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明代皇帝事迹

发布时间:2020-03-03 04:49: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八、论述明代历朝皇帝在位期间的主要制度、事件和举措,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功过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朱元璋(明太祖):

1、在位期间的主要制度、措施:

(1)废中书省和丞相制:朱元璋建立明朝初期,其官僚机构仍然采用元朝的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由左右丞相总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事务;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统管地方军政事务。这一制度,从中央来说,大部分权利掌握在丞相手中,地方上的行中书省总揽军政事务,权利也很大。朱元璋对这点显然是不满的。于是他先从削弱地方权利开始,在地方上,废行中书省,设置承宣布政使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掌管民政财务;各行省另设提刑按察司,设按察使一人,掌管刑法;又设都指挥使司,置都指挥使,掌管军事,与布、按并称三司,他们不相统属,各自直属中央。这样,原来由行中书省长官总揽的大权,便一分为三,三者互相牵制。接着,朱元璋对中央统治机构进行了改革。当时,中书省大权掌握在左丞相胡惟庸等人手中,朱元璋对此自然是不能容忍的。洪武十三年正月,朱元璋终于以阴谋政变的罪名杀了胡惟庸。朱元璋乘机废除了中书省及丞相制,分中书省和丞相的权于六部,相对提高六部的职权和地位,由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

(2)都察院、大理寺和通政司:元朝中央的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台,朱元璋对它进行了改革,洪武十五年将它改为都察院,并充实了机构,加强了职权,长官为左右都御史,与六部同称七卿。中央还设置了大理寺,其长官为大理寺卿。它与刑部、都察院合成“三法司”。这是使司法部门也互相牵制,而不能由某一部门独断专行。通政使司,是明代所创设的一个机构,通政使参谋“议大政、大狱及会推文武大臣”,其居于七卿以下的最高次位。

(3)锦衣卫和镇抚司:朱元璋要他的臣僚对他绝对忠诚,不允许他们对他有隐瞒或有所不满。为此,他往往派人用特务手段侦查臣僚的私下言行。洪武十五年,特别设置了锦衣卫。下设镇抚司,有监狱和法庭,从事侦查、逮捕、审问、判刑等活动,称为“诏狱”。

朱元璋对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的改革,尤其是中书省和丞相制的废除,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史上的重要事件,这使皇帝拥有更多的权利,成了真正的独裁者。朱元璋以上述形式加强封建主义的中央集权,对巩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当时稳定社会秩序和恢复社会生产也起到了一些促进作用。但同时,由于封建统治机构的日益完善,也就大大加强了它对人民的统治职能,加强了它对人民的控制,使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4)创建卫所和军制:卫所制为明朝的最主要军事制度,为朱元璋所创立,其构想来自於

隋唐时代的府兵制。,卫、所分属于各省的都指挥使司,各省的都指挥使司又由中央的五军都督府划片管辖(云南都指挥使司隶属于中央右军都督府)。都指挥使司下辖若干个卫,卫下辖一定数量的千户所和百户所。

(5)《明律》和《大诰》的制定: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它凭借国家权力来强制推行,以保证统治秩序的稳定。在元末农民大起义中,封建法律遭到了破坏,因此当朱元璋建立明王朝恢复封建秩序时,非常重视法律的制定。因此命人修了《明律》和《大诰》。 (6)经济政策:朱元璋实行安养生息的经济政策,采取奖励垦荒,实行民屯、军屯、商屯等屯田制度,兴修水利,在全国推广桑、麻、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等一系列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商业生产的措施,成功地使明社会经济较快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他还下令清丈土地,编制赋役黄册、鱼鳞图册,建立里甲及粮长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他的限制和打击旧豪族地主、规定工匠轮班制、放松对手工业者的人身控制等政策,对恢复和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业起了促进作用。

