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十课复习提纲

发布时间:2020-03-01 17:21: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复习提纲

学案编号:X28学案编写:政治组审核:宋凯博时间:2013.11.19

一、学习目标(2分钟)

1、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

2、阐明科学发展的涵义;

3、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二、重点难点(2分钟)

1、目前我国小康社会的特点。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4、促进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教材梳理(15分钟)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小康社会(1)总体小康

①总体小康的表现:从微观上看,从宏观上看,

★ ②总体小康的特点:是的、的、发展的小康。

2、全面小康的美好远景: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具体要求:①——⑥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具体要求:①②③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

4、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

(二):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

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要把---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要始终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促进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坚持----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要统筹--统筹-----统筹------。 ★

3、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具体要求: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地位: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是提高综合国力的----------。 要求: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两个坚持” “三个转变”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如何统筹城乡发展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如何坚持这一国策: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怎样统筹区域发展

四、知识体系(5分钟)

(3)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启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树立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②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

③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

四、知识误区:(3分钟)

(1)总体小康水平就是全体人民都在达到的小康水平

(注意: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的目标与全面小康的经济目标是一回事 (3)全面小康等于同步小康

(4)经济发展的质量与经济发展的速度

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保持一定速度,科学发展观强调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五、反馈练习(15分钟)

注:吨标准煤/万元是国际通用的能耗指标。

问题:(1)材料

一、材料二和材料三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材料

一、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间有什么联系?

(3)材料二和材料三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命题立意】本题以2001年到2005年广东省能源消费、人均GDP、单位GDP能耗的变动情况图表为背景,考查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产业结构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概括文字提示,仔细阅读图表内容,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第(1)问从“是什么”角度考查,结合图表较易解答。第(2)问综合各材料内容指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消耗总量在增加,但单位能耗下降,说明经济发展向低能耗转型。第(3)问“启示”主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应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如科学发展观、新型工业化道路等内容分析。

答案:(1)①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广东省能源消费总量呈现增长趋势,其中2003年~2005年能源消费的增速明显慢于2001年~2003年。

②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广东省人均GDP稳步增长,说明广东省经济发展总体上处于良好态势

③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广东省单位GDP能耗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说明广东省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降低能耗。

(2)对比材料

一、材料二和材料三,可以看出:随着广东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消耗总量在增加,但单位能耗在逐步下降,说明广东省经济发展向低能耗转型。

1、2000年我国东部地区已达到了较高的小康水平,而根据小康标准,中部只实现了78%,西部实现了56%。这说明()

①我国达到的小康水平具有不平衡性②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 ③总体小康的目标还没有实现④我国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完成了“三步走”的第二步目标 A.①④B.②④C.①②D.③④

2、贫困地区、贫困群体的小康,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难中之难。这告诉我们()

A.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在贫困地区是难以实现的 B.我国应力保贫困地区率先进入小康社会

C.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D.解决贫困地区的小康问题,只能靠国家的扶持与帮助

3、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①是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发展蓝图②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 ③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④需要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 A.①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2012·杭州模拟)漫画《和谐》(图中四个轮子上分别写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体现了()

A.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B.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C.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D.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长期以来,对经济快速增长的片面追求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而损害到人类自身的利益。在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以修复、保护生态为主旨,探索人类生存发展的新模式。生态城建成后,将实现可再生能源广泛利用、节水生活化、城区无垃圾等目标。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

①以人为本②全面发展③协调发展④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党和政府在农村采取的全面取消农业税、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措施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这些举措体现了()

A.财政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B.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C.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党和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7.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是因为()

①发展对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③只要经济发展,就能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④经济发展能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8.1%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增加77倍,位次跃升世界第2位。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以年均14.2%的速度增长,2011年约3.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世界第一。这说明()

①我国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②我国坚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③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是出口④我国经济发展的对外关联程度提高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9.在德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表示,应对气候变化,推行低碳发展,是中国的既定政策。在我国,大力提倡“低碳经济”有助于()

①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实施绿色消费,有助于形成新的节能生活方式 ②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④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0.2012年,中国将进一步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

①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②促进经济增长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 ③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1.下列措施有利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是()

①加强农业基础地位②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

③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④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2.2011年11月7日,工信部发布的《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强调,积极支持区域优势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大幅减少钢铁企业数量,充分发挥大型钢铁企业集团的带动作用。鼓励钢铁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大力推进钢铁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换代,开发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型钢材等。这有利于钢铁企业()

