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三勤六步教学法

发布时间:2020-03-03 07:02: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快乐学教 当堂达标

(三勤六步教学法)

“三勤六步教学法”,其要义是通过 “定向诱导·明晰目标”、“学案导航·自学探究”、“讨论合作·展示交流”、“当堂检测·达标训练”、“盘点收获·总结提升”、“作业布置·巩固预习”六个步骤的教与学,促使学生养成“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家知道,动脑、动口、动手能力是学生学习的最基本的能力,也是最有效、最实用的能力,这三种能力培养好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所以,我们将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能力做为课堂教学的内核。

而“六个步骤”则是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设定的。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学习方式,所以我们设定的第三个步“学案导航·自学探究”,第四个步骤是“讨论合作·展示交流”,这样就突出了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三勤”是学习习惯和能力,“六步”是学习方法和途径;“三勤”是内核,“六步”是载体;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一、定向诱导·明晰目标

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根据课标和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结合课程和课型,确定学习目标,并创设学习情境,诱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究。

定向是“纲”,正确地定向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提出一个或几个有价值的目标,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定向的总体要求是:

1、科学性。学习目标的每一个基础知识点,能力训练点,智能开发点,都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培养目标的价值取向为导向,以学科教材为依据,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

2、指向性。学习目标的要求要明确,要作出具体可行的规定,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中,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

3、层次性。学习目标的制定要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由认识能力到心智能力,由简单能力到综合能力的训练系列和发展系列,既符合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与能力的培养规律,又符合教材严密的科学体系和知识组合的序列,从而保证学习目标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目标的确定,或由教师确定,或由学力强的学生提出,或大家讨论确定。既要确定一篇课文、一个章节、一个单元、甚至一册书的目标,每个课时也都要提出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样,指向性更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学习的驱动力更易发动。

学习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诸方面的内容。但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存在着差异,学习目标既可以包括上述诸方面的内容,也可以是其中的某一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

确定目标“下要保底”,即要努力实现课标和教材提出的基本要求。每个课时的“目标”也不易多,要做到“简洁、明确、可行、有效”。

还须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要确定的是学生的“学习目标”,而不能是笼统的“教学目标”,目标的指向性一定要强,其他各步骤都要围绕目标展开。可以引入导学案的使用,老师写在活页纸上,用实物投影展示在幕布上。

诱导时,要注意创设问题情景,循循诱导,点明方法,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探究。 定向和诱导的顺序:定向和诱导是并列关系,可以先定向,也可以先诱导。

“定向·诱导”步骤的运用上,常出现的问题是,“定向”做的比较好,但“诱导”就要稍微欠缺一些。我们老师经常用的方式:一是直接切入课题,然后定向(没有诱导);二是上一节课我们讲了什么内容,接下来学习什么内容(有诱导,但程序化、简单化)。其实“诱导”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①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来设置教学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②从学生的身边事设置教学情境,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③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设置教学情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创设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等等

二、学案导航·自学探究

根据学习目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读书、学习,发现问题,充分思考,找出答案。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时段:

(一)出示“导学案”

1、教师要从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一份导学案,以供学生自学时参考。

2、导学案应是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拟订的,应是符合学生实际、突出教材主体内容、带有指导性和启发性、且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可以通过投影或实物展台、板书、口授等方式下达给学生。学案的详细程度可根据学生自学能力的强弱而定。

3、学案中提出的问题,必须符合“学习目标”的要求(等于或大于“学习目标”),还应该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开动脑筋思考的(尽可能避免照抄课文就能回答的问题)。

4、要善于在教学内容的关键处、疑难处、隐蔽处和精妙处设计问题。钱梦龙先生说:“讲课重在引导,而引导之法,贵在善问。问的艺术,是启发的关键。”

