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诱思探究语文情境创设法

发布时间:2020-03-03 08:46: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谈谈诱思探究语文情境创设法

学习了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教学论,深有启发,所谓“诱思探究”,就是诱导思维,探索研究。诱思探究教学是旨在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主张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启发学生思维;而学生要真正实现主体地位,要有独立性,特别是思维的独立性,即学生需要独立思考,也就是说,在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学生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循循善诱,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又在乐趣和艰辛并存的探究过程中,陶冶了品德,使素质教育真正走进课堂。

因此,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循循善诱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五官并用、全身心地参与教学过程,做知识的“探索者”和“研究者”,在切身体验和感悟中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完善人格、获得全面发展。

高考重压下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一直是教师讲学生听,只注重了课本知识的传授、记忆和练习题类型的强化训练,忽视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学生根本就没有自由想象的空间,束缚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挥,培养出来的往往是些高分低能的所谓人才,

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诱思探究教学论的指导下,我们应该从根本放开了学生的手脚,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思考中去探究,在迁移中学会运用。不是死记硬背的教给学生些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过程。

在整个教学系统中,教的真正含义是使学生真正地学,是优化和促进学生的学。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做课堂教学的主人?我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创造性地开发、利用

一切课程资源,针对不同的探究内容,选择生动形象的、富有个性的体验形式,与学生一起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营造情景交融的心理氛围,使学生以探索者、研究者的身份,动手做、动眼看、动情读、动口议、动耳听、动笔写、动脑思,独立地、全身心地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在情趣中进行学习,在愉悦中克服困难,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在满怀热望中不断取得成功。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乐学、善思呢?

比如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上疑难,认识模糊,学生不能回答或回答很不全面时,教师应首先重申问题,做出进一步的解释,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引导学生开拓思路;或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或循循善诱,耐心倾听学生意见,帮助他们找出认识上的误区,排除障碍,做出正确的结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如在以分组教学形式组织学生学习关汉卿的《窦娥冤》时,我率先把本课的难点 亮给大家: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却又在最后发下三大桩奇愿,要感天动地来显示冤情?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矛盾?

面对困惑不解的或者求知的或者迷茫的各种目光,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要急于给出绝对正确的解答,而可以带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共同研讨中把疑难问题解决。

我首先提示大家:“窦娥在现实生活遭遇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背后体现了哪些方面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又表现了什么?”小范围研讨后学生不难弄明白:窦娥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有:①张驴儿自己误把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②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枉,却反而被判以死罪;③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这些体现的矛盾有:善与恶的矛盾、官与民的矛盾。从矛盾冲突分析出的第①点,当时社会上强欺弱、恶欺善的黑暗现实;第②点,反映了当时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聩,贪赃枉法;第③点,表现了窦娥的孝顺和善良。

讨论开来,有同学继续提出想法:窦嫩如果不怕连累婆婆,冤案还会不会发生? 讨论的结果很明显:如果窦娥不怕连累婆婆,婆婆也会被屈打成招,到那时,杀头的虽不是窦娥,却会是其婆婆,仍旧是一件大冤案。卑弱而善良的老百姓只能以牺牲自己来救助无辜的他人,是无法阻止冤案的发生的,因为制造冤案的是当时社会上强大的黑暗势力和官吏的贪赃枉法,腐朽昏聩。

这样简单讨论明确之后,再进一步深入诱导学生:该如何看待窦娥对天地鬼神的态度变化以及她临刑所许下的三桩誓愿是否冲突?学生很容易就理解到:在封建社会,人民不仅在人身权利及政治经济上受压迫,而且在思想上受毒害。按当时观念,天地鬼神明察世上是非,主持人间公道。封建官吏为了愚民,也每每以青天自况。窦娥也深深受到神权思想影响,她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然而在一次一次被欺压被冤屈的残酷现实面前,她最终觉醒过来,看清了"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的社会真相。在《滚绣球》一曲中,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窦娥这样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 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抗精神。

难点在教师抽丝剥茧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这样的课堂实践证明,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完全能够自主合作探究来解决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我尝试过这样的方式创设探究情境,如学生程度较好,诱导的情境一定要新,要有诱惑力,对基础而重要的知识要设计新颖别致的导入口,对易错的知识点要设计陷阱,对表面易但又不易认识透的知识点要从不同方向设计透视镜。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必修第五册《咬文嚼字》的时候,我选择设计这样的导入:多媒体投影展示

(1)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2)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3)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4) 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以上诗句都反映了古代文人作诗时为了一句诗或者诗歌中的一 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功夫,孟郊贾岛等人还因此被称为苦吟诗人。其实很多诗人作诗时候都有这种咬文嚼字的精神,都在炼意、炼句、炼字方面下了一番苦功夫。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

这样设计的导入语针对刚刚升入高二的学生情况,既有他们基本熟悉的诗句做例子,又引入了他们不甚在意或者不甚了解的“咬文嚼字”这个词的阐释,还点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高考的古典诗歌鉴赏中的一个知识点“炼字”,可以说是一举数目的,算新颖,有点点挑战,看似不难,其实做起来不容易全部分析出,给了学生一个蹦一蹦可以够得到的苹果,应该属于还不错的设计。成功引入课堂,成功调动学生进行鉴赏,再能成功地把正确地鉴赏方法加以运用,再能体会涵咏其中的意味情境,陶冶自身性情,就算是迈向成功了。

再比如在教授《氓》的时候,我这么设计诱导情境:(放录音)让学生听歌曲《在水一方》。同时提出问题:谁知道歌词的出处?然后教师明确:“歌曲取材自《诗经》中的《蒹葭》篇。爱情永远是不会变老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会书写不同的爱情故事,今天,我们走进遥远的公元前的卫国,聆听一个古老的故事,追寻一下那时、那地,发生的那场爱情。”

经过这样的导入情境的创设,学生的眼睛放亮了,兴趣提高了,爱睡觉的也动起来了。我们的学生明显改变了以前懒惰的学习习惯,从预习就开始主动参与课堂的教学的准备工作,在教学中培养成了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思维品质,并且他们的思考有了一定的规律可循,能够展开挖掘进行深入的思考,他们开始关注课堂,尝试在教师的诱导中从各个角度聚焦教学重点,不断尝试和开掘新的方法。从这些变化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诱思探究教学深受学生的欢迎,我们也感觉到语文教学走出了冬天,这无疑印证了我们教学方法的恰当有效。

诱思探究教学法

诱思探究教学

诱思探究教学法

诱思探究期末考核

诱思探究教学模式

诱思探究教学理论

诱思探究,高校课堂

诱思探究学科心得体会

诱思探究教学案例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法

诱思探究语文情境创设法
《诱思探究语文情境创设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