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融孝文化教育于语文课堂中(小编推荐)

发布时间:2020-03-01 18:21: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融“孝文化教育”于语文教学中

【摘要】作为语文老师,就应该从自己的所任教学科入手,在语文课堂中融入“孝文化教育”,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又在课堂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 孝文化教育德育价值观孝顺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中华民族是个文明的国度,是个有着灿烂文化的国度,孝顺长辈,尊老爱幼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的本义是对父母,对老一辈的尊重和关爱。关心老人,为他们奉献爱心孝心,也是晚辈的一种义不容辞的义务。古人云:“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又曰:“百善孝为先”。而晚清曾国蕃甚至于说:“读尽天下书,无非是一个孝字”。可见“孝文化”无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还是在人们心目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可是,“孝文化”在当今社会却无形之中被渐渐淡化,甚至出现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令人瞠目结舌、义愤填膺的不赡养老人,虐待老人等事件。不孝在未成年人身上时有体现,各种有悖道德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有公开用语言顶撞父母的,有对父母不满甩门而去的,有不关心父母的生活的„„而小学生正处于接受知识,接受教育的成长黄金期,可他们又对是非善恶的辨别能力较弱,如果不能给予正确地引导,不仅会造成“孝文化”的缺失,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更可能破坏社会的稳定,阻碍社会的健康发展。

作为语文老师,就应该从自己的所任教学科入手,在语文课堂中融入“孝文化教育”,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又在课堂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1一、融“孝”于写字指导中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情趣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由此可见,新课标对汉字教学的重视程度,也突显了写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地位。汉字是我们辉煌文明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汉字的时候充分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我们在教学生识字写字时不仅要让学生记住字形,理解字义,更要渗透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在教《汉字的演变》一文时,我除了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还让学生去搜集汉字的造字方法,以及一些在造字上能便于理解的,有着浓厚的文化因素的汉字。其中,重点就对“孝”字进行了剖析:“孝”字上部与“老”相同,下部是个“子”,意指儿子背负着老人,即为“孝”。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书写“孝”,告诉学生:一撇要写长,犹如老人呵护着孩子;“子”要写正,要稳稳地托住老人。这样,学生不但记住了字形,练好了字,感受到了我们祖先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领略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学生还受到了“孝”的教育。

二、融“孝”于课文研读中

语文课堂教学与德育本身就是彼此交融,互相渗透的,几乎每一篇课文的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中,都有德育目标。虽然我们一直强调不能把语文课上成品德课,但在语文教学之中恰到好处地融入德育,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六年级上册季羡林老先生的《怀念母亲》一文,表达了作者对生身母亲与祖**亲的崇高的敬意与真挚的爱慕,字里行间都浸润着对两位母亲浓浓的眷念。我在上这篇课文时,就引导学生抓住本文的关键词来细细品味。“食不下咽”、“寝不安席”,那是因为作者失去了母亲后异常悲痛的体现。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频来入梦”一词正反映了作者每时每刻都在思念两位母亲。“凄凉”的是心境的孤寂,是失去母亲后的无助,是那萦绕心间的愁绪;而身处异国他乡时,在愁雨绵绵的夜晚,想到了自己的母亲,重温与母亲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

那又是浓浓的,甜甜的,温馨的,或如作者所说,有“说不出的味道”。与此同时,老师又利用多媒体穿插一些补充材料——季羡林小时候在母亲身边乖巧懂事,大学期间盼望工作后能好好赡养母亲等等。

当学生的感情得到充分激发,再不失时机地抛出问题:“你从本文的语言文字里,从课外的补充资料里,从作者融入的情感中,你觉得作者是个怎样的人?”学生的思绪就像喷涌的泉水,表达的欲望异常强烈,讨论交流积极主动。最后得出作者是个热爱祖国,尊敬长辈,孝顺母亲的人。此刻老师再及时总结引导:“是啊,子欲养而亲不在,是何等令人伤心悲痛!尊敬长辈,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又该怎样去做呢?”„„抛出的是一个问题,传播的却是一种文化,收获的将是笑靥与幸福,是和谐与文明,是祖国的美好明天。