5、如果有必要,教师可结合学案面对全班学生作简要的自学指导谈话。谈话的基本内容是:学习本课的目的意义;对学案作必要的说明,指出具体的思考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例如,语文课的学案设计,看似简单,其实每个学习任务都紧扣学习目标,“了解人物——理解主题——美点寻踪”,领起了三个大的学习板块,简洁明晰,便于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需要强调的是,老师们不要简单的认为导学案只是一个个的问答题,不要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做一道道的练习题,这样的话,学案就和习题集没有区别了。学案应该是一种结合教材、学情、教情设计的学习方案,目的是既要引领学生达成目标,还要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可以考虑出台标准的学案设计。

6、实验一段时间之后,可以尝试让学力强的学生或学习小组拟订“导学案”。这样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

(二)学生依据学案自学探究

1、学生依据学案自学,发现问题,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与同桌的同学小声议论。

2、教师巡回辅导,及时了解学情,启发点拨,发现个性问题个别指导,共性问题共同启发。在巡回辅导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养成善疑、善问、善于分析问题和勇于追根究底的学习习惯。同时,要特别关注中下等学生的自学探究情况和疑难问题,从方法上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3、在训练学生动口时,朗读应引起文科教师的足够重视,应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大量背诵精彩文段。这样做,既能够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学习内容,体验、感悟课文的价值内涵,又是培养学生勤动脑、勤动口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4、根据教材特点和内容的难易程度确定自学探究时间的长短,让学生有较为充分的活动体验。

(三)展示“自学探究”成果

在学生展示自学探究成果时, 教师要讲究提问的方式,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问要有序。提问要井井有条,层层推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近而远,由此及彼,由已知到未知。

2、提问要有度。浅显的随意提问引不起学生兴趣,他们随声附和的回答并不反映思维的深度;超前的、深奥的提问又使学生不知所云,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撞击出思维的火花。

3、提问要有法。提问的目的之一就是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所以不能总是让举手的学生发言,而应面向全体学生(或以中下等学生发言为主),也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教学)。所以,提问的方式有:教师提问举手的学生;教师提问不举手的学生(提问时不要冷落学困生);教师指名某小组派代表回答(各组代表应该轮流做);④小组之间相互提问。⑤不提问,让学生自主发言。有的学生举手积极,从课始举到课终,但有的教师却将他忽略了,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自主发言既可以让表现积极的学生得到发挥,又可以感染、带动其他同学积极发言。

4、提问要灵活。提问不要被预设束缚住手脚,要善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调整问题的难度,切入的角度,提问的方式,或者生成新的设问。

5、提出新的设问时,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适当的停顿便于学生思考,学生答完问题后再稍停数秒,往往可以引出本人或他人更完整确切的补充。几秒钟的等待可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不可掉以轻心。

常出现的问题是, “自学探究”时间短,节奏快,学生还没有自学完、消化掉,就进入了下一个步骤。自学探究步骤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教学步骤,关系到学习目标能否完成和完成的质量,一定要让学生真的去自学,真的去探究。(有些传统的语文课,教师总是不停的向学生灌输课文的美,却不给学生走进文本的时间,这就如同面对一道美味大餐,服务员为食客介绍得天花乱坠,而当食客要去品尝美味时,菜却被端走了,让人感觉到遗憾。语文课,美要让学生赏析出来,美要让学生表现出来,教师分享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说,这才是一个教师最大的喜悦与成功。究其原因,就是定向诱导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明确了学习目标,不走弯路。自学探究步骤,学生借助学案上教师精心设计的自学提纲,细细咀嚼课文,品尝美味,吸收营养。)

放手不够,也是本步骤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一些学生能够自行思考探究的问题,甚至是学生已经回答了的问题,老师还要讲,这样,势必影响学生的思维强度(教师讲解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深度就浅了),更不利于“勤动脑”习惯的养成。课堂上不是教师自我才华的展现,应该是学生自学、探究、解疑成就的展示,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展示,要善于把学生的回答确定为“正确”答案,而不能认为学生的回答都有缺漏,只有教师最后的结论才是正确的。相信学生,也许我们会发现更美的风景!

