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马原辨析题整理版[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2 12:51: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三、辨析题(每题5分,共3题)

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量就是指数量的多少。

3.假象是一种错觉

4.按照牛顿力学原理 F=ma的公式说明:一切物质的运动都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5.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6、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体。

7、真理就是客观事物。

8、科学技术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1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科学”。

11、世界统一于存在。

12、真理是有用的,因此,一切有用的认识都是真理。

13、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14、人权高于主权。

1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16.运动、变化和发展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它们彼此无实质区别。

17.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18.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19.任何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是起作用的。

20.只有正确的思想意识才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的东西。

22.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可见理论比实践更重要。

23.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起作用的。

24.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外部矛盾则不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5.社会规律发挥作用离不开人们的自觉活动,所以社会规律不是客观的。

26.意识的能动反作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7.一切反映论的共同特点是用实践的观点和辩证法的观点来说明认识论问题。

28.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

29.必然性是实现自由的消极障碍。

30.个人的自我价值高于其社会价值。

31.所有社会发展道路都是多种多样的,没有统一性

3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明,任何意识都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33.辩证的否定观的实质就是“扬弃”。

3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35.在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36.自由就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37.“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38、可知论是唯物主义,不可知论是唯心主义。

39、静止是暂时的、相对的,因此是没有意义的。

40、辩证所有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客观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是唯心辩证法。

4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两类不同的真理。

42、劳动范畴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43、“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一论断中所说的“人们”指的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人。

44.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4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46.真理必有用,有用即真理。

47.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8.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带来了经济增长,却使全球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一系列危机。

49.时势造英雄。

50.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51.凡是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

52.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起作用的。

53.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54.任何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55.非道德的行为就是不道德的行为。

答案

1 答::对

(1)这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一个著名命题,具有一定的辩证法因素,有其合理性。因为这个命题说明了灾祸与幸福的相互依靠、相互包含、相互转化。

(2)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学说认为,矛盾着的对立面的双方及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没有一定的条件,斗争的双方都不会转化。

2.答:错

这里的量不是算术意义上的多少,而是哲学意义上的概念。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空间结构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3.答:错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现象和本质之间相互依赖,互为存在的前提,现象是本质的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本质是现象的本质,是现象的内部联系。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通常本质是直接的、正面的表现为现象,我们称之为真像,有些本质间接的、歪曲的表现为现象,我们称之为假象。所以,无论是真像还是假象,都是本质的表现。

错觉是人们的一种不正确的感觉或认识,是由于主观错误导致的,属于主观范畴。因此,假象与错觉有着本质的区别。

4.错

(1)牛顿力学的公式F=ma是指物体(刚体)的质量为m在外力F的作用下产生加速度a的运动,这一共是指适用于宏观、低速的物体。

(2)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物质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相统一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据即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3)牛顿力学的公式只适用于宏观、低速的物理世界,若把它推广到整个世界的一切领域则是形而上学世界观。

5.答:错

(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

识的指导,感性认识只解决现象问题,理性认识才解决本质问题。

(2)本论强调了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如没有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盲目的,这有合理之处,但是,不能以此而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

6.这种观点是错误的。(2分)

哲学物质概念是在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基础上通过辩证逻辑思维高度概括出来的,即指物质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物体则是指物质的具体表现形态。(1分)物质和物体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物质是共性,物体是个性。(1分)如果把哲学上的物质范畴归结为客观存在的物体,就无法揭示客观世界无限多样的统一,就要犯旧唯物主义的错误,不能得出科学的物质观。(1分)

7.这种观点是错误的。(2分)

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里的正确反映。(1分)因此,真理既不等于客观事物本身,也不等于人的主观认识;而是主观和客观的有机统一,只有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才是真理。(2分)

8.这种观点是错误的。(2分)

从生产力的构成来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智能性要素。(1分)科学技术在没有渗入到生产力诸要素之前,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还不是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1分)要成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科学技术就必须同生产实际相结合,让它渗透于生产力三个实体性要素之中,即让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物化于劳动资料之中、扩大劳动对象,转化为生产管理手段。这样,科学技术就可以成为巨大生产力。(1分)