(7)选官及吏治:为充实官僚机构,朱元璋采取荐举、学校、科举三途并用的方法选取官员。他鉴于元代官吏贪污腐败已至亡国的教训,决意整顿吏治,其办法之严酷为历史上所罕见。他的厉行整顿虽有一定效果,但因其性格猜忌多疑,也滥杀了不少无辜。

2、对其功过的评价:

朱元璋一生的经历曲折复杂, 存在一个由农民起义领袖转化为地主阶级政治代表再到封建皇帝的演变过程。撇开这种演变的是非曲折不谈, 就其一生的主要活动而言, 他对解决上述的历史任务做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突出贡献。第一,推翻元朝统治, 进而统一全国, 巩固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次,加强中央集权,整肃吏治,打击不法豪强,稳定政治局势。再次,调整生产关系,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当然, 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朱元璋一生的活动也存在一些严重的过失。第一, 他拼命扩张皇权,实行专制统治, 并制定皇明祖训,要求子孙永远遵守, 这就不利于政治的进一步稳定, 有碍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第二, 顽固坚持厚本抑末的政策,这就阻滞商品经济的更大发展, 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第三,推行严酷的文化专制, 极大地桎梏思想文化的发展,妨碍科学技术的进步。 朱允炆(明惠帝):

1、重大事件: 靖难之役:1398年,明太祖死,长孙朱允炆继位,即建文帝。时诸王势焰,建文帝实行削藩。1399年,燕王朱棣援引《皇明祖训》,以“清君侧”为名,誓师北平,起名“靖难军”,夺取了河北大部。双方军队相互征伐长达4年之久,通过“靖难之役”,燕王朱棣夺取了帝位,是为明成祖。

2、在位期间的功绩:在位期间朱允炆召方孝孺为翰林院侍讲,典章制度,锐意复古,诏行宽政,实行惠民政策,减免租赋,赈济灾民,老弱病残者由国家扶养;重视农业生产,兴办学校,考察官吏,任用贤能。采纳齐泰、黄子澄建议,实行削藩。

3、历史评价:建文帝的帝王之旅,四年即告结束,作为皇帝他太过仁慈,有时甚至优柔寡断,如果让他作臣子,相信他可以爱民如子,两袖清风,但作皇帝不一样,皇帝注定与鲜血分不开,他要排除异己;他要树立皇威,如果不能做到这些,皇帝也终将被历史淘汰,建文帝就是这样一个悲剧人物。 朱棣(明成祖):

1、主要措施:

(1)政治上:对洪武、建文两朝政策进行了某些调整,提出“为治之道在宽猛适中”的原则。他利用科举制及编修书籍等笼络地主知识分子,选择官吏力求因才而用。他对建文时逆命诸臣,残酷屠杀,大肆株连,当其皇位较稳固时,又继续实行削藩。永乐初开始设置内阁,选资历较浅的官僚入阁参与机务,解决了废罢中书省后行政机构的空缺。朱棣重视监察机构的作用,设立分遣御史巡行天下的制度,鼓励官吏相互告讦。他利用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设置镇守内臣和东厂衙门,恢复洪武时废罢的锦衣卫。厂卫合势,发展和强化了专制统治。

(2)经济上:朱棣十分重视经营北方,永乐初即改北平为北京,设行在六部。朱棣为保证北京粮食与各项物资的需要,于九年疏浚会通河,十三年凿清江浦,使运河重新畅通,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要的作用。朱棣注意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鼓励垦种荒闲田土,实行迁民宽乡,督民耕种等方法以促进生产,并注重蠲免赈济等措施,防止农民破产,保证了服役征派。使永乐时期出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局面。

(3)朱棣对典籍的整理也比较重视,组织大批人力编修了中国古代类书之冠的《永乐大典》,为开展对外交流,扩大明王朝的影响,从永乐三年起,朱棣派郑和率领船队6次出使西洋,成为明初盛事。