三、讨论合作·展示交流

此步骤是七个步骤中的关键步骤,它承接第二个步骤,是自学探究的进一步延伸。这个步骤是提高学生能力的最佳步骤,这个步骤处理得越充分,越得当,学生的能力提高得就越快。 “讨论合作·展示交流”步骤也可以分为三个时段:

(一)疑问的提出

疑问的提出可以有四种方式:

1、自学探究过程中没能解决的问题。

2、在自学探究过程中“生成”的,由学生自行提出,并由教师或学生板书在黑板上。

“讨论合作·释疑解难”首先应该在自学探究的基础上进行,而且,讨论什么,解什么疑,应该根据具体学情确定。也就是说,这个步骤的大部分问题应该是“生成”的。

“生成”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离开或超过了原有的思路和教学设计;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非预期的发展。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分享彼此的思考、求得新的发现、新的发展。所以,重视“生成”,善于利用“生成”,就能够激活课堂教学,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学生就可能会“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产生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以及视界的敞亮,并呈现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

这个步骤最重要的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美国的布鲁巴克也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一是要实行课堂民主,让学生“敢问”。课堂上多一些“允许”,少一些“不准”,努力创造一种宽松、宽容、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贯彻教学的“无错原则”,要认识到学生尚属不成熟个体,所以,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任何一个哪怕是低级幼稚的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中的合理部分并给予肯定性评价,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提问的积极性。

二是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思维通常是由情景引导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趣生疑,由疑促思,由思发问。

三是教给学生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 四是适时激励评价,使学生“勤问”。利用积极科学的评价激励学生提出问题。提得好的,让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问出错的,表扬其提问的勇气。还可以开展提问比赛,看哪个人或小组提的问题多。

六是提供充分的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多问”。提出问题首先要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必须通过思考才能完成,而思考则需要较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有的教师做得非常好,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疑问,自行讨论解决自学探究过程中的疑问,然后各小组将自己的疑问以及解决的方法展示给大家,如有没解决的疑问,提请大家帮助解决。)

3、教师课前预设一些问题,如果学生没有生成新的疑问,或者生成的疑问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可以把预设问题拿出让学生讨论解疑。

4、课后练习中的重点问题或者疑难问题。

(二)学生讨论

讨论,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和习惯的最主要的形式。老师在安排座位时,可以将前后两排四名学生有意识地按接收能力、动手能力等区分开,如优、良、中、差排列,确立一名小组长,记录讨论、回答、纪律、两操等情况,引入竞争机制,每月进行汇总、通报。

小组讨论要适度。对那些通过简单的解答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就不必讨论。所要讨论的问题,一定要是有一定思维强度的问题,一定要是重点、难点、关键点、疑惑点、课文的空白点,这样才能使讨论具有实在的意义,达到讨论的目的。

(三)展示解疑

教师根据小组提练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讲解。可以将任务完成情况展示在黑板上,由中差生在黑板前分析、讲解,具体讲出解题思路和步骤,说出学习心得与体会;本组同学补漏、纠偏,允许多种形式呈现,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力求优、良、中、差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小组讲解、展示完后,其他组学生可作点评,也可以反问,追问、质疑及补充,深层次探究问题。经小组讨论仍然没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同学答疑。

如果个别问题没有学生能够答出,则由教师解答。教师的讲解要适量、精要、画龙点睛;要以诱导、激励、点拨为主,主要讲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教师的教学职责,不仅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展示过程中,既要重视评价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还要关注学生的语言、神态、动作、情感、书写等。

四、当堂检测·达标训练 当堂检测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回忆、总结课内的学习重点和知识的掌握情况,查漏补缺,巩固积累。对检测中反馈出的问题,教师要做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解疑。

编制检测题时须注意:

1、对应检测,凡所设学习目标都应编制相应的检测题。

2、合理布局,知识覆盖面要大,重点要突出,题的代表性要强。

3、反馈要及时。有两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们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三组,每天学习后就进行测验,测验后分别给予不同的反馈方式:第一组每天告知学习结果,第二组每周告知一次学习结果,第三组只测验不告知学习结果。结果第一组的学习成绩最好,第三组最差。8周后将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反馈方式对调,第二组的反馈方式不变,实验也进行8周。反馈方式改变后,第三组的成绩有突出的进步,而第一组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第二组的成绩稳步上升。这个实验的结论是:学习者及时知道自己的学习成绩,对学习有促进作用。

