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新课教学中的几种导入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9:36: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新课教学中的几种导入设计

——以《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中的导入设计为例

新课导入关系学生对整节课的信心、注意、目标指向。我常常用力雕琢新课导入,尽量做到新颖,有趣。在《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课的教学中我先后设计了四个导入,下面谈谈看法。

一、以史料为载体直接导入

由于这一课理论性比较强,海禁政策和重农抑商这两个政策是学生仿佛知道但又陌生的话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老师采用史料导入以史料嫁接历史知识与历史的桥梁。

比如下面的几个例子就是采用了史料导入法:

例1:

崇本抑末载诸会典,著为常经,由来已久。

——《大清会典事例》

例2:

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明太祖

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雍正帝

设问:明太祖、雍正帝的话反映了历代统治者对于农业、商业是什么态度?重农抑商。

例3:

1 “„„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苦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设问:材料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经济政策上的哪种思想?

例4:

《汉书》中记载了这样的说法:“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为什么回出现这样的情形呢?

前三个例子都是先出示有关重农抑商的史料,然后让学生根据材料解读这是何种政策,从而导入新课。我觉得这样的导入直接明白,但是不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那些本身就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学生,他拿到文言文后的直接感觉就是头晕,不想学。这样老师的意图就无法实现。而第四个例子则是运用了教材中的资源,事先预习过的学生可能就会去想这是什么原因。没有预习过的学生也会因为这是出自教材的感觉熟悉、亲切。但是以这个为导入思维力度比较大,对高一学生来说可能超出了他们的认知水平。

二、历史故事导入

以历史故事导入,也是课堂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方法,而且如果用得好的话,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引起学生对整堂课的关注。在《古代中国经济政策》一课的教学中,我所看到的采用故事的导入有如下几种。

例1:

2 据说在明朝中后期著名的丝织业城市苏州附近有一个水乡小镇叫盛泽镇,那时你一走进这镇子,听到的全是织绸机的响声,镇上一座石桥上还刻有这样一幅对联: “晴翻千尺浪,风送万机声。”晴天时本无浪,可织机声音之大就好象翻起千尺波浪似的,风把巨大的织机声送向远方。这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丝织业生产繁忙)为什么会出现这么繁忙的景象?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极大发展,促进了对产品的需求。于是许多手工业者门纷纷开设机房,雇佣机工进行生产,这就出现了中国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由此导入新课。

例2:

据明朝吏部尚书张瀚《松窗梦语》追叙他的先祖张毅庵发家致富的经历。

张毅庵在杭州傍河而居,以卖酒为业。一年,发大水淹没了家里的酒。他无法生存,就买了一张织机,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一些银子。后来增加到二十余张织机,于是逐渐富裕,因此“家业大饶”。当时每张织机至少需要两三人同时操作,二十余张织机,至少需要雇佣五六十人操作。张毅庵由一个小商品生产者,变成了手工工场主。

设问:从这段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例3:

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他们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施复夫妇由小手工者发展成为机户。

请思考:以上材料反映我国明朝在经济领域出现什么变化?

3 这三个例子都是把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拿出来,让学生通过故事解读出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一历史概念,从而引入新课教学。

我自己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最后采纳的也是故事导入,我选择的是下面的这个故事:

(明朝)陆二从苏州贩了一船灯草运往南京,灯草总共只值八两银子,可过了几个税关,商税就缴了四两,还没到南京,又遇上了税关,陆二无奈之下只好一把火烧了灯草。

设问:陆二灯草没贩运成功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处处设税关说明中国古代实行怎样的经济政策?由此导入重农抑商政策的教学。

在这个环节中我的意图有两点,一是通过故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直接快速地引入课堂教学。所以我在这里设计的问题也很简单,在上课的时候学生的确能够迅速进入课堂教学。但是我在设计的过程中没有考证这段故事的真实性,也没有注明出处,导致历史教学失去了历史味。这一点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新课程的教学很讲究历史的真实性,我们所使用的材料可以很多,但是所用的材料有一定的真实性,有史料的价值,最好不要把虚构的历史直接拿出来,迷惑学生。

三、图片导入

在本课教学中使用图片的导入也不少。比如有好多老师采用了下列的导入方式:

“有这么一组数据曾经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

“有这么一组画面曾经让我们的民族一度失去自信„„”

通过表格和图画进行古代中西和近代中西经济状况对比,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由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是什么?”其中一点是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从而引出课题。

这种导入方式给学生以视觉上的直观感受和思想上的震撼。哪怕教师不问这个问题学生 4 也会在头脑中打出这样的问号,会在头脑中搜索现有的知识寻找答案。

也有老师使用实物资料导入:

比如展示:安徽宏村中典型的门——徽商的代表建筑

设问:你们看它像什么字?(高)寓意经商人高人一等。这反映了商人一种怎样的心态?(社会地位低,求心理平衡。)由此,可以看出当时这样的现状?(钱没有地位,遭受鄙视,没有政治和法律上的保障。)这跟中国古代的哪一经济政策有关。