9.这种观点是错误的。(2分)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分)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1分)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作出不同回答的两大派别,因此不能用它们的关系来概括哲学的基本问题。(1分)

10、错误。(1分)“科学的科学”是对旧哲学的称呼,以往的哲学家(例如黑格尔)把自己的哲学看作是包罗万象的“绝对真理”的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第一次正确解决了哲学和科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它不是“科学的科学”,而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3分)

11、错误。(1分)存在既有物质的存在,也有精神的存在。(1分)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不是统一于存在,而是统一于物质。(2分)

12、错误。(1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本质特征不是有用,而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相一致。(2分)上述观点是一种实用主义的真理观。(1分)

13、错误。(1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而且只有成为手段,才能达到目的。(1分)上述观点片面夸大了人的目的性,实际上把自己当成目的,而把他人和社会当成满足其目的的手段,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2分)

14、错误(1分)。人权是人的基本权利。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民族传统、经济文化条件不同,对于人权的理解和评价标准也不相同。(1分)国家主权是保证人权的前提和基础,“人权高于主权”是帝国主义国家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借口。(2分)

15.错误。(1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1分)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2分)

16.错误。(1分)运动、变化和发展是同等程度的概念,但是它们彼此之间有实质的区别。运动的外延最大,它包括宇宙间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变化的外延次之,变化既包括量变也包括质变,既包括前进性的变化也包括后退的变化;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产生,是指事物前进性的变化。(3分)

17.正确。(1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除此以外没有其他标准;一切认识的正确与否,最终只有通过实践检验,因此,实践标准是确定的。(1分)任何实践总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一定的实践不能证明一切正确理论观点的真理性,也不能反驳一切错误理论观点的荒缪性。(3分)

18.错误。(1分)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即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即思想上层建筑)。在社会的上层建筑中,国家政权处于核心地位。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维护哪个阶级的利益,是区分不同上层建筑性质的根本标志。(3分)

19.正确。(1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同时也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1分)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参加了一定的历史活动,对历史的发展都有不同的影响,因为历史的发展是由具有不同思想、目的、动机的人的“合力”构成的。个人对历史发展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不同。但是,对历史起决定作用的是人民群众,而不是个人。(3分)

20、(1)错误。 (2)错误的思想意识也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只不过它是对客观存在的一种歪曲反映。 (3)客观存在与思想意识的关系。(2分)

21、(1)正确。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人脑加工和改造了的东西,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按其形式来说是主观的。(4分)

22、(1)错误。(1分) (2)革命的运动必须要有革命理论的指导,但是理论来源于实践,并且要接受实践的检验。(2分) (3)理论与实践的关系。(2分)

23、(1)错误。 (2)只有社会规律才会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起作用(2分)。

(3)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2分)

24、(1)错误。 (2)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依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部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共同起作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4分)

25、(1)错误。 (2)社会规律也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分)

(3)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异同。(2分)

26、(1)错误。(1分)(2)意识的能动反作用要受到客观物质条件的限制。(2分)(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2分)

27、(1)错误。 (2)只有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才用实践的观点和辩证法的观点来说明认识论问题。 (3)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区别。(2分)

28、(1)正确。(1分)(2)矛盾特殊性的表现、两点论与重点论。42分)

29, (1)错误。(1分)(2)必然性是人的自由的限制和约束,也是使人的自由成为可能的条件。(2分)(3)自由和必然的关系。(2分)

30、(1)错误。(1分)(2)个人的社会价值在个人的价值中处于主导的、中心的地位。(2分)(3)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2分)

31、(1)错误。(1分)(2)社会发展道路是多种多样的,但同时也具有统一性。(2分)(3)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与统一性。(2分)

32.①不正确。②意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只会起阻碍作用。(4分)

33.①正确。②辩证的否定包含三层思想: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第

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第

三、否定即“扬弃”。“扬弃”就是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下保留,既批判又继承。(4分)

