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信丰四小课改交流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3 09:11: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信丰四小课改汇报材料

本学期,是实施“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促进课堂有效性教学”的课改实验的第二个学期。在县教研室的带领和指导下,学校领导和教师及时获取最前沿的课改信息,我校在原有的两个县级课改班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个校级课改班。

在两个学期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县课改领导厚爱,县教研室刘主任和其他专家老师亲自来我校指导实验学校的工作,实验教师受益良多,在实验工作中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通过两个学期的实验,新的课程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在4个实验班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及教学观念的大转变。实验教师、学生、家长对课改实验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从他们那真诚的话语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大家欢迎课改,认可课改、喜欢课改。下面将我校课改的做法和初步成效跟大家一起分享,同时也将我校在课改过程中的产生的困惑提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课改中的常用做法

(一)小组培训有方法

1、营造合作氛围,转变学习理念

通过各小组共同取小组名,共同制作组牌和组徽,学唱组歌,每节课前喊口号等形式,营造浓厚的合作学习氛围。同时利用教室墙壁,张贴关于自主、合作学习的标语,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训小组长,使之发挥良好的组织作用。

在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中,组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组织好一个小组的学习,有赖于学习小组的组长。所以,培训出一个优秀的组长,合作学习的效果就实现了一半。培训组长的工作可以在课堂中实现。比如,教师在分配小组成员角色时,就可以明确提出小组长的任务。或者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深入每个小组指导、评估。也可以抽出专门的时间对全体组长进行培训,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责任。小组长的职责有:组织、协调、示范、协助、评价、反馈等。

3、合作学习的示范法。

在合作学习行为尚未成熟时,学生的角色意识还不是很清晰。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自己说自己的,自己看自己的,自己玩自己的,丝毫不关注小组其他成员的行为。或者在学习任务布置下来后,不知道怎么开始学习。这就需要教师的示范。示范可采取以下操作步骤:

(一)建立一个有教师在内的临时学习小组。

(二)分配角色,明确学习任务。

(三)落实小组成员的个人责任。具体分配每个成员的任务。

(四)开始合作学习。 班级的其他成员观察学习过程。 适当的示范给了学生一个合作学习的基本模式, 学生在观察之后,大致理解了每个成员在合作小组中的意义。这样,在学习时就明确了自己的责任。

4、培养每个学生的倾听习惯。

倾听,不仅仅是一个习惯。它更关系到一个人的教养、品性。倾听是对谈话者最起码的尊重,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社交礼仪。而学生的特点是活泼而积极,争先恐后的去发言,可不善于倾听,经常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听完后,不能有针对性的评价或补充。因此,在合作学习之前,首先应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可采用以下方法训练:

(一)听力训练。数学可以听算。

(二)复述别人的谈话内容。

(三)互说互听,再向老师汇报你听到的结果。

(四)学会记录别人发言的精彩内容。 通过这些训练能让学生达到你说我听,边听边想,听后评价。

(二)预习导学的题目设置有讲究

预习导学是学生在课前完成的。预习的题目设置应有层次,A层次学生的题目更有难度,有助于他们养成开动脑筋认真钻研的好习惯;C层次学生的题目更简单,让C层次学生在预习中也能找到自信。

(三)自主学习环节安排要合理

许多老师在上课时遇到时间不够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我校是这样解决的:将学生自主学习环节设置在课前完成。学习内容多为填空形式,学生课前自主安排时间通过查课本,查资料完成。这样有2大优势:一是可以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是可以对课堂进行精简,有助于解决时间不够的问题。

(四)小组合作有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好的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并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我们这些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

我们班的小组合作是这样规定的: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让C等学生先说,B等学生作补充或说说不同的方法,A等学生做最后的总结,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并写在小白板上面。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自己总结出结论,有时候觉得讲解确实是多余的了。尽管组织这样的小组讨论有时花的时间会长些,但我觉得这样很值,课堂是属于所有的孩子的,我们应该为每一个孩子着想。

