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四种解答钱学森教育命题的方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6:42: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四种解答钱学森教育命题的方案

2009年10月31日,98岁高龄的钱学森先生与世长辞。钱老一生都在解决问题,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对前来探望自己的共和国总理温家宝提到过一个问题:“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这一定是很大、很大的问题,钱老不仅在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奉献毕生的经理,舍弃优厚的环境和待遇也要报效祖国。他也在思考中国的教育问题,因为,科教兴国的重点不在科技,而在教育,只有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得到提高,科教兴国和创新型国家伟大战略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钱老在弥留之际给中国的发展寻找根本的出路和标本兼治的良方。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清楚,但惟独钱老提出来才能受到真正的重视和落实解决措施。

显然,这个问题很大,也很严重,大得连前来探望他的共和国总理温家宝同志的脸色都渐渐凝重起来。实事求是的温家宝没有不懂装懂,他显然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但却没有现成的答案与钱老分享。

怎么解决钱老留下的教育命题?于是,总理召集了6位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他以共和国总理之尊,提出了钱老向他提出的问题,那几位校长和专家争先恐后地答道:老师不行„„大学很大,但不够强„„不是大学出问题,是基础教育出毛病了„„很显然,这些大学教授采取的是“推卸责任”式回答方式,把责任逐层推卸,最后,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种方式是我国政府官员最喜欢采取的方式。但是,这样的答案总理是不满意的,总理要的不是政府官员层层推卸整人式的领导艺术,他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总理也知道如果让各大部门调研、然后汇报工作给他听,这又将是流于形式和流产,最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但这次总理需要的答案,因为,他明确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过去几年忙得东奔西走的温家宝总理突然沉寂了下来,到处跑有什么用,解决问题才是根本之道。

2009年9月4日,温家宝总理前往北京35中初二(5)班,端端正正坐在那里听老师上课,做笔记,一座就是一上午,然后他小心翼翼地对老师的讲课做了点评,并对这样的课堂表示不满,尽管上课的都是优秀教师。那几个小时听课的温家宝总理找到答案没有?为什么中国的教育制度培养不出人才,而要不停地从美国这些国家引进?就在10月29日,在山东考察的温总理在短短一个多月里,竟然第二次来到一所中学,这次,他来到费县一中高二(8)班,亲自给同学们讲授《张衡传》,张衡和钱学森一样,是中国伟大的科学家„„两次和中国教育零距离的接触,很明显,温总理是在为钱老的提问寻找答案。但是,两天后,钱老悄然离开了人间,这对于一生都在为共和国科技发展的各种问题寻找答案的伟大战士钱学森来说,显然已经晚了。

温总理采用的方式是“事必躬亲”和“刨根究底”式,但温总理找到答案了吗?我想没有,如果他找到答案的话,新任教育部长就应该会有大的动作来解决教育问题,对于积重难返的中国教育来说,要想有大的改革,我想,也许会很难。因此,目前教育界却静悄悄的,或许,这是黎明前的静悄悄。

谁能解答钱老这一生提出的唯一一个教育命题?认真思考就会发现,把钱老的问话当成问题,其实有点问题。因为,无论从钱老短短的几句话里,还是从钱老长长的人生中,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他提出的问题,其实也看到了这问题的答案„„也许,这才是温总理脸色凝重的原因,也许这才是温总理对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的答案不满意的道理,也许这才是温家宝总理放下堂堂共和国总理的公务不做,而去教室听初中老师讲课、走上讲台给高中学生上课的理由„„ 钱老说中国的大学出不了杰出人才,根本原因在于基础教育,而不在于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尽管后者很重要,但前者更重要。我想中国的基础教育的根在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万丈高楼平地起,论述的就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第三种方式是“培养习惯”型。钱老提出的教育命题早在1978年就有人解答了。1978年,75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些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所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告诉我们教育的根本,就是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性格、习惯。如果学生没有这样的习惯,即使在聪明,就会在学校被一些教师打入“问题学生”的行列,继而教师就会忽视对这样的学生的教育,形成差生,然后周而复始,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差下去,直到学生终止学业为止。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第四种方式是“营造教育环境”型。现在,从小学到高中,各大学校实行的几乎都是应试教育,以分论成败决定了一切,尽管,最近各大学在招生的时候开始恢复对那种特长生、偏才、怪才等考生有一定的政策性倾向,但这仅仅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偏才、怪才是可与而不可求的,凤毛麟角,更多的还是抓好大众教育,抓好大众学生的应试教育,这才是根本。于是,很多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在小学阶段就开始被扼杀,成了应试教育的复制品。 我有一个朋友在美国居住,刚好为人父,孩子上幼儿园的钱相当于他们每月工资的五分之一。他说,美国幼儿园教育费用比较高,于是一些家长舍不得钱就把孩子送回国读幼儿园,然后小学再接过来。其实,这样的教育已经变味,打上了中国教育的烙印。

他用他亲身经历和体会这样论述美国教育和中国教育的差异,他告诉我,美国教育,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高中,都会给孩子提供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和环境,让孩子的思维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展,然后到大学之后再进行质的飞跃。换言之,只要孩子有某一方面的才能和天赋,美国教育就能为孩子提供施展才能的空间,然后在教师的因材施教下河自身努力下发展成才,成为精英式的人才。对于那些本来就没有这样的才能的人来讲,还是平平如也,但是,人家的教育却不会放过一个能够成才的人才。相反,他谈及了我国的教育,我国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都是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根本没有给予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即使孩子有这样的天赋,都会被老师应试教育的“好心”给扼杀,尤其是现在很多教师引导孩子读书的时候,动辄就是抄单词、作业几十遍、上百遍,这样的教育,学生不“死”才怪。我想,这也是我那朋友说的教育的空间。

我们应该如何给教育提供一个宽松的空间。我想,目前在应试教育风靡全国的形势下谈这个问题是毫无意义,我们的教育改革,就要从这样的方面入手,给教育营造一个宽松的空间,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由驰骋。这是未来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更是我们期待的方向。

四种命题.教案

四种命题教案

1.1.1 四种命题(教学案)

《四种命题》的教学设计

解答方案

四种命题(青优课教案)

四种行为方案

命题比赛方案

命题大赛方案

钱学森

四种解答钱学森教育命题的方案
《四种解答钱学森教育命题的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钱学森教育 教育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