34.①不正确。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表明主体的认识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2分)

③ 客观真理是指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些认识

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2分)

35.①不正确。②该命题认为在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即承让人的能动作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认为“成事在天”,即事情的成败完全由客观必然性或某种超自然力量所决定,有宿命论和唯心史观的色彩。(2分)

③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而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人们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获得成功。(2分)

36.①不正确。②哲学上的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2分)

③人们认识规律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要受主观意识的影响,但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而不是按自己的意识办事。(2分)

37.①不正确。②历史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思想因素在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历史包含思想史究思想史。(2分)

②唯物史观认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在阶级社会中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把一切历史归结为思想史的观点,本质上是唯心史观。(2分)

38① 不正确。②唯物主义都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唯心主义者也有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区别在于“知什么” 和“如何知” 。(4分)

39.①不正确。②静止是暂时的、相对的,但它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测量物质运动的尺度;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认识和区别事物的基础。(4分)

40.①不正确。②客观辩证法是事物自身的辩证法,是主观辩证法的基础和根源;主观辩证法是思维中的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41.①不正确。②解释什么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说明不是两类不同的真理,而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种属性。

42.①正确。②劳动把人知自然联系起来,形成了生产力系统,同时又把人和人联系起来,形成了生产关系,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又形成以其他各种社会关系系统,派生出社会的上层建筑系统。

②全部丰富多彩的人类历史,都不过是劳动过程的展开和深化。

43.①正确。②这里的“人们”指的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但在任何时期人民群众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人们,其中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劳动群众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4分)

44.错误。(1分)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看得见、摸得着不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是物质,但并不是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如场。(4分)

45.正确。(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有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质。善和恶的性质是完全相反的。小恶仍是恶,小善仍是善。(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由量变到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小恶积之是大恶,小善积之是大善。所以应“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2分)

46.错误。(1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具有价值性,但是,并不是有用即真理。因为由于人的主观需求不同,对一个人有用对另一个人并不一定有用。所以,此说法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是主观真理论。(4分)

47.正确。 (1)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的主要根据只能是人的社会生活,人的本质只能是人的社会性,只能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因此,人的最根本特性是人的社会性。 (2)人的本质不是社会关系的某一方面,而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但这不是说将社会关系各个方面

机械相加,而是说构成复杂的社会关系的有机总体,决定着人的本质。其中,人的经济关系尤其是生产关系决定人的本质。

(3)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也会不断地发展变化,即人们的本质也会不断地发展变化。所以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分)。

48.错误。 (1)这种观点指出了科学技术发展在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的负面作用,给人类敲响了警钟。 (2)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不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而是由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经济结构和人们的经济发展观念等因素导致的对科学技术使用不当,以及科学技术本身发展不充分。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进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的变革或改革,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发展和推广科学技术。(3分)

49.正确。 这是唯物主义历史观。任何英雄人物都不是天生的,而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造就的。英雄人物是适应历史的发展,人民群众斗争的需要并在群众斗争中产生和成长的,英雄人物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4分)

50.正确。(1分)唯心主义思想体系是错误的,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但是,作为人类认识之树生长出的观念形态,有其产生的认识论根源。(4分)

51.错误。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因此,受主客观因素影响,亲眼所见的不一定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

52.错误。(1分)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起作用,自然规律可以不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起作用的。(4分)

53.错误。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个人既是目的,同时又是手段,而且只有成为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个命题片面强调人是目的,实质上是把自己当成目的,把他人和社会变成满足自己欲望的手段,这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价值观。

54.正确。(1分)因为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4分)

55.错误。(1分)道德是社会意识形式之一,非道德的行为是在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比较,非道德的行为可以是社会意识其他形式。不道德的行为是以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作为判断标准,违背了社会伦理道德规范。(4分)

马原辨析题

马原辨析题目录

马原绪论、第一章辨析题答案[定稿]

马原教案版

马哲辨析题

马原调查报告 作业版

马原

马原

马原

马原

马原辨析题整理版[材料]
《马原辨析题整理版[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