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肖川老师的

发布时间:2020-03-02 22:18: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红寺堡小学高文辉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是肖川教授历时10年写就的一本教育随笔。书中收录的60多篇文章,涉及到了教育学众多的领域和主题。书中肖教授从“与经典为友、教育的意蕴、教育给了我们什么、审视教育目标、教育的灵魂、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完美的教学、教育的期待、有所执着和真诚的言说”等方面对教育世界中那些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了精确的阐释,他力图做到用感性的文字表达理性的思考,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多彩的教育世界,以真挚的情感讴歌人类之爱,以满腔的热情高扬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本书的封面上赫然写道:“我力图创造出一种融哲学的理趣、散文的韵致和宗教的情怀于一体的表述风格。因此,我更愿意用‘心’来写一点文字,让读者读出启迪之外的一点激动,一点推动,一点感动;读出一种情怀,一种心境,一种胸襟,一种器局,读出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来。”我被这一段话所感动,让我的内心充满了一种解读的渴望。

我虽然没有每一篇都细细读到,但看了其中的不少文章后,使我感到这本教育随笔对于我们来说,很多事情就像发生在自己的周围,为我们教育学生提供了一些经典案例。

其中“教育就是服务”这是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短短六个字其实就在告诉我们,我们的教育就应该为学生服务,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书中这样写到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的发展。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轻蔑和敌视之上的,也没有任何一种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惩罚和制裁来实现。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当我们站在三尺讲台上,传业授道解惑之时,是否洞察到了每一位学生的需要。教育并不单单只是知识的传递,人的知、情、意、行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教师要将自身的真实展现来感染身

边的学生。简单地说,你要学生有爱,教师先得爱学生;你要学生有容人之量,教师先得对学生宽容;你让学生懂得帮助他人,教师就得给予学生更多的温暖。当孩子从身边你的身上感受到温暖、真诚、仁慈、宽容的时候,他的心中也开始对人性的光明有所了解和感悟,俗话说:“近朱者赤”应该也适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处吧。从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肖教授对教育思考的深刻性,从他的言论中透露着对教育的人性化追求。是的,我们的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应该高举“人文”这面旗帜的,正如书中所言“良好的教育必定有一个价值预设:人性向善”,基于以上这一点,那么,我们的良好教育更多的应该是尊重和信任,但我们又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这一点。知识的灌输往往成了教师教育生活中的主要事情,重知识,轻方法的指导,重结果,轻过程,重传授,轻情感,缺少了对孩子个性的培养。正如序中写到的“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好的社会,并不在彼岸,而就在当下,只要我们教师教给学生当下生命中所需的东西,尽力去挖掘学生身上“真、善、美”的本质,使其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教育应该是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思想品德熏陶感染思想品德,用情感激发情感,用意志调节意志,用个性影响个性,用心灵呼应心灵,用灵魂塑造灵魂,用人格塑造人格的事业,是一个人文的世界,书中提到“良好的教育更多的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防范与责罚。”希望我们能让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虽然梦和理想,理想和现实之间还有距离,但只要坚持信念,只要他们带走的不仅是知识的蜡烛,还有理想的圣火,那我们的理想之舟就一定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执著前行,直到理想的彼岸。

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

红寺堡小学高文辉

肖川博士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分成《与经典为友》、《教育的意蕴》、《教育给了我们什么》、《审视教育目标》、《教育的灵魂》、《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完美的教学》、《教育的期待》、《有所执着》、《真诚的言说》十块内容共60多篇文章。涉及到了众多的重要领域和主题,包括教育的真义、教育的价值、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生活、课程与教学、道德教育、师生关系、教师的学习与成长等等。涵盖面非常广。

