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22:58: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书写生字、词语。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3、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 学习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认识三个修改符号,并能运用其修改句子中的问题。 前置作业:

1、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

2、了解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

3、查找有关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自主、合作、探究:

1、放声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2、自学生字新词,小组练习读准含有生字的词语,师检查自学情况。

3、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怎么分成两部分?

4、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a.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b、学习第

三、

四、五自然段,体会我的情感变化。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

)。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

)。 C叶老为我修改作文,使我感受到了叶老是一个 展示汇报:

读写结合,练习修改: a、读课后资料袋,学习三个修改符号。b、运用修改符号试着修改一句话。

奶奶买了水果,桃、苹果,还有巧克力。

数学对我很感兴趣。

少先队员要热爱祖国和公共财物。 当堂测试:

1、给下列生字注音并组词。

删(

)昏(

) 糊(

)洽(

) 闯(

)租(

2、听写词语: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2.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3.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前置作业:

1、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

2、与第6课《爬山虎的脚》相对比,你觉得这两篇课文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自主、合作、探究:

1、复习巩固,听写词语。

2、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a.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之间的哪两件事?

b.叶老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了什么?

3、学习第二部分: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我”应邀做客,叶老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a、第8自然段:过看文中插图、想象、朗读感受叶老平易近人,和蔼亲切。

b、第9自然段:通过朗读、补充课外资料──叶老和“我”谈话的内容,感受叶老的亲切、质朴。

c、第10自然段:

(1)理解词语:楷模──

叶老的人品──

作品──

4、在叶老家,还有什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用“——”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再读一读。 (2)全班交流。(过朗读、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知道爬山虎因作者心情不同、时间的变化、光线的变化,前后描写不同。) 交流展示:

叶老的谈话不仅给了“我”信心,还带给“我”怎样的收获呢?

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联系课文内容填空:作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家的作品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关测试:

1、结合重点句理解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2、“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那个夏天以后会发生什么事?补充肖复兴的相关资料。

27、乌塔

学习目标:

1、认识六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能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

预习任务:

把课文读懂,读准字音。理解“惬意、反驳、语塞”的意思。 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乌塔这样做好不好?

查找欧洲地图。

自主、合作、探究:

1、根据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乌塔旅游了哪些地方?还准备去哪儿旅游?(结合地图) 4、领悟乌塔的独立生活能力。

a画出乌塔为了出国旅游,她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的句子。 b假如是我们,我们敢独自一人出国去旅游吗?为什么? 填空了解中外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差异: 中外父母爱孩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中国父母是百般呵护,孩子一般没有机会独立锻炼;外国父母是给孩子自由,放手让孩子去锻炼;

★中外孩子自理、自立能力的差异:中国孩子靠父母养活、资助;外国孩子靠自己打工,努力挣钱;

★认识世界的途径不同:中国孩子不出家门;外国孩子走出家门; ★中外孩子处理事情的能力:中国孩子(父母包办代替);外国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5、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a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 b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c你赞同中国父母谨慎小心的教育方式,还是赞同外国父母这种开放自由的教育方式?为什么?

d们能向乌塔学习什么?

6、布置实践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小练笔:“从《乌塔》想到的”。

28*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学习目标

1、认读8个生字,以及“冒昧、疏远、采访、寂寞、分析、飘飘然、行只影单、和睦相处、患难与共、受益匪浅、年少气盛、年逾古稀”等词语。

2、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3、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

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前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会读会写下面词语:冒昧、疏远、采访、寂寞、分析、飘飘然、行只影单、和睦相处、患难与共、受益匪浅、年少气盛、年逾古稀。

3、调查本班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根据实际问题搜集辩论资料。 自主、合作、探究

1、教师举出生活中的实例引出课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学生体会,模仿举例,理解课题。 自读课文,学习字词,感知内容

1、学生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读生字词:柯岩冒昧寂寞和睦分析患者告诫受益匪浅年逾古稀 再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用什么形式,主要介绍了什么事。 深读课文,质疑归纳

1、读读议议。

a、信中主要提出了什么问题?你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和体会。 b、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展开想象,合情推理。

2、读读悟悟。 a.朗读课文。

b.感悟柯老师信中语气的特点:真诚、耐心。

3、读读想想。

a、自己归纳书信的格式,发现去信与回信的异同。 b.合作交流,教师小结。 课后延伸,拓展训练

辩论会:结合本班主要问题由师生共同商定论题,自由组成正反方,展开辩论。

语文园地七

学习目标:

1、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结合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习作。

3、发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注意总结。

4、熟读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结合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习作。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仪 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开展了“成长的故事”这个专题的综合性学习。相信大家在了解他人的成长故事及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有许多感想,今天就让我们在一起畅所欲言吧!

