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古诗词赏析(DOC)

发布时间:2020-03-01 23:59: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备战2012年中考系列资料——

古诗词赏析

【考点解说】

考标要求:“能初步欣赏古代文学作品(诗词曲)中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2010年郴州市语文中考的诗词赏析为4分,共有一道非选择题。

【题型分析及解题策略】 诗词赏析题的常见考点及题型有:

1、诗意理解。

指对诗中词语、句子意思的正确理解,这是我们欣赏诗歌的基础。诗意理解,得树立全局观念,要在整体把握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来完成这类题目。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诵读,反复诵读整首诗,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然后,再深入作品之中,具体体会相关词句的内涵。

2、意境分析(主旨把握)。

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融合而创造出的让人产生联想与想象的艺术境界。它包括景(境)和情(意)两个方面。提问方式一般是: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的一般步骤是:(1)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3、名句赏析。

古诗词中的名句,有的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有的抒情真挚,感人肺腑;有的写景自然,怡人耳目。赏析名句,主要着眼于诗句所蕴涵的丰富内容,有时也可以分析其语言技巧。有的诗句,作者当时用意未必如此,可读者在长期的阅读理解中给它赋予了新意,有了引申义,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

4、技巧分析。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联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对比、衬托(侧面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欲扬先抑等。

这种题型用来考查对诗歌写作特点的理解。常见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感的?答题的一般步骤为:(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了这种手法;(3)分析该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5、品味炼字。

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诗词中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须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等来分析。

【各种题型的专项练习】

一、品味炼字,就是品味、分析古诗词中用得精妙的字词,具体包括思想情感和表达效果这两类内容。

- 1

五、主旨领悟,即领悟诗词里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者理解作品蕴涵的哲理。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句蕴涵了怎样的道理”“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等。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你从第

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六、形象感知,主要是指对诗歌中“人”的感知,包括诗人自我形象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整首诗(或某一句)勾勒(或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的尾联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七、景物描写,即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的特点是什么,或者要求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加以概括。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怎样的美丽景色”等。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这首诗描写了破山寺后禅院怎样的特点?

八、意境欣赏,包括描述意境、概括意境氛围、选择意境相近的诗句等。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请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某一句的意境”“某一句渲染了怎样的氛围”“下列诗句与某一句意境最接近的是哪一句”等。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诗的

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

九、名句鉴赏,就是对古诗词中千古传诵的名句,就其景、情、理、趣方面为人称道之处品评分析。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西江月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3解题分析及参考答案:

一、(炼字)古人写诗,为了表达的需要,往往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推敲和创造性搭配,使所用的字或词获得凝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在诗句关键处炼得妙字,犹如画龙点睛,会令全句夭矫生姿,让人拍案叫绝。

解答这类题目,可以采用比较鉴赏法。

第一步,理解所炼之字的字面意思,确定它的词性及意思。如 “乱”,字面意思是“杂乱”“纷乱”,兼有动词、形容词的词性。第二步,推想炼出“妙字”之前的“平字”,可能是什么。如可能最初是“花开红树数莺啼”。第三步,比较推敲、提炼后的“妙字”比推想出的“平字”在情、态、韵等方面多了一些什么。因为古诗词炼字多在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上做文章,所以,我们思考时,也应多从动词的动静、拟人效果,从形容词的修饰性、色彩感,从数量词的夸张效果,从虚词的表情达意功能等角度切入。

如果用“数”,只说明春天红林深处黄莺不止一只。而用“乱”,则既具动感,让人眼前仿佛有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又闻声音,耳中仿佛听到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朱自清《春》中“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闹”字与此处的“乱”字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内容理解)赏析古诗词,内容理解是前提,只有先弄懂诗词所写的基本内容,才能进而想象其画面,体味其情感,感知其形象,领悟其主旨,才能进一步踏入审美的妙境。理解,是赏析的前提和基础。

内容理解,先要扫清字词障碍,这是第一关。中考古诗词考查,虽然一般不会像文言文那样直接考字词释义,但题目里其实暗含这样的要求。然后通读全诗,从整体上去理解。

有时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还远远不够,还得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心路历程。 如果是世俗追逐富贵之人,都喜欢热闹,希望自己家门庭若市。倘“无车马喧”,门庭冷落,难免孤独与寂寞。但陶渊明是一位隐士,他不愿与世俗同流,一心归隐田园,就是为了实践自己“淡泊宁静,心无尘杂”的人格理想。即使身居人境也能尘杂不染,是因为他能做到“心远”。“心远”就是思想上摒弃富贵荣华之念。一个人丢掉了物欲,断绝了尘想,精神就远远超出于尘世之外了,哪里还会因为“无车马喧”而“孤独与寂寞”呢?