(五)课堂展示有方策略

其实课堂的展示是反馈的一种最好的方法,通过展示,老师就可以知道学生学的效果如何。展示时,我一般都是先叫中等学生来展示本小组的思考思路和讨论结果,如果完成的不彻底,就由本组同学补充。通常情况,其他小组的意见如果一样,就可以沉默表示赞同;若有不同意见,可以举手补充或者纠错。讨论问题多的时候还可以分工进行展示,这样不需要所有小组都重复同样的内容一遍又一遍,可以节省一点时间,让课堂更有效。

(六)课堂评价有制度

1、小组评价和各人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每节课都对个人和小组进行评价,每个小组都安排记分员用专门的积分本进行记分,每个小组的积分本都有本班的记分规则。在自由展示时,主动展示的,给本人加2分。在小组展示时,如果展示的不到位,本组成员可以补充。总分5分,根据小组展示牌上的答案给予加分,其他小组补充另加2分/人/次。预习、自主学习和家庭作业,每天固定早上第一个课间10分钟由小组长检查,没完成的每项扣1分,完成的加1分,一周一总结,表扬激励学生。

2、从德育入手,实行捆绑式评价。

具体方法:六人成绩、活动等一切得分都紧紧地捆绑在一起。表扬以个人和小组2种单位进行。主要流程是:①开学初把各项评比的细则让学生参与确定,并认真学习。②过程中实行日记,周结,月评制度。日记:每天课内外各人各组得分与扣分。周结:每周小组评比小结,与班会内容挂钩,分析差距原因,迎头赶上。学生管理的过程是成熟的过程,达到标准的都是优秀。月评:每月小组、个人对照标准自评、互评一次,不达标的不定性,本月评语。③期末总评,达标则奖。先以小组自评,推出小组内的各项奖励名单,然后全班以投票的方式选出各类奖励名单和优秀小组,上报到学校。学校专门为课改开辟了一个专栏,让我们的优秀学员和优秀小组走出班级,走向学校,成为校园的课改明星。

二、实验的初步成效

为更好地总结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使课改不断向纵深发展,我们深入课改实验区,通过上课、听课、评课、查资料、座谈、交流等形式进行课改研究,课程改革为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带给了课堂教学全新的气息和面貌。

(一)课程改革中教学观念的变化

1、老师角色的变化。

教师在教学中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大胆质疑和交流的习惯,调动学习多种感官和形式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把握课堂主线,并采用多种展示方法,优化《导学案》。老师慢慢地开始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能够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时时、处处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2、教学设计的变化。

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更好地发挥教材优势是搞好课改实验的前提。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在实验中,实验班教师加强了对《导学案》的研究。首行依据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能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把新课程理念贯念在各环节中;其次依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实验教师能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接受水平出发,灵活地处理教材,拿出符合学生知识和心理需求的教学设计;其次,依据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人教版实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每单元前的导语提示了本单位的教学内容,教学要点,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能充分发挥导语的导学功能,从整体上把握单元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有的放矢地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为了呵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富有个性的经验,教师能站在促进学习发展的高度,以学定教。课堂上,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灵性的闪动,在注重预先设计的同时,更注意把握课上生成的知识,珍视学生独特的见解,抓住契机引导、拓展并及时地进行课后反思,不断提高处理教材的能力。

3、科研意识有所增强 增强科研意识是搞好课改的基础和前提,实验之初,我校就确立了“信丰四小全面深入课程改革促进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案,形成了课程、教材实验和教学改革的宽松氛围。实验老师针对自身合优势及学科特点大胆实践、注重积累和总结、认真反思并通过研究获得的解决问题策略加强提炼、整理、写出了每课一心得。

(二)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的变化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三者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自主是探究的前提,探究必定是自主的,是外力所不能代替的,而对未知的探究,对小学生来说,相互的合作,启发必不可少,从调查中发现,我们的学生已经开始适应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有所增强,多数学生乐于与人合作,在合作中,体验互助的快乐与收获的喜悦。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学生就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为此,为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注重通过示范点拨、引导领悟自得、发现来源于学生中间的好的学习方法加以推广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中,这些学习方法也得到了完善。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达到了“自主学习”。

(三)课程改革中教研方式的变化

课改推动着教研和教改。为了有效解决在课改实验中遇到问题,教师的学习方式、教研方式 也不断地发生着转变。领导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等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采用、民主、和谐的主体研究体系初步形成。教研方式的变化必将促进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生成。通过形式鲜活的教学研究活动,广大课改教师深刻认识到:与新课程同行,应致力于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尽快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教师们树立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总结出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