2、阅读习作的三个提示,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3、根据相同选题,组成若干个小组合作交流,注意倾听,互相补充、完善。

a、成长的故事可以采用编演短剧或配乐讲故事等形式交流。 b.“从《乌塔》想起的”可把自己的经历与乌塔进行对比,着眼于乌塔的独立精神和自理能力,不要只一味批评家长的束缚。

c.围绕“如何与周围人交往”或“怎样才能过个有意义的生日”进行讨论,或举行一场小型辩论会,搜集资料,用事实来说服人。

4、按确定的方案进行演练。

5、全班交流。

6、共同评议。

a、引导学生发现小伙伴的长处和进步,善意地提出问题和改进方法、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评价。

b.谈谈听了他人的成长故事后,自己有何打算。 作业:

把自己说的内容写下来。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同学们根据口语交际的内容自主选择习作内容,把最有感触,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一、认真审题,写出特点。

三项习作,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习作时要注意把特点体现出来。

1、写自己或别人成长的故事。要求写得既有趣又能给人以启发。写时还要把事情交待楚,注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对最能体现有趣和给人以启处要写具体。

2、“从《乌塔》想起的”中“想”的内容从何而来呢? a、“想”从认真阅读、深入思考中来。从《乌塔》中想到什么呢?关键是逐字、逐句、逐段读懂《乌塔》一课所反映的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只有读得精,才能想得深。

b.“想”从联系生活实际中来。把《乌塔》所反映的成长中的问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要事实说话,不能空发议论。

c.“想”从丰富的联想中来。《乌塔》揭示了成长中的一些问题,可以由这些问题生发去,谈一谈在成长中遇到的其它问题。

3、写回信应注意格式: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等五个部分。回信的特点主要表现写正文时先要回答来信中的问题,再写自己想要告诉对方的事情。回答问题时要悄意切,要用事实说话,少谈或不谈大道理。

二、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三、放声朗读,进行修改。

引导学生运用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中学到的修改方法。

四、学生交流,互相评议。 尊重同学,虚心听取意见。

五、誊写作文。

教师交代格式和书写要求。

第三课时 作文讲评

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议: a、内容充实具体。

b.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c、运用了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语句通顺。 d.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 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修改誊写,张贴展览、发表

1、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3、鼓励学生投稿。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小林、小东的对话,想想自己从中有何发现。

2、指名朗读。说说自己的发现。

3、交流各自的发现。

a、读书时,深入地想一想,不浮在表面,常常问个“为什么”,往往能发现问题。

b.解决问题时可采用:查找资料、了解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的实际情况等方法。

4、扩展练习。

a、谈自己怎样读书的实例。

b.从自己的读书实例中总结读书方法。 c.鼓励在今后的读书中不断总结读书方法。 日积月累

1、采取多种方式反复朗读名言。

2、小组交流各自对名言的理解。

3、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有志者事竟成:有志气的人只要坚持不懈,事情终归会成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人要不断学习才能明白事理,完善自我成为国家的栋梁。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业上的精深造诣,出于勤奋,做事情成功在于多动脑筋、想办法。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时间一去不复返,应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

4、背诵名言。

5、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其他名言,鼓励平时积累。板报上专辟一角,每周写一句名言。

把自己最喜欢的名言写在自己可随时看到的地方,激励自己。

展示台

1、课前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归纳展示内容。

2、小组讨论展示内容、展示形式,提出建议,确定本组展示形式。

3、班长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协调展示情况。

4、举行“成长的故事”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 作业:

背诵日积月累并抄写

掌握不好的知识:

一、积累运用

对课内的生字及四字词掌握得比较牢固,主要出现以下错别字:“幻”写成“幼”,“出乎意料”写成“出呼意料”。

对部分词语的理解不透切,把“形态各异”和“归根到底”这两个词归入神态类别当中。

3个同学未能区分“改变”“改观”的用法。

二、阅读感悟

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但没能把意思表达清楚,语句不通顺。 大部分学生能细心读文章内容,能从文中找到正确的答案,但是仍然有5 个同学未能理解题意。

三、作文

有5个同学审错题,读题欠缺细心。

在习作过程中,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但是有些想象不太符合实际,过于夸张。

改进措施:

增加造句练习,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课前进行三分钟口语交际练习,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在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涵,感受人物,事物的特点,学会评价人物及作品,品词析句,积累词语,运用语言。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教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