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十一课_交往有艺术_教学设计_教案(推荐)

发布时间:2020-03-01 19:20: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树立文明交往意识,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感受,学会倾听,正确区分积极倾听与非积极倾听,在交往中成为受欢迎的人,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2.学会基本的人际交往礼仪与技能,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学会在实际中培养自身的表达能力,掌握倾听的技巧,学会积极倾听,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认识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了解文明礼貌的基本要求。掌握表达与倾听技巧。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的礼貌交往的方法,学会怎样表达与倾听。掌握基本的待人接物的礼仪。 教学难点:

懂得文明交往的重要性,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如何恰当运用表达与倾听技巧,实现与人成功交往。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导课

【导入新课】

东汉末年,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可以帮助他完成大业。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了。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的意愿。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只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带着他俩第三次拜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没有惊动他,一直等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教师:刘备为什么能够请到诸葛亮?如果是张飞或者关羽,他们能够请到诸葛亮吗?为什么?

二、新授

环节

一、礼貌的力量

师:可能有同学会想,我们是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的人,哪有不懂礼的,跟我们谈“礼”岂不多此一举,有必要吗?看了下面的小品《问题》,同学自然会明白谈“礼”的必要了。有请我们的三位演员。(同学们掌声欢迎) 板块一:感知“礼仪之邦”,讨论交流: 教师播放多媒体(学生表演内容): 在某一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做作业。

“喂,小胖,”小明飞快地冲到小强面前,把本子往桌上一扔,“快,快,把这题给我算一算,我正忙着呢!” 这时,小林也过来了。

“不好意思,请问你现在有空吗?”小林问小强。 “当然有,请问你有什么事吗?”

“这题我不会,想向你请教一下,行吗?”

“当然。 很快地,小林问好问题走了,而小强又继续做作业了,只剩小明一人在那里自言自语:“凭什么我先到却只给他解答问题啊„„”

师:感谢三位同学的精彩表演(学生鼓掌)。小明和小林的行为有什么不同?小明这种行为会给人带来什么感受? 生:略。

师:小品创作来源于生活,现在同学们觉得有谈“礼”的必要吗?讲文明礼貌对我们个人来讲有什么作用? 生:略。

教师小结:讲究文明礼貌反映了一个人的教养;有利于人与人之间建立亲切、和睦的关系,有利于个人成长。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材料:杜勒斯拒绝与周总理握手

据我国外交界元老们说,周总理1954年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时,美国 著名的冷战骑士、国务卿杜勒斯曾下令与会期间美国代表团,任何人不得和中国代表团成员握手。当新闻记者在日内瓦机场问杜勒斯:“国务卿先生,你在日内瓦期间,除了在会场上将和中共的周恩来讨论问题外,还有其他正式或非正式的会面安排吗?”杜勒斯耸耸肩膀回答说:“记者先生,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我的坐车和周恩来的坐车在日内瓦大街上相撞。” 师问:看了这则材料,你有何感受? 生:略。

师:好,我们接着再看。同学们,这张图片是尼克松访华走下飞机舷梯时与周总理握手的画面。 1972年2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首都机场,美国总统的专机空军一号降落在这里。机舱门打开后,随行的其他人员均被挡在飞机内,美国总统尼克松独自出现在舷梯上,当他沿舷梯下行至离地面还有三四梯时,就向站在舷梯旁等候的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伸出了右手。几秒钟后,尼克松和周恩来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于是,这短短的一瞬,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后来,尼从克松回忆说,他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纠正前国务卿杜勒斯在日内瓦会议上拒绝和周恩来握手的不礼貌行为。尼克松在《领导者》一书中写道:“我深知这件事伤害了周恩来。因此,当我走下我首次抵达北京的飞机舷梯的最后一级,向他走去时,就主动伸出我的手。”

教师提问:“我深知这件事伤害了周恩来”,请问这件事仅仅是伤害了周总理吗?他还伤害了谁? 生:略。

师:那么同学们,讲文明礼貌是否仅仅是个人私事呢?讲文明礼貌对国家、社会有何作用? 生:略。

教师小结:讲究文明礼貌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精神风貌;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有利于国际交往。 礼貌PK台

师:既然文明礼貌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如何使自己成为有礼貌的人?有礼貌我们应做到什么?

生: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应做到语言文明、行为文明。

师:让我们分别从语言、行为两个方面感受礼貌的力量,使我们更有文明素养。 师:文明礼貌首先表现在语言上。那么,文明用语我们应注意些什么呢?让我们先来看一段相声《礼貌语言》。 播放视频《礼貌语言》

师:从中你了解到使用文明语言我们应注意些什么呢? 生:略。

师:说话是一门学问,在说话时我们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那么你知道哪些礼貌用语呢?请小组内进行讨论,并把结果写在题板上,比一比看哪个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写的最多。 学生讨论:略。

每一组学生展示题板上所写的礼貌用语,并统计出获胜小组。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除了与认识的人打交道外,在很多时候还得与陌生人交往。与陌生人交往也是我们日常的一种人际交往,那我们怎样与陌生人交往呢? 生:略。

师:打招呼是与陌生人交往的第一步,那你怎样称呼他们呢? 教师播放图片——称呼他人有学问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在与陌生人交往时,我们要与人为善,恰当地称呼对方,我们可以根据性别、年龄、辈分来称呼对方,也可以根据对方的职业称呼对方。 师:我们的礼貌用语不仅应时时挂在嘴上,还得时时记在心里。不仅语言体现一个人是否有礼貌,人的行为也同样可以反映。阅读小刚的故事,分析他不受欢迎的原因?