2、历史评价:明成祖朱棣是历史上争议颇大的一位帝王,他立有不世之功,创造了明初盛世,但他好大喜功,多疑好杀,手上沾满了鲜血。总体来说是功大于过。第一,他继承了明太祖的事业,对明太祖的政策有所调整,完善了明朝的文官制度,使明朝的事业建立在更巩固的基础上,把明朝的事业推向新的高度。第二,在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明成祖是一个关键人物,他推动了中华民族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民族文化的进程。第三,明成祖既有雄才大略的一面,也有残暴的一面。他的残暴不仅仅体现在他夺取政

权以后对于政治反对派的残酷镇压和杀戮,也表现在他夺权以后建立的东厂对于全国政治、官僚队伍加强控制,同时造成以后宦官擅权的弊病。第四,我们说永乐盛世是一个远迈汉唐的盛世,但是这个盛世又是一个艰难的盛世,这个盛世是让老百姓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得到的。 朱高炽(明仁宗):

他在位期间,褒奖直言,虚怀纳谏,减轻刑罚,对开封、山东等地赈灾免粮。用人、行政均地后人称善。他一即位,即决定将首都迁回南京,以免漕运的巨大花费。仁宗体弱多病,登基从政后仅8个月,就一病不起,于洪熙元年病逝。 朱瞻基(明宣宗):

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初,汉王朱高煦反叛,朱瞻基率师亲征,抵达乐安,平定叛乱。任用杨士奇、杨荣、杨溥治理朝政,虚心纳谏,政治较为清明,官吏各称其职。对宦官控制较为严格。明宣宗在位期间派胡概,叶春巡抚南畿、浙江,这是巡抚设立的开端。宣德三年北巡,击败蒙古兀良哈部,边境比较安宁。朱瞻基在位期间,继续推行仁宗的与民休息政策,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减免灾区田赋,开仓赈饥,并且注意节俭,国力较昌盛,史称仁宣之治。 朱祁镇(明英宗):

明宣宗朱瞻基于宣德十年病死,由皇太子朱祁镇继位,为英宗,年号正统。即位之初,委任“三杨”等主持政务,因此正统年间,基本继承了仁宣时的各项政策。后来朱祁镇宠信太监王振,王振广植私党,启明代宦官专权之端。正统十四年,瓦剌入犯,朱祁镇听从王振之言亲征,抵达土木堡时兵败被俘。这是著名的“土木之变”。景泰二年被释放回京城,软禁于南宫。景泰八年,武清侯石亨等趁景帝病重发起“夺门之变”,迎英宗复位,改年号天顺。复位后,杀抗击瓦剌的功臣于谦等,重用石亨、宦官曹吉祥等人,政治更加腐败。他在位期间,土地兼并严重。内有叶宗留、邓茂七农民起义,外有异族侵扰。 朱祁钰(明代宗):

正统十四年,英宗在土木堡被瓦剌俘获,九月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等主持防务,立朱祁钰为帝。在位期间,任用于谦等人,安定社稷,励精图治,派人分行天下,考察官吏。重视农业生产,诏天下镇守、巡抚督课农桑,减赋息民。多次击败瓦剌,后来瓦剌入贡,边境得安。景泰八年,景帝病重,武清侯石亨等迎英宗复位,发动夺门之变,被废为王。 朱见深(明宪宗):

英宗长子朱见深即位后,弥补英宗的过失,恢复朱祁钰的皇帝最好,谥为景。并且,毁锦衣卫新狱。他重用外企万安入阁参与机密事务。当时外患纷起,连年战乱,宪宗宠信太监,让宦官监督军务,提督京营,并操纵官吏任免,使宦官专权现象愈加严重。并且在位期间设

置了西厂,命太监汪直主持,屡兴大狱,残害忠良及无辜平民,加重民怨。成化十八年,因群臣屡谏,始罢废西厂。当时社会*,阶级矛盾激化,爆发了广西瑶民起义等。朱见深专宠万贵妃,挥霍无度,加深了明政府的腐败。 朱祐樘(明孝宗):

