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马原简述题复习重点

发布时间:2020-03-02 03:34: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马原简述辨析题

1.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

(1)概念:“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不同时期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两个出名论断。“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马克思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得出的结论。“两个绝不会”是指,无论哪个社会形态,在他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2)辩证关系

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实践看,两个必然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前进性趋势。两个绝不会指明了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曲折过程,二者体现了社会发展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看,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相互包容相互补充。一方面两个必然指明了两个绝不会的最终前途,从一定意义上讲两个绝不会与两个必然间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高度统一。两个绝不会和两个必然可以相互转化,促进社会向两个必然发展。另一方面两个绝不会体现了两个必然的应有之义。两个必然必须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物质生产条件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其中蕴含两个绝不会的灵魂,是对两个绝不会规律的展示,

(3)意义:从对两个必然两个绝不会论断的认识过程上看,马克思恩格斯始终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进行自我批评和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一是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历史条件的评述上。二是体现在随着实践的发展科学的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上。

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商品的价值和实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2)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另一方面,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3.无产阶级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

(1)概念:

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它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之上的。其内容是:

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它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另一方面,它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辩证关系: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辩证的统一,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显著特征之一。

(3)意义:第一,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基础。第二,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加强廉政建设,克服各种腐败现象,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具有群众观点,是否贯彻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第三,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关键。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概: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时间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其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科学技术。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关系是人民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

(2)关系: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两者相互对立,统一)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否则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亦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3)意义: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的第一次科学的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为正确认识社会和历史提供了基本观点和方法。其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指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

要依据。

5.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概念:真理的绝对性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真理的绝对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含义: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2)辩证关系: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具有相对性的真理之中,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另一方面,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无数具有相对性的真理之总和构成具有绝对性的真理。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向具有绝对性的真理转化。

(3)方法论意义:我们必须反对割裂二者辩证关系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思想僵化,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公式,到处生搬硬套,是绝对主义的表现。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散布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相对主义的表现。二者都是错误的。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的辩证统一,是同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辩证统一的。(论述既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又要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方面。马列主义毛思想结识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绝对性,必须坚持。另一方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没有穷尽真理,具有相对性,要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因而,我们对马列主义和毛思想,既要坚持,又要发展,把坚持和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反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绝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真理的相对性,这种教条主义的观点必然会窒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生命力。相对主义则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真理具有的绝对性,这同样抹杀了马的生命力。)

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

(1)概念:A.矛盾普遍性 表述: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字矛盾中运动。B.矛盾特殊性 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只有如实的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裁去正确的方针和办法去解决矛盾。

(2)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的都是普遍性与同一性的有机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体。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富余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7.试论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概念:矛盾的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一种联系和趋势。具体表现为:第一,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赖性,矛盾双方各自以对方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互为媒介,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第二,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性,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存在相互渗透的渠道和桥梁,相互转化的趋势和可能。矛盾的对立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2)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

(3)现实意义: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原理指导实践,还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和谐的本质就是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8.试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概念:经济基础是指有社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基础内涵:其一,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其二,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经济体制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

(2)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是辩证统一的

展都能直接或间接地从社会的经济结构中得到说明。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革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决定着其变革的发展方向。

B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后果: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的第二把钥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这里的“一定要适合”表明: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决定上层建筑相应的调整或变革,而不允许上层建筑长时期落后于或不适应自己的发展。

(3)方法论意义:在当地中国,深入理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必须正确把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并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为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提供依据。

9.试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重要启示及其现实意义

1要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

2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3要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和步骤

4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现实意义: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而要取得社会主义改革的成功,必须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探索适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1、什么是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答: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2、什么是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什么?

答: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 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 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 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3、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

答:它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首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次,资产主义阶级国家凌驾于私人垄断资本之上,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调节经济过程和经济活动,它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最后,在国家的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各主要资本主要国家的农业、工业、商业、通信及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社会生产和社会生产的面貌改观,加快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4、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科学技术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基本要素之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会引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素质的深刻变革和巨大进步;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够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5、什么是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其方法论意义是什么?

答: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表现在: 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

其次,价值的形式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其方法论意义:

6、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其产生的动因是什么?

答: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动因:

1、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2、跨国公司的发展

3、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7、阐述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内容及相互关系

答: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毫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同一劳动不可分割的两方面;另一方面,具体劳动是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抽象劳动是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

8、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答;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可能通过错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比如在发展现代工业过程中,违反自然规律,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环境污染等。

9.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答: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想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的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马原复习重点

马原重点

南邮马原复习重点

马原复习

《马原》教学重点

马原重点总结

马原复习终极版

考研马原题

山东建筑大学马原复习重点(教师版)

大学生马原机考重点

马原简述题复习重点
《马原简述题复习重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