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七步诗》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23:47: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七步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首诗据说在七步之内完成,诗人的情感也经历了一个由平缓到迸发的过程。名为吟物,实则是一首带有讥讽的寓言诗。然而由于诗人与其谴责对象的特殊关系,因而诗人的口吻是委婉又深沉的,讥讽之中有提醒和规劝。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衬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

这首诗在情感上层层推进,且运用了比兴手法,从中也可发现乐府诗歌的影响。有的选本没有

二、三句,但这种风格仍是显而易见的。 【教学目标】

1、学习《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吟诵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主题拓展阅读周恩来为皖南事变的题词。

5、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及古典名著的兴趣,提高古诗词的鉴赏水平。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加工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进入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诵读,因声求气,因声解义,因声传情。

3、提高古诗词的鉴赏水平。 【学具准备】

完整成熟的豆秧,音乐和动画及字幕片,文字资料袋等。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诗题。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三国时期的著名诗人曹植的那首家喻户晓的七步诗。(板书课题)

二、了解背景,进入情境。

①播放《三国演义》电视剧第79回 “七步诗”的故事片断。 ②形容曹植此时的处境。(命悬一线、生死悠关、迫在眉睫……)

【意图】基于本单元教材的整体建构,这是一个古代优秀作品节选的单元,激发学生阅读古代经典的兴趣是相当重要的任务。而对经典的阅读不可能完全在课堂上进行,更多的应当是学生课下自主自由地对经典的迷恋才能使中华传统文化流淌在学生的生命之河中。让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同时激发学生继续学习这首古诗的兴趣。

三、读通古诗。

①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检查指导。

四、读懂诗意。

1、学生交流弄懂古诗意思的方法。

2、自主尝试读懂古诗。

3、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其中穿插对“羹”字书写规范的练习。适时采用实物澄清并且强化豆萁和豆子及同根生的感性认识。

【意图】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学习古诗文的经验,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调动激活这些经验进行新知的学习探究,引领学生在读懂诗意的学习实践之中能够再次真实地经历学习过程,结合注释等提示信息,逐字逐句把这首古诗变成现代的白话语言,边读边理解,遇到不懂的能够自觉和同学合作或者寻求老师的帮助。在这个解读诗意的过程中对自己个性化的学习方法进一步熟练,我们的语文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之中把自己的各种基本的语文技能不断进行得以应手的应用,在应用中日臻熟练,最终能够熟能生巧,使学习能力不断得以提高。

五、走近诗人,走进诗心,体会诗情。

1、自由读,自主体会,小组合作,交流感悟诗情。

2、汇报交流,继续深入感悟诗情。

中心议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是怎样表达这种感情的?” ①抓“泣”字,联系背景,即兴表达,体味“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文字背后的诗人悲痛之情。反复吟咏朗读,传达诗人内心之悲。

②品“煎”字,展开联想,结合人物处境及命运,品味本诗“字字血,声声泪”的悲愤之意。反复朗读,传达诗人忍气吞声的感情。

③感悟写法,体会诗作的思想感情。体会比喻的巧妙,感受才高八斗的曹植取譬之巧,用喻之妙。

④反复诵读整首古诗,使学生与诗人达到“人我不分”的阅读境界,与诗人心相印,情相通。

【意图】本诗以一个“泣”字传达出的让人为之落泪,为之心痛的感情就是一个情感火山的喷发口。围绕这个“泣”字,引导学生全身心触摸语言文字,从心底感悟出这个“泣”不仅仅是在沸腾的开水中被煎煮得皮开肉绽的豆子的心境,更是此时的曹植在皇帝哥哥的苦苦相逼之下吟诵出的这首“救命绝唱”。这里的每个字每一句都是曹植的泪与血。分明是曹植在哀告涟涟,泣不成声啊。

当学生的心弦被重重地拨动的时候,还原古诗学习的本真——吟诵。学生在动心动

情地低吟浅唱之中,仿佛忘记了自己,变身为诗中的曹植,与其说是在吟诗,不如说是在替曹植吐露衷肠。这样的物人两忘的学习情境正是古诗学习的一种理想的境界。也是我们追寻的切己体察。是因声求气,因声解义,因声传情的朗读的至高境界。古诗学习,就在这样的情感之流中让读与思,与悟,与说形成和谐的交响,能够在学生的生命中久久回荡……

4、渲染诗境,升华诗情。

①继续播放《三国演义》电视剧“七步诗”片断。 ②背景音乐,师生吟诵全诗。即兴谈话。

六、拓展链接,深化主题。

1、出示周恩来为皖南事迹的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和温总理的古诗。“‘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

2、阅读感悟。

3、结束语。

[意图]这是对教材进行了主题开发,在课尾补充了周总理和温总理的两首诗,拓展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升华了主题。让学生走出《七步诗》的小圈子,放眼中华民族,珍惜民族情,珍视民族魂!整节课在“同为中华民族不能相煎”的肺腑之言中进入更高层次, 教学反思:

