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B1.1.1算法的概念 教案3

发布时间:2020-03-01 20:29: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算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体会算法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与主要特点;

2.能按步骤用自然语言写出简单问题的算法过程学;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教学重点:将问题的解决过程用自然语言表示为算法过程. 教学难点: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过程 一.序言

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理论和技术的核心.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同时,算法有利于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前的学习中,虽然没有出现算法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如四则运算的过程、求解方程的步骤等等,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这就是算法的思想.

阅读教材第4页. 二.问题情境

1.情境:介绍猜数游戏(见教材第5页).

2.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有哪些策略,哪一种较好? 三.学生活动

学生容易说出“二分法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算法化(按步骤)的表达.

说明:以上过程实际上是按一种机械的程序进行的一系列操作.

四.建构数学

在解决某些问题时,需要设计出一系列可操作或可计算的步骤,通过实施这些步骤来解决问题,通常把这些步骤称为解决这些问题的算法.

1.广义的算法——某一工作的方法和步骤,例如:歌谱是一首歌曲的算法,空调说明书是空调使用的算法.

在数学中,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序. 2.本章主要讨论的算法(计算机能够实现的算法)——对一类问题的机械的、统一的求解方法.例如:解方程(组)的算法,函数求值的算法,作图问题的算法等. 3.本节采用自然语言来描述算法. 五.数学运用 1.算法描述举例

例1.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 解: 算法1 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1+2,得到3;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运算结果6与4相加,得到10;

第四步:将第三步中的运算结果10与5相加,得到15.

算法2 运用公式123n

第一步:取n=5;

第二步:计算n(n1)2n(n1)2直接计算.

第三步:输出运算结果.

算法3 用循环方法求和. 第一步:使S1,;

第二步:使I2;

第三步:使SSI; 第四步:使II1;

第五步:如果I5,则返回第三步,否则输出S. 说明:①一个问题的算法可能不唯一.

②若将本例改为“给出求123100的一个算法”,则上述算法2和算法3表达较为方便.

例2.给出求解方程组2xy74x5y11的一个算法.

分析:解线性方程组的常用方法是加减消元法和代入消元法,这两种方法没有本质的差别,为了适用于解一般的线性方程组,以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我们用高斯消元法(即先将方程组化为一个三角形方程组,在通过回代过程求出方程组的解)解线性方程组. 解:用消元法解这个方程组,步骤是:

第一步:方程①不动,将方程②中x的系数除以方程①中x的系数,得到乘数m第二步:方程②减去m乘以方程①,消去方程②中的x项,得到

2xy7; 3y3422;

第三步:将上面的方程组自下而上回代求解,得到y1,x4.

x

4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

y1说明:(1).从例

1、例2可以看出,算法具有两个主要特点:

①有限性:一个算法在执行有限个步骤后必须结束.

“有限性”往往指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如果让计算机执行一个历时1000年才结束的算法,这虽然是有限的,但超过了合理的限度,人们也不把它视作有效算法.“合理限度”一般由人们的常识和需要以及计算机的性能而定.

②确定性:算法的每一个步骤和次序应当是确定的.

例如,一个健身操中一个动作“手举过头顶”,这个步骤就是不确定的、含糊的.是双手都举过头,还是左手或右手?举过头顶多少厘米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算法中的每一个步骤不应产生歧义,而应当是明确无误的.

(2).一般来说,算法应有一个或多个输出,算法的目的是为了求解,没有输出的算法是没有意义的.

2.练习:课本第6页练习第

1、

2、3题. 练习1答案:第一步

移项得2x3;

第二步

两边同除以2得x32.

练习2答案:第一步:使S1,;

第二步:使I3;

第三步:使SSI;

第四步:使II2;

第五步:如果I7,则返回第三步,否则输出S.

20练习3答案:第一步

计算斜率kAB;

3(1)

第二步

用点斜式写出直线方程y0kAB(x1). 补充:

1.一个人带三只狼和三只羚羊过河,只有一条船,同船可以容纳一个人和两只动物.没有人在的时候,如果狼的数量不少于羚羊的数量,狼就会吃掉羚羊.请设计过河的算法.

解:算法或步骤如下: S1 人带两只狼过河; S2 S3 S4 S5 人自己返回;

人带一只羚羊过河; 人带两只狼返回; 人带两只羚羊过河;

S6 人自己返回;

S7 人带两只狼过河; S8 人自己返回;

S9 人带一只狼过河. 2.写出求112131100的一个算法.

第一步:使S1,;

第二步:使I2;

第三步:使n1I第四步:使SSn; 第五步:使II1;

第六步:如果I100,则返回第三步,

否则输出S.

六.回顾小结

1.算法的概念:对一类问题的机械的、统一的求解方法.算法是由基本运算及规定的运算顺序所构成的完整的解题步骤,或者是按照要求设计好的有限的计算序列,并且这样的步骤或序列能解决一类问题. 2.算法的重要特征:

(1)有限性:一个算法在执行有限步后必须结束;

(2)确切性:算法的每一个步骤和次序必须是确定的;

(3)输入:一个算法有0个或多个输入,以刻划运算对象的初始条件.所谓0个输入是指算法本身定出了初始条件.

(4)输出:一个算法有1个或多个输出,以反映对输入数据加工后的结果.没有输出的 算法是毫无意义的.

七、课外作业:

课本第6页第1-4题, 补充:

1. 有A、B、C三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瓶,A装着酒精,B装着醋,C为空瓶,请设计一个算法,把A、B瓶中的酒精与醋互换. 2.写出解方程x2x30的一个算法.

3.已知A(x1,y1),B(x2,y2),写出求直线AB斜率的一个算法.

4.“鸡兔同笼”是我国隋朝时期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的一个有趣而具有深远影响的题目: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请你先列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程组,并设计一个解该方程组的算法.

2

算法的概念(教案)

算法的概念教案

§1.1.1 算法的概念教案

1、1、1算法的概念教案

《1.1.1算法的概念》教案

121算法的概念教案

算法的概念说课稿

高一数学 1.1.1《算法的概念》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算法的概念》教学案例

算法的概念的教学设计

B1.1.1算法的概念 教案3
《B1.1.1算法的概念 教案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