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文化大革命”教学设计及课件

发布时间:2020-03-02 14:55: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教学设计

永宁县回民中学:唐永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和掌握”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全国*局面的出现、二月抗争、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的危害及教训。

2、引导学生对十年内乱过程的思考,培养学生简单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对十年内乱原因、经验教训的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及正确把握历史发展方向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进行导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主要采用讲述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再让学生观看一些图片资料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采用启发 、诱导等多种方法,分层递进,逐步探究解决本课学习内容,从而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吸取历史教训,以史为鉴,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达到历史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进步,而是一场历史性的*和灾难,它使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都遭到严重破坏。

2、通过简述“文化大革命” 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3、通过讲述二月抗争,使学生认识到,面对大*的局势,一些老一辈革命家挺身而出,进行抗争,代表了党和人民的意志,表现了老一辈革命家无私无畏的凛然正气。

教学重点:“*”的发动及其所造成的危害。

教学难点:“*”发生的原因及其灾难性的后果。

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歌曲《祝毛主席万寿无疆》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上课再让学生阅读两段文字资料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教师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1、原因

(要求学生看教材第一段自己找出原因后,教师出示图示进行讲解,并作进一步的补充,利用一些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2、导火线 (要求学生在教材中找出并划出来。)

3、标志 (要求学生在教材中找出并划出来。教师利用图片进行补充。)

二、全面内乱

1、红卫兵造反

(教师结合课件讲述:为发动群众造反,把“文化大革命”全面开展起来,8月18日毛泽东在天安门首次接见来自全国各地和北京的红卫兵及革命群众。 广大青年学生掀起“大串连”的高潮。 “文化大革命”全面开展起来了,*局面开始出现。)

2、“一月风暴”

(教师出示文字资料及结合自己所听所闻补充讲述使学生体会到全国夺权后“天下大乱”的情况。问题:毛泽东虽发动了*,但他想不想把局面搞成这样?学生回答后,由此引出两个反革命集团。问题:反革命集团为什么要提出“打倒一切”?)

3、“二月抗争”

(学生阅读课后一得了解事情经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在当时“*”的错误为什么不能得到纠正?教师补充讲述并出示图片资料,“二月抗争”后,反革命集团更加肆无忌惮的迫害老干部。)

4、刘少奇冤案

(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基本情况。教师出示图片讲述。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刘少奇冤案说明了什么?)

5.“九〃一三”事件和林彪反革命集团被彻底粉碎 (教师结合课件补充讲述,帮助学生理解“*”被反革命集团利用。)

三、粉碎“四人帮”及“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教师结合课件图片补充讲述1976年“黑色的一年”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四五运动”的相关内容。教师补充讲述“四人帮”加紧夺权的情况。学生掌握*结束的标志。)

四、“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后归纳总结,教师再以直观的图示方式呈现,帮助学生加深印象。问题:请同学们用史实说明*期间我国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经济发展缓慢,文化教育遭到摧残。)

五、“文化大革命”的性质

2 (要求学生找出教材中的一句话加以说明,教师再行简单讲解。教师强调“文化大革命”不是列宁说的普及教育,扫除文盲的革命,也不是像辛亥革命那样推动社会进步的革命,所以要加双引号。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的性质。)

六、“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和启示

(学生讨论,教师启发诱导,归纳总结。)

课堂小结 :

(按板书线索小结并强调指出:*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但在*中,人民群众和老一辈革命家对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反抗,最终粉碎了“四人帮”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说明我们的党有能力纠正错误,我们的党没有变,我们的社会没有变,伟大的人民,伟大的党。

布置作业 :

(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一、“文化大革命”的反动

1、原因

2、导火线

3、标志

二、全面内乱

1、红卫兵造反

2、“一月风暴”

3、“二月抗争”

4、刘少奇冤案

5、“

九、一三”事件

6、“

四、五”运动

三、粉碎“四人帮”*结束

四、*影响

五、*性质

六、*启示

3 教学反思:

众所周知,“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中国现代历史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极不寻常的一段历史,历史上的“*”事件跨时十年,其中涉及的人物、事件、现象纷繁复杂。而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七课教材仅用一课时区区几百字简介了“*”中的一些大事件,内容高度浓缩,要面向“90后”学生讲述这一历史事件,要求和难度真是很大。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对于没有经历过这段历史的现代中学生来说,在初中的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很可能是许多人一生中最主要的对*的认识,因此,如何设计这一课的教学,使学生对这段历史的真实面目及本质进行了解,我觉得确实是要让老师费尽心思的。

经过一番思考,在备课时我做了这样一些教学上的设计。 在处理第一个大问题的时候,对于*发动的原因这个教学难点,作为初二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很难深刻的把握*发动的原因这样的重大理论问题。我本来是想一笔带过,但有考虑到如果不能很到位的理解理论错误,对*中种种怪现象的认识也只能停留在缺乏深度的近乎娱乐的层次,难以形成深刻的历史意识。所以我还是在这个问题上花了一定的时间,尽量做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我在设计的时候以图式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还是比较容易理解。

另外我还利用学生对个人崇拜的感性认识很丰富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对当时从上到下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现象结合课件图片做了比较多的描述,如周恩来、邓小平同志去见毛泽东主席都毕恭毕敬,这样我觉得对帮助学生理解*发生的原因也是比较有好处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对*发的的导火线和标志只是让学生划一下教材就可以了。

4 在对第二的问题全面内乱的处理上我也主要是采取比较富有感染力的讲述让学生体会一个“乱”字,从而为后面学生了解和认识*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打下一个基础。本来是想要学生自己搜集一些资料的,但想到课堂时间有限,再加上学生在展示他的资料的时候可能也仅仅是展示或读一下,并不能真正理解,实际效果不会太好,所以还是决定以教师的讲述为主。在讲述的过程中结合了一些*期间的典型史料,以及我自己的所见所闻,让学生有一个更具体的认识和感受。如彭德怀、贺龙、刘少奇的悲惨命运,发生在我们本地区的迫害干部的真实事件,林彪的阴谋政变,四人帮的篡党夺权等,反映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对*的抵制的材料等。相信这些大量的生动的图片和史料会牢牢地印在学生的脑中,构成对*的全面印象。

当然在展示这些历史图片等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导致这些今天看来荒诞离奇的事情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主要有:*发生后*的局面为什么到了不可控制的境地?林彪江青一伙为什么要提出打倒一切?当时有没有人反对这样做?在当时*的错误为什么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刘少奇冤案说明了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和思考,学生是有相当难度的,因为从大处说这些是学者研究的问题,但不等于学生就不能进行思考,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试着探寻历史的本质。

“文化大革命”的危害和性质,我处理的比较简单,因为我觉得有了上面的铺垫,*的危害虽然是本科的重点内容,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5 最后一个问题“文化大革命”的启示是作为一个讨论题要让学生讨论的。但还是那个问题本课内容太多时间太少,讨论的意图没有达到。

总的来说,本课设计的实施与设想的情况基本是吻合的,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基本在预料之内,但由于学生知识经历的限制很难进行有深度的思考,大多数问题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学生思考尝试回答后再有老师讲解的,由于设计的内容多,占用时间长,本课没有留下当堂练习的时间。从这一课的实施看,我觉得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在教材的编写上显得篇幅太少,安排一课时显然是不够的,如果这段历史用两节课来学习,便会从容的多。

课件及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及课件

文化大革命

设计教学课件

课件教学设计

教学课件设计

网络教学课件特点及设计

多媒体课件说明及教学设计

搭石教学设计及课件

《发现问题》公开课教学设计及课件

“文化大革命”教学设计及课件
《“文化大革命”教学设计及课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