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地震中的父与子

发布时间:2020-03-02 11:25: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在读中感悟父爱的伟大和父子间的默契,受到爱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爱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认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地震中感人肺腑的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父爱的伟大,受到爱的教育。

2、初步领悟文章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等描写来表现父爱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检查预习

1、播放视频,感受地震。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3、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二、顺学而导,感受父爱

(一)请潜心读书,勾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做批注。

(二)学生汇报学习收获,教师相机点拨并指导朗读。

句段一: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1、学生谈读书体会。

2、引导学生抓住“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在读中体会父亲感情的变化。

句段二: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学生谈阅读体会。

2、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1) 抓住写时间的词,体会时间的漫长,感悟句子的表达效果,并指导朗读。

(2) 透过父亲的外貌描写,联系上下文,想象在漫长的挖掘过程中,父亲所经历的艰辛,体会父爱的伟大,并指导朗读。

(3) 联系上下文,在读中体会“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亲带来的精神力量。

(三)小结课文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父爱的写作方法。

三、读写迁移,感悟信赖

(一)学生继续汇报读书收获,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感悟儿子的了不起。

1、学生读写阿曼达的句段,并谈体会。

2、引导学生想象废墟下的阿曼达和他的同学是怎样度过这漫长的38小时,尝试着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写一写。

3、反馈交流。

四、紧扣中心,品味幸福

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幸福”的含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句子体会父亲的心理变化,并联系实际,深入感悟父爱的伟大和父子之间的默契,受到爱的教育。

2、在读中进一步领悟和学习文章的多种表达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听写导入,再现画面

二、深入情景,品读感悟

(一)勾画出写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变化的句子,谈体会并指导朗读。

(二)“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在文章中反复出现有什么好处?

(三)课文除了运用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还用了哪些写法?

三、角色写话,升华情感

父亲经历了38小时艰辛的挖掘,儿子和伙伴们经历了38小时的漫长等待,父与子终于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面对此情此景,假如你是13个得救孩子中的父亲或母亲,或是曾经劝说过这位父亲的好心人、消防队长、警察,你想对这对父子说些什么呢?请选择一种角色写一写。

四、拓展延伸,以文激情

(一)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父母之爱的文章。

(二)谈一谈你所感受到的父母之爱。

(三)总结抒情,引发深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组课文重点是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通过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描写是是巨大的灾难面前,父与子凭着坚定的信念创造了一个人间的奇迹。在教材的处理上,根据教学要求和文本的特点把课文划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两课时的教学立足语文,紧扣文本,设定目标的时候,力求做到简明,这样课堂上就能够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学生就能在反复触摸文本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受,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简明的教学目标既贴近学生,使每个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通过本文的设计、教学,我对新课程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在教学中,我尽力落实新课程的全新理念。

一、抓重点句,文本解读。

第一课时抓住“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贯穿整个教学内容。通过旁人与父亲的对比,体会出父亲那种近乎失常的举动背后,蕴含的坚定的信念,体会深沉的父爱。通过揣摩父亲的心理来更好地多元个性解读文本。

在学习重点句描写父亲动作,外貌的这句话时,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以读带讲,每次的朗读都提出要求,提升读的质量。多元解读,突出亮点。

二、灵活处理教材,发展思维。

一组是地震后的场面,通过选词说话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效果,而不是机械地说说词语的意思。一组描写父亲的神态认读并说一段话,概括了课文的内容,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学生通过语言的转换,促进其语言的内化进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阅读教学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在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心理活动时,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适当的补白,进而有感情地体会朗读,更深层次地体会深厚的父爱。心理活动进行想象,抓住文本的缝隙,既训练了思维能力,又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在训练学生语言的表达时,设计的形式变化还不够多。学生在对文本补白时的语言,不仅要关注他的对不对,还要关注他的语言的质量。教师的语言对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你能不能像老师这样说说你自己的感受?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质量。二是高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文本时在表达方式上还可以做点文章,那么多的小时作者在表达的方式为什么这样写?又能反映什么呢?对于学生的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结合文本的内容来进行整合。三是在重点段设计训练点的时候,集中力量做一点,时间会更充裕效果会更好。

香山中心校骨干教师

示范课材料

作课教师:沈丽

学科:语文

课文题目:地震中的父与子

时间:2011.5.11

地震中地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