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声音

发布时间:2020-03-03 14:13: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韶关市小学语文教研会教学论文评选送评材料

姓名:欧勇

工作单位:南雄市邓坊镇中心小学 论文标题: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声音 联系电话:07513506196

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声音

内容摘要: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语文教学细酌入“味”之佳法,是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朗读,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关键词:朗读 声音 语言 返璞归真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这里,我们可看出,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之重要。我们常说人要像个人,家要像个家。语文课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动不动就说语言是“心灵之窗”,如果家都没有了,你往哪安窗?面对眼下纷繁复杂的语文批判,清醒的我们是知道语文姓“语”的,这是语文课重要的“背景”与“底色”。失去这块“璞”就失去了语文的“真”。现代语文教学中有个比较流行的字眼词“语文味”,然而这种“味儿”具体指什么,未见有个专家定论。但有一点却是众口一致的,那就是——朗读是语文细酌入“味”之佳法,也许这就是“返璞归真”。

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朗读,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让朗读激发学生情感,整体感受作品意境

朗读是眼、耳、口、目等多种感官以及大脑同时参与的一种较为复杂的认识活动,具有唤起形象、表达感情、训练思维等多种功能。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文章那极具感染力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之美,可以充分地感知作者所描绘的意境之美、所表达的深刻意蕴,可以和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产生共鸣。

如《月光曲》一文第

8、9两个自然段的朗读,学生对其中联想部分比较难解,我们教师就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帮助学生体会读的情感。首先放音乐《月光曲》片断,同时用媒体配以相应的文字所描述的图片,这样学生就一下子理解了“清幽”的意境,“波涛汹涌”的场面,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物。

1 同时音乐的起伏,舒、紧、强、弱,也就能自然而然地引导着学生朗读的节奏和力度了。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以声情并茂的范读创设出浓浓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的情感,迅速调动学习的兴趣,指导学生朗读时,在初步感知课文后,就应该让学生沉浸在课文中,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感悟作品背后所蕴涵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中品析自己喜欢的词句。除读出节奏,注重声调和音量外,还要满怀感情地读,读出文句中的情感,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如教学《爬天都峰》时,课文讲天都峰笔陡,铁链仿佛从空中挂下来似的。通过师生间创造性的朗读,让学生想象天都峰的险以及小女孩和老爷爷爬天都峰的艰难,领悟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让朗读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在读中有所感悟。

文质兼美的课文往往音韵和谐,琅琅上口。学生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才能随着作者感情的跌宕、心潮的起伏、思维的翻腾去心领神会,他们在读中品味语意,在赏析中加以品读,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春雨的色彩》,为让学生感悟春雨的声音,我则采用借助词语“沙沙沙,沙沙沙„„”来朗读的方式把春雨的声音读好,让学生反复练读,从而激发出学生思维的兴奋点,让其在读中感悟春雨的声音。而学生一旦较好地感悟了春雨的声音后,也能以读的方式把春雨的声音表现出来,学生用轻缓的语速朗读,让人好像真的听到了春雨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当我好奇地问学生,你们为什么会这样读呢?学生回答说,“春雨不是轻轻地落到地上吗?所以我们就用轻轻的语气读。”此时,我才真正的体会到当教师把学生定位为读书的小主人时,不待老师教,学生就可以从阅读中理解课文了,达到了以读促情,以情促读的良好循环。

三、朗读让学生储备语言的材料,培养对语言的敏锐感受。

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活动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新课程目标指出:语言内化要多读书,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现有教材中,诗歌、童话等体裁的课文有着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回环的音韵、错落的节奏,它们都是培养儿童语感的极好材料。如《小小的船》, 2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这四句短短的韵文,写得优美动听、富有情趣。在教学中,我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画面:幽蓝的夜空中,闪烁着一颗颗星星,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提着小灯坐在月亮上欣赏着美丽的夜色。美妙的画面很快就把学生带入了情境,然后在画面的下端出示课文内容,重点指导学生朗读。1.帮助学生划出轻声词:“月儿”“船儿”(用“~~”表示),指导学生读出轻声。2.根据内容划分出音步(用“/”表示),读出顿挫舒缓的节奏;3.确定朗读的重音(用“·”表示)。这样,强弱的重音,加上顿挫舒缓的音步,节奏更加鲜明,形成了独特的音乐美,极具感染力。朗读时,配上轻柔的音乐,孩子们反复吟诵,陶醉于诗的优美旋律,仿佛置身于美妙的夜空中。在朗读中,学生聆听着自己朗读的声音,真切地感受到了语言的美。久而久之,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受。

四、让朗读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师要让朗读启发学生想象,启动学生的情感。如:如《小音乐家扬科》,文中“扬科听村子里的演奏,这是最后一次了,只有树皮做的小提琴还躺在他的身边„„”通过教师引读,扬科临死前多想听一听,村子里的演奏;扬科躺在长凳上听笛子的演奏,这是最后一次了;扬科躺在长凳上听姑娘们的歌声,这是最后一次了„„连续几个“最后一次”伴随着引读,节奏和感受已滋生在学生的心头上了,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学生已有了读的情绪,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由练读,分小组交流读。教师要适时指导:“想一想,应该怎样读?”“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你们想比一比,看谁读得好吗?”通过点拨指导,诱发,不断地进行暗示,调动学生全身的感觉器官,让学生进入角色。学生仿佛觉得自己就是小扬科。这样朗读课文,由我及物,加上联想、想象,学生和语言合而为一,进入了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也达到了师与生,师生与作者,读者与主人公的情感交流和共鸣。

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深刻地体会着朗读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朗读不但要重量,重质,同样也要注重读的形式和方法;读要读出情,机械的重复只会使学生“食”之无味,“言”之无语;充满“情感”的课堂朗读训练,是学生、教师、作者激情碰撞的世界, 3 是让学生情藏于心间,而溢于言表的深刻体验,是永远具有生命力的,永恒不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流。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教育部2001年7月颁发

2.窦桂梅.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北京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丁剑鸣 .小学语文教育研究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4.江平.小学语文教学论.上海三联书店,2001 5.董蓓菲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在朗读中感受语言节奏美

在朗读中感受语文美

从朗读中感受美

在朗读中感受自然美、生活美、人性美

《感受声音》

感受声音

感受声音

感受声音

感受生活中的声音

在朗读中感悟

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声音
《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声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