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桂花雨

发布时间:2020-03-02 14:38: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名师风采——薛法根的《桂花雨》教学实录

(一)导入

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1、老师:这是台湾女作家琦君写的一篇散文。读这篇散文,就像翻阅我们小时候一张一张的旧照片,能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勾起我们无限的情思。【板书:情】请你静静地读,在那些特别能引起你注意的地方做个记号。

(二)初读感知

1、老师: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作者写桂花雨时的那种情思吗? 学生:(纷纷发言)甜,柔,乐,美,香„„【板书:香、乐、甜„„】

2、老师:作者写摇桂花,集中写了三个自然段。请你用心读一读,怎么写出香?怎么写出乐?怎么写出甜的? 学生:(默读课文)

老师:下面我们来谈一谈你对这三个字的感受。先谈这个“香”字。 学生:(朗读4自然段)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闻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多了。

我觉得桂花开得最茂盛时很香,香飘十里,每家都能闻到桂花的香味。于是,我也闻到了桂花的香味,就像桂花真的就在我们旁边一样。 老师:“不说香飘十里”,有没有“香飘十里”? 学生:没有,但是非常的香。

老师:有一个字说它真的“香”? 学生:是“浸”字。

老师:我们写“香”一般用“飘”的,怎么用这个“浸”字啊?【板书:浸】 学生:就是很香很香,整个宅院都浸在香味里了。 老师:我们看,这个“浸”字是什么旁? 学生:三点水。

学生:是浸在水里的意思。

老师:对,淹没在水里就叫“浸”。水看得见吗? 学生:看得见。 老师:摸得着吗? 学生:摸得着。

老师:桂花的香气看得见吗?摸得着吗?感觉得到? 学生:看不见,摸不着。

老师:那现在用了一个“浸”呢?

学生:香气就变得好像看得见了,摸得着了。 老师:真的吗? 学生:(笑了)

老师:一个“浸”字,使得香气不但闻得到,还能感觉得到了。所以这个“浸”用得恰当,用得传神。读这句话的时候,注意要把“浸”字读得轻一些、柔一些。谁愿意读一读? 学生:(朗读)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闻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老师:真好!太投入了!(掌声)除了这个“浸”字传神,课文中还有一个浸,它有一个词叫(沉浸)在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6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学生:(朗读6自然段)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铺开在簟子里,晒上好几天太阳,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师:请你们把沉浸这个词画下来。读一下这个词。

4、师:同学们,桂花在哪一个季节开放?(秋天)随意在桂花盛开的季节整个村子是有香气的对不对?但是课文说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这个桂花难道开了一年吗?(没有)怎么理解呢? 这里的“沉浸”和前面的“浸”含义有什么不同?

学生:这里是说用桂花做了很多可以吃的东西,一直留着,所以很香。 老师:一直留着?不会坏掉吗? 学生:哦,都吃了。泡茶喝了。

老师:对了呀,吃了,喝了,香味却永远留在心里了。全村的人都相互送桂花做的食品,今天这家做了送那家,明天那家做了送这家。弥漫在村子里的,有那桂花的香味,还有那浓浓的乡情啊!谁来读好这一小节? 学生:(读得很深情,众掌声)

5、老师:读得真好!还有描写香的吗? 学生:(朗读)母亲洗净双手„„花雨缤纷入梦甜。 学生:(朗读)这下我可乐了„„好香的雨啊! 老师:好香的雨啊!是好香的—— 学生:桂花雨!

老师:想像一下当时摇落桂花时,那纷纷扬扬的情景,大声喊道—— 学生:(齐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众掌声) 老师:这个“香”字中还包含—— 学生:快乐。 学生:甜蜜。

老师:花香之中,蕴含着摇花的快乐,心里的甜蜜。香→乐→甜,再读读这段话。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二)悟情

1、老师:桂花香,摇花乐,入梦甜。我们从“香”字中读出了“乐”,读出了“甜”,那是留存在作者童年记忆中最美好的情思!你还能从这个“香”字中读出萦绕在作者心头的别样的情思吗?用心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 老师:谁来读?

2、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我读出了作者的怀念之情。 老师:这里的“外地”是指杭州。【板书:杭州】作者出生在浙江温州的瞿(qú)溪,十二岁那年举家搬迁到杭州,再没回去过。杭州的满觉陇,漫山遍野都是桂花,真的是香飘十里!满觉陇的桂花和龙井的茶是最香的。那么真的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吗?” 学生:这是对家乡的思念。 老师:比的是什么呀?

