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了肖川的

发布时间:2020-03-02 19:39: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的读后感

嘉乐镇中心校:蒋 艳

国庆这个长假总算没有浪费,终于把肖川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看完了。看完以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我对教育又有了新的认识,以前的迷茫,不知所措全然没有了,有的是想把看到的通过领悟运用到学生身上去,同时觉得自己的心灵得到了真诚的洗礼,思想得到了升华,眼界得到了开阔。 读了肖川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使我的阅读和写作的欲望在优美的文字和广博的知识中得到了激发,头脑中不停地重复着闪着一个念头:从今往后一定要看书,多看好书,书是知识的海洋,还要多动笔。不能做一头“光吃草而不挤奶的牛”不管从事什么事情都要从头到尾一直充实自己,这样不管社会怎么变,或者遇到再困难的事,咱们都行。更不用说我们教师了,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的榜样,以前常听那些前辈们说: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你要倒半壶水给学生你首先就要具备一壶或者更多的水,现在是深有体会。所以说,我们不仅仅要成为一名爱心满溢的教师,而且还要成为一名智慧型的教师。还深深地体会到,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多项型的老师,首先就要学习那些先进的思想、技巧。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大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交流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反之,如果没有博览群书,只能就教材讲教材,就内容讲内容,就试题讲试题,课堂会因此而单调乏味,死气沉沉;没有阅读,就难有深层次的思考,而自身思想的匮乏,展现于学生面前,就只能

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同时也没有什么方法来挽救这个课堂,那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就很难正常运行。所以说,阅读是教师获取思想的源头活水的最佳渠道。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出有效的经验和反面教训,从经验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将经验抽象成理论。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作为教师应当学会反思,注意积累一点一滴的经验,不断地工作,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发展,找出其中的技巧,使自己逐步向创新型教师迈进。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学会引领学生的心灵和精神

虽然我真正走上教师这个行业没几天但是我觉得教师是充满爱心的职业,教师要做一名爱的天使,这是对每一位教师的最基本要求。夏丐尊先生也说:“教育好像掘池,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池的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却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幸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然高尔基又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他告诉我们,教师不仅仅要成为一名爱心教师,还要成为一名智慧型的教师,说到智慧型教师让我想到了其他一些老师分享他们在课堂上的一些巧妙的教学技法,但是也是我们往往忽略的就是课堂上的随机事件,这些突发的事件,也就是课堂上随即生成的教学资源,利用好这些教学资源,会使我们的课堂变得鲜活起来,因为在课堂上,因为我们的教育

智慧,会让优异的学生变的更灵活,会让那些学习吃力的学生在错误之后一步步的引向成功,感悟到思考的神奇。课堂上的互动生成,基于一种本色,就是爱,师生之间的爱,缺少了这些,我们的课堂依旧是枯燥乏味的。智慧的形成固然是不断思考不断积累的过程,但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对教育的追求必须充满真情,必须充满仁爱之心,没有真情,没有爱的教育追求,只能是一种敷衍。有了爱,教育充满阳光,有了爱,追求变的美好,有了爱,生活变的更充实。有了爱,教师就有了不断学习的动力

就如肖川书中的第一编《教育的方向》就给了我这种刚走上讲台的新老师指明一个方向,他说明了作为一个教师的真正职责是什么?我们教育究竟应该为一个怎么的社会培养怎样的人——这样一个问题,肖川的回答是:为幸福人生奠基,为自由社会培养人,为民主社会培养好公民。在教育的方向中,肖川还对“学会做人”提出质疑:“‘学会做人’也带有对学生的不尊重。因为‘做人’带有外在化、行为模糊的意味,人成了盛装‘道德’的容器”“所谓的‘学会做人’就是取得成绩不要沾沾自喜,有意外的惊喜不要得意忘形,要学会见风使舵,要戒骄戒躁(其实就是自我贬抑),这样那些不如你的人会觉得你和他们差不多,你就可以免遭嫉恨、免遭诬陷、免糟恶语中伤,如此等等”“‘做人’基本上是面子上的事情,所以与人相处,重要的是不要撕破脸皮。”“‘做人’所强调的基本上是外在化的表演,而不是内心的真诚、善良、纯朴等。”肖川说我们的教育是让学生成为“自主发展的人”“自由幸福的人”这大概就是“真人”的

含义。“真人”就是心里想的口里说的手上做的一致的人。怎样来培养一个有用的人,高尚的人,为我们指明方向。

还记得肖川的第二编,书中认为,教育的真义是“建基于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教育,从学生成长的过程来说,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显发,内心的敞亮,主体性的弘扬与独特性的彰显;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教育要使学生感受到幸福。幸福教育,是教育本义的回归,是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表现。然而现在的孩子承受着四面八方的重重压力,又有多少学生在学校感到真正的幸福快乐?我记得我有一个初中同学,他那时候成绩很好每次考试都是前三名很多人都认为他能考上重点高中,可是中考成绩出来的时候他却比一班上成绩中等的同学考得还差就这样和重点中学失之交臂,后来他又复读了两次考了一个普通的高中,但是再那个高中也没有呆长久,我心里想这是什么原因呢?后来才听大人们说:他得了精神分裂症,原因是被他的父母逼成这样的,压力大而造成,可是后悔已经挽回不了。所以要使祖国的花朵健康快乐的成长,轻轻松松的接受教育,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需要研究的课题。只有孜孜不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学生、优秀的学生乃至杰出的学生。

肖川书中有那么一段话: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和繁杂洞察精深和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所以说就像肖川的文章里所说的用“智慧”与“真情”真的是最为恰切

不过的了。教育需要理想与信念,包括理想的社会、理想的人生、理想的人格……没有理想,就没有努力的方向,教育就会陷于迷茫和困顿;没有信念,就没有精神支撑,“就没有勇气和毅力不断生发的源泉。

我觉得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我们教师的智慧书中这样写道:“作为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保持内心的开放和鲜活,才会有不断增长的与人分享的内在需要。”只有教师本身的成长才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教师需要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使自己更具文化眼光才能。只有多读,多想,多交流,多实践才能丰富自身底蕴。这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的学习之道,因为丰厚的底蕴是靠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个人素养。大量的阅读是我们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在阅读中不断思考才能将知识化为己有;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别人交流探讨,是对自己的又一次提升;最后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传播给我们的学生。这便是真正意义上教学!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教师的重要品质。

我觉得肖川先生这本书很有亲和性。主要反映了教师的需要与趣味以及他们所关注的事物、他们所困惑的问题、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委屈和追求。,我们就无法超越横亘在通往理想之境上的无数险阻和艰难”。我觉得不仅仅是肖川先生对社会,对时代的深深的思考。 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对学生,对社会,对时代的深深思考与不断总结的动力与方向。作者在探索教育的方向与方法中提到:“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文件决定的,也不是由课程标准决定的,更不是

由教科书和学生决定的,而是由教师决定。”作为教师,首先是个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每一门课程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一个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一个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都有很明确的说明与解释还,还提出了许多供人参考的方案。所以说读了这本书对我的教学真的有太大的帮助,也让我明白了在遇到挫折的时候知识能帮你解决问题。没事的时书是你最好的伙伴也是永久的伙伴,所以说,真的是要多读书,读好书。更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书是生命的源泉!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通过多读书,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肖川报告

读肖川

感悟肖川

读肖川的

肖川老师的

听肖川报告有感

听肖川讲座有感

知名教授肖川讲过

读了

读了

读了肖川的
《读了肖川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