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1112671642embed二期课改学习体会1

发布时间:2020-03-03 02:57: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二期课改学习体会

张塘小学

陈卫

通过学习关于推进二期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我想:教学要改革,教师在教学上一定要有新的理念,以新理念指导教学工作,使我们的教学能再上一个台阶。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克林伯格认为,再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那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标志。在他看来,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格。这就是“教学对话原理”。由此,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对话教学”:他是师生之间基于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倾听或感悟而进行的多项交流,共同学习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以对话为原则、以对话精神为主导的教学形态。这种师生间的对话是民主的,平等的,是对话双方彼此间敞开心扉、相互接纳,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这种对话是互动的,交往的,它强调师生、生生的动态信息交流,使师生的认知、思想、情感在互动、交往中得到螺旋式的渐进与提升;这种对话也是创造的、生成的,教师既要引导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平等对话,又要让学生超越教材,培养创造性的学习意识,即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又要鼓励学生敢于对教材进行质疑,使教学遵循文本,又超越文本。

在学习二期课改的过程中,我认真学习,反复实践,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去填补文本意义上的空间,把自己的主观意识融入文本,从而使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更新自己的认识,了解生命和生活的意义,最终实现自我超越。学习中,我能保留学生的“合理偏见”比如,课文中的标点符号,学生认为如用上省略号不是更能表现作者沉思着,让人产生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吗?我觉得学生说的有道理,就肯定了他的见解。这位学生极为兴奋,以后学习语文的兴趣始终很浓。教学中我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肯定,则使这一对话过程充满了民主性、科学性和开放性,使课堂阅读真正成为了师生共度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

又如,在作文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个性进行教学。我深信有个性才有特色,才有创新。名家如此,学生也亦然,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特有的能力、气质、兴趣和性格的总和。个性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许多学生的作文之所以平淡无奇,甚至千篇1律,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主观上存在着畏惧心理,怕写作文,觉得没有内容好写,即便写出来的文章也是词不达意,摘抄别人的精彩句段,造成作文没有个性,没有特色。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掀起一股热潮。语文改革的焦点之一便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而要实现这一变革,首先要从语文教学变革做起。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要改变以往注重传授所谓“技巧”、“经验”满堂灌的形式,要注重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写自己的亲身感受,即探究性作文。本学期,我们在校科研室的领导下开展了探究性作文的尝试。我们五年级组的全体老师积极参与研究,结合语文的课堂教学,渗透作文的发展,探究课上我们不提“作文”二字,一周前就把作文题目告诉学生。在探究课上,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把自己想说的话告诉大家,学生有很高的积极性。我们共写了5篇探究作文,从批阅的情况看有一定的质量,但我们觉得面还不广,学生的个性还没得到充分的发挥,于是我们通过讨论决定改为天天练,让学生把想说的、想写的通过天天练表达出来。我们共写了22篇,他们从各个角度写出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或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各类事。无拘无束的发之于笔,行之于文,说出自己真切的想法。展示出自己个人独到的思考,给人以真实、可信、独创的感觉。我们认为教科研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小结、反思总结出指导学生写作探究性作文,可以按以下四步进行:1。确定研究课题。 教师先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再指导学生对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确立研究课题。

2。自主探索研究。 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可以与学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和点拨。

3。交流探究结果。 在学生自主探究之后,让他们相互交流探究方法和结果,以达到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的目的。

4。记叙探究的结果。 探究的结果要通过作文来体现,怎么探究的就怎么写,重点要写清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二期课改学习体会

关于二期课改的学习体会

二期课改

课改,学习体会

课改学习体会

幼儿园二期课改工作计划

“二期课改”理念观点

幼儿园二期课改工作计划

幼儿园二期课改工作计划

课改研讨会学习体会

1112671642embed二期课改学习体会1
《1112671642embed二期课改学习体会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