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三农问题

发布时间:2020-03-03 13:01: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结业论文(

三农问题

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都比较落后,制约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经成为现实社会较为突出的问题。中国农业历史悠久,在几千年封建社会里,三农问题始终是各王朝统治者关注的焦点。几千年后,“农民很苦,农村很穷,农业很危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三农问题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基础和保障作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取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否,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央新的领导集体对“三农”问题尤其重视,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三农”问题。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深化下去,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也是最适合国情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中央提出,改革土地制度既要考虑提高土地的要素利用效率,也要考虑农村社会组织结构的稳定。立足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在坚持土地用途管制和农地农用的前提下推进改革,最大限度地保护耕地资源和农民的土地权益。在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当下,农业经营体制上的变革会渐进式的推进中国农村文化、社会组织架构的演变,农户传统的意义上的单打独斗式的经营无法适应商业化的发展需求,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与历史上的农业合作社时期有着完全不同的质的区别。

近几年来,党和国家将三农问题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又提出了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

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再次聚焦三农问题。

一、农业问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事关整个国计民生的问题。2004-2008年,党中央、国务院接连发了五个一号文件,都涉及到农业问题。其中有三个突出强调农业问题。2005年一号文件强调“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2007年强调“发展现代农业”。2008年强调“加强农业的基础建设”,党中央、国务院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

建国以来,农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实施,农业技术装备的改善,农业科研事业的发展,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但同时,在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矛盾、问题。

我国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决定了在大多数地区只能实行农业小规模经营;农业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民由于负担沉重,收入增长缓慢,没有能力或不愿意向农地投资,政府财政用于农业的公共投资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越来越低;基础设施有改善,但是仍然非常薄弱;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制约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在现有农业技术条件继续提高粮食单产以及生产率面临严重挑战。国家采取的一些有效的农业政策没有落实到实处;

要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多方面努力。

第一,要解决农业集约化生产与家庭承包经营之间的矛盾,加快农业经济体制改革,通过农村互助组织逐渐地实现规模化生产。第二,立足科教兴农的战略,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农业科研攻关和农民科技培训,大力改造传统农业,积极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加快产业化步伐。第三,推动农业对外开放,自发地与市场接轨,积极推进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第四,完善农业体制,加大政策、财政的支持力度,激发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的发展;此外,农业的法制建设,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容忽视。

农业现代化是推进农业从传统发展水平达到现代发展水平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问题、矛盾将在长期内存在,只有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

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才能使我国的农业真正步入现代化水平的行列。

二、农村问题

为了实现社会和谐,加快全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党中央提出了以彻底解决“三农”问题为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切入点的宏伟任务。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又将目光聚焦在农村问题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经济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输出,劳务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投入力度加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农村社会事业投入不足。表现在:农村教育投入不够,部分学校还存在脏乱差现象,农民科技知识和精神文化生活缺乏,还存在因教育和医疗犯困现象。长期形成的城乡失衡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观。集中表现在:城乡基础设施差距较大;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差距较大;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

因此,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尤为重要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总体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继续搞好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农村医疗水平;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完善农资流通渠道;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引导全社会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同时,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断输出,劳务经济称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农民工作为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问题是涉及到几亿人口的大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但应注意的是农民工问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问题,应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问题加以重视和研究。

农民工面临的问题

第一,权益得不到保障。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时有发生;农民工的子女上学、生活居住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困难。

第二,身份得不到确定,难以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把农民工排斥在城市生活之外,享受不到与城市市民同等的待遇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第三,素质不能适应要求,工资水平也就上不去。目前我国东部沿海一些省

份出现的“技工荒”现象充分说明农民工的文化技术水平低的矛盾日益突出

农民工问题的解决途径

第一,千方百计保证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全面建立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大力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严格执行劳动安全卫生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子女教育管理制度,免除农民工后顾之忧

第二,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问题,提高其劳动技能水平

第三,积极建立针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农转非”的过程中

维持社会的稳定。

第四,适当放宽户口限制,改革我国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

第五,提高农民工的法律维权意识,增强劳动安全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农民工群体是中国特定的社会群体,这么一个庞大的群体对于中国社会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要深刻认识农民工群体出现和壮大对于中国社会进步的意义,高度重视和积极解决存在的问题,引导推动农民工群体发挥出在社会结构变迁中的积极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中国产业工人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脚步更稳健、更坚定。

三、农民问题

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的改革之路,提出了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温家宝总理所指出,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素质。有了新农民,才谈得上建设新农村。 中国的现代化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农民的现代化,农民问题是中国实现小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问题

农村建设的深入,税费制度的改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农民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彻底解决。

农民问题主要可以分为素质、减负增收以及两个问题

第一,我国农民整体素质不高。

据统计,全国4.97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0%,高中以上的只占12%。全国92%的文盲和半文盲在农村。同时,仅有5%的农民接受过农业职业技术教育,这些都成了建设新农村的障碍

第二,负担重,收入增长缓慢。虽然税费改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由于农村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因素,农民的隐性负担如教育、医疗、养老负担 加重,而生产生活资成本的提高,农产品价格的降低等因素又进一步致使农民增收减缓

解决以上问题需从以下方面考虑

第一,最根本、最迫切的是将更多的农民培育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基础,必须抓好这项工作。

同时,还要发展具有中国农村特色的中等和高等教育。全面加强对农民的培训,要建立和完善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民培训体系,要创新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和培训机制

第二,改革政府机构,规范政府行为,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强化农民对政府行为的监督,是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第三,改革税费制度,理顺财政体制,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3、充分利用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优势,扩大农民增收渠道。

“三农”问题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解决三农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农村生产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要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协调农业生产关系,促进农民增收,使广大农民尽快步入全面小康社会。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其解决任重而道远,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才能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深化下去,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