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学活动记录与评析

发布时间:2020-03-04 01:20: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学活动记录与评析

区直机关第一幼儿园周 妮

活动一:大班奥尔夫音乐活动《元宵灯会》

执教:杭师大幼儿园司徒老师 活动记录:

1、师:过年小朋友开心吗?我们是过完什么节才来上学的?元宵节的时候你去做什么了?幼:看灯会。师:在灯会上你做什么了?幼:猜灯谜/看到灯笼/有嫦娥奔月/看到了金牛王„„

2、教师逐幅出示图片讲述元宵节看花灯的故事。

(分析:故事引导很好,幼儿回答了提问后,老师及时地给予肯定,这非常好。但老师用图卡讲故事的时候老师忘了交待故事名称。教师还可以用手将图卡中的重点部分圈一下,或者走一圈将图卡给幼儿看清楚些,以便为后面的认识重音奠定基础)

3、(播放第一遍音乐)师:我们听音乐也去看花灯,随音乐拍手。重音停顿时引导幼儿做看到花灯的动作。师:一共有几盏花灯?幼:七盏花灯。

(分析:接着音乐就响起来的时候,老师可以做一些引导,讨论一下去哪里看花灯,怎样去,看到花灯后怎样表达等等会更好。)

4、第二遍倾听音乐,引导幼儿数一数有几盏花灯。

5、(放第三遍音乐)老师在白板上跟着音乐节奏画圆圈,一拍一个圆圈,数圆圈画出灯笼。提问:(音乐)什么地方是一样的?

(分析:教师画圈时,自己跟不上节奏,一直都是错误的示范,可以看出教师并不熟悉音乐,活动前的备课不充分。加上歌词“灯笼在哪里,灯笼在哪里,准备了,X!” 总共是三段的重复,图谱画十六宫格是不太合适的。)

6、发给每个幼儿一块泡沫垫和一个琴锤。让幼儿随音乐敲节奏,音乐轻时轻击,遇到重音时重击。(老师指白板示范,幼儿在泡沫垫上敲击。)

师:重重的那个音是什么音?

幼:是打鼓的声音。

师:是什么乐器?这是重音。

(引导幼儿将小锤和泡沫垫收好。)

7、将呼啦圈围成一圈摆放在地上,幼儿随音乐围圆圈走,听到重音时跳进呼啦圈里。

师:小朋友要想想连续的重音该怎么跳?(再次尝试)。

(幼儿更为有序地绕圈走,重音时跳进圆圈,连续重音时连续往前跳。) (分析: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求幼儿的火车等距开,这是幼儿做不到的。呼啦圈散放,也许游戏效果会更好一些。教师可以说呼拉圈是很多大灯笼,大家可以自由做动作,重音时跳进呼啦圈,连续重音时连续跳,增强游戏的趣味性。)

8、发给每个幼儿一条纱巾用来盖头,要求听到重音时掀开纱巾,看看旁边的伙伴是谁。(教师和个别幼儿先尝试,再带领全体幼儿尝试。)

(分析:教师可引导幼儿探索纱巾的多种玩法,在重音时除了掀盖头,还可往下拉或摔纱巾等多种动作表现重音。)

9、出示釵,幼儿人手一对。

师:这是釵,小朋友拿到之后可以试试。在什么地方敲一下?

幼:重音。引导幼儿用小釵轻敲击身体其它地方。

(分析:应当让幼儿看看、摸摸、闻闻,试试这个乐器会怎样发出声音,充分探索之后再使用这个乐器。区分轻音和重音时,还可让幼儿充分探索思考,拍身体的时候声音轻,对拍的时候声音响,不同的声音应该对应哪些乐句。指导幼儿收发乐器的时候,老师是将整个乐器盒推到幼儿跟前,这点不好,对幼儿造成负面的影响。教师可以轻轻地走到幼儿面前,放筐子在幼儿面前。表扬的环节应当充分表扬,让幼儿获得成就感。)

10、出示双响筒,一半的幼儿人手一个,有一半的幼儿仍使用小钵。老师做指挥,指向的幼儿敲乐器。

第二遍,幼儿交换乐器,请一名幼儿上来指挥。

引导幼儿收好乐器。

(分析:奥尔夫活动比较忌讳所有人都敲乐器,这一环节中可以不齐奏,分出声部来加大活动的难度。)

11、指导幼儿做课本练习。玩法:作业本上画有一圈小灯笼,中间画有一个手掌印,幼儿随音乐点灯笼,重音时手掌拍下去。

(分析:教师研究教材不透,教错幼儿做课本练习的方法。应该是第一拍指灯笼,第二拍指手掌印,第三拍指下一个灯笼,以此类推交替拍节奏,正好一首曲子放完就指完一圈灯笼。)

