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1、1、1算法的概念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3:38: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

1、1算法的概念

一、【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算法的概念,掌握算法的基本特点.

2、写出解决一类问题的算法.【教学效果】:学习目标的给出,有利于学生对课堂整体的把握.

二、【自学内容和要求及自学过程】

1、阅读教材第2页内容,回答问题(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我们知道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有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请你结合教材的例子{2xy12总结用加减消元法和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111请同学们总结解一般二元一次方程组{a2xb2yc22的步骤.

x2y11axbyc1结论:①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回顾二元一次方程组x2y11{2xy12的求解过程,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步骤:第一步,+×2,得5x=1.第二步,解,得:x=1/5,第三步,-×2得5y=3.第四步,解,得y=3/5.第五步:得到方程组的解为{y3/5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xy12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步骤:第一步,由得x=2y-1.第二步,把代入,得2(2y-1)+y=1.第三步,解得y=3/5.第四步,把代入,得x=2×3/5-1=1/5.第五步,得到方x1/5程组的解为:{y3/5对于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组{axbyc2,其中

222x1/5x2y11a1xb1yc11a1b2a2b10,可以写出类似的求解步骤:第一步,×b2-2×b1,得(a1b2a2b1)xb2c1b1c2.第二步,解,得x(b2c1b1c2)/(a1b2a2b1).第三步,×a1-×a2,得(a1b2a2b1)ya1c2a2c1.第四步,解,得y(a1c2a2c1)/(a1b2a2b1).第五步,得到方程组的解为(b2c1b1c2)/(a1b2a2b)1{xy(a1c2a2c1)/(a1b2a2b1)

【教学效果】:要让学生掌握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掌握解一般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算法步骤,巩固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归纳思想.上述步骤构成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个算法,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算法编制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根据第一块内容,结合算法的定义,回答问题(算法) 根据上述实例,说说你对算法的理解.请同学们总结算法的特征.结论:广义的算法是指完成某项工作的方法和步骤,那么我们可以

说洗衣机的使用说明书是操作洗衣机的算法,菜谱是做菜的算法等等.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点的步骤.现在算法通常可以编成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执行并解决问题.①确定性:算法的每一部都应当做到准确无误、不重复、不遗漏.不重复是指不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无用的步骤,不遗漏是指缺少哪一步都无法完成任务.②逻辑性:算法从开始的第一步直到最后一步之间做到环环相扣,分工明确,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后一步是前一步的继续.③有穷性:算法要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当到达终止步骤时所要解决的问题有明确的结果,也就是说必须在有限步骤内完成任务,不能无限制的持续进行.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算法?

结论:在解决某些问题时,需要设计出一系列可操作或可计算的步骤来解决问题,这些步骤称为解决这些问题的算法.也就是说算法实际上就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程序性方法.算法一般是机械的,它的优点是一种通法,只要按部就班的去做,总能得到结果.因此算法是计算科学的基础.【教学效果】:理解算法的特征,让学生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算法.

三、【综合练习与思考探索】

练习一:教材例1:设计一个算法,判断7是否为质数.设计一个算法,判断35是否为质数.结论:根据质数的定义,可以这样判断:依次用2—6除7,如果它们中有一个能整除7,则7不是质数,否则7是质数.根据以上分析,可写出如下的算法:

第一步:用2除7,得到余数1,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2不能整除7.第二步:用3除7,得到余数1,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3不能整除7.第三步:用4除7,得到余数3,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4不能整除7.第四步:用5除7,得到余数2,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5不能整除7.第五步:用6除7,得到余数1,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6不能整除7.因此,7是质数.类似地,可写出“判断35是否为质数”的算法:

第一步:用2除35,得到余数1,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2不能整除35.第二步:用3除35,得到余数2,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3不能整除35.第三步:用4除35,得到余数3,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4不能整除35.

第四步:用5除35,得到余数0,因为余数为0,所以5能整除35.因此,35不是质数.引申:教材P4探究:请写出判断整数n(n>2)是否为质数的算法.对于任意的整数n(n>2),若用i表示2—(n-1)中的任意整数,则判断整数n(n>2)是否为质数的算法包含下面的重复操作.用i除n,得到余数r,判断余数r是否为0,若是,则n不是质数;否则,将i的值增加1.再执行同样的操作.这个操作一直要进行到i的值等于(n-1)为止.因此,判断整数n(n>2)是否为质数的算法可以写成:

第一步,给定大于2的整数n.第二步,令i=2.第三步,用i除n,得到余数r.第四步,判断“r=0”是否成立.若是,则n不是质数,结束算法;否则,将i的值增加1,仍用i表示.第五步,判断“i>(n-1)”是否成立.若是,则n是质数,结束算法;否则,返回第三步.【教学效果】:理解并掌握判断n是否为质数的算法.练习二:教材例2:写出用“二分法”求方程x-2=0(x>0)的近似解的算法.结论:算法分析:令f(x)= x-2=0(x>0),则方程x-2=0的解就是函数f(x)的零点.二分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函数f(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a,b](满足f(a)f(b)

2

222

第五步,判断[a,b]的长度是否小于d或f(m)是否等于0.若是,则m是方程的近似解;否则,返回第三步.当d=0.005时,按照以上算法,可以得到表1—1和图1.1—1 于是,开区间 (1.4140625,1.41796875)中的实数都是当精确度为0.005时的原方程的近似解.【教学效果】:理解并掌握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算法.

四、【作业】

1、必做题:教材第5页练习

1、2;

2、选做题:写出通过尺规作图确定线段AB一个五等分点的算法.

五、【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三块内容:第一块,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算法步骤;第二块,判断n是否为质数的算法;第三块,二分法求解方程的近似解的算法.通过学习这三块内容,让学生基本上能写出简单问题的算法.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内容比较多,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并且这节课是高中新课表新增加的内容,教师比较陌生,学生也比较陌生,所以讲解时要能做到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所要表述的内容.

算法的概念(教案)

算法的概念教案

1测量的概念

广告的概念1

1角色定位的概念

1科学人才观概念

1、“五区叠加”概念

1经济林概念05

青岛版初中第三册1第1课算法的概念教案(全文)

教案1

1、1、1算法的概念教案
《1、1、1算法的概念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