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刘志玲5课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8:24: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5 动物二章

教材分析:

《鹭鸶》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全文条理清楚,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和活动之美,语言流畅而传神,营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浓郁绵远的意蕴,恰如清风拂过读者的心田,又似纯净的溪水荡涤内心的焦躁与烦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6个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文章描绘的画面美;了解并学习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体会作者在写景状物时寄托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充分、专注地诵读全文,使他们能够读正确、读流利。要通过整体感知,使学生领悟行文思路,领悟湖面的平静与否跟鹭鸶捕鱼之间的关系。

2.要引导学生熟读、美读课文,使学生能借助画面背诵课文。 3.了解作者开头和结,体会其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在写景状物时寄托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3.体会作者在写景状物时寄托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充分、专注地诵读全文,使他们能够读正确、读流利。要通过整体感知,使学生领悟行文思路,领悟湖面的平静与否跟鹭鸶捕鱼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熟读、美读课文,使学生能借助画面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预习检查、自读自悟)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出示杜甫《绝句》中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中的白鹭也叫鹭鸶。我国现代杰出的大诗人、作家郭沫若也写了《鸶鹭》。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2)板书--鹭鸶。指导书写鹭鸶。 (3)教师或学生简介鹭鸶

鹭鸶又称白鹭,属鸟纲鹤鹳形目鹭科,是世界上受保护的珍禽之一。也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水鸟。它们天生丽质,浑身洁白,身材修长,繁殖期间头上会生出2根10余厘米长的羽毛,胸背处也会生出丝状的长羽毛,随风起舞时,非常好看。鹭鸶分布较广,欧洲南部、非洲、亚洲中部和南部、澳大利亚等地都有它们的踪迹。它们经常一只脚独立在水中,靠灵活的脖子和鱼叉一样的尖嘴觅食。它们会将河蚌往石头上甩,直到河蚌被震开。 (4)、介绍作者郭沫若先生。

郭沫若 (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为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1914年春赴日本 留学,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 国作家的作品。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 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 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 母亲》、《炉中煤》等诗篇。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 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1923年、他在日本帝 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 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莹》、《卓文君》。1928年流亡日本,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参加“左联”东京支部活动。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这一时期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6个历史剧。 他 还写了《十批判书》、《青铜时代》等史论和大量杂文、随笔、诗歌等。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 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

一、

二、三 届主席,并任中国共产党第

九、

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 员、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新华颂》、《东风集》、《蔡文姬》、《武则天》、《李白与杜甫》等。

二、预习检查

1、初读课文,边读边将不懂的词在文中做标注。 (1)注意认读生字,并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优美 铿锵 嗜好 望哨 恩惠 镜匣 (2)指名读生字,同桌互读。 (3)交流字词理解情况。

2、文章主要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描写了鹭鸶的外形与优雅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鹭鸶的喜爱、赞美之情。

3、再读课文,同时要思考:在作者的眼中,鹭鸶是什么?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勾画出来。

(1)学生自由读书,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读后汇报:在郭沫若的眼中,鹭鸶是什么?

生: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

生:鹭鸶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生:鹭鸶虽然很美,但也有缺点,不会唱歌。

生:........(3)朗读感知。

三、自读自悟

1、体会“鹭鸶是精巧的诗” (1)解释“精巧”是什么意思?

精致、巧妙

(2)自读思考:为什么作者说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呢?品读第1-5自然段,想想是什么原因?把具体写鹭鸶精巧的语句勾画出来。 (3)自由阅读第1-5自然段,思考、圈划、批注。 (4)指名说自己的理解:为什么从古诗入手,引起学生对鹭鸶的初步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为什么说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这句话在文章开头有什么作用?

作用:总起全文,将鹭鸶比作一首诗,引出下文

2、品读句子:“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1)作者具体描写的鹭鸶是什么样子的?

那雪白的羽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2)鹭鸶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和感受呢?

完美无瑕、搭配适中、美不胜收、

(3)鹭鸶的美还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体会第2自然段的对比、烘托手法)

颜色——身段 配合——大小

3、谈感受:鹭鸶实在是美,美得像一首精巧的诗!你会用什么词语来赞美它呢?

无与伦比 美妙绝伦

4、生试着感情朗读。

5、教师范读,生在音乐的搭配下再读感悟。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深读感悟、拓展延伸、选择练习)

一、复习导入

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鹭鸶的哪些内容?

二、深读感悟

1、体会“鹭鸶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鹭鸶既是一首诗,那它是否也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画呢?学习提示:读课文第6-8自然段,从中找出几幅优美的画面,并给找到的画面起名字。

(2)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再小组讨论。 (3)交流汇报:在你的脑海中形成画面了吗?你给画面起了什么名字?

生:优美图、钓鱼图、放哨图........

2、你最喜欢哪幅画面?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细细品读,看看哪些地方的描写使画面如此生动,从而吸引了你。

(2)你认为值得咀嚼的词句下做上记号。

3、欣赏画面:根据学生回答调整。 (1) 钓鱼图——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有心人为鹭鸶设计出的镜匣。

a:理解“钓鱼”的拟人化(站着钓鱼);引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自己给画面加题目,渗透语感训练。重视学生个体对白鹭外形美、意境美的领悟和感受。

b:引导感受画面的完整、和谐之美; c:总结学习步骤:找关键词句 (2)瞭望图——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顶端,看来像不很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放哨,可它真是在放哨吗?

a:思考:你如果站在小树的绝顶,你有什么感受呢?而鹭鸶又是怎样的?你认为它是在瞭望吗?

生:是、

生:不是......b:想象说话:它真的是在瞭望吗?或许它是在思索、在回忆、在欣赏大自然。

c:指导朗读:把该句后的问号读成什么符号,才能把这种想象的意境读出来?

省略号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d:最后一句话中,还有什么其他的修辞手法吗?(反问) 黄昏的空中偶见鹭鸶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3)低飞图——

a:引导想象:你看到了什么?黄昏的天空是什么样的?飞来一群鹭鸶是一种什么感觉?

感觉:美妙梦幻般的温馨 b:在朗读中感受。

4、总结过渡:这就是鹭鸶,它钓鱼时的悠闲、瞭望时的悠然、飞行时的翩然,让人觉得它是那样的——韵味无穷!

5、可是,仍有人觉得它美中不足!请齐读第9自然段,并谈感受。

(1)自由朗读,思考体会。

(2)汇报交流。

①理解:鹭鸶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②回顾课文,指导内化:“鹭鸶,因此鹭鸶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6、作者仅仅是为了突出鹭鸶的特点吗?

(1)学生读开头、结尾,在课文中圈点批注。

(2)小组讨论探究。

(3)班内交流汇报。

表达作者对鹭鸶的喜爱、赞美之情。文章开头、结尾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直抒胸臆,表达赞美之情。

7、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1)思考:作者对鹭鸶的喜爱、赞美之情给我们什么启迪呢?

(2)交流讨论

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激发我们的生活热情,去关注生活,关爱生活中美的事物。

(3)朗读开头、结尾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8、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将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总结一下,与同学们共享。

三、拓展延伸

1、介绍有关鹭鸶白鹭的古诗:

杜牧的《鹭鸶》、张志和的《渔歌子》等。

2、完成有关鹭鸶的阅读理解题。

四、选择练习

1、收集有关鹭鸶的古诗。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

等量代换教案(刘玲)

等量代换教案(刘玲)

工作总结(刘志)

刘玲伟 演讲稿

刘玲研修总结

刘立玲演讲

刘玲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林志玲美容方法

常志玲,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5课《詹天佑》教案

刘志玲5课教案
《刘志玲5课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