朱祐樘为明宪宗第三子。他即位后努力扭转宪宗时期朝政腐败的状况,罢免外戚及党羽。裁汰法王、佛子、国师、真人封号。任用贤能,提拔徐溥、谢迁等名臣参与机密事务。他提倡直言进谏,多次修省,求直言。孝宗注意节俭,节省各种费用,勤于政事,多次减免灾区粮赋。禁止廷臣请托公事,禁宗室、勋戚霸占土地,侵夺民利。另外,孝宗重视司法,慎重处理刑事案件。弘治十三年,命人修订《问刑条例》,十五年,修成《大明会典》。明孝宗执政期间,社会矛盾缓和,统治阶级内部较为稳定,外患平定。史称“弘治中兴”。 朱厚照(明武宗):

明孝宗的长子朱厚照即位。朱厚照即位之初宠信宦官刘瑾等人,使刘瑾掌司礼监等,排斥正直大臣刘健、谢迁等人,一大批官员被廷杖或下狱。扩大太监权力,下诏命各镇守太监参与处理刑名政事。正德三年,置内行厂,由刘瑾指挥,用法更加残酷凶险。朱厚照淫乐嬉游,建豹房,纵情声色,大兴土木,因为扩建皇庄,掠夺人民土地,激起反抗。多次出行,朱厚照沿路骚扰,人民逃匿山谷。朱厚照在位期间,社会矛盾激化,爆发了刘

六、刘七农民起义,加速了明王朝的衰落。 朱厚熜(明世宗):

明世宗朱厚骢,年号嘉靖,明代第11位皇帝。嘉靖皇帝并不是武宗的儿子,也不是孝宗的孙子。由于武宗荒淫,没有留下子嗣,孝宗则是单传,只有武宗一个孩子,因此,孝宗一脉到了武宗驾崩也就断了香火,皇位继承人就要从最近支的皇族中选出。孝宗的弟弟,成化皇帝的次子兴王朱佑沅被确定为最近支的皇室,当时兴王已经去世,因此就又他唯一的儿子朱厚骢来继承皇位。

世宗即位后,欲尊生父兴献王为帝。首辅杨廷和等认为,继统的同时要继嗣,应尊孝宗为皇考,生父只能是皇叔考,反对世宗尊生父兴献帝为帝。这就是著名的“大礼仪之争”。斗争的结果为世宗意愿实现,杨廷和罢官,张璁当上了首辅。“大礼仪”事件后,内阁倾轧的斗争越来越严重。

从16登基到60岁去世,嘉靖皇帝在位45年,是明朝实际统治时间第二长的皇帝。明世宗是一个颇具争议的皇帝。明世宗在他最初登基的几年是有所作为的,如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涌现了像戚继光、于大猷等著名抗倭将领,总督胡宗宪采取剿抚并

重的办法,几乎彻底解决了长达百余年倭寇问题。嘉靖后期,皇帝专心烧炼,长时间不上朝,朝政把握在严嵩手中,由于长期服用丹药,嘉靖皇帝不光身体越来越差,而且脾气越来越坏,许多大臣动辄被杀头或廷杖,人人自危。嘉靖皇帝为了修炼,又大肆建造宫殿,国库极度空虚。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嘉靖皇帝走完了他的人生道路,将皇位传给了他的三子裕王朱载垕。

朱载垕(明穆宗):

朱载后可以说是明朝比较幸运的皇帝,在他统治期间,几乎没有爆发什么重大的变故,他得以稳坐皇位六年。这与他的性情是分不开的,由于在作皇子期间处处小心谨慎,很少张狂,从小就养成了贞静、仁义的性情。同时隆庆朝人才济济,文有徐阶、张居正、高拱、杨博,武有谭纶、戚继光、李成梁。这些人之所以出名,还要归功于隆庆皇帝给了他们发展的空间,反观历史,成化朝也曾人才济济,但由于皇帝的限制,他们终究没有在历史上写下光辉的一笔。朱载后的一大优点就是用人不疑,放手让他的臣子去发挥才能,使得隆庆朝和万历朝前十年成了明王朝回光反照的时期,这一时期社会比较稳定,经济比嘉靖朝有了重大的改观,可以说朱载后在使明王朝向最后一个繁荣时期发展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过渡作用。