一、明晰教路,删繁就简

《七步诗》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三组教材第十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它是三国时期著名诗人曹植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全诗共三十个字,语言浅显,寓意明畅,很多孩子从小就会背诵。再加上课文下面的注释,六年级的孩子稍加引导,便能弄懂这首诗的意思。因此,我们把教学的重、难点定位在了“引领学生走进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古诗教学的最高境界上了。这无疑是把自己放在了刀刃上,但成功往往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挑战自己,挑战极限的刺激,使得我们每个人都激情昂扬。可用什么方法才能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在短短的40分钟内,在简简单单的三十个字的平白叙述中,达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中,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物我两忘”的境界,吟咏出这首“救命绝唱”一语双关的绝妙之处呢?这个问题让我们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经过反复的切磋琢磨,我们力图通过以下几个渠道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1、让读成为这节课的主线。在反复的吟诵中,品味作者内心的百感交集,并试着表达出来。

2、抓住关键字,含英咀华,师生共同品“煎”字,悟“泣”字。

3、运用音像、文字资料等信息,使学生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做诗人的代言人。这时问题又出来了,这些渠道哪个是主流,哪些是支流。如果找不到它的主干线,势必会使这节课的教学杂乱无章,使学生的精力和智慧耗费在无效的问题上。迷茫之际,同事的一句:

“抓题眼呐”使我们豁然开朗。可不是嘛,每首古诗都有作者提炼出来的最能表现他情感的关键字。于是以品“煎”字,悟“泣”字为主旋律,感情吟诵,音像、资料为伴奏和衬托的教学重点终于浮出了水面。

二、找准切入点,释放激情

思路明确了,怎么才能让学生尽快地抓住“泣”这条情感的链条,荡开去,直抵诗心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由于学生离诗人的年代太久远,更没有亲身的经历与体验,总是游离于诗的情景之外,不能把曹植内心微妙、复杂、难以言状的情感体悟、表达出来。因此“让学生忘了自己,变身为诗中的曹植,吐露衷肠”成了我们下一个奋进的目标。在不断的设计、排除、否定中,曹植与曹丕之间的权力之争,让我们眼前一亮。何不借用这些课外搜集到的信息来丰满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呢?这既进一步巩固了上一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培养学生自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落实了本单元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又打通了课内外的壁垒,使课内的学习与课外的学习互补互促。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新的设计很快出炉了。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2、“泣”是什么意思,联系背景资料想想曹植可能是想到了哪些伤心事才哭得如此泣不成声,泪如雨下的?他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3、试着读出你的理解与感悟来。课上学生果然凭借着这些资料,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古诗的学习中,曹植的无奈、惋惜、委屈……一股脑的全涌了出来的,这让我们欣喜不已。可刚刚绽开的笑容很快被这次试讲暴露出的问题凝固了——学生对最后两句“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理解与这两句的理解大致相同。

三、妙用形声字,推波助澜

经过反复的推敲后,我们发现这四句诗是作者的情感由渐变到迸发的一个过程。前两句侧重写作者悲伤的情感,后两句主要表达作者对这件事的敢怒不敢言,同时提醒曹丕“我们是兄弟、是手足哇!”又是在规劝哥哥“萁豆相煎”的结果必然是玉石俱焚、两败俱伤。这种或悲、或愤、或怨、或劝的情感……交织在一起,纠缠在一起,那滋味仿佛是打碎了的五味瓶一般。这些尽由一个“煎”字传达了出来。因此我们决定以“煎”字为突破口,让学生深刻体会这份独属于曹植的情愫。在反复的琢磨后,我们的目光逐渐聚焦在了“煎”字的四点底上。《辞源》中四点底是火的变形,与这首诗“燃萁煮豆”的情节十分吻合。再看看“燃萁煮豆”的画面:豆秧在锅底下熊熊燃烧,豆子在咕嘟咕嘟冒着泡的沸水中翻滚哀泣。于是这个四点底又变换成了锅里沸腾的水,变化成了曹植辛酸的眼泪,幻化成了他那颗滴血的心。新的创意出来了:仔细观察这个”煎”字,看看画面,联系作者的心境,你有什么发现?同时教师在学生的回答中引导归纳:

1、这就是曹植的眼泪呀!(用红笔描“煎”字的四点底)

2、他的心在滴血。(用红笔描“煎”字的四点底)

3、这是曹植心中的怒火、曹丕心中的妒火呀!(用红笔描“煎”字的四点底)

4、曹植此刻的处境真是水深火热!(用红笔描“煎”字的四点底)

这真是字字血,声声泪呀!读出你们的感悟与理解来。

至此,品“煎”字,悟“泣”字这个教学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此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深刻的体会到了曹植的苦痛之情、伤心之情、悲愤之情……这些情感与普遍的意义不一样,在这里是独属于曹植的“泣”和曹植的情。此时学生的心里是饱满的、充盈的,是百感交集,个中滋味都有的。”

《七步诗》教学设计

《七步诗》教学设计

七步诗教学设计

七步诗教学设计

《七步诗》教学设计

《七步诗》教学设计

七步诗教学设计)

七步诗教学设计

《七步诗》教学设计[全文]

七步诗

《七步诗》教学设计
《《七步诗》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