三、(描绘画面)解答这类题目,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是前提。譬如上面这句“齐鲁青未了”,先要理解“齐鲁”“青”“未了”各是什么意思。“齐鲁”是齐国和鲁国,春秋战国时两诸侯国名,泰山以南是鲁,以北是齐,这里指齐鲁大地;“青”,是指山色青翠;“未了”,是无穷无尽的意思。这句话合起来意思就是:齐鲁大地那青翠的山色无穷无尽。

但这样回答,不是描绘,而是解释。描绘,还要结合上下句去联想想象,结合上一句“岱宗夫如何”(泰山怎么样啊),我们应意识到这一句其实是写作者远望泰山,强烈地感受到它的巍峨、辽阔,它“拔地而起,参天耸立”。接着用描写性的语言组织答案: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苍翠的山色中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

为了增添语言的描写性,我们一可以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形象、生动;二可以添加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

四、(情感体味)考查的是考生“披文入情”的能力,即顺着文辞的通道进入并解析作者情感世界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一是明确诗歌的题材。古诗从题材看,可分为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思乡诗、咏物诗、咏史诗、怀旧诗等很多类,各类诗歌感情的抒发也有规律可循。《除夜》是一首思乡诗,思乡诗一般表达游子的思乡怀人之情,按照这个常识理解《除夜作》,应该八九不离十。

二是分析诗歌的意象。几千年古诗写作传统的沿承,使很多意象的意义指向都已固定、明确,如杨柳、孤蓬、浮云用来表达离愁别绪,明月、鸿雁、杜鹃用来表达思乡怀人之情。

三是把握表露情感的词语。古诗词的标题、正文部分有时会有一些直接表露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如《除夜》中,也出现了很明确的表露心绪的词语“凄然”,另外“寒”“思”“霜鬓”等词也含蓄地透露了作者的情感。本题要求分析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通读全诗,一是“旅馆

- 5为了准确地表达,我们应熟悉一些概括意境的词语,如“宁静、清冷、清幽、凄冷、辽阔、雄奇”等。

九、(名句欣赏)古诗词是古典文学宝库的瑰宝,名句则是这瑰宝中的精华。有些古诗词并未广为人知,但其中的名句却一直脍炙人口,可见名句的传播度和影响力。

解答这类题目,先要理清一个问题——名句因何而名?它较之于平句、拙句高妙在哪里?是景致优美,让人心怡;还是情真意浓,格调高亢;抑或蕴涵哲理,启人心智;再或者修辞精妙,一语传神?也就是说,先分类,是写景名句、抒情名句、言理名句,还是修辞名句?如果是写景名句,则从它运用了哪些写景方法,描绘了怎样的优美景致等角度赏析;如果是抒情名句,则从它的抒情方式、情感的色彩与倾向等角度赏析;如果是言理名句,则从它理和趣的融合,哲理的启悟性等角度赏析;如果是修辞名句,则从修辞的表达效果角度赏析。

这是一个写景名句,写的是宁静清幽的夏夜,“明月”“别枝”勾勒了和谐美好的氛围。这一句的精妙,在“惊鹊”的加入,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会引起“别枝”摇曳。写“惊鹊”,是以动写静,以有声写无声,把“明月”映照下的月夜美景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十、(表达赏析)表达赏析题,某种意义上,是现代文阅读考查方式向古诗词阅读的延伸。解答这类题目,看清题目设问的角度至关重要。如果题目是就修辞方法提问,你回答的角度就应该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双关等里面;如果题目是就表达方式提问,你回答的角度就在直抒胸臆、叙议结合、即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里面;如果题目是就表现手法提问,你的答案一般就在对比、抑扬、动静、点面、虚实、衬托等里面;如果题目提问的角度是语言特点,你一般得回答朴素自然、含蓄隽永、清新明丽、形象生动、婉约细腻、幽默讽刺、雄浑豪放、沉郁慷慨等。

此题的提问角度比较宽泛,问“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既可以谈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也可以说表达手法上的特点,还可以写语言表达上的特点。譬如第一个角度,可以分析其寓抒情于写景之中: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作者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和西下的“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第二个角度,可以分析其动与静的结合:运用了静景与动景相映衬的手法,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安适、幽静的环境,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愁。第三个角度,可以分析词语运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全用名词排列组合,中间没有一个动词连缀,名词意象的堆叠组成了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十一、(典故溯源古人写诗词,为了使语言更简洁含蓄,内容更富于表现力,常常运用典故来增强表达效果。

解答这一类题目,了解所用典故的本意是基础。

表达了戍边将士立誓抵御外族入侵、平定边疆战乱的豪壮情怀。 十

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题的特点就在综合二字上。客观题的综合性,体现在信息量大上,需要综合辨析;主观题的综合性,体现在语言组织上,要求对整首诗作评价分析。主观题,语言的组织尤其重要。首先是精准,扣住题目要求,务求向靶心打。其次是条理,展现一定的逻辑性。再次是集中,围绕题目谈,不能东拉西扯。

这首词为什么会获得“《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如此高的评价?这首词最高明之处何在?为什么能超越别的中秋词作?在格调!用《宋词鉴赏辞典》里面的话说,是“词中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永恒的宇宙和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两者的综合理解与认识,是作者的世界观通过对月和对人的观察所作的一个以局部足以概括整体的小小总结”。放眼古今词人,谁有如此高格?当然,同学们组织语言,表达可以平浅一些,下面示例供参考:

这首词上阕问月,下阕怀人,作者把出世入世的追问、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悲欢离合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他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或:

1、结构精巧,想象奇特;

2、抒写的“此事古难全”这种离愁别恨能激起各时代、各种类型读者的共鸣。

- 7 -

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赏析(DOC)
《古诗词赏析(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