他即位后,力图革除弊政,对朝廷不合时宜的政令进行修改;惩办方士;减免赋税,与民休息。任用礼部侍郎张居正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机密事务,为隆庆至万历初年的改革奠定了基础。在位期间明王朝军事力量较强,边塞稳定。但他喜爱游玩挥霍,常怠于政事,以致嘉靖以来的统治危机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内阁首辅之争不息,财政匮乏现象严重,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朱翊钧(明神宗):

明神宗朱翊钧,是穆宗皇帝长子,6岁立为太子,10岁即皇帝位,年号万历。

穆宗皇帝去世时,为朱翊钧留下了很好的内阁班子,大学士张居正、高拱、高仪都是正直之士。张居正由于操劳过渡,于万历十年去世,终年五十八岁。张居正为人非常正直,因此得罪了不少大臣,他的改革也触动了不少守旧势力,万历皇帝在张居正严格的管理下也有些厌倦了。当万历皇帝彻底摆脱了张居正的束缚之后,就开始了他独裁的统治,万历贪财,征税的项目千奇百怪,无物不税、无地不税,真是苛政猛于虎;万历生活奢侈,年方二十,就开始着手为自己修建寿宫(陵寝);万历二十八年不临朝听政,高唱“天下无一时可忧之事”,衙门内严重缺员,而候补的官员却又得不到提升,以至于终生候补。因此后人评论“明之亡,不亡于崇祯之失德,而亡于神宗之怠惰。” 万历朝有三件大事,援兵朝鲜、国本之争、梃击**。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万历皇帝走完了他矛盾的一生,他曾作为一代英主,在张居正的

辅佐下,使大明王朝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他也曾穷奢极欲,横征暴敛,背负了千古骂名。

朱常洛(明光宗):

朱常洛是明神宗的长子,年号泰昌,明代第14位皇帝,在位一个月。万历四十八年七月继位。光宗在短暂的执政生涯中,特别重视内阁和东林党的地位。光宗是一个好色的皇帝,由于荒淫过度,当年八月就病倒,太监崔文生进以泻药,后又服用李可灼的红丸,九月一日猝死,这便是著名的“红丸案”。 朱由校(明熹宗):

明熹宗朱由校,明代第十五位皇帝,在位七年,年号天启,是明光宗的长子。

他即位后,令东林党人主掌内阁、都察院及六部。天启二年诏复张居正原官。宠信宦官魏忠贤,使其入掌司礼监并统领东厂。在位期间,土地兼并剧烈,苛捐杂税繁重,社会矛盾激化。天启七年,农民起义爆发,后金势力壮大,占领辽阳,攻占沈阳。明熹宗也许不是个好皇帝,但是他是一个好的工程师。其在土木制作方面的造诣简直出神入化。 朱由检(明思宗):

崇祯17岁登基,从明熹宗的手上接过了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他并非昏庸无能之辈,亲政之初即采取韬光养晦,以守为攻,怀柔和麻痹权臣的策略,待政权根基稳固之后,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终以漂亮干练的手法解决了客魏(客氏和魏忠贤)集团,其政治手腕之娴熟,行政调动能力之强堪与清圣祖康熙扳倒权臣鳌拜之手法相提并论,他勤俭自律,清心寡欲,励精图治,勤勉和贤能超过了历朝历代的帝王(当然也有人说他生性多疑,刚愎自用,贪财小气以至于富而亡国),但是,无论如何,他是无法改变在他之前漫长的近乎荒唐的历史。

明代皇帝名字和五行

明代农民起义

明代法律制度

明代画家

第八章 明代诗文

明代的工艺美术

明代宦官政治

明代宗族研究

明代航海罗盘

明代定婚制度

明代皇帝事迹
《明代皇帝事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明代皇帝列表 明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