4、难易要适度。知识过于简单,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过于复杂,学生也会因无法接受而提不起兴趣。检测题,要紧扣学习目标,突出教学重点,有梯度,难易适宜。

5、实验一段时间后,也可以尝试让学生自拟检测题。学完一课或一个单元、一个章节后,鼓励学生或个人或小组编制一份检测题。此环节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达标测试,以查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补偿教学。

6、达标练习要限时限量,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注重对学困生的检查,收集学生答题信息。练习完成后,小组长检查,然后教师让各小组中等生或学困生出示答案。答案有问题时,小组进行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

五、盘点收获·总结提升

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的必要步骤,它既要看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又要看完成了哪些目标,掌握了哪种方法。它应该是全课主要内容的浓缩和概括;提出的问题得到阶段性的结论;展开的思路得到相对的集中;师生的教学活动得到阶段性的成果。课堂总结的水平,将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总结会起到画龙点睛、统摄全课、承上启下的作用。

总结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

1、以教师为主的总结方式:

(1)对一节课的重点知识和学习方法等进行梳理、概括,使学生对整节课有一个系统、整体的印象。

(2)结合本节课内容,给学生留下值得回味的或为下节课埋下伏笔的问题,以引起他们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3)结合本节课内容,把其中的某个或某些问题拓展或延伸,以拓展学生视野,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展现才华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4)布置作业,并结合本节课内容进行提示。

2、以学生为主的总结方式:

(1)学生七嘴八舌自由地大声复述本节课内容。

(2)请一位同学总结本节课内容,大家订正。

(3)分小组讨论,然后推荐学生代表发言总结。

(4)学生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

(5)通过游戏或竞赛,在轻松、热烈的气氛中总结所学内容。

3、师生配合的总结方式:

(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总结知识要点;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并总结知识要点;学生相互提问,复述所学知识,总结知识要点。

(2)预先让学生对某一单元或章节进行小结,形式不限。教师通过查阅,选出部分学生在全班进行小结,教师再给予评价和修正补充。这种方式能较好地培养学生梳理、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在具体运用上,总结最好是以学生为主,畅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与感受,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轻松愉快地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六、作业布置·巩固预习

巩固与提高作业。其目的是完成教学目标达到人人过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 预习作业。针对下一节课内容安排。

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1、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习惯,教师还要对学生提出如下要求:听课时作好笔记,自学时精学精练,复习时多写多算,实验时动手操作,课余时尝试小制作,小发明,引导学生处理好举一反三和熟能生巧的关系。

2、课堂组织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放开后,完成教学任务与课堂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

3、在实验的初始阶段,实验教师一定要遵循六个步骤的要素,尽量地一招一式地操作,掌握要点,摸清规律,上成完完全全的三勤六步教学法课;也要指导学生熟练掌握“三勤六步”的学习方法。

4、不要怕反复,反复得多了就熟练了,“洋思经验”就是相同模式的不断反复,熟了才能生巧,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5、要注意步骤之间的衔接。

6、运用自如,得心应手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课型、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等不同情况,在六个步骤的具体运用上形成多样的变化,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教学艺术与风格。这就是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有模式而不惟模式。

7、六个步骤的应用要依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简单的或者教学内容少的或者公开课,六个步骤可以在一个课时内同时展开;教学内容多的,可以在几个课时内完成六个步骤的教学,如以“定向诱导”为主的计划课,以“自学探究”为主的自学课,以学生发言为主的展示课,以“讨论合作”为主的讨论课,以“勤动口”为主的论辩课,以“勤于动手”为主的实验操作课等。但是,不论六个步骤如何展开,每个课时中也都要有“定向”和“总结”,否则,就不能称其为完整的课。

8、要有恒心和决心。“不抛弃、不放弃”。 你的意见和建议:

六步教学法

六步教学法

六步教学法

六步教学法

六步教学法

六步教学法

六步教学法

六步教学法

六步教学法

三勤四环节教学法

三勤六步教学法
《三勤六步教学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