要的。决策思维的确定性是保持领导决策连续性的前提,在领导决策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坚持思维的确定性原则。确定问题的性质、数量、程度、范围、产生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原因;在质和量规定性方面明确、具体地确定决策目标的方向、价值和结果;坚决地把确定下来的方案投入实施。只有把确定性与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领导决策才出效益,出成果,优化地达到目的或目标。

2、处理好科学决策和经验决策的关系。科学决策适用于解决多变量、大系统的统筹安排问题,特点是准确、严细、客观、可靠,并能适用于各种新问题,是现代社会很多领域中不可用经验方法替代的决策方法。当然,科学决策也不是万能的。首先需要人们能正确地掌握和运用它;其次,它在很多领域中还不能替代经验决策。很多社会问题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内容异常复杂,变量因素极多,从当前科学水平和决策者的认识能力来说,还不能把握其数量关系,而在处理这类问题时,科学决策只有与经验决策相结合,才能做出较为可行的、相对正确的决定。因此,在对待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的问题上,我们一方面要看到,由经验决策上升为科学决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与要求。另一方面又应认识到,科学决策是在经验决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任何科学决策的作出都离不开决策者的领导经验和领导艺术,越是复杂的决策越是如此,对于那些业务性、常规性、重复性或需要紧急处理的问题,经验决策仍然是有用的。所以,决策者仍然需要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地提高决策的艺术水平。

3、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由于决策对象越来越复杂,这使得集体决策和分层决策的需要越来越突出。其实质是通过建立合理的纵向层次机构,完成决策任务。

在分层决策过程中,必然产生集权与分权的矛盾。从系统的整体性来说,必须统一决策、统一指挥和统一行动,需要集权。从领导者本身来说,要实现有效的领导,又必须实行分权。分权弥补了集权的不足,调动了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了系统的内在活力和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但也可能损害单位工作的整体性。在妥善解决这个问题,领导者就要根据客观对象本身的发展情况、自己单位内部的情况以及自身的情况,实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决策体制。这样既可以使部属各单位有独立自主决策的一面,又有决策受各级领导制约的一面;既能统一意志和集中力量,又能有很好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但从目前我国实际情况来看,一般领导容易犯的通病仍然是大决策不抓,小决策不放。大面上失调、失控,局部管得太多太细太死。这一状况不改变,决策集权与分权的问题不能很好解决,决策的质量和效果就不会好,决策科学化也就是一句空话。

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领导决策科学化之我见

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

论行政决策科学化毕业论文

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高政府决策水平

只有决策法制化才能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浅议领导决策的科学化刊用稿

对决策科学化制度建设的几点认识

钱克明博士:决策科学化促进农业现代化

决策科学化
《决策科学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领导决策科学化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