学生:非常怀念自己家乡的那种深厚感情。 老师:听到了吗?听到什么了? 学生:感情。

老师:对啊!母亲比的不是桂花的香味是浓还是淡,比的是感情的深还是浅! 学生:母亲对家乡的感情深,所以觉得故乡的桂花香。

老师:一深一浅,一浓一淡。谁来把这种浓浓的乡情表达出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众掌声)

3、老师:这里仅仅是母亲思乡情深吗?老师告诉你,作者写这篇散文的时候已经是一个60多岁的老人了,自从1949年33岁时离开家乡到了台湾,一直不能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也再也看不到她的父亲和母亲,再也看不到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再也看不到那阵阵的桂花雨,再也听不到父亲的小诗了(生齐声念诗)„„你能看到作者写到这里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吗?

学生:悲伤。 学生:忧愁。 学生:流泪了。 学生:思念„„

老师:思念是什么滋味?你们离开过家乡吗? 学生:我离开过家乡两个月。 老师:有感受吗?

学生:有,就是非常非常想回家,想看看自己的亲人,想看看自己住过的地方,很怀念。

老师:这就是花香之中弥漫着的淡淡的“乡愁”。【板书:乡愁】 老师:(深情地范读最后两小节,众掌声)

(三)

师:那满树光秃秃的好看?

生:好看!(被老师这么一追问,意识到前面说满树的叶子不好看的失误,

连忙改口说“好看”。)

师:那作者为什么说满树的叶子不太好看?

生:太平淡了,全是叶子,要花搭配的才好看。

师:那你认为桂树的花好看吗?

生:不太好看,太小了!

师:那桂树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就是什么好?

生:香气迷人!

师:请你再读这一自然段。

生: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

师:嗯,不好看!

生: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

师:嗯,不好看!

生: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

师:嗯,不好看!

生: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师:嗯,这一点好!同学们,作者不直接写它好的地方,而是先写这个不好,

那个不好,最后写就是这一点“香”好,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1:比较!突出!

生2:衬托!

生3:反衬!

师:对,这就是反衬。

1、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老师:(插话)有三个字要强调! 学生:最喜欢。 学生:(继续读)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苯苯拙拙的。 老师:(插话)那种树更好看? 学生:梅花树。 学生:(继续读)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 老师:(插话)“满树茂密的叶子”好看吗? 学生:好看!

老师:“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好看吗? 学生:不好看,太单调了。

学生:没有花,只有叶子就不好看了。 学生:(继续读)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 老师:(插话)桂花好看吗?

学生:不好看,太细了,找都找不到。

老师:树、叶、花,都不好看!不好看干嘛还要写呢? 学生:为了突出花的香气。 学生:为了衬托花的香气迷人。 学生:为了写花香作埋伏。(众笑) 老师: 对,这就是反衬。 学生:(继续读)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老师:读到这里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桂花非常香,虽然和繁花相比它不好看,但是它的香气味太迷人了。 学生:我最喜欢桂花,是因为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老师:说的非常好,给他掌声。(众鼓掌)作者爱桂花,【板书:爱】爱的正是桂花的香!因为爱得真切,爱得深沉,爱得魂牵梦萦,所以,在台湾,一闻到桂花飘香,就想起了家乡,想起了亲人,想起了童年时那阵阵的—— 学生:桂花雨。

老师:桂花雨,桂花真是——(指板书) 学生:香的雨!

老师:给人带来—— 学生:乐!

老师:给人带来—— 学生:甜!

老师:给人带来淡淡的—— 学生:乡愁! 老师:所以,【板书:桂花还是家乡的香】请你仿照着写几句话,也能表达对家乡的一种感情。 学生:(纷纷动笔) 指名上黑板写:

水还是故乡的清 茶还是故乡的香 酒还是故乡的浓 空气还是故乡新鲜 山还是故乡的秀 鱼还是故乡的肥 风景还是故乡的美 板书:

八、板书

桂花雨

琦君(潘希珍) 衬托

外地:杭州 乡 情 香、甜、乐、

爱 (桂花还是家乡的香 )

家乡: 瞿溪 乡 愁

浸—沉浸

桂花雨

桂花雨

《桂花雨》

桂花雨

桂花雨

《桂花雨》

桂花雨

桂花雨

桂花雨

桂花雨

桂花雨
《桂花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桂花雨答案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