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生命科学导论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2 20:41: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哈佛大学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六大门类;1.各国文化2.历史研究3.文学美术4.道德伦理5.科学(数学、生命科学)6.社会分析

一、生物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描述生物学阶段,实验生物学阶段,创造生物学阶段

二、生命元素构成的特性;顺自然特性,反自然特性。每一种元素都有营养作用。或结构的作用,或功能的作用,或二者兼而有之。

三、元素成分的营养学意义;用实验动物的饲养实验来研究各种元素成份在营养学上的必要性。要证明某一种微量元素在营养学上是必不可少的,至少需要做下面三个方面的实验: 1.让实验动物摄入缺少某一种元素的膳食,观察是否出现特有的病症。 2.向膳食中添加该元素后,实验动物的上述特有病症是否消失。 3.进一步阐明该种元素在身体中起作用的代谢机理。

四、人体每天需要补充钙的数量;成人800 mg,婴儿(10个月)400mg,幼儿(

五、根据侧链结构和性质,可把20种氨基酸分成不同的组:疏水氨基酸:亮氨酸,亲水氨基酸:丝氨酸,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碱性氨基酸:精氨酸,含硫氨基酸:半胱氨酸,含羟基氨基酸:苏氨酸,带环氨基酸:酪氨酸。

六、氨基酸的功能:(1)作为组建蛋白质的元件(2)有的氨基酸或其衍生物具有生物活性(代谢调节、信号传递等)

七、脂类种类很多,分子结构相差较大;A、油脂:甘油三脂B、磷脂和鞘脂 C、固醇

八、生物大分子主要有三大类:蛋白质、核酸、多糖

九、一条多糖链的两端有不同结构和性质:一端的糖基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称还原端;另一端的糖基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称非还原端。

十、由生物小分子到生物大分子,分子增大,出现新的性质。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是:生物大分子有独特的立体结构、空间构型和分子整体形状。

十一、酶的催化特点;催化效率高、专一性质、可以调节。

十二、羧基肽酶以二价锌离子(Zn2+)为辅助因子,过氧化氢酶以铁卟啉环为辅助因子

十三、酶是如何降低活化能的呢 ? 首先需要酶与底物分子结合,酶蛋白结构中有底物结合中心/活性中心。然后,酶蛋白分子以各种方式,作用于底物分子,使底物分子活化起来。酶与底物的专一结合,又是酶促反应专一性的体现。 十

四、光合作用反应概要;光反应(类囊体膜)

光化学反应:利用日光能使水光解,合成ATP和还原NADP+; 叶绿素激发:反应中心将高能电子传递给电子受体;

电子传递:电子沿类囊体膜上电子传递链传递,并最终还原NADP+;水的光解提供的H+积累于类囊体内;

化学渗透:质子穿越类囊体膜进入类囊体;在类囊体和基质间形成质子梯度;质子通过由ATP合成酶复合物构成的特殊通道回到基质;ATP生成。

碳反应;12NADPH+12H++18ATP+6CO2

C6H12O6+12NADP++18ADP+18Pi Calvin循环;叶绿体基质中不断消耗ATP和NADPH,固定CO2形成葡萄糖的循环反应。固定3分子CO2需要9个ATP和6个NADPH 十

五、把火柴燃烧和生物体内氧化相比,基本原则相似―有机物氧化释放出能量。 不同点;A、生物体内氧化比燃烧过程缓慢的多,不是猛然地发出光和热。 B、生物体内氧化在水环境中进行。 C、生物体内的氧化由酶催化。

D、生物体内氧化分步骤进行,产生能量贮存在 ATP 中。

十六、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能量的两条途径(有氧途径三阶段,无氧途径两阶段) 一个葡萄糖分子经过:无氧

糖酵解途径

丙酮酸

2个 ATP 有氧 糖酵解、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

完全氧化

36个 ATP,CO2 和 H2O 十

七、孟德尔学说的重要意义;(1)第一次明确提出遗传因子的概念, 并且提出了遗传因子控制遗传性状的若干规律:

(2)孟德尔提出了杂交、自交、回交、测交等一套科学有效的遗传研究方法,来研究遗传因子的规律。

十八、格里菲斯的实验证明遗传物质可以转化进入细菌,改变细菌特性。爱弗莱的实验证实,进入细菌改变特性的遗传物质是 DNA,而不是蛋白质。沃森和克里克提出 DNA 双螺旋模型。 十

九、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功能(1)贮藏遗传信息的功能(2)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3)表达遗传信息的功能

十、基因工程的操作包含以下步骤:

获得目的基因

构造重组 DNA 分子(质粒和噬菌体DNA)

转化(细菌)或转染(动植物细胞)

表达

蛋白质产物的分离纯化

二十一、印迹法的主要步骤:印迹法的关键是“分子杂交” (1)基因文库- DNA 用限制性内切酶处理。 (2)DNA 片断混合物通过电泳分离。

(3)电泳后,通过印迹技术转到酯酰纤维薄膜上,以便操作。 (4)用已知小片断DNA 作为探针,互补结合需要找的基因片断。 (5)探针DNA 片断已用放射性元素标记,使胶片感光后可看出。

22、每个生物体都是信息发送源(物理的和化学的),又是信息接受体。

23、人体协调内部的生物信息过程主要涉及两个系统:神经系统(协调内、外)内分泌系统

主要协调内部

24、感受器、感觉神经元、突触、运动神经元、效应器

25、神经系统中担负神经传导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细胞,即神经元。

还有几种神经胶质细胞,它们不担负神经传导任务,主要是起着帮助和支持神经元的作用。

26、神经元的结构:细胞体、树突、轴突(轴突外面常包着充满磷脂的髓鞘。轴突的主要功能是传出神经冲动。)、突触

27、动作电位产生与传播有以下特点:“全或无”、快速产生与传播、不应期

28、跨越细胞间隙传导神经冲动的两种方式:

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正肾上腺素、-氨基

电突触

化学突触

丁酸、5-羟色胺

间隙

2 nm

20 nm

神经调节物:内啡肽

传导

电位

神经递质

逆向

可以

不可以

29、激素特征:来源——由内分泌腺分泌

传播——无特定管道,随血流传布

作用——特定靶细胞

效应——低浓度、强效应

30、从分泌细胞调节目标的角度来看,不仅有内分泌,还有旁分泌和自分泌。这些细胞调节物统称为激素。激素在体内的生理作用,主要是调节细胞的代谢和行为。

31、按分子性质可以把激素分为两大类:

脂溶性激素——

性激素 (固醇类)、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素 水溶性激素—— 胰岛素 (肽类)、肾上腺素 (氨基酸衍生物)

32、脂溶性激素的信号传递途径 固醇类激素的受体在细胞质中/细胞核内。固醇类激素直接进入细胞,和受体结合,受体活化后,能结合到DNA 的特定位置,调节基因表达。固醇类激素的受体又被称为转录调节因子。

33、水溶性激素的信号传递途径

肾上腺素与位于细胞膜上的受体相结合。活化后的受体推动腺苷酸环化酶的活化,在该酶的催化下,产生环状腺苷酸—— cAMP。cAMP 再继续推动后面多重反应,使细胞出现总效应,最后使血糖上升。

34、人体有两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反应较慢,不具特异性;特异性免疫(专一性和记忆性)反应较快,具特异性

35、免疫细胞包括各种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粒细胞等一切与免疫有关的细胞。 人体淋巴细胞总数约 2 x 1010 个。免疫活性细胞: B-细胞和T-细胞。

36T-细胞又可区分为:Tc(细胞毒T细胞) TH (协助T细胞)Ts(抑制T细胞)

37、抗体与抗原形成特异结合,再通过下列反应消灭抗原。中和反应、聚集反应、沉淀反应 38:七种主要生境:冻土带、针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草原、稀树草原、沙漠、热带雨林

39、物质循环包括:水循环、气体循环、沉淀物循环

40、人类活动促使物种灭绝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热带雨林的消失。

41、生物多样性有什么重要性?

保护野生基因库、保护农业和药物资源、保护生态平衡

生命科学导论学习心得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选《生命科学导论》有感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教学大纲

选生命科学导论有感

教师心得体会生命科学导论

生命科学与导论心得体会

遗传病 生命科学导论1000字论文

选修课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

生命科学导论总结
《生命科学导论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