评析:

教师教态好,亲切、自然。活动过程清晰,流畅,以游戏贯穿,每个游戏都是围绕目标的。活动中小朋友玩得愉快,但是在难点的处理上,老师没有把握好,教师可以做更多的引导,还可以单独多练习。教师图谱画得不够清晰,后面幼儿都看不清楚。收取乐曲时等待的时间过长。呼啦圈环节连续重音时,幼儿随重音连续跳圈,老师没有及时发现、肯定幼儿的做法。原本教材音乐很好听,教学形式也很有趣,但由于教师自己本身存在很多问题,对教材没有吃透,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的备课效率有待提高。

活动二:中班音乐游戏《在大森林里》

执教:杭州市三塘实验幼托园章瑛

活动目的:

1、感受音乐活泼欢快的情绪,喜欢参加音乐游戏。

2、能感受、辨别音乐的乐句,用各种动作加以表现。

3、尝试听辩音源,养成良好地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

录制好的音乐碟片、录音机、音乐盒、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1、律动进入活动场。

听音乐“小矮人”和“魔法师”进入活动场,感受音乐活泼欢快的情绪。 (分析:活动一开始,教师头带尖帽在愉快地音乐下,将孩子们自然而然就引入到情景游戏当中,孩子们非常高兴也非常感兴趣。音乐素材选得非常好,轻松、愉快。)

二、游戏《在大森林里》

1、完整欣赏音乐两遍,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学习听辨乐句。

第一遍音乐:完整倾听,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

第二遍音乐:完整播放音乐,教师合着音乐做吹泡泡的动作,帮助幼儿边听音乐感受乐曲最后的延长音。

(分析:这一环节中,教师语言不够清晰、交代不明确,使得孩子们都不明白教师意图,也没能有意识地感受到每个乐句最后的延长音,没为后面的环节做好铺垫。)

2、教师哼唱,分句欣赏:进一步感受乐句结尾处的长音并做吹泡泡的形态加以表现。

3、完整欣赏若干遍:进一步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用吹泡泡、变泡泡的动作感受、表现乐句。(教师吹泡泡,幼儿变泡泡,或教师变泡泡,幼儿吹泡泡,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

(分析:由于前面环节的交代不清,导致刚进入这一节时,孩子们都不会游

戏。但是,教师非常灵活,没有继续往下交,而是停下来找一个聪明的幼儿与教师进行示范。所有的孩子很快明白了游戏玩法,越玩越好。)

4、完整游戏:《在大森林里》听辨音源,养成良好地倾听习惯。

“小矮人”和“魔法师”在玩吹泡泡的游戏,一次又一次,太高兴了,不知不觉天黑了,(幼儿拉下头饰遮住眼睛),小矮人们找不到回家的路了,魔法师用好听的音乐带领大家走出大森林„„

(分析:在前面的环节中,我一直认为教师一直给孩子戴“小矮人”头饰有些多余。直到这一环节,我才发现教师是多么的聪明,巧妙地让幼儿拉下头饰遮住眼睛,在愉快地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训练幼儿听觉。好!)

5、完整游戏若干遍,邀请听课的老师扮演各种各样的树,天黑后,小矮人在魔法师的带领下绕过各种各样的树走出大森林,增强游戏性。

(分析:教师充分利用现场听课教师多的资源,邀请听课教师来扮演各种大树,幼儿必须仔细倾听音源,否则就会撞到大树。即增加了游戏难度,更增添了游戏的趣味性,深受孩子们喜欢。教师刚开始选择的音乐盒太小声了,孩子们根本听不见。幸好教师非常地灵活,及时调整活动方案,用碰铃更换了音乐盒,效果好很多。

三、结束:

小矮人在魔法师带领下走出大森林。

活动评析:

此活动选材很好,音乐非常轻松、活泼、欢快。活动设计也很巧妙,以情景游戏贯穿,符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教师教态亲切、肢体动作优美、富有感染力。但是,在第二环节中教师指导语不够清晰明确,孩子们不理解教师意图,不懂得如何跟老师配合做相应的泡泡变大、泡泡变小的动作。在后面的听辨音源环节,教师首先选择的音乐盒太小声了,孩子们根本听不见。教师非常地灵活,及时调整活动方案,用碰铃更换了音乐盒,效果好很多。

高效教学活动记录

教学教研活动记录

话剧活动记录与总结

德育与社会实践活动记录

团日活动计划与记录)

教学教研活动记录(推荐)

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记录

语文教学观摩活动记录

活动记录

活动记录

教学活动记录与评析
《教学活动记录与评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