这个导入也比较直观,但是问题在于学生不一定能答案它像个高字,而且后面的设问也是绕个弯才能想出来的。个人觉得导入中的问题要尽量简单,让学生能够一眼就看出来,如果一开始就设计难题,程度差的学生很容易在听课过程中失去信心。

同样是实物教学,我觉得下面的例子跟学生的思维则更接近。

展示“中华民国二十四年民间土地买卖文契”实物,提问: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农村,富裕的大户人家还热衷于广置田地,这和古代中国的什么政策有很大关系。

四、以乡土资源导入

正始中学杨静萍老师在本课导入中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宁波话导入,引起学生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舟山话与宁波话相似的原因。导入海禁政策这一知识点。

在这个导入中教师把学生身边的资源拿到课堂当中,让学生感觉到历史和现实是如此的接近,会感觉这一节课老师是在讲述自己身边的历史故事,兴趣自然而然地调动起来了。而且这样的课堂导入在课堂教学当中如果能够运用好的话会出现很多及时的生成。

五、联系时世导入

5 这也是一种把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放入历史课堂的导入方式。基于学生对时世政治的了解和兴趣,可以直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比如有个老师采用有些学生极为关注的邮票导入:

投影:《全面取消农业税》纪念邮票。这是我国邮政局发行的一枚《全面取消农业税》纪念邮票,以纪念在中国存在了2600年的农业税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中国的农业税大致开始于什么时期?

也可以在课堂伊始,展示当今中国的国家政策,让学生感受到国家政策对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提出本节课中心问题“中国历代王朝的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我觉得时世导入的关键是要找到现实与历史的联系点,而且这个联系点要直接,不能绕个大弯子在回答教学上,这样不免有为了导入而导入之嫌。感觉上这两个时世导入用在本节课都不是特别贴切,像采用农业税这个例子老师的意图是引出重农抑商这个政策,但是学生恐怕很难想到。因为两个点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我所看到的采用时世导入比较好的例子是在人民版必修二《罗斯福新政》一课。

例1:“此次金融危机,各国纷纷出台救市方案,一致之处就是国家干预经济,这些看似很自然的举动,却曾经却被人们视为禁区而不敢涉足?那么,同学们想知道到底是谁为我们开了国家干预之先河呢?他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这一创举呢?”

例2:“08年对于华尔街来说,注定是刻骨铭心的。从贝尔斯登到雷曼兄弟,从次贷危机到金融风暴,华尔街屡遭重创,世界经济也备受牵连。我们在直面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同时,不免想起1929年同样是由美国华尔街开始的经济大危机。什么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为什么会爆发经济危机?经济危机造成怎样的影响? 面对危机,美国政府是如何应对的? 6 结果如何?产生了怎样的作用?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复习《罗斯福新政》,让历史给我们以启迪。”

第一个例子是用在新课教学中的,第二个例子用在复习课教学中。两位老师直接把当前的金融危机与1929年到1933年的经济危机联系,找到了很好的嫁接点。我觉得这样的导入都是有效教学的先导。

六、在学生课前预习基础上的导入

福建陈峰老师在他关于本课的第八稿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如下导入:

今年寒假,同学们围绕着专题一的“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自主学习,从而对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有了初步的了解。

投影:学生作业

厚厚一叠的学习成果,见证了大家的广泛参与和认真态度。我十分的欣赏。我注意到,很多同学在自主学习中,都提出了:这两项政策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对这两项政策进行全面的了解。

陈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新课程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理念。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了课堂当中,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肯定比学生没有事先预习的效果要好。我曾经在讲授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四《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课的时候也事先让学生写了一篇小文章:我心中的毛泽东。这要求学生对毛泽东的事迹有一定的了解。而且从学生作业来看,发现学生还是非常有思想的。在这样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目标就非常明确。

基于目前的教学状况和学生学习状况,我觉得这样的方式不可能适用于每一节课,但是偶尔为之,学生兴趣亦昂然。

7 我自己在平常的新课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复习导入,意在巩固上一节课的知识,帮助学生复习。但是在复习导入也需要老师精心思考,而不是盲目地把上节课的重点知识机械重复,这样一些敏感的学生会厌烦。而且这种方法用多了,学生会感觉,历史老师上新课前讲的东西是很耳熟的,听不听无所谓,这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效果。在会考的压力下如何让课堂导入既有效又有趣是我需要进一步思考的。

综上所述,我觉得一节课的课堂导入可以有很多种,和“文无定法”同理;导入可以根据教师自身的风格选择,也可以根据课堂内容选择,还可以根据课型选择。最终追求的效果是:新颖、有吸引力、和主题联系紧密、强化学生记忆。

地理教学中如何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英语导入课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6

语文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法

如何导入新课

初中历史导入新课教学案例

导入新课的教学反思

浅谈新课教学中的几种导入设计
《浅谈新课教学中的几种导入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