整本书反复读了好几遍,觉得大有收获。

首先,整本书中作者的教育思想处处闪烁,在不同领域不同角度予以我不同感悟,在思想给予了我许多确认、肯定、启示与引领。

如开篇《用思想提升教育的品质》,告诉我“思想”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思想是一个人的生命,教育者如果没有自己的思想,就没有自己的个性魅力和人格魅力。也无法去解释教育的现象、揭示教育的真谛、预见教育的未来。在教育中,“思想”有双重意义:“一是用思想武装教师自己的行为,去重塑教师的教育行为,二是用思想陶养学生的心灵。”确实,在现实教育教学行为中,很长的一段时间以来,“我”的思想只局限于《教参》与相关的参考书中,总认为它们是至高无上的真理,任何与之相左的都是谬论,在教学中也唯此一种标准答案。现在想来,这种想法太危险。这不仅把自己的思想禁锢,使自己变得逼仄、肤浅、低俗;更是将学生原本自由、活泼的思想、思维方式纳入自己畸形的轨道上来。想想就害怕。其实,教育,更多是心与心、思想与思想之间的激荡与碰撞。教育只有用活泼的思想才能滋养自己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这样才有可能与学生的思想相互碰撞,才有可能以我们丰富、高尚、独到、深刻来激发学生的丰富、高尚、独到、深刻。这样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珍贵的生命。

《教育给了我们什么》一文中最触动我的是“什么是教育?是把所学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确实,在课堂上,我们教学生一个一个知识点且每个知识点都很重要,都得背下来;教学生一种又一种的解题方法且每种都很重要,都要掌握。然后,反复强调、反复操练以求熟能生巧。似乎,在各次考试中这些东西也总有用武之地。于是,我们教师包括学生们都一致地坚定的认为,这就是教育的内容。可是,这真的是教育的内容吗?这些知识点与解题方法除了换来一张大学通知书外,似乎什么都没有,只有无穷无尽的埋头苦读,为了高考中得高分,不得不压抑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花成倍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学科。结果是“全面的丰收,导致全面的平庸”。学习的乐趣被剥夺,学

校成了造就失败的场所,进而导致厌学和恐学,导致内必的畸变和人格的扭曲。这种现象在我们身边不断的上演,甚至我们自己也是受害者的其中一员,而作为教师,我们又在不断的制造这种现象。教育悲剧轮翻上演,大家都身不由已,教育陷入怪圈。

在《教师的学习与成长》这块内容中,我学到最多。我懂得了要“以古典的心情对待学习”,需要我们以宁静、闲适的心绪来对待学习,要快乐的学习,不要太功利,因为真正的学习是人深层的精神需要。知道了教师的专业成熟及其多途径。懂得了一个优秀的教师需要做到“六个学会”: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懂得了“教书育人的过程同时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而教育探索应从自我反思开始。

我还从肖川博士的《有所执着》中看到自己追求的教师的理想品格。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对自己所认同的对象能抱以审慎的态度,而对别人所信赖的事物又能假设它确有合理之处”。要“有所执着”,我希望自己过得充实,但是是踏实的充实;希望自己不断跋涉,但是是从容的跋涉;希望自己有所追求,但是是淡泊的追求,用这种执着来真诚的、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来。要“心存感激”,对我们拥有的一切,带着朗朗的心境,天空会蓝,空气会更清新,美好的事物与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这其中的有些思想,平时在自己脑中也偶有闪现,只是不那么明确、系统、有条理、有深度。看了本书,思想的道路突然明确、心中原本模糊的也已然澄明许多。虽然,在现实中还不知具体该如何去做,但,肖川博士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在远处给了我启发和引领。较之以前,心中还是有了更明确的努力方向。这是阅读本书收获最大的。

其次,本书说出了我们一线教师想说而又表达不出的心里话。如对教育现状的分析、对理想教育的期待、对教育实质的探求、对教师本身的分析,并对教育世界中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学理上的阐释,并发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底蕴,从而收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以孔窥豹、洞幽察微的效果。

第三,本学虽是一本有关教育理论的书,但并没有以往其它说理书的枯燥。本书词汇丰富,语言非常凝练、隽永、雅致,如阅读优美的散文。再加上作者写作多了一份自己真实的感悟、率真和灵性,读文章也如读作者的心灵世界,在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作者对于教育、人生与社会独到而细腻的洞察与体认,及从中洋溢着的浓浓的人间情怀。

阅读本书的过程,自己的心灵、思想与作者的得以碰撞、激荡,并最终有所获得,这也算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吧!

肖川老师的建议读后感

肖川报告

读肖川

感悟肖川

读肖川的

读了肖川的

听肖川报告有感

听肖川讲座有感

知名教授肖川讲过

听肖川教授报告心得体会

肖川老师的
《肖川老师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