教师投影呈现故事情节:小刚学习好,是班里的学习委员,但班里同学对他敬而远之,不愿与他交往,经过了解,原来::同学们有问题请教他,他总是态度傲慢,神情鄙视,连挖苦带讽刺;同学们热情与他打招呼他总是爱理不理;同学们与他聊天,他要么东张西望显得极不耐烦,要么唾沫四溅、指手画脚显示自己的见多识广„„ 生:略。 师: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微笑,笑对人生、笑对父母、笑对朋友、笑对身边的每一个人。同学们,请学会用微笑待人,因为微笑是一种行动,这种行动比语言更有力量,因为微笑是人与人之间最短的距离。 环节

二、表达与倾听 视频《一条发给妈妈的短信》 设问:

1、短信的内容是什么?

2、妈妈看到短信后的反应是什么?

3、产生这种反应的原因是什么?

师:正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如果我们表达不当,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麻烦,甚至终生的遗憾。

师:你觉得这个学生应该怎样用短信表达,才能既表达其感恩之情,又不会让自己的母亲误会呢?

如果你就是这名同学,母亲节这天你并没有忘记要向您的母亲当面表达感恩,你会如何表达?

模拟现场角色扮演及要求: A抽生扮演子女表达感恩

B其他同学认真观看并说一说子女扮演者表达的怎么样?(子女扮演者的表达体现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有那些不足,如果是你,你又会如何表达?) 揭示:基本的表达技巧

1、敢于表达;

2、声音洪亮,吐字清楚,表情恰当;

3、眼神交流;

4、简单明了;

5、条理清楚;

6、态度客观;

7、宽容反对意见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于表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们每个人在表达时都有自己的对象,这个对象就是听众,那么,你们希望你们的听众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身临其境”谈谈感受吧! 多媒体呈现:

1、你在跟一个人说话,他双手交叉抱在胸前,脚无节奏地敲击着地面。 问:当你跟这样一个人说话时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2、你在跟一个人说话,他整个人都坐在椅子里,身体后仰,头靠在椅背上。 问:这传递出怎样的信息,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3、你在跟一个人说话,他不停地收拾桌子上的东西。 问: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4、你在跟一个人说话,他不时打哈欠,皱眉,叹气,伸懒腰。 问: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5、课堂上,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你还没说完你想说的,就有同学在下面说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或说别的。 问: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及时点评。

除了上述一些情境,你遇到过别的让你觉得不舒服的交流情境吗?

看来,同学们都深刻认识到了这种对他人不给予关注、重视、尊重和理解的“非积极倾听”所带来的消极影响,那么如何做到“积极倾听”,实现良性交流呢?下面首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P91-92内容探讨:非积极倾听的表现和积极倾听的技巧。合作完成下表:

课堂小结 课堂总结

人人都需要交往,表达与倾听等交往艺术是与他人和谐相处、建立友谊的钥匙。正如蒙田所说,“礼貌无须花费一文而赢得一切”,礼貌是一团火、一缕阳光、一片朝霞,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是清净蔚蓝的天空,它能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能温暖、滋润和净化我们的灵魂。

课后习题

1.下列符合交往艺术要求的有(

①耐心倾听

②善于表达

③真诚赞美

④坚持主见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有一种内在的礼貌,它是同爱联系在一起的,它会在行为的外表上产生出令人愉快的礼貌。”对歌德的这句名言理解正确的有(

①礼貌是谦虚恭敬的态度和言行

②礼貌是尊重他人的美德的外在表现 ③礼貌表现出一个人的文化内涵和良好修养

④礼貌能够增添一个人的风采和魅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3.“好言相待,舒心暖怀;恶语伤人,结怨招灾”这句格言说明(

①谦虚恭敬的言行举止是相互尊重,有效沟通、增进友情的必要条件

②傲 慢粗鲁的言语动作是导 致敌意、妨碍沟通、恶化关系的重要因素 ③对任何人,我们都应 笑脸相迎 ,好言相待 ④是否讲究文明礼貌在人际交往中会导致不同的后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它不费什么,但产出颇多。它使得者获益,给者不损。它发生于转瞬间,而对它的记忆力有时永存。它在家中产生快乐,在生意上产生好感,这是朋友间的口号”这是世界微笑日的口号。它说明了微笑(

) A.在交往中,最不可忽视、最受欢迎的是微笑。 B.微笑是社会交往中最富有吸引力、最有价值面部表情。

C.微笑是一种行动,这种行动比语言更 有力量。 D.微笑能够给别人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5.握手是现代社会人们最常用的礼节,握手时,应该(

) ①目光注视对方,微 笑致意

②心不在焉、左顾右盼

③不可戴帽子和手套与人握手

④主人应主动伸手与客人握手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6.“不学礼,无以立”,孔子的这句话说明了(

A.人没有礼貌,就无法生存

B.不讲礼仪,就会伤害别人、使自己难堪,甚至无法适应现代社会

C.人既是审美的主体,也是审美的对象 D.礼仪关系到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形象 作业

1.就“如何交往”办一期黑板报,并在校内宣传交往的艺术。

2.制定计划,改正自己在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成为交往“小明星”。 3.完成同步测试试题。

板书

交往有艺术教案

第3课交往有艺术教案

《交往讲艺术》教学设计

交往讲艺术教学设计

交往讲艺术 教学设计

交往讲艺术教学设计

word第十一课教学设计

交往有艺术学案、反思

中学生交往的艺术教学设计

中学生交往的艺术教学设计

第十一课_交往有艺术_教学设计_教案(推荐)
《第十一课_交往有艺术_教学设计_教案(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