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品读让语文课散发语言魅力

发布时间:2020-03-02 07:48: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品读让语文课散发语言魅力

摘 要: 语文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绚丽多姿的语言是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缺少了语言的课堂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语文课就应该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在满怀诗意的情境中,在丰富的语言想象中,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享受语言的魅力。

关键词: 语文课 品味 揣摩 探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同时,课标提出的阶段目标要求也提出阅读时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真正的魅力。

一、抓住文眼,读中品味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把过多精力投入到对文本内容的挖掘和对思想感情的理解上,强化了“人文的感悟”,却淡化了“语文本色的品位”。事实上,小语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不仅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都颇具特色。因此,教学中教师就应努力捕捉课文的闪光点,抓住课文精妙之处,引领学生悉心品味,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中玩味语言,通过细嚼慢品,激发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人文关怀,更能得到语言智慧的启迪。如选自《水浒传》的《景阳冈》就是一篇值得学生品读的佳作。施耐庵用一支生花妙笔,细腻地刻画了武松这个人物形象。在教学中,我就让学生紧紧抓住武松的言行品味其勇武机敏的鲜明特点。文中“武松打虎”这一段写得尤为精彩,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的来势汹汹和武松“一闪,又一闪,再一闪”的沉着机智及武松打虎时的竭尽全力都要在反复品读中体会,这样才能感受到名著的魅力,领略到大家风范,体会到语言的精妙、传神。再如《钱学森》这篇课文通篇以朴实的语言塑造了杰出的爱国科学家钱学森的形象。如果仅仅停留在对内容的感知和进行思想教育的层面上,就会觉得这篇课文平淡无奇。但若是能通过品读语言文字,零距离地与课文对话,就一定能走近科学家,并感受到本课语言独特的美。在教学时,我与学生一起紧紧地抓住能体现钱学森杰出才华的三处地方和表现钱学森爱国情怀的几处内心活动进行深入研读,这样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伟大科学家钱学森的形象深深留在了学生的心中,而且使学生从平淡、朴实的语言中品出了浓浓的语文味,培养了语感。

二、潜心会文,推敲揣摩

读书是需要动脑思考的,只有潜心会文,才能真正走进文本深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应紧紧依靠语言文字的土壤,引导孩子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学生在品读文章时,要对文章的语言反复理解、体味、推敲,对语言意蕴进行深入探究,透过语言文字窥见其思想,领悟其精髓,从而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敏锐感悟能力。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以极其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桑娜淳朴、善良的美德,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反复揣摩桑娜抱回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学习作家细腻的写作手法。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仔细读读这段心理活动描写,说说它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发现了这段心理活动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运用五个省略号表现桑娜的矛盾心情后,我又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深入研究每个省略号的含义,联系上下文想想桑娜可能会想些什么?在反复推敲中学生的思维与文本发生碰撞,学生的心灵与主人公更加贴近,逐步体会到桑娜先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是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情。学生在与文本作深入对话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同时,明白了如何进行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

三、多元探读,激活思维

在课堂上,我们总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验作者的情感、领悟语言的内涵,然而,要想使学生真正把书读好,读出语言的滋味、读出语言的神韵,就要引领学生入境入情地、逐渐深入地读书。通过多元探读,体验课文描写的意境,体味语言文字的节奏美、音韵美,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和语感经验,并启迪自己的思想,使之更深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做到有理解地读,有体验地读,传情达意地读。学生的探究朗读能力自然就大大提高了。如我在教《詹天佑》这篇课文第4段“勘测线路”时,先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感受詹天佑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及强烈的爱国心,然后指导学生深入地读书,通过范读设境、想象移情、多元解读等多种探究朗读形式读出詹天佑的令人感动之处,激活学生思维,积淀学生语言。如“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时说的话”就采用了创设情境的方式进行多元朗读:在施工委员会上,詹天佑面对着所有的铁路建设者,慷慨激昂地勉励工作人员“?摇 ?摇”;看到有些工程人员偶尔粗心,施工质量不是很高,语重心长地勉励工作人员“?摇 ?摇”;极个别工程人员因为条件艰苦,消极怠工,严肃而恳切地勉励工作人员“?摇 ?摇”。而“詹天佑不怕重重困难,勘测线路”这一部分则通过想象情境,交流画面的形式表达心中的那份感动。如引导学生想象“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深夜灯下,伏案绘图”等这些画面身临其境地读,体会詹天佑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詹天佑的内心活动”这部分则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多元解读:如果强调这是中国人修的第一条铁路,那么怎么读?如果强调詹天佑的坚定信念和克服困难的决心,那么该怎么读?如果强调修不好铁路的后果,那么该怎么读?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揣摩,明白理解的角度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关键在于能否表现出詹天佑的爱国情怀。学生的每一次朗读,无不体现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无不渗透着学生强烈的情感。这样的多元探读,使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增强了,使学生的语言思维更活跃、更深刻了。

总之,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语文课就应该充分利用文质兼美的课本,引领学生抓住内容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经典之处,品读语言文字,让学生从课文中的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的比较、揣摩、感悟、运用中得到人文关怀,受到语言熏陶,努力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相信,这样以“品读语言”为核心的语文课才能让学生都沉浸在“语言文化”的无穷魅力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说”、“会说”、“能说”,使语文课真正散发出迷人光彩。

精雕细琢——让语文课散发美的韵味

感悟语言魅力 散发迷人光彩

品读感悟,体味语言魅力

领导魅力散发靠语言组织的巧妙传达

品读语言 运用语言

让英语展示语言的魅力

魅力语言

爱与责任散发师德魅力

激活校园,散发青春的魅力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品读语言文字,享受语言魅力》

品读让语文课散发语言魅力
《品读让语文课散发语言魅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