①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②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③转变自身发展方式,加快产业优化升级④强化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产能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3.(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民营经济在建设浙江经济大省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众多民营企业缺乏自主品牌,产品同构同质、附加值低,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浙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政府应该

A.拓宽融资渠道,挽救濒临破产企业B.推动结构调整,鼓励企业科技创新 C.加强公共服务,拓展企业产品销路D.增加财政支出,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14.(2009年高考·海南政治)2008年10月,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荐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问题”

①是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②是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提

③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奋斗目标④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直接体现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5.现代服务业具有智力型、技术型、知识产权化和高附加值的特征。据统计,服务业每万元增加值的用电量、占有资本分别约为工业的15%和60%。这表明

①现代服务业成为了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②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③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④发展现代服务业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材料一国家“十一五”期间能源消耗增速与GDP增速情况(单位

%)

注:我国单位GDP所消耗能源是日本的5.1倍,美国的3.7倍,经济增长65%靠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的投入。

材料二 消费方式会对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您坐飞机旅行2 000公里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就需要植3棵树来抵消。英国22%的二氧化碳排放是由食品产生的,“欧盟”17%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于肉类和奶制品。

材料三 我国是世界上能源消费大国,又是能源短缺的国家。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目前,中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足40%,而发达国家普遍超过70%。中国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胡锦涛总书记于2009年12月强调,要“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2)针对材料一反映的问题,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应如何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12分)

第十课复习学案答案

CCDCC DBDAB ADBCC

16、(1)材料一反映我国“十一五”期间经济保持快速增长,能源消耗增长速度逐步下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能源消耗依然过高,经济增长主要靠物力和人力的投入。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4分)

(2) ①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基础作用的同时,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充分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

配置的作用,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加强引导,促进结构调整。 ②我国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低碳经济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

⑤消费者要转变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行为习惯,做理智的消费者。

⑤城乡结构调整,实施小城镇战略。增加农民收入,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4.科技自主创新

(1)理论依据

经常→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政常→中国共产党领导角度分析→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国家角度分析→社会主义国家应履行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公共服务职能;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龙头的综合国力较量;哲学角度分析→科学理论、科学技术属正确的意识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巨大作用。 (2)重要意义 就国家而言:科技自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自主创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就企业而言: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有利于①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品结构;②有利于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获得额外收益(利润、效益) (3)对策

国家角度: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国家

①要深化科研体制改革;②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制;③要发展教育,培养科技人才;④要加大科技投入;⑤革新激励分配机制,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⑥要把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依法保护知识产权、高新企业融资和税收优惠等)结合起来;⑦要把自主创新核心技术与引进世界先进技术结合起来。

企业角度:

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建立激励机制;提高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素质;引进技术鼓励原始创新和吸收再创新,即二度创新。

知识扩展:

1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对传统的单纯追求产量、产值增长的资源消耗型增长模式的一种否定。这一理论的核心是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同步进行,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包括产品和劳务在内的产出增加,通常以gdp及其人均值来表示。经济发展是指不发达经济摆脱贫困落后,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是伴随着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法律、观念习俗变革的进程。(中国转型包括经济转型:需求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转型、就业结构转型等,旨在强化中国国内需求主导、强化居民消费带动、强化服务业主导、强化新兴工业主导,提高增长质量、提高创新能力、提高竞争能力、提高经济福利;社会转型:主要体现为加快人口城镇化,降低低收入人口比重,完善公平性社会政策,推动全社会享有基本的大体均等化的公共服务等。只有实现了社会转型,才能让全体人民共同分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

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保证。一般而言,没有经济增长是不可能有经济发展的。而又经济增长不一定有经济发展(如“无发展的增长”)

3.经济结构调整

(1)内容:主要是三大产业的结构调整,地区间经济布局和城乡结构发展、所有制结构调整,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等等。

(2)原则:①市场为导向。②效益为目标。③企业为主体。④科技为依托。⑤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协调;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要协调;地区、城乡经济要协调。 (3)主要任务:

①优化产业结构。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工业素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使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学技术,生产优质、高效产品,开发新产品,满足市场多种需求。

②“消费、投资、出口”结构的调整。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③资产结构调整。要对资产进行改组,改变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状况,组建有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④地区结构调整。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要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坚持可持续发展。东部地区支援技术、人才和市场,国家给予政策和资金帮助。

第十课

第十课教案

党课第十课

第十课 日月潭

第十课《童年》

第十课 有朋自远方来

第十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第十课复习提纲
《第十课复习提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