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铁的电化腐蚀和电化学保护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1 23:46: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铁的电化腐蚀和电化学保护》教学设计

高级中学课本《化学》拓展型课程(适用本)§4.2 (第三课时)

上海市松江二中 杨佳音

一、教学分析 1.文本分析

《上海市高中化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中,钢铁电化学腐蚀和防护的要求是B级水平,要求能说出金属腐蚀的实质和类型,能辨析钢铁的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能书写钢铁电化学腐蚀的电极反应式,能说出电化学保护的两种方法,并能解释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法和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B级要求主要体现在“辨析”和“解释”两个动词上。

教材将该内容置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与配平之后。教材首先说明钢铁易腐蚀,主要是电化学腐蚀(具有原电池作用过程的腐蚀);接着通过归纳与整理复习铜锌原电池知识,设置讨论铁、碳原电池原理及腐蚀速率;再阐述钢铁的析氢腐蚀、吸氧腐蚀及电极反应,最后通过图示说明电化防护的两种方法: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法。基本要求的内容和要求较好在教材中得到演绎。

这一内容以已有知识为基础,通过迁移和应用深化理解,达成教学要求的同时能使学生感悟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应用,提升对化学应用价值的认识。

2.学情分析

任教班级的学生整体水平相对比较低,基础不够扎实,知识的遗忘率比较高,如铜锌原电池的知识。教学设计时应予以考虑与原有知识的衔接。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都接触过铁铜腐蚀现象,对金属的腐蚀有初步认识,但不理解。而本节课内容需要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进行迁移拓展,在认识问题的过程中找寻解决的办法,对学生有一定挑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铜锌原电池知识的复习与拓展,认识金属的电化腐蚀及类型。

2.能根据金属电化防护的实际情景和防护本质,建构不同模型进行分析和解释。 3.在认识金属腐蚀及电化防护方法的过程中,感悟化学知识的价值和魅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解释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法和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 难点:钢铁的吸氧腐蚀

四、教学流程图

1 复习引入——————回忆 叙述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工作原理活动I————————分析 猜想 验证归纳 比较钢铁的电化学腐蚀活动II———————画模型示意图分析 解释钢铁的电化学保护

1.复习引入:通过复习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明确分析原电池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活动Ⅰ:通过原电池模型和相关知识理解钢铁电化学腐蚀的本质,辨析出两种不同的类型。

3.活动Ⅱ:通过金属电化防护的实际情景,建构防护模型并进行分析解释防护原理。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引入 出示装置图: 问题:这是什么装置?

其构成条件是什么?

其工作原理是什么?即化学能是如何转化为电能的?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小结:利用这套装置的原理,我们可以制作各种化学电源,也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今天这节课要用这张图及其原理来认识一些新事物,解决一些新问题,进而提升我们的认识。

环节二:认识钢铁电化学腐蚀的本质和类型 变式1:现将装置中的Zn和Cu换成Fe和C 问题:这是原电池吗?化学能是如何转化为电能的?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归纳、板书

变式2:继续将上述装置中的H2SO4溶液换成NaCl溶液 问题:这还是原电池吗?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学生1:能

┈┈ 学生2:不能 ┈┈ 实验探究

2 问题:化学能是如何转化为电能的?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疑惑:究竟是什么微粒得电子呢?

提供证据:Fe粉-C粉-NaCl溶液构成原电池体系中溶解O2的变化。

问题:溶解O2得电子产生了什么? 学生回答、继续板书

问题:这两套装置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回答

讲述、板书:这两套装置是我们生活中一种常见化学现象的放大——钢铁的腐蚀┈┈→电化学腐蚀。

问题:这两种电化学腐蚀的不同点在哪里?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板书

追问:你认为自然界以哪种腐蚀为主? 学生回答

小结:同样的化学知识可以为人类谋福利,也可能给人类带来危害。对我们来说当然是趋利避害,那么接着我们就要来寻找防止钢铁电化学腐蚀的方法。

环节

三、探寻钢铁电化学保护法

情景照片1:轮船长期在大海上航行,钢体船身不可避免会遭到腐蚀,所以防腐蚀就至关重要,这是远洋巨轮防腐蚀的方法——在船体上嵌上锌块。请大家分析为什么这么做就可以防止船体腐蚀了呢?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学生板书:画示意图 学生:解释 归纳、板书

3 情景照片2:像一些大型水库的钢闸门、地下管道常年在潮湿的环境中,也很容易腐蚀,所以也必须做好防腐蚀措施,这两张照片就是地下管道的防腐蚀工作,在这个布包里面有整流电源,把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电源的一端连着管道,另一端连着一种导电材料,为什么这么做就可以防止管道腐蚀了呢?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板书:画示意图 学生:解释 归纳、板书

问题:这两种保护钢铁的方法有何共性? 学生:回答 归纳、板书

结语:今天我们以Cu-Zn原电池模型为基础,认识了由原电池作用而引起的钢铁电化腐蚀的两种形式;又通过实际防腐蚀问题的建模,解释了两种电化学保护法的原理。这个过程中两点非常值得同学们汲取:一是要培养通过模型建构或模型方法去认识相关化学问题的能力,这是化学学科的关键能力之一。二是要认识化学知识的本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学好化学,不仅可以完善自我,更可以造福人类。

六、作业设计

1.《金典导学案课后作业》P25-26 2.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请查阅资料,概述氧化还原反应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应用,如:农业、工业、电化学、日常生活、医学等。

3.【选做题】查阅资料了解钢铁锈蚀的危害,对钢铁的防护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撰写研究报告。

七、课后反思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核心素养和能力的培养,为此本节课设计时尝试突破传统的经典上法,希望能在学生核心素养和能力的培养上有所着力。为达到这一目的,本节课紧抓两条线索,一是知识线索,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借助外在环境,通过”协作”而建构起对新知识的理解。因此,本节课以氧化还原反应本体知识以及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的已有知识为基础,学生自主构建钢铁电化学腐蚀(析氢腐蚀、吸氧腐蚀)的新知识,并解释电化学保护法的原理。这样的设计能使学生在学习的

4 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原电池以及电解池的认识,感受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以及电化学知识的应用和价值,体验参与、经历和感悟的学习过程。二是方法线索,这也是本节课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着力点,首先是以原电池模型为认知依据,逐一分析Fe-C-稀硫酸、Fe-C-NaCl溶液装置,从中归纳出共性本质——Fe的氧化腐蚀,再与实际联系,认识钢铁电化学腐蚀的两种类型。接着,又以实际防腐工作为情景素材,学生自主建构模型,解释防腐蚀的原理。这样的设计希望学生能用模型方法去认识问题——钢铁的电化学腐蚀,又用模型建构去解释问题——钢铁的电化学保护,使他们能在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有所发展。

从实施情况来看,效果是不错的,能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同时,在这节课中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能够在教师搭建的平台上,通过相互间的讨论、交流,上台板演等活动构建新知识,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了引导补充作用,教师尊重学生,学生乐于表现自己,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构建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当然,也有不足,需进一步改进之处。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分析问题比较随意,分析还不是很到位,教学上的改善措施为: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学生,让他们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同时改善教学设计,多创设鲜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

《铁生锈了》教学设计

铁生锈了教学设计

《铁生锈了》教学设计

青岛 腐蚀和防腐及研究成果

matlab数字图像处理 膨胀和腐蚀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教案)

《铁和水蒸气反应的科学探究》 教学设计

铁的化合物教学设计3

铁与水蒸气反应教学设计案例

铁小三年级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铁的电化腐蚀和电化学保护教学设计
《铁的电化腐蚀和电化学保护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