对我校的每一个课改实验教师来说,周三是一个不寻堂的日子,这一天,所有的课改教师都要听课、评课、相互观摩、相互研讨,相约周三,相约沙龙,已成惯例。个个是主人,人人是专家。有什么困惑、迷惘,大家一起探讨、解决。

(四)、课程改革中评价方式的变化

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制约课改能否顺利进行的瓶颈。为实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在半学期的实验过程中,我们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在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做了大胆的可操作尝试。避免传统评价中教师为主体的局限性,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本人、组员、教师等参与到评价中来,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在评价中,结合评价内容采用了学生自评、互评、组评、教师结合评定等民主、开放式的多元评价方式,增加了评价的客观性。

三、关于课改的一些困惑

在课改实验的过程中,尽管我们想了很多办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少困惑。

一、教师放不开自己。教师也有自己的固定思维,传统的教学观念在相当的教师中已经沉积下来,一时改变不过来,再加上家长也直盯分数,不看能力,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想要让老师交出学习的主动权是很不容易的。大多数老师反映教了以后,心理上总不踏实,自我认为好像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也许是应试教育中的通病吧。考试就要高分数,没有高分数我们的教学就是失败的,好多老师就在这种理念下徘徊、犹豫不决,真正地不敢放开让学生去自主学习。

二、小组长的能力良莠不齐。既要学习好,又要热心小组工作,还要组织能力强,尤其要牺牲自己很多课余时间,这是对小组长最基本的要求。小组长的选拔和培训真的成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小组长的不负责任或是自己水平不够会直接导致这组学生整体水平偏差。记得刚开始实施时,很多学生都跃跃欲试,很想当组长。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现当组长的责任太大,任务太重,尤其是要牺牲很多休息时间,很多组长就不太情愿了,做起事来明显是应付。学生性格故然是一个问题,但我觉得还是培训不到位,评价方法太单一。我也很想有好的培训组长的方法,但是不知如何下手。

三、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两极分化。优的更优,差的更差。我想高效课堂的产物不应该是这样,我不禁反思这热闹的讨论场面下,差生的发言质量和倾听质量到底有多高,是不是只是图个热闹而误了学习?该如何让之些差生受到组员更好的帮助,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

四、不同体裁的文章是否都适用?明显感觉到,说明文用高效课堂效果好得多,而放在记叙文中,尤其是充满感情的文字中,学生的情感明显跟不上,更何谈效果?我该如何让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情感共鸣作到统一?中国的诗词歌赋博大精深,高效课堂的效果是否会优于传统课堂?

五、教师的自学指导如何才能更到位,更有效?每篇课文的自学指导,都是老师在自己理解文章后写出来的,但对于我们并不是特别有经验的老师,要写出好的自学指导难免走很多弯路。我经常想,要是有一本像教学参考书那样权威的自学指导该有多好!

六、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时间和要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

一般问题生成要预设3到4个问题,问题必须在认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小组讨论问题大概要10 ——15分钟时间,再去黑板上展示出来,大概也得5——8分钟时间,这还要看学生展示的顺不顺利,如果不顺利,时间就成了大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并没象专家提出来的时间上的合理分配,有时小组讨论的问题的难易程度不一样,有些产生答案的时间比较长,再加上要讲解展示,时间根本就不够了,学生记录答案的时间也很仓促,大多学生对最终答案的形成要在课外整理,有的“懒”学生干脆不管了。这个时间如何调控和把握?听了几节课,发现上课的老师也很难解决这个问题。而上一节精读课文,原来需要三节课就可以完成的,现在最起码要五节课,甚至六节课。很多老师在感叹:时间不够啊!

我们在课改实验中的思考和探索,浸透着我们的心血和汗水,相信我们的课改之花一定会越开越艳丽,越开越芬芳。

信丰四小

2014年2月14日

四分场小学课改交流材料

四语课改总结

课改交流发言稿

课改交流材料

四小开展课改理论讲座

小甸子中学课改总结

课改交流发言材料

课改教师交流发言稿

高中课改交流材料

林公平课改交流

信丰四小课改交流总结
《信丰四小课改交流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