三、融“孝”于习作教学中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往往融入了许多有关德育内涵的相关内容。如关于“人间处处有真情”主题的关爱教育;有“祖国在我心中”主题的爱国教育;有“只有一个地球”主题的环保教育„„当然也应该有以“孝”为主题的“孝文化”教育,使“孝”融入到习作之中,让“孝”根植于学生的思想中,把“孝”落实到学生的实践中。

在教这一主题时,我先让学生看一个电视公益广告:一位可爱的小朋友,颤悠悠地端来一盆水,向妈妈跑来,水洒了一地,大声喊着要为妈妈洗脚。

看完之后,我接着就问学生:“通过这个广告,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的观点非常一致:“关爱妈妈,孝顺父母”。“是啊,尊敬长辈,孝顺父母是我国的传统美德,父母都是爱我们的,闭上眼睛,想想在平时生活中,父母是如何关心我们的?”轻柔的音乐响起来,学生的思绪也浓起来,此时,他们的脑海里,已然浮现出父母慈祥的笑容,关切的眼神,亲切的爱抚,温柔的叮咛„„

“谁想来说说父母对你的爱,让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幸福,感受你的快乐?”学生们的踊跃发言令我始料不及,没想到这些看似不谙世事的孩子说起父母的关爱时,竟然也这么饱含深情,有的学生说着说着却已是热泪盈眶了。“是啊,父母为我们付出了许多,难道我们还能令他们伤心难过吗?那我们又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我通过动情地语言来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让学生

自由表达:有的说要好好学习,不让父母操心;有的说要为父母分担家务,尽自己的责任;有的说处处都要关心父母,为父母着想„„学生们畅所欲言,真真切切地做到了千言万语表真情。

“那么,你能把父母对你的爱,以及你想对父母说的,想为父母做的用你的笔写下来吗?”学生的情绪得到了充分的感染,想表达的欲望非常强烈,写起文章来也就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了。这样,学生不但习作水平得到提升,还在习作中接受了“孝”的教育,真可谓一举多得。

四、融“孝”于综合实践中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主要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以小学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沟通、书本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为主体活动,它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注重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最终目的是要促进学生小学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个性的发展和完善,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与健康人格。

那如何把“孝文化教育”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去呢?我认为还是应该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让孩子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打破书本与生活的墙垛,在开放的、动态的、实践的土壤中,帮助孩子构筑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方案,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

我在“孝文化教育”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是这样组织学生分工合作进行活动的:一部分学生搜集关于“孝”的名人名言、格言、俗语、诗句等(如:“百善孝为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些学生搜集整理自古至今的关于“孝”的故事(如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枕温席”);另一些学生搜集身边的孝顺父母与长辈的真人真事;还建议学生去看电视找“孝顺广告”„„

等学生搜集了资料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更深入地活动:首先在班里作交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华民族是个崇尚孝道的民族,激发起民族自豪感;接着让学生把资料整理好出一期手抄报、黑板报,汇报综合实践活动的收获;或让学生向全校师生,向社会写一封倡议书,倡导大家崇尚孝道,切实推进孝文化建设;最后,再让我班荣获市区两级 “小孝星”称号的王洋同学来说说他的孝顺故事,以榜样的力量教育学生,感染学生。使他们把尊敬长辈,孝顺父母变成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11年第十期

单位:衢江区云溪乡中心小学邮编:324016

电话:13905705543(675543)E-mail:ywz7495@163.com 杨文忠

把写作融于阅读中

融西方文化常识于英语教学中

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语文课堂中

融创新教育于数学教学中

融情于景

中融

演讲稿孝于亲

融英语语法教学于情景教学

中融信托

上海国画课程将写实融于笔墨中

融孝文化教育于语文课堂中(小编推荐)
《融孝文化教育于语文课堂中(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